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表,12,续,2,经方用量,表,12-1,秬黍是新莽时期度量衡制的标准,辞海,说:,“,秬,黑黍。,”,汉书律历志,记载:,“,五声之本,生于黄钟,。,”,又称为黄钟律。黄钟是一个根据秬黍谷为基础而规定的律准的概称,因之所律不同而不同。如用之于度量衡方面,则以,10,枚秬黍之广为一寸,即为黄钟之长;以秬黍,1200,枚之容为一龠,即为黄钟之量。,2400,枚秬黍之重为一两,即为黄钟之重。,表附,12,汉代度量衡与张仲景方药剂量,表,12-2 10,枚秬黍之广为一寸,即为黄钟之长,班固,汉书律历志,说:,“,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本起于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于。其法用铜,高一寸,广二寸,长一丈,而分寸尺丈存焉。,”,说明,1,黍之广为一分,,10,黍之广为一寸,以,10,进位制推而广之,此即黄钟之长。据此,取用陕西省咸阳地区产的秬黍(中大者)实测,结果,10,黍之广的长度正好为,2.3,厘米,,100,黍之广为,23,厘米。与西汉铜尺一尺为,23.5,厘米;新莽铜丈一尺合,23.03,厘米;东汉铜圭表尺一尺合为,23,厘米的长度基本相符。,表,12-3 1200,枚秬黍之容为一龠,即为黄钟之量,汉书律历志,说:,“,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据此,取用陕西咸阳地区产秬黍随机数取,2400,枚装入量杯中,正好为,20,毫升,故,1,升是,200,毫升。这与商殃铜方升,1,升合,202.5,毫升;始皇诏铜方升,1,升合,215.65,毫升,新莽嘉量每升合,191.825,毫升基本相符。,表,12-4 2400,枚秬黍之重为一两,即为黄钟之重,汉书律历志,说:,“,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李奇注:,“,黄钟之管重十二铢,两十二得二十四也。,”,根据,汉书,的这一记载,取用陕西咸阳地区产的秬黍,随机数取,2400,枚,用天平称量结果为,15.7,克,每斤重,251.2,克。这个实测资料与始皇诏铜权一斤重,248,克,秦两诏铜权一斤重,250.4,克、新莽嘉量的一斤重,250,克基本相符。说明秬黍的品性稳定,大小均匀,时过一千多年的今天尚能与度量衡各方面的有关文献文物的量值相一致,证明新莽时期把秬黍作为律准之本较为科学的。,表,12-5,东汉时期的度量衡是承用新莽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立即推行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在度量衡方面,颁发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制发一大批度量衡的标准器。如秦始皇诏二十六年铜权及铜方升的制作和颁发,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度奠定了基础。,东汉会要卷十,说:,“,汉初,文学既缺,时亦草创,舆服旗帜,一承秦制,故虽少改,所用尚多。,”,说明东汉各方面制度多是袭用秦制和新莽制。东汉的度量衡制也是沿用秦制和莽制。如东汉元初年间向全国颁发的大司农铜斗与王莽制造和向全国颁发的新莽嘉量计出每升的容量均约,200,毫升,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表,12-6,东汉之度 一尺长,23,厘米,从,汉书律历志,有关,“,度,”,的文献记载,已经明确新莽时期度的量值,“,本起于黄钟之长,”,,经折算每尺为现今之,23,厘米,这既符合文献记载,也符合实物折算的结果。那么东汉时期的度制是否也是以,“,黄钟之长,”,为标准呢,近几十年来全国各地大量出土文物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此将汉代的度量有关的文物列表如下。,表,12-7,汉代度量文物一览表,朝代 文物名称 出土年月 出土地点 尺(厘米)现藏单位,西汉 错金铁尺,1968,河北满城陵山,2,号汉墓,23.2,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西汉 铜 尺,1970,山东曲阜九龙,3,号西汉墓,23.5,山东省博,物馆,西汉 木 尺,1973,甘肃金塔汉代肩水金关遗址,23.2,甘肃省博物馆,新莽 新莽铜丈,1927,甘肃定西秤钧驿,23.03,台 湾 省,东汉 菱形纹铜尺,1975,广州市先烈路,22.94,广州博物馆,东汉 玉 尺,1959,河南洛阳中州大渠,19,号东汉墓,22.9,河南省博,物馆,东汉 铜圭表尺,1965,江苏仪征碑村东汉墓,23,南京博物馆,表,12-8,东汉之量 一升容,200,毫升,据,汉书律历志,的记载,已知新莽时期的容量,“,本起于黄钟之龠,”,。而东汉是沿用新莽制,东汉升的量值也是,200,毫升,现将秦汉容量文物列下表。