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第三章 西方伦理电影与文化,2,第一节 伦理与伦理学,一、伦理,伦理(ethic),就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如:,“,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又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规则。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3,伦理 (ethic) 是处于道德最底线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于性、爱、以及普遍自然法则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不便明文规定,而是约定俗成的,并且随着道德标准的普遍上升而呈上升趋势。,4,二、伦理学,伦理(ethic)和伦理学(ethics),是,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在西方,伦理学这一概念源出希腊文s,本意是,“,本质,”,、,“,人格,”,,也与,“,风俗,”,、,“,习惯,”,的意思相联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赋予其伦理和德行的含义,所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为西方最早的伦理学专著。,5,后来罗马人用,“,moralis,”,来翻译,“,ethics,”,,介绍该词的西塞罗说这是,“,为了丰富拉丁语,”,的语汇,它源自拉丁文,“,mores,”,一词,原意是,“,习惯,”,或,“,风俗,”,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没有使用伦理学一词,19世纪后才广泛使用。但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论著中,有大量关于人生道德、伦理的内容,特别是君君臣臣、孝悌之道等。其实在古希腊同期,中国的伦理学已然兴起了。,6,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的实际活动中抽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生活态度等问题。,7,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与经济利益、物质生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伦理学派别。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强调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及道德实践在伦理学理论中的意义。,8,第二节 伦理电影,一、伦理电影定义,伦理电影是指以伦理为主题的电影,它是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探讨。与其他片种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伦理的精神几乎体现在每一部影片之中:爱情、婚姻、家庭、宗教、代沟、社会问题等等都可以在伦理的范围之内,因此伦理片有着比其他片种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更模糊的边界。,9,伦理片主要是指伦理之间的影片 ,是电影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探讨。爱情、婚姻、家庭、宗教、代沟、社会问题等等都可以在伦理的范围之内,因此伦理片有着比其他片种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更模糊的边界。并不是说的带色的片子。只是现在网络禁止传播带有色情性质的片子,所以一般在发布的时候都归为伦理片里面,其实这是违反法律的。,10,伦理电影代表作品有,:,廓桥遗梦,、,甜蜜的来世、理智与情感、推手、木兰花、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大鸿米店、沉默的羔羊、七宗罪、谁又有秘密、色即是空、金陵十三钗、左右、玩命快递3、太阳照常升起等。,11,二、伦理电影简介,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从有声电影到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科技的时代。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12,国外电影广告在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广告中,有这样八种标记:美国 X,禁止未成年者观看的影片。 G,所有观众可看片。 R,十七岁以下禁止观看。 PG,一般观众可看。英国 U,内容正派片。 A,一般观众可看片。 X,18岁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儿童禁看的凶杀片。,13,伦理是一种自然法则,是有关人类关系(尤其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自然法则。这个概念也是与道德及法律的绝对分界线。道德是人类对于人类关系和行为的柔性规定,这种柔性规定是以伦理为大致范本,但又不同于伦理这种自然法则,甚至经常与伦理相悖。法律则是人类对于人类关系和行为的刚性规定,这种刚性规定是以法理为基础原则的,法理与伦理的关系则比道德与伦理的关系更远,也因此人们对于法理的争议更大,长期自然法则与短期自然法则的冲突在法理上冲突最甚。,14,伦理确实没有什么深刻而完整的了解,好像,“,伦理,”,二字与,“,道德,”,二字一起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关于,“,道德,”,,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那意思无非是说,,“,道,”,并非指的是一条具体的道路,而是一个抽象出来的概念,譬如几何学上的,“,点,线,面,”,的概念,物理学上的,“,质点,”,的概念。那么,“,道德,”,,就是指走路的德行,类似于约定俗成的交通秩序,引申为人在社会上为人处世的规则。,15,那么伦理与道德在内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伦:次序之谓也,,“,伦理,”,似乎便是指长幼尊卑的道理,比如中国有,“,天地君亲师,”,的古训。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规则是为现实的存在不被破坏服务的,它本身并不倡导创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创新,而规则与创新的矛盾无一不是以创新的成功和规则的被打破之后形成新的规则而结束的,可以说形成了一种社会的,“,微扰,”,机制。,16,但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仅拿其所起的作用来定义一个词是不充分的。况且,“,伦理,”,与,“,道德,”,似乎也是有着许多不同的。 