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与农村生活方式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52896567 上传时间:2024-11-22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8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土文化与农村生活方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乡土文化与农村生活方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乡土文化与农村生活方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9/9/19,第四章,#,第十章乡土文化与农村生活方式,乡土文化与农村生活方式课件,1,第一节乡土文化的特质,第二节农村民俗文化,第三节农村社会的文化生活,第四节农村生活方式及变迁,2,概 要,第一节乡土文化的特质2概 要,3,第一节乡土文化的特质,3第一节乡土文化的特质,一、乡土文化的社会基础,就文化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而言,乡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托于三个社 会基础:一是农耕社会,二是地域社会,三是血缘社会。乡土文化的乡土性特征 与“土”有着密切的关联,“土”即土地,象征和代表着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式,这一生产与生活方式就是农耕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乡土 文化也就是农耕文化。当然,乡土文化的社会基础也包括以牧业、渔业和林业为 生计的社会。农业是农村社会的基本生计模式,乡土文化的基本元素和特征也就是在农业 生计模式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按照文化生态论的观点,人类文化的类型是 由生态环境的类型影响决定的,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婚姻家庭制度以及价值观 的形成皆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生态环境影响文化的途径和机制就是生 计模式。一定的生态环境决定着人们的生计模式,人们在共同创造出一种维持生 计的方式的过程中,同时也就创造出了一种类型的文化。乡土文化正是广大农民 在创立以农业为主的生计模式中,形成和积淀起来的一套完整的文化系统,其中 既包括物质形态的文化,如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民居、生产工具、生活器具以 及生活资料等,同时又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制度、风俗习惯、艺术和信仰等精神 形式的文化,如官僚体系与乡村自治并行的政治体制。,4,一、乡土文化的社会基础就文化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而言,乡土文化,就文化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而言,乡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托于三个社 会基础:一是农耕社会,二是地域社会,三是血缘社会。乡土文化的乡土性特征 与“土”有着密切的关联,“土”即土地,象征和代表着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式,这一生产与生活方式就是农耕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乡土 文化也就是农耕文化。当然,乡土文化的社会基础也包括以牧业、渔业和林业为 生计的社会。农业是农村社会的基本生计模式,乡土文化的基本元素和特征也就是在农业 生计模式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按照文化生态论的观点,人类文化的类型是 由生态环境的类型影响决定的,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婚姻家庭制度以及价值观 的形成皆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生态环境影响文化的途径和机制就是生 计模式。一定的生态环境决定着人们的生计模式,人们在共同创造出一种维持生 计的方式的过程中,同时也就创造出了一种类型的文化。乡土文化正是广大农民 在创立以农业为主的生计模式中,形成和积淀起来的一套完整的文化系统,其中 既包括物质形态的文化,如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民居、生产工具、生活器具以 及生活资料等,同时又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制度、风俗习惯、艺术和信仰等精神 形式的文化,如官僚体系与乡村自治并行的政治体制、从夫居的父权制婚姻家庭 制度、节日庆典、民间手艺、祖先崇拜等。,5,就文化的性质及其形成机制而言,乡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托于,二、乡土文化的本色,从一般原理来看,文化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普遍性特征,即文化普遍地存 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二是特殊性特征,即每一种文化都是特殊的,独一无二的。那么,对于乡土文化来说,普遍性可能表现为其普遍地存在于农村社会,以及普 遍具有农耕文化传统;而特殊性则反映为每一个地域乃至每一个村庄都可能有自 己独特的文化,或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质。在文化相对论看来,文化特质是每一种类型的文化所具有的特点,这一特点 既反映着该文化的性质,又代表着其不同于别的文化。显然,乡土文化是一种不 同于现代城市文化的文化类型,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特质反映着乡土文化有 别于现代城市文化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乡土本色”就代表着乡土文化所具有 的一种特质,同时也是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相区别的突出标志。“乡土本色”是费孝通用来描绘农村基层社会特点的,同样亦可用来代表农 村文化具有的独特性。农村文化的“乡土本色”主要由两个具体元素构成:一是 民间性,二是传统性。乡土文化的民间性是指这一文化系统主要是由民间大众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正如周星认为,民间大众的知识体系“不仅构成了日常生活的基本 文脉,其 中自有 文法与逻辑存在,同时也不断地 再生产着富于智慧的价值和意 义”。,6,二、乡土文化的本色从一般原理来看,文化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普,三、乡土文化的功能,乡土文化是在乡土社会基础上形成的包括知识、技能、艺术、信仰、道德以 及各种风俗习惯在内的复合整体,既包括以物质形态呈现的文化,又包括各种精 神生活的形式。如果从功能主义文化论的角度看,乡土文化也是一种完整的文化 系统。因此,对乡土文化功能加以认识和理解,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关注和考察 乡村社会多种多样的具体文化现象,从每一种具体的文化现象中,可以理解各种 文化构成在文化整体中所具有的功能。乡土文化在政治方面的功能可概括为“教化”功能。人类社会政治系统的运 行,总离不开权力的推动和维持。关于政治权力,主要有两种理论倾向:一种是冲 突论与斗争论的倾向,认为暴力权力或专制权力是达到政治统治、实现社会秩序的 主要保证。另一种是契约论的倾向,认为同意权力或契约权力也可以实现社会秩 序。费孝通认为,在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之间,还存在第三种权力,即教化权力。在费孝通看来,如果完全依靠传统来规定全部的社会生活,这个社会就没有政治,只有教化了,因为“教化过程是代替社会去陶炼出合于在一定的文化方式中经营群 体生活的分子”。虽然这样的社会是想象的,但乡土社会比较接近这一情形。,7,三、乡土文化的功能乡土文化是在乡土社会基础上形成的包括知识、,8,第二节 农村民俗文化,8第二节 农村民俗文化,一、农村的生计传统,在农村的不同地区,一般都有着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对应的生计模式()。