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急性动脉栓塞插管溶栓护理,急性动脉栓塞插管溶栓护理,1,定义,是由于心脏或动脉壁脱落的血栓、斑块或外源性栓子进入动脉,随血流向远端流动,造成远端的动脉管腔堵塞,血流障碍的急性病变,引起肢体、脏器、组织等缺血的病理过程。血栓栓子约90来源于心脏,下肢动脉栓塞较为常见,起病急,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可使脏器受损,终身残废,甚至危及生命。,第1页/共21页,定义是由于心脏或动脉壁脱落的血栓、斑块或外源性栓子进入动脉,,2,临床表现,动脉栓塞的肢体常具有特征性的所谓“5P”征:疼痛、麻木、无脉、苍白和运动障碍。,1、疼痛:大多数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部分病人可仅感酸痛,个别病人可无疼痛感觉。,2、麻木、运动障碍:患肢远端呈袜套型感觉丧失区,由于周围神经缺血所引起。其近端有感觉减退区,感觉减退平面低于栓塞部位。,3、苍白、厥冷: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层下静脉丛血流排空,皮肤呈蜡样苍白。若血管内尚积聚少量血液,在苍白皮肤间可出现散在青紫斑块。肢体周径缩小,浅表静脉萎瘪。皮下出现细蓝色线条,皮肤厥冷,肢体远端尤为明显,皮温可降低35。,4、动脉搏消失或减弱:栓塞部位的动脉有压痛,栓塞以下后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第2页/共21页,临床表现动脉栓塞的肢体常具有特征性的所谓“5P”征:疼痛、麻,3,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动脉血流情况,能更精确地作出栓塞的定位,而且可以提供供血不足基线,便于术前和术后比较,达到了解血管重建情况和监测血管返畅等。,血管造影:,DSA,、,CTA,、,MRA,第3页/共21页,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动脉血流情况,能更精确地作出栓塞,4,治疗,1.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早期,肢体功能障碍较轻,栓塞不完全的患者。,手术治疗的辅助疗法。,可以使用肝素、华法林等药物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加重病情。阿司匹林、波立维抗血小板治疗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尿激酶溶栓。解除血管痉挛治疗,积极处理原发病如房颤、心梗等。肌肾代谢综合征治疗,高血钾、酸中毒、肌红蛋白尿以及少尿、无尿,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出现不可逆肾功能损坏。,第4页/共21页,治疗1.非手术治疗第4页/共21页,5,治疗,2.手术治疗,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主要手段。肢体缺血坏死的时间一般在48小时,因而手术时间越早越好。否则截肢率随着动脉栓塞时间的延长而上升。,(1)手术取栓 是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取栓应争取在6小时内进行,一般不超过12小时。应为首选。如果肢体组织一直表现有活力,晚期取栓仍可取得成功。,第5页/共21页,治疗2.手术治疗第5页/共21页,6,取栓导管,第6页/共21页,取栓导管第6页/共21页,7,第7页/共21页,第7页/共21页,8,治疗,(2)插管溶栓治疗 目前,介入下动脉导管溶栓是主要治疗手段,相对于手术治疗好处在于可以溶解细小动脉内血栓、逐渐开放侧支循环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创伤小。,溶栓的时机选择:对于新鲜血栓,病程在,3d,以内者,溶栓有效率达,100%,,急性血栓溶栓疗效优于慢性。从理论上讲,病程越长,血栓机化的可能性越大,机化的血栓不能为尿激酶所溶解。但近来临床实践表明,病程较长的髂动脉阻塞并不意味着一定机化,溶栓后仍有较高的再通率。(插管时间为,2d-5d,),第8页/共21页,治疗(2)插管溶栓治疗 目前,介入下动脉导管溶栓是主要治疗,9,治疗,穿刺部位的选择,(,1,)单侧病变患者,采用键侧股动脉穿刺,因为在患肢局部穿刺及长时间导管操作对穿刺动脉造成损伤,及易形成新的血栓。,其次,导管通过狭窄处,如遇阻力大,可能为斑块狭窄,切忌用暴力,以免形成血管夹层及斑块脱了形成新的阻塞。,(,2,)双侧病变患者,采用左腋动脉,易进入降主动脉,转弯少,易操作。,第9页/共21页,治疗穿刺部位的选择第9页/共21页,10,第10页/共21页,第10页/共21页,11,护理措施,术前护理,心理护理: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及患体剧烈疼痛,表现为极度恐惧、焦虑,让患者认识手术的重要性和拖延的风险,并向其介绍成功病例增加患者的信心,配合治疗。,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肢体禁冷、热敷及按摩。,尽快做好术前准备:急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及术野备皮等。,第11页/共21页,护理措施术前护理第11页/共21页,12,护理措施,二术后护理,1.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尿量。,2,.术后患肢平置,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患肢受到寒冷,潮湿等不良刺激,,禁用热水袋,。,3,.密切观察血液循环:重点是,皮温皮色,肢体疼痛及足背动脉情况,,如皮肤由苍白转为红润,疼痛麻木感减轻或消失,皮肤温暖,摸到足背动脉,表示动脉血流恢复通畅。,4.,导管的固定及护理: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暴露穿刺处部位,观察出血情况,保持管路通畅。,第12页/共21页,护理措施二术后护理 第12页/共21页,13,护理措施,5.,体位与活动指导:术后平卧,下肢主任伸直,下肢肢体制动,肢体约束。恢复期指导卧床患者做足背伸曲动作,促进小腿深静脉血液回流,防止血栓再次形成;对能行走的病人可给其拐杖,每天活动患肢,防止肌肉萎缩。,6,.用药指导:应观察全身有无出血倾向,如鼻出血或牙龈出血,有无伤口渗血,消化道出血。,7,.疼痛护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8,.