除了,“,道德,”,所针对的客体远较,“,伦理,”,所针对的客体宽泛之外,二者还有许多其他不同。比如,“,道德,”,是随着社会所处的阶段乃至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着不同规范的。举三个例子:其一,在古代氏族部落里,财产是共有的,保留私有财产是不道德的,而拿走其他部落成员刚刚用过的工具也没有什么不道德。,17,而在法律认可私有财产的现代社会,保留私有财产不再是不道德的,而拿走他人的工具则要征求他人的意见。其二,在中国,问别人的年龄和薪水是很正常的,似乎还隐隐有点人文主义关怀的味道;而在西方某些国家,打听年龄和薪水是不太道德的。其三:同性恋一般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而现在某些国家已通过法律承认其合法存在,似乎同性恋也在逐步摆脱其不道德的地位(此处似乎有些问题,法律并不等同于道德)。,18,而,“,伦理,”,则似乎是有些不随时间和空间漂移的东西在里面。比如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兄妹通婚,虽说太古洪荒年代,兄妹通婚没有太多道德非议,但终究是违背伦理的,在这里伦理似乎涉及到近亲结婚导致后代基因缺陷几率增大的问题。另外一对有意思的个案是疯牛病和印尼一个岛上某些部族成员患的一种奇怪的病,病人的脑组织会发生类似于疯牛病的粥样病变,尽管原因不详,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居民中保留了一种陋习-吃人肉。,19,将两种病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一些类似。疯牛病的起因也未能确证,但是所谓的动物性饲料-即一些牛的皮,肉,内脏和血液加工成的饲料在疯牛病的爆发过程中至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或许就是元凶。,20,是否我们可以作一个大胆的设想:一些物种以同类为食,其蛋白质或核酸的某些缺陷(或潜缺陷)通过累积机制或自诱导机制或二者的综合导致了该缺陷的最终的显性表达。,从人类所谓的“伦理”观点来看,人吃人是违背伦理的,那么牛吃牛肉也是违背牛的伦理的。请注意,人吃人是人自己做出的决定,而牛吃牛是在人类的商品利润机制下产生的非自愿的怪现象。,21,如果大自然在暝暝之中规定了不准同类相食的禁条,并通过让违反此禁令者脑部发病来表示惩罚,也许在漫长的无文字记录的人类演变道路上,人类经历了无数次的此种天谴才慢慢形成了这种伦理的观念。,22,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伦理曲折地反映了生物体的分子层面上的一些规则。鉴于大多数这些分子层面的问题相对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仍是晦暗不明的,仅仅由模糊的恐惧感或者无确定依据的直觉出发的,“,伦理,”,概念只能是一个非科学的概念,充满了大量的在将来可被证实或证伪的先验论的甚至神秘主义的命题。,23,显然,以这样一个不完善的概念是无法说服并阻止人类进行诸如克隆人体和干细胞研究这样的科学实验的。这些实验,甚至可以广泛地说,一切科学研究都象潘多拉的盒子,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的边缘就是由这些盒子组成的。在打开之前,是无法预言一个盒子比另一个盒子更危险的。盒子被打开了,飞出的是什么永远既无法预料,也无法收回。况且,面对着科学工作者这一好奇心最强的群体,不被打开简直比不让儿童打开糖果盒都难。,24,对于克隆人的指斥来自社会的许多方面,说法也是多种多样。各种反对意见大致可归于两类:一类是坚持尊重生命,保持人的尊严论点的,简称之为社会学派;另一类是对克隆生命体的生理缺陷可能危及人类生存有怀疑的,简称之为生理学派。应当说,两类论点各有其合理的成分,是不能被全盘否定的,只是两派论点都采取的不是切合实际的态度。,25,生命是值得尊重的,人的尊严也应该保持,但是,这种理想化的状态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永远不可能对于每个社会成员都得以实现的。比如某地区对矿工被埋的消息严加封锁;某医院对患者生命视同儿戏,等等。这些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我并不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相反,尊重生命,维护人的尊严始终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是,能实践的程度是受各方面条件制约的。,26,某患者家属在求助无门后无奈给患者停掉了昂贵的进口药剂,其斑斑血泪说明了一个问题,尊重生命是有成本的。同样的,中国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也是因为付不起人口过多的成本。,27,另外一个敏感的问题是安乐死和自杀。尊重生命和保持尊严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是会构成悖论的,观众们很容易为电影人物在忍辱偷生和杀身取义之间做出选择,但是现实中的安乐死和自杀却沉重和苦涩得多。,很多问题是法律所顾及不到的,并且由于法律条文的刚性而或多或少造成局部细微的不合理,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是一样的,所以制订和修改法律是永远不能停止的舞蹈。,28,所以,仅从理性上说,我们应该在亵渎生命的事件中辨明无过错方和过错方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应该仅在结局处片面地下结论。比如年迈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为了自己的尊严,不堪忍受子女的冷漠而自杀,是不应该再背上不尊重生命的罪状的。而社会却应从中警醒,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追究相关者责任,完善养老制度等等来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29,尊重生命也不应僵化到极端。绝对尊重生命就不应该给病人用药,绝对维持尊严就不应该给病人动手术。因为第一次给病人用一种药肯定冒了巨大风险,距离谋财害命也没有多远;第一次动手术之前如果没有解剖经验绝对谈不上严肃,而解剖经验不是来自于尸体就是来自于尊严不能自保者(战俘,奴隶等)或是对于患者的蓄意的信息不披露。但是,正因了不尊重的第一次,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30,另外,如果推开来讲,人的尊严何以宝贵,其他生命体的尊严就可任意践踏,恐怕谁也给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因为生物界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厚此薄彼似乎是没有依据的。,31,因此,,社会学派的反对意见可以休矣。关于生理学派的反对意见,其杞人忧天的态度亦不足取。无疑,现阶段克隆动物有一些问题,表现为成活率低,寿命短。,但是自然生育的个体也并非完美无缺,有些甚至有严重疾患,结局会怎样?许多有问题的个体夭折了,存活的也并没有给生物界带来毁灭性灾难。因为自然界有一种自完善的机制。,32,恐惧是多余的。