,表,2,秦汉容量文物一览表,制造年代 文物名称 原 容 折算每升 收藏单位,(毫升)(毫升),秦(公元前,344,年)商鞅铜方升,202.15 202.15,上海博物馆,秦(公元前,221,年)始皇诏铜方升,215.65 215.65,上海博物馆,始建国(公元,9,年)新莽铜嘉量,191.825 191.825,台 湾 省,始建国(公元,9,年)始建国铜龠,10 200,陕西省博物馆,始建国(公元,13,年)始建国铜量,2.01 210,陕西省博物馆,东 汉 二分圭铜量,1.2 213,中国历史博物馆,东 汉 铜 龠,10 200,中国历史博物馆,东汉(公元,60,元)永平大司农铜合,20 200,南京博物馆,东汉(公元,116,元)元初大司农铜斗,1970 197,上海博物馆,东汉(公元,179,元)光和大司农铜斛,20400 204,上海博物馆,表,12-9,秦汉容量文物的说明,表中新莽铜嘉量的形制与,汉书律历志,所载,“,上为斛,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龠,”,相符。东汉的容量器具的制作规格承袭新莽制,而在制作上更为完备精致,撮以下制设了圭。如东汉二分圭的长柄上铭刻有,“,一分容黍粟六十四枚,”,。,汉书律历志,:,“,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又说:,“,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注引应劭曰:,“,四圭曰撮。,”,又引孟康注曰:,“,六十四黍为圭。,”,始建国铜撮上铭刻有:,“,积百六十二分,容四圭。,”,据此,国家计量局测出新莽时四圭为一撮,五撮为一龠;一圭容水,0.5,毫升,容秬黍,60,或,64,枚。东汉的二分圭铜量容水,1.2,毫升,与新莽的单位量值基本上一致。现将国家计量局测得的新莽嘉量和出土的大量东汉量器的单位量值略加整理如下表。,表,12-10,新莽和东汉容量及进位制一览表,新莽嘉量容量 东汉容量,量别,进位制 原器铭之容积 折今容量(毫升)学 折今容量(毫升),项目,圭,64,黍为圭,40.5,分,0.5325 0.5,撮,4,圭为撮,162,分,2.13 2,龠,5,撮为龠,810,分,10.65 10,合,2,龠为合,1620,分,21.125 20,升,10,合为升,16200,分,191.825 200,斗,10,升为斗,162,寸,2012.5 2000,斛,10,斗为斛,1620,寸,20097.5 20000,表,12-11,关于新莽和东汉容量进位制的说明,新莽铜嘉量上本无圭、撮的设制和铭文,本表中圭的量值是笔者根据始建国铜撮的量值推算出来的;而表中撮的量值又是根据始建国铜撮上的铭文和国家计量局对铜撮的测定资料决定的;虽然铜撮与新莽嘉量各是一个量器,但其铭文和实测容积正与之相符,恰好补充了龠以下的量器。至于表中所列东汉时期的容量单位及量值,是根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的“黄钟之龠”取秬黍实测的资料,以及从前表东汉的大量出土文物之量值资料,并且参照新莽嘉量资料略加整理而成。这个资料既没有失去东汉时期文献文物展现的本来之单位容值,又便于折算应用。,表,12-12,东汉之衡 一斤重,250,克,从各方面的史料证明,东汉的权量也是承用秦制和新莽制。近年出土的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权上刻有铭文说:,“,大司农以戊寅诏书,秋分之日,同度量,均衡石,桷斗桶,正权概,特更为诸州作铜称,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用齐七政,令海内皆同,”,。,“,光和,”,是汉灵帝年号,光和二年为公元,179,年。说明在光和年间政府向全国颁发了标准权量器。经国家标准计量局折算,每斤合,249.7,克。徐天麟,东汉会要卷五冬至,记载:,“,权水轻重,水一升,冬重十三两。,”,依据东汉之量,,1,升为,200,毫升;与秦商鞅铜方升容,202.15,毫升,新莽铜嘉量每升容,191.825,毫升,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斛每升容,204,毫升基本相符。它从不同的的角度证明了东汉时期的度量衡的单位量值准确无误。,表,12-13,度量衡研究小结,根据上述史料的研究分析和对比之后,可以充分确定东汉时期度量衡制的标准及单位量值是清楚的。即其标准仍依照,“,黄钟律历,”,。其度量衡单位量值是:一尺长,23,厘米;一升容,200,毫升;一斤重,250g,。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成书于东汉建安年间,而大量文献和文物已清楚地证实了整个东汉时期的度量衡制及其单位量值,故仲景的方药剂量应当以此为依据,进行归纳和折算,落实到方剂的药物剂量上,使之有利于中药剂量实行克公制,有利于教学科研和临床应用。,表,12-14,秦汉权量文献文物一览表,朝代 文物文献 原重 折算克,/,斤 收藏单位,秦二十六年 始皇诏铜权 一斤,248,上海博物馆,秦二十年 两诏铜权 一斤,250.4,甘肃省博物馆,秦(年代不详)咸阳亭半两铜权 半两,241.6,上海博物馆,文帝十三年 第十重四两砝码 四两,250,西安文物管理所,国家标准计量局,文帝十三年 一铢砝码钱 一斤,230.4,度量衡史料组,见,文物参考资料,汉(年代不详)汉代铜锭 百三十斤,262.56O,(,3,):,82,,,1956,东汉光和年间 大司农铜权 一斤,249.7,中国历史博物馆,东汉,东汉会要,权水一升重十三两,250 ,东汉会要冬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