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低脂、低胆固醇及高维生素饮食,忌烟酒。避免过饱,多食。适当限制绿色蔬菜及新鲜水果,防止维生素K进入机体影响抗凝效果。,第13页/共21页,护理措施5.体位与活动指导:术后平卧,下肢主任伸直,下肢肢体,1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出血或血肿:可由于操作动作粗暴、,操作时间过长,肝素化的剂量及溶栓的剂量,等原因引起。观察穿刺部位是否肿胀,有无皮下淤血、局部肿块、压痛。伤口敷料的渗血、渗液情况。术后伤口加压包扎,砂袋压迫6一,8,小时,注意观察患肢远端动脉搏动情况。,(2)血管损伤:是因为取栓操作不当引起。通常可由取栓导管穿破动脉壁,造成动脉璧破损,高压的血流进人组织间隙,引起小腿肿胀或假性动脉瘤;穿破内膜造成动脉夹层;取栓过程中,扩张的球囊对局部动脉内膜的损伤,造成动脉痉挛所致。应密切观察患肢有无疼痛,皮肤温度、颜色及远端动脉搏动情况。判断肢体缺血程度,并报告医生处理。,第14页/共21页,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出血或血肿:可由于操作动作粗暴、操作,1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3)再灌注损伤:动脉缺血性再灌注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其机制较为复杂,表现为肌肉和肌间组织水肿,导致骨筋膜间隙张力逐渐增高,患肢水肿,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引起剧烈疼痛。,预防动脉缺血后再灌注综合征可给与20,%,甘露醇静脉滴注。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确诊此综合征后,应及时行骨筋膜切开减压术,以挽救患肢。延误诊断,可发生肌肉坏死,甚至酿成患肢坏死和丧失肢体的严重后果。,第15页/共21页,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3)再灌注损伤:动脉缺血性再灌注综合征,1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4)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取栓后的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严重酸诚平衡失调,电解质质紊乱、肾功能衰竭、酶学变化等。,在血管再通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预防措施:放出适量的静脉血,放血量依肢体缺血严重程度而定,可以减少毒性、酸性代谢产物回流至全身;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以中和随静脉血回流的酸性代谢产物,也可以碱化尿液,防止肌红蛋白在肾小管沉积;应用速尿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适量应用20%甘露醇,以对抗氧自由基的损害,也可减轻组组水肿,但已经有肾功能损害的不宜使用甘露醇;其他抗氧自由基药物的应用。,第16页/共21页,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4)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取栓后的,17,健康宣教,1.告知患者戒烟,戒酒。,2.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3.指导患者低脂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4.加强日常锻炼,适当运动。,5.出院后遵医嘱口服抗凝药,服药期间观察有无异常出血,并每周查PT、APTT,如有异常,及时就诊。,第17页/共21页,健康宣教1.告知患者戒烟,戒酒。第17页/共21页,18,护理措施,术前护理,心理护理: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及患体剧烈疼痛,表现为极度恐惧、焦虑,让患者认识手术的重要性和拖延的风险,并向其介绍成功病例增加患者的信心,配合治疗。,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肢体禁冷、热敷及按摩。,尽快做好术前准备:急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功能及术野备皮等。,第18页/共21页,护理措施术前护理第18页/共21页,19,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4)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取栓后的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严重酸诚平衡失调,电解质质紊乱、肾功能衰竭、酶学变化等。,在血管再通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预防措施:放出适量的静脉血,放血量依肢体缺血严重程度而定,可以减少毒性、酸性代谢产物回流至全身;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以中和随静脉血回流的酸性代谢产物,也可以碱化尿液,防止肌红蛋白在肾小管沉积;应用速尿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适量应用20%甘露醇,以对抗氧自由基的损害,也可减轻组组水肿,但已经有肾功能损害的不宜使用甘露醇;其他抗氧自由基药物的应用。,第19页/共21页,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4)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取栓后的,20,健康宣教,1.告知患者戒烟,戒酒。,2.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3.指导患者低脂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4.加强日常锻炼,适当运动。,5.出院后遵医嘱口服抗凝药,服药期间观察有无异常出血,并每周查PT、APTT,如有异常,及时就诊。,第20页/共21页,健康宣教1.告知患者戒烟,戒酒。第20页/共21页,2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