克隆研究和干细胞研究肯定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也会带来一些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社会也会做出应激性反应,从而实现由乱到治,并带动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有了汽车后世界上有了高速公路;有了电才有了其后的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引入佛教也没有导致中华文明的消灭;有了器官移植也没听说谁没事了随便换个肝玩玩。说起违反,“,伦理,”,的产物典型之一-骡子,大家觉得也没什么恐怖。,33,第三节,李安的伦理电影,一、跨文化传播者,李安,1.,李安的生平经历和多重文化身份,34,李安,,1954,年出生于台湾屏东。李安的家庭是传统的中国式父权制家庭,从小便受到浓厚的传统礼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这样的一个成长环境为李安日后的创作提供了最基本的素材。,35,1972,年,李安考入台湾艺专影剧科,,1978,年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戏剧系,两年后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1980,年赴纽约大学电影系学习,,1985,年毕业并获得电影硕士学位。,36,可以说,李安就是这样一个既对西方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同时在文化本体的身份认同上是中国人的复合体。,1990,年,李安的,推手,和,喜宴,获得极大的成功,轰动台湾,当时台湾电影评论界称,“,从此华语影坛诞生了一个不可多得人才,”,。,37,这两部影片的成功,包括后来的,饮食男女,,为李安跨进好莱坞和跻身国际影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8,2.,李安融贯中西的文化观,作为一个享誉国际影坛的著名导演,李安具有独特的文人气质和传统人文精神,并以其敏锐的洞察眼光和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从多种文化的交汇冲突融合的层面对文化和人性进行了具有哲理性的深层次思考,表达着东方文化和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和情感追求。,39,李安,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接受西方的思想教育,在展现生活的外在表象时,绝不是流于肤浅,而是有着深刻的切肤感受,他的影片中也处处渗透着李安关于文化的深度思考。李安,没有采取迎合西方观众的做法,而是站在了中立的立场上,运用具有写实主义色彩的镜语,展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所具有的一种关系和差异。,40,“,李安一方面对传统文化表现出深刻的情感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情境中的危机和缺陷又有清醒而自觉的文化体察。他站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指出了在现代的全球化的背景下,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两种文化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彼此共存。,”,41,同时,李安深刻地指出,传统文化将被激活、延续、更新,以其新的生命力和活力融入到现代文化中去,焕发生机,传承创新。,李安,凭借着他中国文人式的幽默和温柔敦厚的叙事策略,在电影的创作中实践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美学原则,构建多元化文化的共存与交融。,42,“,李安着意挖掘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性,采用,共存互补,的方式,打通不同文化之间的审美隔阂,获得多元文化的接受认同。同时又凸现自身的文化特性,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和而不同,的智慧,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若即若离,的境界沉淀在人物塑造、影像运用以及影片的整体格调和审美风格上,”,。,43,所以,在李安的影像世界中,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也都成为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美学价值的审美对象,尽管各自存在不足与缺陷,却因彼此的需要而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在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历史潮流和大趋势下,相互融合与共生。,44,李安的伦理片立足于中西文化双重立场,既以西方文化视角审视中国家庭伦理,又以东方文化视角反观西方家庭伦理,从而开启了一条在对话中反思、批判中西传统家庭伦理的电影叙事之路,并且试图在全球化语境中融汇中西家庭伦理各自合理的部分,建构一种将责任和自由、家庭和个人有机结合的双重价值取向的伦理电影类型。,45,李安对伦理片情有独钟,“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讲的是中国家庭伦理,理智与情感冰风暴讲的是西方家庭伦理;喜宴断背山思考的是敏感的性别伦理,卧虎藏龙思考的是精深的武侠伦理;与魔鬼共骑涉及战争伦理,新作色戒则涉及革命伦理。,46,在全球化语境下,拥有中西文化背景的李安,既谙熟中国传统伦理又通晓西方传统伦理。在以,“,父亲三部曲,”,为代表的中国家庭伦理片和以理智与情感冰风暴为代表的西方家庭伦理片中,李安穿梭于中西文化且游刃有余,运用其电影语言对中西家庭伦理的差异、矛盾以及现代境遇做了深入的艺术探讨。,47,二、李安的伦理电影创作,在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了家族私有制,家族私有制极其注重家庭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和人们主要活动范围。处理家庭与个人关系时,一切要以家庭利益为重,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家庭整体利益,个人的情感和精神都以家庭为寄托,在物质和精神上牢牢依附于家庭。,48,于是,中国形成了强调家庭本位、宗法人伦,以父子关系为主轴的伦理文化特征。,李安自小生活在一个被中国传统文化包围的环境中,儒家文化传统家庭伦理的耳濡目染,使李安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挥之不去的家庭情结,父亲成为无所不在的,“,在场,”,,摆脱父亲的阴影成为他一生的焦虑。影像作为摆脱压抑和焦虑的特殊方式,成就了李安享誉台湾影坛的,“,父亲三部曲,”,。,49,推手讲述了一位中国父亲在美国所遭遇的尴尬故事。父亲朱先生是太极拳宗师,曾在文革受过迫害,并且中年丧妻;儿子朱晓生和美国人玛莎组成跨国家庭,在美国生存发展。儿子朱晓生念念不忘一人孤独呆在大陆的父亲,于是把父亲接到美国安享晚年,一起生活。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特别讲究“父慈子孝”的伦理观念。,50,孔子说:“为人父,止于慈。”