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讲义,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单行法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教材和考试大纲沿用2011年,第三章 安全生产单行法律,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大纲要求:,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占:,平均,8.5,分,知识点,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单选,多选,单选,多选,单选,多选,单选,多选,安全生产单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分,1分,2分,2分,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分,2分,1分,2分,3分,2分,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1分,1分,2分,1分,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分,分值分析,知识点,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单选,多选,单选,多选,单选,多选,单选,多选,安全生产单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分,1分,2分,2分,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分,2分,1分,2分,3分,2分,3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1分,1分,2分,1分,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分,分值分析,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规定,分析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的有关法律问题,判断违法行为及应负的法律责任。,考试占:,平均1-2分,1、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2、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3、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处置,4、突发事件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一、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的分工,(一)突发事件的概念,突发事件应对法所指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特征:,1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者社会性,2突发性和紧迫性,3危害性和破坏性,4需要公权介入和社会力量,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一、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的分工,(一)突发事件的概念,突发事件应对法所指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特征:,1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者社会性,2突发性和紧迫性,3危害性和破坏,4需要公权介入和社会力量,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二)突发事件的分类与分级,1、分类,按照事件的性质、过程和机理的不同,将突发事件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2、分级,按照社会危害程序、影响范围、突发事件性质、可控性、行业特点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三)应对突发事件时政府部门的分工,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共同上级;各上级共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一般:县级 较大:市级,重大和特别重大:省级(影响全国/跨行政区:国务院),预防与应急准备,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规定了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培训、宣传及应急演练,各类救援队伍组建、物资储备、经费保障、通信保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制度,开展危险源调查、登记、风险评估,调处和化解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基层矛盾纠纷等。,有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人群密集场所的管理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预防与应急准备工作。,预防与应急准备,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1应急预案体系,一是国家级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二是地方级应急预案,,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此外,,企事业单位,也应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应急预案。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也要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预防与应急准备,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2应急预案的内容,人力资源保障、财力保障、物资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维护、人员防护、通信保障、公共设施和科技支撑等。,习题练习,【习题,单选题】,14、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由()规定。,A地方政府,B国家应急中心,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D国务院,预防与应急准备,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二)单位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的义务,1所有单位预防突发事件的义务,(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2),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3)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二是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是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组织力量开展事故隐患普查,全面掌握事故隐患情况,采取措施,动态管理和监控风险。,预防与应急准备,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2高危行业企业预防突发事件的义务,二十三条规定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高危企业必须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设置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编制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组织力量排查隐患,采取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进行。,预防与应急准备,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3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预防突发事件的义务,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和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为交通工具和有关场所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注明其使用方法,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有关单位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确使用。,预防与应急准备,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三)应急能力建设,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综合性或者专业性的应急救援,队伍,,,对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培训,,,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与器材,,,组织开展应急宣传普及和必要的,演练,,开展学校应急,教育,,,为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经费,,,建立应急,通信保障,,完善公用通信网,鼓励并发展保险事业,鼓励并扶持应急,教学科研,等内容,监测和预警,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一)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与报告,三十八条规定了,1、政府及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2、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者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3、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有,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义务,。,(二)突发事件预警,国家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监测和预警,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1三级、四级警报后的措施,一是启动应急预案;,二是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监测、预报和预警,;,三是组织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事件的可能性与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四是向社会,公布,预测的信息和分析评估的,结,果,并对信息的报道进行管理;,五是及时发布警告、宣传减灾常识和公布咨询电话。,监测和预警,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2一级、二级警报后的措施,一是人员进人待命状态,做好准备;,二是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准备场所,三是重点部位,重点保护;,四是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五是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建议、劝告;,六是转移、疏散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财产;,七是关闭或者限制使用危险场所;,八是其他,应急处置与救援,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一)应急处置措施,1应急处置措施的法定条件、主体和要求,总体要求,: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应急处置的需要。,法定条件,:突发事件发生,,实施的主体,: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具体要求,:应当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途径,: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该章的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应急处置与救援,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2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措施,一是,救助性措施,,主要是对公民人身的救助;,二是,控制性措,施,主要是针对场所的强制;,三是,保障性措,施,主要是针对生命线工程系统;,四是,保护性措施,,阻止事件蔓延传播;,五是调用急需的物资、设备、设施和工具;,六是组织公民参与救援;,七是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八是稳定市场的经济性管制;,九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的措施;,十是防止次生事件和衍生事件的措施。,应急处置与救援,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3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实事求是,(二)应急救援,积极开展自救与互救,(三)事后恢复与重建,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法律责任,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法律责任,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和防范措施,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未发布预警、采取措施的;,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不服从领导、指挥和协调的;,未及时开展生产自救、恢复重建等善后工作的;,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应急救援资金、物资的;,不及时归还征用财产,或者征用不补偿的。,法律责任,分类、分级,应急准备,预警及处置,法律责任,2有关单位法律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