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分析及其评价方法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52919235 上传时间:2024-11-2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安全分析及其评价方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交通安全分析及其评价方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交通安全分析及其评价方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LOGO,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交通安全分析及其评价方法,1,1,提纲,交通安全分析方法,1,事故原因调查法,2,事故原点分析法,3,2,2,交通安全分析方法,各类事物缺乏可靠的历史资料,无法确定共有多少类别,按照亲疏程度将性质相近事物归入一类,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工程技术方法,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危险的严重性进行评价,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辨识,深入揭露事故的潜在原因,描述事故的因果关系,交通安全分析方法,模糊聚类,安全检查表,*事故树,3,3,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基本思想:用相似尺度来衡量事物之间的亲疏程度(,以样品间距离、相似系数衡量),,并据此进行分类。,把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或指标)聚合为一类,把另外一些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样品(或指标)又聚合为另一类,直到把所有的样品(或指标)聚合完毕。,4,4,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聚类分析中,通常我们将根据分类对象的不同分为,Q,型聚类分析和,R,型聚类分析两大类。,1,、不但可以了解个别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亲疏程度,而且可以了解各个变量组合之间的亲疏程度。,2,、根据变量的分类结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主要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或,Q,型聚类分析。,1,、可以综合利用多个变量的信息对样本进行分类;,2,、分类结果是直观的,聚类谱系图非常清楚地表现其数值分类结果;,3,、聚类分析所得到的结,果比传统分类方法更细致、全面、合理。,R,型聚类分析,Q,型聚类分析,变量分类,样本分类,相似系数,距离法,5,5,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聚类分析过程,6,6,1,数据准备,7,7,1,数据准备,.,数据标准化,在实际问题中,不同的数据一般有不同的量纲,为了使不同的量纲也能进行比较,通常需要对数据做适当的变换。但是,即使这样,得到的数据也不一定在区间,0,1,上。因此,这里说的数据标准化,就是要根据模糊矩阵的要求,将数据压缩到区间,0,1,上。通常有以下几种变换:,8,8,1,数据准备,9,9,1,数据准备,0,-1,标准化,也叫离差标准化,转换函数如下:,其中,max,为样本数据的最大值,,min,为样本数据的最小值。,归一化,10,10,2,标定,数据相似系数标定,通过一定的标定方法,计算出事物集合内元素之间的相关度,为计算模糊矩阵做准备。,(,1,),11,11,2,标定,12,12,2,标定,(,4,)绝对值减数法,13,13,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先把各个分类对象单独视为一类,然后根据距离最小的原则,依次选出一对分类对象,并成新类。,如果其中一个分类对象已归于一类,则把另一个也归入该类;,如果一对分类对象正好属于已归的两类,则把这两类并为一类。,每一次归并,都划去该对象所在的列与列序相同的行。经过,m-1,次就可以把全部分类对象归为一类,这样就可以根据归并的先后顺序作出聚类谱系图。,直接聚类法,最短距离聚类法,最远距离聚类法,是在原来的,mm,距离矩阵,的非对角元素中找出,,把分类对象,Gp,和,Gq,归并为一新类,Gr,,然后按计算公式计算原来各类与新类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得到一,个新的(,m,1,)阶的距离矩阵;再从新的距离矩阵中选出最小者,dij,,把,Gi,和,Gj,归并成新类;再计算各类与新类的距离,这样一直下去,直至各分类对象被归为一类为止,最远距离聚类法与最短距离聚类法的区别在于计算原来的类与新类距离时采用的公式不同。最远距离聚类法所用的是最远距离来衡量样本之间的距离。,14,14,直接聚类方法,15,15,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案例,16,16,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案例,1,17,17,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案例,2,、模糊相似矩阵,R,18,18,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案例,19,19,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案例,20,20,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案例,21,21,安全检查表,安全评价也称危险评价或风险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工程技术,方法,对系统中固有或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通过,与评价标准对比,得出系统的危险程度,提出改进措施。