(礼记大学)“慈”要求父母养育子女,给予子女物质上的满足,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教会他们各种生活技能,培养他们道德文化素质。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父母把子女当做自己爱的结晶和价值体现,甚至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父对子慈,子必对父孝。说文解字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51,“,孝”就是侍奉父母,就是“顺”顺从父母,孝道是子女具备的最起码的品德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朱晓生说他在美国建立家庭,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有一天能接父亲来美国,以尽反哺之责。玛莎不理解丈夫中国式的孝行,朱晓生告诉她:“在我的教养里,一个人关心父母,应该像父母关心你一样,父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概括了中国家庭伦理的精髓,血缘关系使父母和子女融为一体。影片中父亲和儿子在监狱相拥而泣的场面,感人至深,父子之爱甚至超越了夫妻之爱。,52,喜宴讲述了一对中国父母和同性恋儿子在美国所发生的悲喜交织的故事。儿子高伟同在美国做房地产工作,相遇同性恋人赛门,情同意合,同居在一起。远在台湾的父母始终挂念儿子的婚姻,儿子为达父母之愿,和同在美国闯荡的华裔女子顾威威假结婚,不料因缘际会,父母信以为真,不远万里赶到美国为儿子办一场中国味的婚宴。故事跌宕起伏,情趣横生,展现了一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喜宴”。,53,在李安看来,喜宴从来都不是一,部为同性恋造势的电影,他更关注的是背后中国家庭伦理观念。喜宴集中反映了中国家庭伦理的“孝”。孝的一层含义就是按照祖辈的意愿,将家族的香火延续下去。俗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认为传宗接代是孝的最高纲领。因此婚姻是“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关系男子家族兴旺的大事,在某种程度上,结婚不仅是为个人娶妻,更多的是为父母娶媳妇,为家族延续血脉。,54,电影中,高伟同的父亲重病之时仍不忘儿子未婚和没抱上孙子的遗憾,始终,“,咽不下这口气,”,,高伟同为不让父亲失望,只好以假结婚作为缓兵之计。在飞机场初次见到儿媳威威,高母问高爸对儿媳印象如何,高爸最先发现的是儿媳发达的臀,部,于是眉开眼笑地称赞:,“,好,能生能养!,”,骨盆大表明女性生育能力强,不会难产,在高爸眼中,繁衍后代、延续高家香火才是儿子结婚的第一要务。,55,其次,电影还反映了中国家庭伦理的宗法人伦。宗法人伦强调家庭内部的宗法等级,也就是强调子必从父、弟必恭兄、妻必顺夫的上下尊卑和支配顺从的人伦关系。伟同的父母远在台湾仍要替儿子介绍对,象,费尽心机,伟同认为结婚是个人的私事,母亲却认为结婚是晚辈对长辈一个“交代”。,56,当伟同说:“我结婚又不是为了跟人家交代。”高母随即反驳道:“不跟人家交代,你结什么婚呀?”子女在婚姻问题上必须服从父母,由父母做主,中国家庭伦理的宗法人伦把掌管子女婚姻作为父权的体现。,57,饮食男女将中国家庭伦理的,“,家庭本位,”,思想阐释得淋漓尽致。,“,家庭本位,”,强调家庭观念的至高无尚。这种观念把家庭当做一切社会活动的核心,家庭成员必须团结在家庭中心,维护家庭秩序和稳定,共同实现家庭利益。家庭观念的不断强化形成了家族主义,家族主义规定了成员基本行为规范和义务,成员必须遵守家庭规范和履行家庭义务。,58,在这种家庭制度中,个人往往是被忽视的存在,,“,在一个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里,个人的意见是不被重视的,个人的荣辱也是不被重视的,必要时可以为了家族牺牲个人。家族需要荣耀,你就得为它贡献才智,”,。父亲朱师傅是名厨,每个周末都要为女儿准备一顿丰盛的夜宴,以此联络父女、姐妹之间的感情。为了联络家庭亲情和维护家庭稳定,父女各自压抑着自己的感情。,59,大姐朱家珍身为长女,自母亲去世后,挑起家庭重担,中国家庭伦理讲究“兄友弟悌”、“长女如母”观念,以致二妹埋怨她“妈死后,当起了家长,不是姐姐”。朱,家珍为了父亲、为了家庭,多年来一直压抑自己的情感不敢谈婚论嫁,甚至为了隐瞒家人,编造了一段感情挫伤的经历,并且入了基督,在渴望与压抑中焦灼挣扎。,60,二姐朱家倩个性耿直刚烈,表面和父亲、姐妹格格不入,实际深爱父亲和姐妹。当她意外发现父亲在医院心脏科做检查时,感到无比伤心和愧疚,毅然放弃去阿姆斯特丹的机会,她对姐姐婚姻大事关心至致,对怀孕的妹妹照顾入微。朱师傅自妻子去世后既当起了父亲又当起了母亲,,养育三个女儿尽心尽职,不敢再婚,他暗自爱上女儿的同学锦荣,却迟迟不和女儿说,直到女儿都找到归宿。,61,三、李安电影中西方伦理文化,西方家庭伦理是,“,个人本位,”,。个人本位家庭伦理精神的核心是人性论、幸福主义和个人主义。西方家庭的形成以人性为前提,充分尊重自然的人性。西方的家庭伦理是契约人伦。古希腊时期的政治体制就已经摆脱了血缘基础,以社会契约为基础,人与人之间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人伦关系,而主要是契约人伦关系。与中国家庭伦理以父子关系为主轴不同,西方家庭伦理以夫妻关系为主轴。,62,李安在美国学习和长期居住使他广泛接触西方社会,了解到西方家庭伦理的个人主义精神内核。1995 年,李安结束早期台湾电影的辉煌,转战好莱坞,开始由中国家庭伦理转向西方家庭伦理的探讨,先后拍摄英语片理智与情感冰风,暴,其中对西方家庭伦理的出色诠释立刻被好莱坞接受和认可,从此李安在好莱坞崭露头角。,63,改编自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同名小说的理智与情感,讲述了英国19 世纪一个同父异母家庭的分崩离析和一对姐妹的爱情遭遇。影片通过两段感情纠葛,折射出西方家庭,“,个人本位,”,和契约人伦的伦理精神。西方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家长制早在中世纪已经解体,彻底打破了血缘关系的束缚,家庭成员不存在依附关系,只存在法律关系和权利关系,。,64,“,个人本位,”,指的是在家庭和个人关系中更重视个人,,“,强调个人的生存、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意志、个人的发展,主张个人独立和自由,要求家庭服从个人。,”,影片中父亲亨利,达什伍德死后,哥哥约翰继承家产,他不顾父亲弥留之际一再叮嘱,只给继母、异母姐妹微薄的生活费;他和妻子芬尼冷漠、自私、自利,完全不念母子、姐弟、兄妹之情,把她们赶出家门,而且对她们的艰难处境冷嘲热讽。,65,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对家庭的渗透导致亲情冷淡和家庭解体,个人利益成为维系家庭的关键因素,个人为了满足一己利益可以毫不顾及血缘亲情,所以哥哥约翰才那么理所当然地解散家庭。,66,西方家庭伦理是契约人伦,婚姻是契约婚姻,婚姻关系类似物权关系,以相互占有为前提,两性为了交互使用对方的快感和占有对方的财产而结婚。契约将婚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财产和金钱往往是婚姻的决定因素。,67,理智与情感,中的姐姐埃莉诺和妹妹玛丽安的爱情遭遇就来自于金钱对感情的支配和背叛。爱德华爱恋姐姐埃莉诺,芬尼和母亲因埃莉诺门户不对强烈反对,急速把爱德华召回伦敦。