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考化学,专题突破,此类题一般围绕科学探究的八个要素进行设计,主要是考查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等;针对全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是化学试题中综合性较强且难度较大的试题。从考查目标看,既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同时也常会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考查知识点看,既包括实验现象、化学用语、实验操作等基础知识,也包括一些常用的实验方法,如对比、控制变量等;从考查形式看,主要是按照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来呈现问题。解题难点主要在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理解上。,例1(2015河北中考)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结束清洗仪器时,发现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水洗刷不掉的黑色固体。,问题一:黑色固体是什么?,【交流讨论】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和对高锰酸钾及其分解产物的了解,进行分析判断。,判断,依据,不是KMnO,4,KMnO,4,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不是_(填化学式),冲洗试管时出现深绿色溶液,说明该物质能溶于水,是MnO,2,其他实验用过MnO,2,,知道它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加入的液体是_。,问题二:用什么洗掉MnO,2,?,【交流讨论】MnO,2,与BaCO,3,、Mg(OH),2,、Fe,2,O,3,、P,2,O,5,、Cu中的某一种物质的组成最相近,理由是_。这种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由此推测MnO,2,也能与稀盐酸反应。,【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没有变化。,【交流讨论】实验说明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MnO,2,有什么化学性质?用什么试剂清洗呢?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决定用草酸(H,2,C,2,O,4,)溶液试一试。,【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黑色固体果然被除去,同时发现产生许多气泡。,问题三:生成了什么气体?,【交流讨论】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因为_,所以产生的气体可能为,CO,2,、CO、H,2,、O,2,等。,【实验验证】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CO,2,。检验CO,2,气体的操作和现象是_。,【反思提高】以上探究活动中,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是_,_,再了解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合适试剂进行清洗。,【解析】【交流讨论】根据锰酸钾溶于水,溶液显深绿色进行分析;【实验验证】根据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进行分析;【交流讨论】根据金属氧化物会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交流讨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此进行分析;【实验验证】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常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反思提高】根据物质的溶解性,确定清洗试管的方法。,1(2019滨州中考)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可组成氢化钙、氢氧化钙等,多种物质。,(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该实验探究小组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猜想二:NaOH和Ca(OH),2,;,猜想三,NaOH 和_;,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CaH,2,2H,2,O=Ca(OH),2,2H,2,Na,2,CO,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能够反应,【实验过程】,【拓展延伸】,在分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_,猜想二不成立,步骤: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_,产生气泡,猜想_成立,反应,物是否过量,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三,例2(2016河北中考)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实验验证】,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1)观察到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_,点燃酒精灯,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_,【拓展交流】,(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_。,(2)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小红发现:蔗糖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2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却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解析】方案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方案二:(1)根据干燥的小烧杯中有水雾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解答;(2)根据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解答;【拓展交流】(1)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避免对实验造成干扰;(2)根据H、O元素的质量比为(氢的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个数)(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氧原子个数)解答。,2(2014河北中考)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证明,有水生成。,(2)用涂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_,析出了氢氧化钙。,烧杯内壁有水雾,Ca(OH),2,CO,2,=CaCO,3,H,2,O,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同学们又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 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炭黑,【实验验证】,(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_,_。,【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答一条即可)。,阻挡生成的,炭黑,防止生成的炭黑与氧化铜反应,先撤酒精灯,稍后撤蜡烛,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等,例3(2019广元中考改编)小娟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化学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娟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猜想与假设】该溶液没有变质,溶液中溶质只有NaOH;该溶液部分变质,溶液中溶质为_;该溶液全部变质,溶液中溶质为_。,【进行实验】小娟和同学们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问题讨论】,(1)操作的名称是_。,(2)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由此现象可得出:猜想_(填序号)错误。,(3)结合操作和,若“现象X”是溶液不变色,则猜想_(填序号)正确;,若“现象X”是_,则猜想正确。,【拓展应用】,(1)小娟和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是_。,(2)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常加入适量的_ 填“BaCl,2,”或“Ba(OH),2,”除去。,【解析】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碳酸钠的性质以及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3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该瓶药品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猜想假设】猜想一:Ca(OH),2,;,猜想二:_;,猜想三:CaCO,3,。,【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反思交流】,(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_也可能正确,原因是,_。,(2)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取实验(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_,则猜想二正确。,【拓展提升】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_。,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1 g样品放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较多固体未溶解,样品中含有CaCO,3,(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_,样品中含有Ca(OH),2,Ca(OH),2,和CaCO,3,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一,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未溶解的固体也可能是氢氧化钙,气泡产生,有剩余,例4(2019金华中考)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实验操作】用试管取6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6毫升稀盐酸,等分成两份。,【实验证明】,(1)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继续探究】,(2)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溶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_,加入等量的镁片。,(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_,_。,【微观解释】,(4)从微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_。,【解析】根据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稀盐酸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解答。,4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NaOH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如图甲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原因是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讨论分析后,同学们认为,导,致试管内液面上升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_。,2NaOHCO,2,=,Na,2,CO,3,H,2,O,CO,2,易溶于水,(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方案: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虽,然实验的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