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曹丽华,中学物理教学法,中学物理教学目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一,.,中学物理教学法,它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边缘学科。它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物理学、教育心理学、哲学、教学理论和物理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系统地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实践。,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素养,1,高尚的职业意识,2,深广的知识结构,3,熟练的职业技能,4,敏捷的创新意识,5,良好的心理素质,二、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人们对于科学的本质、目的及其局限性的理解,伴随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重要的科学思想的理解。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物理课程的性质,是,物理学的本质,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统一.,物理课程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学的本质特征:,一方面是其过程性特征,即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探索,体现了自然科学的共性;,另一方面是研究对象和追求目标上的特征,以无生命的世界为主要研究领域,力图确认世界上最基本的原理,追求内在的统一性。,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新成就 ,改革,评价体系,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基本理念),1.,全面阐述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2.,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3,.,强调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4.,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5.,具有可操作性,.,标准,与现行,大纲,的主要区别,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物理教学过程,三、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激发学习兴趣的原则,;,突出,观察、实验的原则,启发积极思维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应教育教学规律性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中学物理的教学原则应突出的是:,科学性原则,其次,建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所谓充分的事实依据,包括直接观察的现象和实验事实,也包括学生已有的个体经验,.,第三,教学语言的科学性,.,首先,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的,描述要正确无误,.,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一,、常用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一般包括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实施条件与操作程序四个要素。,1.,启发引导模式,2.,自学讨论模式,4.,课题研究模式,3.,探究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常见教学模式,启发引导模式,强调,教师,在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有必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引导,这样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从而加快知识学习的进程,也可以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供示范。,启发引导模式操作程序:,激发动机引导观察启发思维练习运用巩固深化,优点:,是使学习者少走弯路,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不足之处:,学习者处于被动的地位,主动思考的空间受到较大的限制;难以体验人类探求真知过程的艰辛与曲折,难以形成探究的精神与能力。,探究模式,强调学生真实的研究经历,让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让他们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发现问题,提出猜想,收集证据,交流论证,得出结论。,探究模式可概况为:,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和表述问题猜想与假设证据、论证、结论评估与应用。,优点:,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与艰辛,学到研究问题的方法,对亲身探究而获得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但这种模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到的知识可能不系统,并且学生是在有限范围内进行研究,如果接受学生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意味着对合理的结论可能存在较大的片面性。,S,N,电磁感应:,.线圈动.磁铁动,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而展开互助性学习,每一个成员在组内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最后共享学习成果。,基本教学程序:,异质分组明确任务组内合作学习全班讨论交流总结评价,二、常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工作方式方法,,同时也对应着,学生的学习方法。,1.讲授法 2.讨论法,3.谈话法 4.实验法,5.阅读法 6.发现法,7.探究法,常用教学方法,1.定义:,讲授法是教师主要用教学语言,辅以演示实验和各种直观教具,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发展科学素养的方法.,讲授法,2.特点:,(1)主要讲授的语言 (2)辅助其他手段(实物、挂图、多媒 体课件和演示实验等)。,3.,讲授法的要求:,(1)讲授内容,必须处理得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识规律.(2)要创设学习物理必须进行观察的环境,即要加强演示实验.,(,4),讲授知识,要立足于发展能力,要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等思维过程和形式.,(5,),讲授要加强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6,),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讲授知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相信科学、热爱学习的高尚情感.,(3)讲授时要突出重点,条理清楚,语言要直观、形象、准确、精练,能唤起学生的头脑中已有的感性知识,并激起学生积极思考.,实验法,1.定义,:把观察、实验这种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与物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实验法.,2.