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苏教版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5415839 上传时间:2021-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苏教版班级:_ 姓名:_1. 古诗赏析。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乱花:纷繁的花。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浅浅的青草。行不足: 百游不厌。足,满足。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的诗句是。(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是、。(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多选)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夸张 E.反问(5)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_2. 根据古诗意思完成练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尽”的意思是()A.尽头。B.都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A.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落在了谁的一边?B.今夜明月皎皎,人人都欢喜地望着,团聚之日又有谁在思念家乡?3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的是诗人思念家乡,而_的这两句诗写的是天下所有人都在望月,他发出了心中的疑问:“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用委婉的语气写出了自己的_之情。3. 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何当”的意思是( )。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2这两句诗中的“_”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_”象征受到了重用,“_”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4.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练习。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_,_。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2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晒干;“昆黄华叶衰”中的“衰”可理解为衰败。B.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盛衰规律来警示我们要珍惜时光,及时努力。C.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描写冬葵,百川,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3劝说人们抓紧青少年时光,认真工作学习,有所作为时,常引用本诗中的句子“_,_”。4先描红练习一下,再选择这首诗中你喜欢的句子,用行书来写一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_5. 古诗阅读。回乡偶书唐贺知章_,乡音无改鬓毛衰。_,笑问客从何处来。1把诗句补充完整。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时偶然写得的。3本诗中通过诗人的“变”“_”和“不变”“_”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_”,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6. 阅读专项训练。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1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大型田园诗,共60首,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田园风光与生活。本诗写的是_(季节)的景象,从诗中的_、_、_、_等景物可以看出来。2用恰当的词语描写下面景物的特点。()的梅子()的杏子()的麦花()的菜花3有人评价前两句诗“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其中_、_是花,_、_是果,_、_写色,_、_写形。4细读本首诗,体会诗人看到景物时的心情,以第一人称写出诗人在田间的所见、所想。_7. 古诗练习。寒 食_,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_。1补全古诗。2解释下列词语。(1)春城:_(2)御柳:_ (3)汉宫:_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4这首诗写的内容和节日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节日的诗句,请写两句。_8. 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词牌名词题)。2把下阕补充完整。3词中画“_”的句子中,作者由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景象。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9. 对比阅读下面文段,体会表达。_,_。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_,_。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补充诗句。2第一首题目是_,第二首题目是_。3“何当”的意思是_,“任尔”的意思是_。第一首中“快走”意思是_,“走马观花”中“走马”意思是_。4这两首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_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国破句中,国指京城长安,破的意思是沦陷。B.城春句中的深意思是茂盛。C.第二句的意思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D.浑欲句意为,安史之乱不平定,诗人就不整理散乱的头发。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B.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真意切,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千古传诵。C.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11. 阅读泊船瓜洲,完成习题。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诗人借助山、水、月,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_;“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_;“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_的景象。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_12. 读诗词完成练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黑云/翻墨/未遮山B.白雨/跳珠/乱/入船C.卷地风/来忽/吹散D.望胡/楼下/水/如天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B.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C.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D.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A.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B.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C.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D.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13. 朗读古诗游园不值,完成练习。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_。_,一枝红杏出墙来。1补充古诗。2看拼音,写词语cng ti(_)lin x(_) chi fi(_)3解释词语。(1)应怜:_(2)屐齿:_(3)小扣:_(4)柴扉:_4古诗赏析(1)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2)诗歌题目中的“值”是_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_。(3)游园不值是_(朝代)诗人_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_,_。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_(4)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和杨万里小池中的_,_。5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泊船瓜洲滁州西涧游园不值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叶绍翁(_) (2)王勃(_)(3)韦应物(_) (4)王安石(_)6在下列古诗句中填上合适的花名,你一定行!人闲(_)落,夜静春山空。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_)蘸水开。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村。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这是一首送别词,抒发的感情却与一般的送别诗有明显区别,请写出不同之处。_2词的下片抒发了_之情、_之情以及对朋友的_之情。3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的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_15. 课内阅读。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觉和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