威洛比不能说没有对妹妹玛丽安动真情,但艾夫人运用富人的特权召他至伦敦,后因与贝丝私通的事情败露,庄园被用来抵债,一下成了穷人,于是与身价,5,万英镑的富家小姐结婚,遗弃玛丽安。,68,可以看出,契约婚姻导致一种买卖婚姻,正如恩格斯所说:“买卖婚姻不仅对妇女,而且对男子都规定了价格,而且不是根据他们的个人品质,而是根据他们的财产来规定价格的。,69,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爆发的性革命对婚姻家庭产生了深远影响,再加上,“,水门事件,”,推波助澜,西方以夫妻为主轴的个人本位家庭伦理走向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的西方,男女结婚主要是性关系的满足,家庭更注重性爱和夫妻感情,家庭的核心是夫妻关系。以夫妻为主轴的家庭伦理,婚姻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性关系,在康德看来,婚姻只不过是以满足性冲,动为目的的契约,性和谐成为维系家庭的筹码,。,70,冰风暴讲述了1973 年美国康涅狄格州郊区一个小镇上两个家庭的故事。步入中年的班,胡德不满平凡乏味的婚姻生活,引诱邻居詹妮,哈珀,和她保持长期肉体关系。妻子伊莲娜早已识破丈夫偷情,却忍气吞声,维系着几近残败的家庭,她和牧师的关系也饱含某种暧昧的成分。,71,性危机是造成两个家庭危机的根本原因,在“性解放”的刺激下,班胡德显然不满足多年来单一的性伴侣,主动追求新的性刺激,而詹妮哈珀一直无法享受丈夫(丈夫是性无能)的完美性爱,需要寻求真正的性生活,这种夫妻性不和谐状态必然导致夫妻关系的疏离和家庭的破裂。故事高潮出现在他们参加朋友聚会的“换妻”性游戏中,此时冰风暴突然袭击,预示家庭伦理灾难即将来临。,72,西方以夫妻为主轴的家庭伦理往往造成家庭亲情的冷淡。美国心理学家德莫西斯在其著作儿童的演进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经历6 个时期和6 种模式,即4 世纪以前的,“,杀婴模式,”,、4,13 世纪的,“,弃婴模式,”,、14,17 世纪的,“,矛盾模式,”,、18 世纪的,“,闯入模式,”,、19 世纪后半叶到20 世纪上半叶的,“,社交模式,”,以及20 世纪中叶以来的,“,帮助模式,”,。,73,由此可见,西方家庭不太看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比如,冰风暴中班胡德夫妇和詹妮哈珀夫妇并不怎么关心子女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当他们沉浸在刺激的“换妻”性游戏时,温蒂和山迪也在闯破性禁区尝试性的惊讶,米基被电击倒却无人知晓。,74,在保罗看来,家庭,“,关系越亲密,越容易伤害彼此,”,,,“,家庭就像那把反物质的枪,你在家里出生,也在家里死亡,”,。个人本位家庭伦理的极端化,使夫妻关系岌岌可危,使儿女缺乏温情和安全感,二战以后西方家庭面临严重考验。,75,四、李安电影中的中西方伦理比较,由于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的差异,中西家庭伦理表现出显著不同的特征。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强调家庭本位,而西方传统家庭伦理强调个人本位;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表现为宗法人伦关系,而西方传统家庭伦理表现为契约人伦关系;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子关系为主轴,而西方传统家庭伦理以夫妻关系为主轴。,76,三个差异实际构成了中西家庭伦理不同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形态。在全球化、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语境下,李安凭其中西文化的双重身份,既反思中国家庭伦理文化又批判西方家庭伦理文化,在此基础上试图完成对中西家庭伦理的现代性建构。,77,中国“家庭本位”伦理精神和西方“个人本位”伦理精神,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国“家庭本位”伦理强调家庭对个人的价值,虽然有效地保证了家庭的稳定和培育了血浓于水的家庭情感,但是过于强调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否定个人自由,造成了个体的压抑和萎缩,个体的创造力、主动性遭受重创,家庭成员实际成为被占有、被支配的家庭附属品,由此导致家庭生活的窒息、僵化和虚伪,家庭变成阴郁的监狱,个人囚禁其中,失去自由。,78,西方,“,个人本位,”,家庭伦理强调个体的价值和权利,虽然有效地保证了家庭民主、个人自由、本能解放和社会多样化发展,但是,“,这一家庭伦理精神过分强调个体权利和个人价值,未能充分认识到家庭是个体生命的起点与归宿点,个体利益是家庭利益的的具体体现,它也削弱了人的家庭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使得家庭成为缺乏亲情依靠、冷漠分裂的空间结构体,导致了家庭成员的相互对立乃至对抗的倾向,这样的家庭极易解体,”,。,79,李安透析中西家庭伦理的差异和利弊得失,站在家庭伦理现代性的角度,试图通过影像的力量,建构一种合符现代社会发展的现代家庭伦理精神,即在扬弃中西家庭伦理的基础上,将自由与责任统一起来,建立一种个人和家庭双重价值取向的家庭伦理精神。在李安看来,现代家庭伦理精神的建构必须既要超越中国传统的家庭本位伦理又要超越西方传统的个人本位家庭伦理,。,80,也就是说,既要反对片面强调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而忽略、否定个人自由和权利的群体主义伦理观,又要摒弃片面强调个人自由和价值,而忽略、否定个人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个人主义伦理观。李安意欲打破亨廷顿所谓“文明冲突论”论断,横跨中西文化,演绎一幕幕中西家庭伦理文化对话与融合的荧屏神话。,81,为了实现这个艺术追求,李安在电影中采用了双重文化视角的叙事策略,即以西方文化视角审视和批判中国家庭伦理,又以东方文化视角审视和批判西方家庭伦理,这样就实现了一种双向审视和批判,为中西文化对话提供了一个契机。在,“,父亲三部曲,”,中李安设置了一个反观中国家庭伦理的西方视角,。,82,推手和喜宴两个故事都发生在美国,李安的用意是将中国家庭伦理放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西方场域,用一种西方视角反观自身,从而拉开观众与自身的距离,为反思自身提供一种可能,。,83,推手中的洋媳妇玛莎代表着西方家庭伦理,是故事设置的西方视角。玛莎不理解为什么朱晓生要把父亲从中国大陆接来同住,在西方子女满18 岁就应该脱离父母独自生存,父母年老可以送到养老院,家庭只是夫妻的二人世界,她甚至认为晓生父亲的到来无异于一种对家庭的侵犯,剥夺她丈夫的爱,打扰她写作,扰乱她安定的夫妻生活。,84,影片有个片段:晓生父亲要看孙子杰米的生殖器,玛莎特别气愤,认为这是侵犯个人隐私,晓生连忙解释说父亲是确保传宗接代。这个有趣的小插曲不经意地批判了中国延续香火的婚姻观念。喜宴同样设置了一个代表西方家庭伦理的视角,赛门。伟同一直不敢在父母面前坦白自己同性恋身份,远走他乡来到开放自由的美国,为向父母和亲戚有个交代,万不得已采用假结婚敷衍了事。,85,而在西方,个人不依赖家庭,不以父母为尊,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个人与家庭只存在暂时性关系,,“,世界上不存在他可以依赖而又无损其自尊的人与神,成功是他自己的幸福,失败是他自己的重负。