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1窦娥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25740142 上传时间:2021-07-3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98.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1窦娥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1窦娥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1窦娥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1窦 娥 冤 一、阅读“楔子”,回答问题。请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主要作用是什么?_答案:内容: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作用:介绍了窦娥可怜的身世,为窦娥悲剧的命运做铺垫,也为窦娥的冤情最后得到昭雪埋下伏笔。文 段研 读 二、阅读“第一折”,回答问题。1试分析【混江龙】这支曲子主要表达了窦娥什么样的心境。_答案:这支曲子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窦娥生活中的死气沉沉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窦娥年轻守寡的凄凉心境。文 段研 读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第一折”的主要内容。_答案:庸医赛卢医欠蔡婆本利二十两银子, 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搭救,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 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 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文 段研 读 三、阅读“第二折”,回答问题。1为什么张驴儿强迫蔡婆嫁给其父,欲强娶窦娥为妻,蔡婆屈服了,窦娥却坚决不从呢?_答案:源于她的贞节观念。“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文 段研 读 2为什么窦娥毅然选择“官休”呢?_答案:认为能够以自己的正气和正义抵抗张驴儿的邪恶,把希望寄托在“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的官大人身上。文 段研 读 3从根本上说,你认为窦娥到底冤在何处呢?_答案:冤在坚守妇道和孝道,却被封建官制所害;遵从封建道德,遵守封建秩序,却死在封建官府的刀下。这就是窦娥的冤屈所在。文 段研 读 4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_答案: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文 段研 读 四、阅读“第三折”,回答问题。1【滚绣球】这一曲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_答案:运用了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不仅抒发了人物满怀冤屈的极端悲愤之情,深化了戏剧冲突,使窦娥的反抗精神更强烈地、有气势地、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文 段研 读 2【滚绣球】中两句唱词,有两个版本文字,试分析其优劣。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_文 段研 读 答案:古名家杂剧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曲选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名家杂剧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曲选本在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曲选本突出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文 段研 读 3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分别是什么?她希望通过三桩誓愿达到什么目的?_答案:三桩誓愿分别是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目的:通过第一桩誓愿,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即了解她的冤屈;通过第二桩誓愿,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映;通过第三桩誓愿,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强烈,不仅要将自己的冤情昭示于人,而且要感动天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怀着愤怒的心情,她更要上天来惩罚邪恶。文 段研 读 4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显而易见不可能真的能实现,可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_答案:我们知道,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通过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表达美好的愿望,是传统文学的习惯。一是从观众看来,符合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二是虽然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再现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美好愿望;三是也刻画了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四是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腐败黑暗的揭露,爱憎之情显而易见。文 段研 读 窦娥发出三愿前,依次讲出三句话:“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剧作家通过这多次的重复,意在说明:由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才使得孤苦无告的窦娥惨遭杀戮,蒙此奇冤。所以她受刑前发的三愿, 是对于现实世界脆弱的平衡,这个世界并非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作者为了使善心得到保护,丑恶得到惩罚,往往会违背事理逻辑,让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事在文学作品中成为可能。文 段研 读 5对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的分析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C)A这三桩誓愿典出于庄子、太平御览、汉书。B三桩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性格达到了顶点,使全剧达到了高潮,悲剧气氛达到了最高点。C它塑造了一个勤劳、正直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文 段研 读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强烈的愤怒之情以及坚决的反抗精神。解析:三桩誓愿中没有体现主人公身上勤劳、正直、善良的性格特征。所以选 C。文 段研 读 名师锦囊 (一)戏剧文学是剧本的泛称,是用角色对话直接表现矛盾冲突过程的文体。戏剧文学的特色: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中国的戏剧,古代和现代有很大不同。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称戏曲,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文 段研 读 (二)戏剧鉴赏的方法:抓住人物,分析冲突,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爱憎,联系社会环境,从而把握戏剧主题。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古白话词语,注意了解曲词的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以及常用的比喻、夸张、用典、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文 段研 读 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戏曲重要的艺术手法。想象、夸张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借景抒情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法。 鉴赏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通过揣摩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张手法所表现的浪漫色彩,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优美意境,认识它们对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文 段研 读 【名家视角】 “窦娥是一个命苦到不能再苦,而又善良到无可再善良的弱女子,是背负着因袭的重负,喘息在封建社会深渊里的千百万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的“性格底色是苦难和善良,性格外观是刚毅和倔强” 。 学者杨栋【上下求索】窦娥是一个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请举例说明。【探究思路】梳理有关窦娥的情节和语言分析概括结论。归 纳探 究 【探究结论】_答案: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淳朴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举例:(1)在蔡婆家中十几年如一日,勤心侍奉。“莫不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今也波生招祸尤,劝今人早将来世修。我将这婆伺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说明她孝顺贤惠。归 纳探 究 (2)大堂之上,酷刑之下,当她必须在婆婆身受酷刑或者自己蒙冤而死之间作出选择时,她毅然选择了死。说明她淳朴善良。 (3)赴刑场途中,虽然自己正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虽然被那枷纽“左侧右偏”,被人拥得“前合后偃”,想到的仍然是如何不使自己的婆婆伤心。归 纳探 究 (4)见到婆婆哭泣时,劝慰她“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5)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这一场面就是着重描写窦娥的善良。 (6)【滚绣球】指天斥地,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7)窦娥临死前发出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强烈的愤怒之情以及坚决的反抗精神。归 纳探 究 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_答案: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贪赃枉法、腐朽昏聩的官吏。拓 展思 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