种类,(1)边讲边实验法(2)学生分组实验法(3)变演示为学生实验(4)学生课外实验(5)探索性实验,3.,授课要求,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操作步骤;要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不应有的事故;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经验来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要逐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进行观察研究,探讨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法,1.定义,将学生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2.特点,学生主动参与,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3.探究的要素有:,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或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或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反思,表达与交流,1.提出问题,课堂上老师问: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如果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或者改变电磁铁的匝数,它的磁性强弱会变吗?,2.猜想与假设,学生相互议论:假设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由1,A,增加到2,A,电磁铁的磁性会怎样?是否可以这样推测:导线中的2,A,电流是两股1,A,电流汇合而成的,每股电流都产生一个磁场,两个相同磁场合在一起,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了。,案例: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如果电磁铁的电流不变,线圈由100匝增加到200匝,它的磁性又会怎样?是否可以这样推测:200匝线圈是由两组100匝线圈组合而成的,每组线圈都产生一个磁场,两个相同磁场合在一起,电磁铁的磁性增强了。,通过以上推测可以想到: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将越强。,3.制定计划,通过怎样的实验来检验以上猜想呢?这个实验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同学们讨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法:,(1)怎样测量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学生,A:,看它能吸起多少根大头针或小铁钉。,学生,B:,看它能吸起多少铁屑(用天平称)。,学生,C,:,看它对某一铁块的吸引力(用弹簧测力计把被电磁铁吸住的铁块拉开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有多大。),(2)怎样改变和测量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学生,D,:,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学生,E:,用增减电池来改变线圈中的电流,用串联小灯泡的亮度来比,较电流的大小。,(3)怎样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学生,F,:,使用中间有抽头、能改变线圈匝数的现成电磁铁产品。,学生,G:,临时制作电磁铁线圈,边实验、边绕制。,老师建议:用学生,C,D,F,提出的方法来组成探究实验的方案。,4.收集证据,按照老师的建议,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把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磁铁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当滑动变阻器取不同值时测量电流和电磁铁对铁块的吸引力,把测量数据填入下表(表1),电磁铁对铁块的引力/,N,电流,/A,改变线圈匝数,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保持不变,测量不同匝数时电磁铁对铁块的吸引力,把实验数据填入下表(表2),匝数,电磁铁对铁块的引力/,N,5.分析论证,各个小组从本组实验的表1数据看到,当电磁铁线圈匝数不变、电流逐渐增大时,电磁铁对铁块的吸引力是同步增大的;从表2看到,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增加时,电磁铁对铁块的吸引力是同步增大的。,由此可以证实: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电磁线圈的匝数、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有关,电磁铁线圈的匝数越多、电流越大,磁性越强。,6.评估,回顾以上操作,看看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当改变线圈匝数的时候,是不是确实做到了线圈中电流和线圈的形状都不变?当测量电磁铁的吸引力时是否用的是同一个铁块?有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如果这些因素在实验中都作了充分的考虑,实验结果应该是可靠的。,7.交流与合作,各个小组把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并分别在班上报告本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1.具体教学目标和任务,如掌握知识,可选择讲授法;形成技能,宜选择实验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宜选择探究法。,2.教学内容,如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教学时间又受限制的内容,适当选用讲授法;实践性强的内容,宜选择实验法;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可采用问题讨论法或探索发现法;与科技、社会、生活联系的内容,可采用讲授、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3.学生的特点,如,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宜更多地选用实验法等;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可适量选择讲授法。,4.教学条件和教学时间要求,需针对学校的办学条件,考虑其实施的可能性。另外,力求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5,.,教师的素质,教师自身条件的差异,会导致对各种教学方法驾驭能力的差别。,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的作用,从而使感知更加敏锐、有效;,能保证学生充分利用左右脑的不同功能,增强记忆,并锻炼各种方式的思维活动,易于对知识的理解,有益于发展能力;,方法的多样化,能促进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认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面对千变万化的对象和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己有的基础,学校的条件、设备,教师本人的特长和经验等等.,无论选择哪种具体方法,都应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提高思想品质.,怎样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三、常用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教学策略的特点在于它的选择性和针对性。,针对性是指教学策略都是指向具体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而且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紧密相关。,选择性则意味着教学策略是对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选择。,概念转变策略,这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