,他能召请整个世界的人来庆祝自己的幸福,但不能让其家庭和亲友分担他的不幸。,”,所以,赛门没有来自父母的压力,更没,“,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社会压力,结不结婚、生不生小孩、和同性还是异性结合都是个人的自由,全看赛门自己的选择,,86,而且在美国同性恋逐渐被社会接受,赛门才如此坦然和男友同居,无须迫于父母权威和异性结婚生子。电影通过赛门这一西方视角,有力批判了中国父权至上和无视个人价值选择权利的家庭伦理。饮食男女虽然没有设置典型的西方情境,但是其中隐含的西方视角还是可以被发觉,充当这个视角的就是二女儿朱家倩。,87,朱家倩受过西式高等教育,深受西方自由观念的影响,她敢爱敢恨,不像大姐压抑自己的欲望,虽和男友分手也长期保持性关系;她还敢于冒犯父亲,与父亲关系不和,家倩是父权家长制有力的挑战者。,88,一旦关涉西方家庭伦理,李安又立足于东方文化立场,用一种东方视角观照、审判西方家庭伦理。李安说:,“,我在美国拍的片子获得一些成功,不是因为我的英文有多好,对那个地方有多了解,而是我一直用中华文化的视角去看他们,有一个很特殊的观察方法,也让他们看到一面特殊的镜子。这个才是我能够立足的最大关键。,”,89,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对爱德华一见倾心却保持冷静克制,因为她清楚自己的处境:没有财产,没有地位,并且离异带女,而爱德华是有权有势富家子弟,门不当户不对,结婚困难重重。于是,埃,莉诺像饮食男女中朱家珍一样,向往激烈的爱情却不敢主动追求,一再退却、忍让、痛苦。在这里,李安注入了中国伦理观念,同时对资产阶级家庭的冷漠自私有着比西方人更冷静客观的批判,。,90,冰风暴中的伊莲娜虽然早已发现丈夫与邻居珍妮私通,为维持婚姻委曲求全,毕竟结婚17 年,她对丈夫和家庭怀有较深的感情。于是,她尽量克制自己的愤怒,对牧师的暗送情怀非常谨慎,还主动加入夫妻治疗团,以此拯救家庭,保持家庭的完整。同时李安对西方性革命给现代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一个保守的东方人姿态,对开放的西方人敲响了警钟。,91,保罗就是电影中唯一对性说,“,不,”,的人,他对百斯特爱慕已久,然而在暴风雨的晚上,克制了对处于昏迷状态的百斯特的冲动,毅然离开百斯特,冒着风雪赶回家和家人团聚。李安对西方家庭伦理寄予了东方曙光。,92,通过西方文化视角祛除中国家庭伦理的糟粕取其精华,借助东方文化视角摈弃西方家庭伦理的负面因素存其积极因素,然后将中国家庭伦理的精华和西方家庭伦理的积极因素融合,形成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新的家庭伦理,这就是李安开启的现代家庭伦理的建构之路。从“父亲三部曲”到理智与情感冰风暴,都可发现李安匠心独用的轨迹,。,93,“父亲三部曲”采用了一种戏剧性模式,首先都是中西家庭伦理相互碰撞、相互冲突,发现各自的症结,然后相互协调、相互妥协,最后走向大融合。推手中玛莎和朱爸经历几次大的戏剧性冲突之后,玛莎买了大房子,布置好房间准备接朱爸回家同住,表明玛莎已经认同中国家庭“父慈子孝”的伦理观念;朱爸主动离开儿子,开了一家老年文化馆,并且和陈太太开始一段黄昏恋,表明朱爸几乎认同西方夫妻为主轴的家庭伦理观念,。,94,喜宴的结局,伟同的父母接受了儿子的同性恋人赛门,感谢赛门对儿子照顾,赛门同意威威生下孩子,做孩子的另一个爸爸,两男一女的家庭模式象征中西家庭伦理的融合。饮食男女中,小女儿、大女儿相继结婚离开父亲,最后二女儿有了新恋情,父亲也有了新归宿,家庭由解构走向重构,一个家庭变成三个以夫妻为主的新家庭,。,95,理智与情感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爱德华放弃财产继承权奔向真心相爱的埃莉诺,玛丽安最终选择深爱自己的布莱登上校,在她们婚礼上,还出现哥哥约翰和嫂子芬尼欢庆的身影,意味着家庭亲情的,回归。冰风暴在经历米基的死亡惨痛之后,两个家庭突然发现亲情的珍贵,最后胡德一家四口在火车站重聚,浓烈的亲情犹如一股暖流在寒冷的空气中飘荡,流入每个人的心房。电影的结局,中西家庭伦理都实现了融合,李安完成自己现代家庭伦理的乌托邦建构。,96,五,、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1.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在家庭三部曲中,李安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在小小的家庭的视点进行叙事。新旧两代人的成长环境和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不同,老一代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新一代人则接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那么同处一室必将产生矛盾和冲突,。,97,家庭三部曲从正面、侧面各个层次展现新老两代人之间代沟以及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之间的冲突这一叙事主题的表现。推手中,老朱与他的媳妇玛莎因为彼此的生活受到干扰而不和,陈老太太也与女婿不和。饮食男女中,家倩感到无法再与父亲住下去,锦荣的母亲与女婿关系不谐,。,98,喜宴中高老夫妇与伟同的婚姻观有着天壤之别,老一辈们认为结婚乃“父母之命”、“传承香火”,“是给别人看的”,要“仪式化”,而伟同则与之截然相反,甚至和赛门同性相爱。,99,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老两代人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矛盾也在极速激增。因此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家庭三部曲所表现的叙事主题就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李安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对两种文化进行了审视,无所谓偏袒,甚至对长久以来高高在上的父权进行了解构。,100,“,家庭三部曲虽然表现了新老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以及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之间的冲突的普遍性,但李安也表达了这样的理念:只要两代人之间加强沟通,相互体谅,相互尊重,那么代沟是可以跨越的,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是可以和谐并存的。,”,在家庭三部曲的结局,可以看见新老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既有妥协,也有理解,喜宴中高老夫妇最终接受了三个年轻人的婚姻,伟同也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101,饮食男女中女儿们同意并尊重,了父亲朱老先生与锦荣的忘年恋; 推手中,儿子向父亲忏悔请他回家,洋媳妇最终也接受老朱,并学起了有着浓郁中国文化的太极;总之,新老两代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走向了融合,在融合中传统文化得到了保存同时现代文化又使人获得了崭新的快乐的生活。