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第一轮,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特征及组成。,2,、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3,、理解溶解度的概念,认识溶解度曲线并会正确使用。,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概念:,溶液组成 溶质:,溶剂:,被溶解的物质,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体积能相加吗?,考点聚焦,考点,1,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硫酸铜溶液,(,蓝色,)Cu,2+,氯化铁溶液,(,黄色,)Fe,3+,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溶液(浅绿色),Fe,2+,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MnO,4,-,注意:,考点,2,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2,判断方法,(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_,,那么该溶液是饱和的,若固体,_,,那么该溶液是不饱和的;,(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溶质,_,,则原溶液是饱和的,若溶质,_,,则原溶液是不饱和的。,(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不再减少,减少,不再溶解,继续溶解,注意,某饱和溶液是对相应的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的物质。如某饱和食盐水中还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对多数固体溶质而言,通过降低温度可实现由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的转化,但对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气体、熟石灰等,),,则需升高温度将其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对某饱和溶液进行降温或蒸发溶剂,往往会有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考点,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概念:,在,_,下,某固态物质在,_g,溶剂里达到,_,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2,影响因素:,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主要是,_,。,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_,;,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_,;,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_,一定温度,100,饱和,质量,温度,KNO,3,NaCl,Ca(OH),2,考点,4,气体的溶解度,1,概念:,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压强为,_,时,某气体溶解在,_,体积的水中达到,_,状态时的气体,_,。,2,影响因素:,内因:气体的性质;,外因:主要是温度和压强。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_,,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_,。,1.101,kPa,饱和,体积,越小,越大,1,考点,5,溶解度曲线,1,概念:,指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横坐标表示,_,,,纵坐标表示,_,。,2,含义:,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曲线的走向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3,应用:,查找某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比较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选择使某种物质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温度,溶解度,归类示例,类型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与转化方法,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方法的掌握情况。,例,1,2011,泸州,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解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大,只有在同一温度下,对同一种溶质而言,此说法才成立;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来说,将其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变式题,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任写一种,),。,方法点拨,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分两种情况:一是当溶液中没有固体溶质存在时,向溶液中加入相应的溶质,如果不溶解,则溶液饱和,反之,溶液不饱和;二是当溶液中有固体溶质存在时,看固体溶质是否减少,若不减少,溶液饱和,否则溶液为不饱和。在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时,一般可以通过改变溶剂的量、溶质的量和温度实现。但对于不同的物质,其改变的方法是不同的,如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要将其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需要采取降温的方法。,加入硝酸钾,(,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水,(,溶剂,),类型二溶解度的含义,命题角度: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分析,考查学生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例,2,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t,时,10 g,氯化钠能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 g,B,t,时,10 g,氯化钠溶解在水中能形成,100 g,饱和溶液,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 g,C,把,20 g,氯化钠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0 g,D,t,时把,36 g,氯化钠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饱和,所以,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D,方法点拨,判断溶解度的关键是看所给数据是否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定的温度,溶剂的质量是,100 g,,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缺少其中任何一点,都不能认定为溶解度,而只能认定是溶解的量。,类型三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其应用,命题角度:根据所给的溶解度曲线,分析其所包含的信息并能够加以应用。,例,3,2010,镇江,图,8,1,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对图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B,A,30,时,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B,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C,M,、,N,都是难溶物质,D,阴影处各点对应的溶液,(,不包含曲线上的点,),是,M,的不饱和溶液,,N,的饱和溶液,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30,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P,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在,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大于,10 g,,均属于易溶物质;阴影部分的点在,N,的下方而在,M,的上方,对物质,N,来说表示不饱和溶液,对,M,来说表示饱和溶液。,变式题,2011,嘉兴,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图,8,2,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C,方法点拨,溶解度曲线是用图像形式反映了溶解度与影响溶解度因素,(,一般是温度,),之间的关系,解题时必须深入理解曲线所包含的各方面的含义,如曲线上的点、曲线的走向、两条曲线的交点等所表达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