,22,22,安全检查表,1,、逐项赋值法,对每一项检查内容赋予一定的分值,最后累计所有各项得分。,2,、加权平均法,(,1,)对每项检查内容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2,)对各项内容赋值,(,3,)权重系数乘以各项分值,(,4,)求和,23,23,安全检查表,3,、单项定性加权计分法,(,1,)将检查结果分成,4,、,5,或,6,等,每个等级赋予不同的分值,(,2,)每一项实际检查结果的分值,(,3,)级别乘以每项分值,(,4,)求和,24,24,*事故树法,事故树分析(,accident tree analysis,ATA),可直接分析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深入揭示事故的潜在原因。,用于描述事故的,因果关系,思路清晰、逻辑性强,。,25,25,事故树法,故障树分析法步骤,1.,熟悉系统:了解系统状态及参数,绘出工艺流程。,2.,调查事故:设想给定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3.,顶上事件:从中找出后果严重且较易发生的事故。,4.,确定目标值:求解事故发生的概率,(,频率,),。,5.,调查原因事件:调查与事故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和各种因素。,6.,画出故障树:从顶上事件起,逐级找出直接原因的事件,直至所要分析的深度,按其逻辑关系,画出故障树。,26,26,事故树法,7.,分析:按故障树结构进行简化,确定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8.,事故发生概率:确定所有事故发生概率,标在故障树上,并进而求出顶上事件,(,事故,),的发生概率。,9.,比较:比较分可维修系统和不可维修系统进行讨论,前者要进行对比,后者求出顶上事件发生概率。,10.,分析:原则上是上述,10,个步骤,在分析时可视具体问题灵活掌握,如果故障树规模很大,可借助计算机进行。目前我国故障树分析一般都考虑到第,7,步进行定性分析为止,也能取得较好效果。,27,27,事故树法,顶上事件或中间事件,基本事件,省略事件,正常事件,1,、事故树,或门,与门,28,28,事故树法,事故树结构函数表达式,T=M1M2=(X1M3X2)(X10+M4)=,展开结构函数式,得到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最小割集: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最小割集中全部事件均发生时,顶上事件一定发生。,割集中任一基本事件不发生时,顶上事件就不会发生。,割集数量越多,系统安全性越低。,2,、求最小割集,29,29,事故树法,*,最小径集,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径集。,去掉最小径集中任何一个基本事件,便不能保证一定不发生事故。,最小径集的数量表示顶上事件不发生的可能性。,最小径集的数量越多,系统安全性越强。,30,30,事故树法,3,、分析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基本事件,i,的结构重要度,基本事件不发生的状态值,基本事件发生的状态值,基本事件的状态值,基本事件的个数,31,31,事故树法,32,32,事故树法,33,33,事故树法,定性简易辨别方法,34,34,事故树法,收集树种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从基本事件起向上计算每一个上一级事件的发生概率;,逐级上推,直到达到顶部事件。,4,、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P,(,T,),35,35,事故树法,考察各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对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通过改善或控制对顶上事件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可有效减少事故概率。,5,、概率重要度分析,基本事件,i,的发生概率,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36,36,事故树法,反映在事故树中,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6,、危险重要度(临界重要度)分析,基本事件,i,的发生概率,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基本事件,i,的概率重要度,37,37,事故树法,38,38,事故树法,减少最小割集的数量,增加割集中的基本事件(特别是割集中基本事件数量少,又不能清除的割集),增加新的最小径集,减少径集中的基本事件,7,、系统改善,39,39,事故原因调查法,事事故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事故调查,确定事故发生的原因(直接和间接),为事故分析、制定对策措施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40,40,事故原因调查法,注意事项,事故调查的时机,调查人员组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认真聆听,41,41,事故原因调查法,详细把握事故发生的过程,事故现场的测量、检查工作,与事故有关的物件保管,公正的立场,重点为事故原因