,“,李安通过饮片表达了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体现了具有传统气息的中国人巨大的包容性。,”,102,2.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作为一位跨文化的电影作者,展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并存自然成为李安电影,的重要叙事主题。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的一体化使得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个绝对封闭的生存空间,那么文化的彼此交叉与渗透也成为必然,各种文化在交锋中激烈地碰撞与融合,文化多元化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趋势。,103,在推手的场面调度中,导演李安精心设计一个场景,老朱的房间和儿媳玛莎的房间都没有安装房门,正因为没有房门,两人才会相互干扰,从而产生矛盾与冲突。其实,“,门,”,是一个重要的道具,导演的良苦用心在于,既使场面调度变得灵活巧妙,又在暗示我们,纯粹封闭的个人空间和文化空间是不存在,东西方文化必然要交汇,要交锋,要较量。,104,而在饮食男女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共存转移到了台湾的一个普通人家里,老朱是中国烹饪大师,是传统中国父权制家长的形象;家宁在西式快餐店工作,虽然最小,却凭着主动和热情获得了爱情,抢走了朋友的男朋友,而她的丈夫的名字也别有深意,钟国仁(谐音,“,中国人,”,),这就意味着家宁代表的西方文化与钟国仁代表的中国文化结合的可能性;,105,大姐家珍虽然表面上信奉基督教,但传统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禁欲主义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渴望却得不到爱情,只能沉湎于自己编织的爱情幻想中,好在最终家珍也冲破思想的禁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106,喜宴中,导演李安巧妙地设置了伟同和顾薇薇这一对在美国的中国青年男女,在父母的威逼下举行中国式婚礼的情节,成功地完成了东西方文化从相互冲突到和平共处这一悲喜交加的曲折历程,而所有的这些冲突矛盾都源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107,纵观李安的家庭三部曲,,“,家,”,的涵义已经符号化,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家庭对人物行为有着深刻的久远的影响。从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的叙事主题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冲撞,传统家庭平衡表面的假象被打破,家庭遭到解构,在历经危机和冲突之后,家庭再以东西文化融合而成的新的文化为基础重新建构。,108,其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和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这也表现导演李安面对多元文化的体验和解读的开阔宽容的胸襟和文化品格。正如台湾著名电影学者、电影评论人焦雄屏女士所指出的那样:,“,李安能在西方电影体制中显现出一种出尘的个性,他的东西为什么可以感到或者超越国界,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兼容性。,”,109,六、,在电影中追求文化兼容与认同,约翰,汤林森在文化帝国主义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载体,其复杂性在于,“,这个词在历史发展过程的经历,”,。要理解文化的形成必须将它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当中去,所以只有追本溯源的了解了台湾文化,才能理解李安所具有的多重文化身份,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立场。,110,台湾本身就是一个受到多重文化形态影响而形成的复杂社会体,是日本文化、美国文化、“外省人”文化和“本省人”文化融合并存的现状。,111,在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东西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语境下,李安已经深深感受到几股文化的较量,并开始运用他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表现手法,温文尔雅的气质,融合自己生命与文化体验,细致入微地刻画这些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反复地拷问和探索传统文化的现状与命运,然后运用经典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向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阐述和诠释自己,从而赢得了世界对于古老东方文化的认同。,112,有学者曾在著作中写道,“李安曾经坦,言,我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长大的,在他的影片中,可以感受到他时时流露出对中国传统道德的默认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化内蕴的赞美。”但是,同时我们又可以看见在李安的电影里中西方文化兼容的,对于不同文化开放的、多元的文化观。李安并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在“民族化”与“国际化”之间找到一个制衡点和契合点。,113,他又说,“他以最现代化的电影语言来表现最传统的中国文化,又以国际主流电影的模式来展现东方文化的特色。”因此,李安不愧为一个合格而优秀的具有兼容并包气魄的跨文化传播者。,114,家庭三部曲以其巧妙的场面调度,,简洁的画面处理和匀速节奏的剧情推理,在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之间取得了难能可贵的平衡,给我们带来了亲切自然的艺术享受。李安也必定以其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巩固和提高华语电影在世界影坛中的地位,并为多种文化的交流沟通和融合开辟一片更加宽阔的新天地。,115,理智与情感,改编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埃诺莉和玛丽安娜两姐妹生在一个英国乡绅家庭,姐姐善于用理智来控制情感,妹妹的情感却毫无节制,因此面对爱情时,她们作出了不同的反映,影片以这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风波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116,理智与情感,理智与情感,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1775,1817),创作于,1795,年的第一部小说。