所谓生计模式,是指一个群体赖以生存和生活的主要生产经 营方式和谋生手段,是人们在生存竞争中根据经验积累而选择的相对固定的谋生 方式,如农耕模式、游牧模式、农牧结合的模式、农渔结合的模式等。生计模式 中包含着民众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和丰富的民间智慧,因而是农村民俗文化的集 中体现。一个农村地区的生计模式实际上也代表着该地区的生计传统,因为一种谋生 手段演变为模式化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文化的传承和积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某种生计方式的合理性和适应性逐渐为广大民众所认知和认可,于是这种生计方 式被广泛接受和选择,并通过社会继替的途径代代相传,从而得以留存和延续下 来。如中国南方农村的稻作生产方式,就与气候等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一定的 优势和合理性,在长期积累生产经验和农艺的基础上,也就演变成南方农村的生 计传统。农村的生计传统包含着这样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农村的生计传统是一定范围内的农民(牧民、渔民)群体共同遵从的 生产与生活模式。,第二,生计传统代表着一定条件下的合理性。,第三,生计传统是以一套技术为核心的文化系统。,第四,生计传统包含着生产与生活文化的社会记忆和传承机制。,9,一、农村的生计传统在农村的不同地区,一般都有着与当地生态环境,二、农村的礼俗文化,在村子里,如果村民家里要办件“大事”,也就是人类学里说的礼仪,如婚 礼、生日礼、葬礼、房屋建成礼等,有人情往来的村民和亲朋好友就会来馈赠礼 物。这种礼尚往来的活动既是一种风俗习惯,也反映了村民对人情关系和人情伦 理的高度重视。农村礼俗文化中的“俗”,也就是农村社会生活中的风俗习惯,主要指农村 在一定场域、一定阶段的平常生活中表现出的风尚、习俗、惯习等。就文化意义 而言,农村的民俗主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民间智慧。,第二,约定俗成的规则。,第三,价值观与行为倾向。,10,二、农村的礼俗文化在村子里,如果村民家里要办件“大事”,也,11,知识链接,:,人情伦理体系有三个结构性维度:理性计算、道德义务和情感联系。人情 在行动上的复杂性和弹性就源于这三个结构因素变动不定的组合。尽管在涉及 人情的所有社会往来中,这三个维度彼此共存,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实际的重 点可能是其中任何一个。,对下岬村村庄生活的观察已使我得出结论:至少在礼物赠送和社会交换的 领域,道德义务更可能主导人的行为。毕竟,下岬村村民生活在道义经济 当中。,资料来源: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1知识链接:,三、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颁布和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所谓非 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 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 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 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快速现代化的今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已受到广泛关注和重 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键在农村。正如梁启超曾说,中国文化的 根在农村。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农村,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农业文 明,自然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农村社会有着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这些具有独特性、地方性的 文化,既是农村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因为它们对人类文化多样性 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在现代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技术革命为人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现代产品,这些产品的广泛使用正快速改变着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 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些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等由于没有受到 市场的眷顾,渐渐地不受关注,甚至被遗忘和抛弃。所以,当前的农村社会环 境,已经让民间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变得越来越困难。,12,三、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颁布和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促进农村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繁荣发展,重点需要在实践中做出如下 的调整:,首先,加强关于农村非物质文化的基础教育,培育和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其次,创建高效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发现机制。,再次,创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播的有效激励机制。,最后,探寻农村非物质文化与新技术的兼容发展之路。,13,促进农村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繁荣发展,重点需要在实践中做,四、乡土文化保护与重建,现代化、城市化的浪潮既推动着社会向前进步,也吞噬着传统农业文明和传 统乡村社会。一座座小洋楼在各地农村拔地而起,宽敞的水泥马路通向每一个村 庄,各种各样的机器甚至转基因等高科技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广大农民普 遍使用现代通信手段。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农村社会正 在加速现代化。在历史规律面前,我们只能顺势而进,不能逆势而为。既然现代化、城市化 是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那么我们既不能也不可能阻挡这一趋势。但是有 一点,既然人类能发现规律,也就应该根据规律,为保存人类的文明足迹和文化 遗产而有所作为。人类社会在变迁与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创造出新生事物,新生事物特 别是新的工具常常比旧的更加先进,从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旧的东西也就 逐渐被新生事物取代乃至被淘汰。当铁制农具出现后,刀耕火种逐渐销声匿迹;当机械农具被生产出来后,也就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会告别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就像如今手机和互联网被广泛使用后,传统的书信和电报等通信方式已逐渐退出 历史舞台。,14,四、乡土文化保护与重建现代化、城市化的浪潮既推动着社会向前进,15,第三节 农村社会的文化生活,15第三节 农村社会的文化生活,一、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看似是平常生活中的集体活动,但实际上在农村社会运行 中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公共性的文化活动相当于农村社会 的黏合剂。具体来看,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功能主要包括:,首先,公共文化活动在促进村民的社会认同方面发挥着积极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