,平时事故现场的状况,管理上的调查,二次事故的调查,人、物、管理多方面,同时入手,42,42,事故原因调查法,事故原因调查的步骤,确认事实,查找、掌握事故因素,分析、确定事故原因,1,收集有关人、物、管理方面的事实,2,掌握事故前的经过,从人、物、管理方面查找事故因素,1,掌握事故因素的相互关系和重要度,2,确定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43,43,事故调查过程,受伤者的特性,受伤者的工作性质,共同作业人员,服装、护具的选择和使用是否得当,气象和环境,物质、材料和货物的性质、形态以及是否处在正确的位置和状态,使用是否得当,设备和机械的安全状态,管理章程、作业规范的有无,类似事故及其对策,监督和管理状况,管理,人,物,时间、地点、人员,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其他因素是否处在正确的状态,事故经过,找出事故原因,44,44,事故原因分析,不稳定的政治因素与不和谐的多元社会文化,本身的设备故障和人员操作不当,停电、自然灾害、踩踏、乘客坠落等突发事件,客流密集,群死群伤,影响社会稳定,甚至社会动荡,系统复杂,设备关联性强,可靠性重要,导致供电系统、排水系统的撞断;,列车运营终端,甚至人员伤亡,45,45,事故原因分析,1,、海因里希分析方法,事故分析,原因调查,环境调查,基本调查,环境调查,提出建议,选择对策,实施措施,评价成效,46,46,事故原因分析,2,、日本的分析方法,状况,原因,对策,伤害,事故类别,现象,类型,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身体部位,跌倒,冲击,触电,.,火灾,爆炸,中毒,.,机械的,化学的,射线,.,人的不安全行为,技术,人际,物,伤害种类,教育,人机,物的不安全状态,伤害程度,管理,管理法规,47,47,特别事故的调查,人为因素,1,)人失误的性质,了解失误的形式、何时发生、为什么发生,失误不是单一的现象,而是以多种形式出现的,感觉器官衰减,长时间注意力集中,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正反两方面,熟练者只需稍加用心,熟练者通常心不在焉,相同的失误形式在表现在不同的场合,48,48,特别事故的调查,人为因素,2,)人失误的模式,不正确的应用知识,规章性,缺乏专业的知识培养,知识性,执行工作中受到干扰,技能性,49,49,事故危险的动态模型,要降低事故率,可以通过干预手段有效降低人们愿意接受的危险水平,.,事故的发生频率是一个闭合和循环、自身调节的过程,每个人都有一个特定的危险水平,即他们所能接受的危险水平,50,50,事故危险的动态模型,1,、动态平衡理论,影响因素,重要因素,关键,某些因素对每操作小时中事故发生的频率仅有一点影响,有些变量可能对单位事故率影响很大,人们对于事故率的可接受水平,博弈,个人特性的改变将促成目标水平的改变,事故的损失和行为的谨慎程度,总是彼此相互制约的,51,51,事故危险的动态模型,2,、动态平衡过程,事故率提升,人的行为改变(谨慎),事故率下降,人的行为改变(松懈),希望的危险水平,S1,所能感知的危险水平,S2,比较,S1S2:,松懈,行为改变,危险水平长期内是保持不变的,52,52,案例,1,芬兰的一个研究,调查了沿高速公路安装反射标杆的作用(每小时限速,80km,),随机选择路段总长,548km,安装这种标杆与另一条长,586km,没有安装反射标杆的路段相比较发现,安装反射标杆可增加黑暗中行车的速度,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在这路段上减少了每公里行驶的事故率。,53,53,案例,2,安全带的立法并未减少交通事故死亡率,但习惯于不用安全带者,如果让他们扣紧安全带,却,增加了他们的行驶速度,同时减少了行车间距,。,在瑞典和冰岛,将交通规则从左手转换为右手方向通行后,开始时,明显地减少了严重事故率,但是当使用者发现道路并没有比他们想想的那马危险时,,事故率又有回到原来水平的趋势,。,54,54,事故危险的动态模型,3,、事故预防的动力,降低他们危险目标的可接受水平,降低从危险行为中期望得到的利益,增加从危险行为中期望付出的成本,增加从安全行为期望得到的利益,降低对安全行为期望付出的费用,55,如何降低?,55,事故危险的动态模型,3,、事故预防的动力,自我满足式预言,强调过程的控制,而过程控制和执行都是很麻烦的,消极的副作用,如怨恨、不合作、对抗等,鼓励比惩罚更有效,惩罚的影响,56,56,事故危险的动态模型,4,、事故偏差模型,偏差,与标准不一致。,标准包括,有特定的标准,已经计划好的事物的标准,正常或通常事物的标准,可接受事物的标准,57,57,事故危险的动态模型,事故的产生,没有标准、标准未规范化(以前未遇到过),人为失误,偏差与标准之间的差别不易看出,偏差的基本维度,时间,分析重点:量变转变为质变的时间节点,事故控制的焦点,时间上:事故序列的起始阶段,过程上:,减少偏差发生的可能性,减少偏差的后果,缩短从出现偏差到察觉并改正的时间,58,58,事故危险的动态模型,5,、事故信息模型(,MAIN),核心思想:事故发生序列过程中的一系列前因后果。,事故前面发生的一连串事件和导致事故序列发生的因素。,目的:记录和储存事故资料。,事件,1,事件,2,事件,3,事故,脚在油地上打滑,人摔倒,头碰撞在机器上,59,59,事故原点分析,概念,事故原点就是事故转化为事故的具有,初始性,突变特征,并与事故发展过程有,直接因果联系,的点。,确定方法,定义法:事故简单,发展过程明显,逻辑推理法:结合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进行推理,技术鉴定法:理论分析,+,先进设备,60,60,事故调查技术,调查的目的,查明事故的破坏情况,调查事故的发生过程,收集资料,调查准备,步骤,61,61,事故调查技术,记录,生产情况调查,对象和内容,人(当事人、目击者)、设备、环境等,调查方式和时机,现场调查、询问,尽早进行,人证和材料,原因分析,直观查证,因果图示,技术分析,模拟实验,性质和责任分析,62,62,63,Thank you,!,63,放映,结束!,无悔无愧于昨天,丰硕殷实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