,身为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奥斯汀在小说中不但栩栩如生地描绘出,18,世纪末工业革命进程中的英国乡镇的世态风情,更塑造了一群富有个性,见解独特的时代女性形象。,117,其中,,理智与情感,作为她的处女作,重要性不容小觑。,18,世纪的英国文学崇尚理性,倡导为人行事基于理智而非感性或本能。因此,奥斯汀笔下个性独立的女主角理所当然被视为理性文学的产物。,118,然而,,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思潮也不可避免地对作家产生影响,使之受到不受约束的想象的诱惑,导致奥斯汀的小说中时常交织着现实与浪漫的冲突。,119,理智与情感,的两名女主角埃莉诺和玛丽安虽是亲姐妹,性格却截然相反,过往的研究无不将代表理性的埃莉诺树为正面经典,甚至称赞,最终,玛丽安的性格和态度也受埃莉诺的影响由感性转向了理智。,但是,奥斯汀是否真的认为埃莉诺的理性如此完美?,120,小说故事的整个发展过程表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小说情节围绕达什伍德家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的爱情和婚姻展开。老达什伍德先生去世后,他的大部分财产都由他前妻所生的儿子继承,达什伍德太太和女儿们得到的很少,她们的生活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影响。,121,更重要的是,两位待嫁小姐未来的婚姻也必定会受到影响。在经历了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之后,埃莉诺和爱德华,玛丽安和布兰顿上校最终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22,在,理智与情感,中,奥斯丁强调妇女应当理智地面对爱情与婚姻,要控制好自己的感情,,不让自己作出危险的行为。奥斯丁赋予小说中的两姐妹“理智”和“情感”对立的两种性格特点,但又让她们在“理智”与“情感”中成长变化:埃莉诺虽然冷静理智,但她对爱德华的感情却是热烈的;玛丽安虽然感性,容易冲动,但在经历了感情的大起大落之后,她也学会了理智地思考问题。,123,托尼,坦那说过:,19,世纪时,人们经常会发现作者们喜欢用兄弟或姐妹来表现一个人性格中的不同侧面。,124,在,理智与情感,中,姐姐埃莉诺就代表了一个人“理智”的一面,妹妹玛丽安代表了一个人“情感”的一面。从奥斯丁对姐妹俩表达的喜爱之情来看,二者合二为一,即“理智”与“情感”的完美结合,才是奥斯丁心目中的最佳女主角。,125,奥斯汀的个人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也产生了影响。其实无论是埃莉诺的理性还是玛丽安的浪漫情感,都是奥斯汀本人性格的体现。奥斯汀生活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英国乡村,家庭有高雅的文化氛围,稳定的经济收入使得她衣食无忧,尽情享受生活。,126,所以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大变革对她没有产生什么巨大的影响,欧洲轰轰烈烈的革命也没有激起她丝毫的浪漫情怀。奥斯汀站在女性的立场,为世人展现了英国乡绅的日常生活的画面。,127,她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以一种最现实的眼光看待婚姻、看待生活,用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来衡量周围的人和事。奥斯汀重视自己的感情,始终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鄙视由金钱和门第决定婚姻的社会习俗。在奥斯汀生活的时代英国已是个商业国家,处于从资本主义早期向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渡阶段,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她们没有自己的职业也没有继承的权力。,128,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阶层之间的区别越来越不明显。人们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同时奥斯汀也理智清醒地意识到金钱和财富的重要,而她自己在现实中找不到既有感情又有财产作为基础的婚姻,理智与情感得不到完美结合的时候,她就希望凭着自己的写作才华来谋生, 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奥斯汀终身未嫁。,129,在,理智与情感,中奥斯汀通过生动的性格塑造、喜剧性的情节设计、诙谐的对话以及叙述者的讥诮和打趣向人们呈现了一套完整的爱情婚姻观念。这种婚姻观的形成首先是由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决定的,而作者本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阅历便是构成这种见解的内在因素。在,理智与情感,中,奥斯汀承认了金钱的重要性,她同时指出外界环境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人们必须服从已经确立了的社会习俗。固有的社会秩序是无人能改变的。爱情、金钱和婚姻不仅是她小说的主题,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130,每个人都在试图寻求三者之间的一种最佳的平衡。而这种平衡与人们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从奥斯汀的小说中我们也深深地感到,在她心目中,理想的婚姻是爱情与财富的结合。她本人虽然终身未嫁,但她把对幸福婚姻的憧憬都写进了她的小说中。在她笔下,女主人公最终都拥有了幸福的婚姻。同时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她勇敢地挑战了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向处于社会从属地位的女人们提出了很多进步的观点,强调真爱才是恋爱婚姻的基础,男女在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时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131,她在作品中鼓励女性挣脱传统的枷锁,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这种号召,犹如一股清流涌进当时陈腐的社会思想中,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32,人物分析,(一)埃莉诺,奥斯汀笔下的完美淑女,小说中,埃莉诺出生于体面乡绅家庭,“非常有见识,遇事冷静”,“心地极好,富于情感,但是懂得怎样克制情感。”父亲病逝后,精明势利的兄嫂容不下继母和三个妹妹,母女四人不得不搬到邻县亲戚提供的乡村住所,仅靠一份并不丰厚的遗产生活。在这之前,埃莉诺与嫂子的弟弟爱德华产生了感情。爱德华是富裕家庭继承人,因此埃莉诺对两人的未来颇为担忧,谁知偶然得知爱德华竟与一个名叫露西的漂亮姑娘私下订过婚,大受打击。,133,这期间,玛丽安因被花花公子抛弃而痛苦不堪,埃莉诺压抑着心头波涛起伏的情绪,努力安抚家人,从来不提自己的失恋。直到爱德华与露西订婚的事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