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测定(时间研究)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52807554 上传时间:2024-11-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测定(时间研究)4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作业测定(时间研究)4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作业测定(时间研究)4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作业测定,-,*,RAOZHONG 2002,相对精度的标准可在,5%10%,范围内选择。一般都将可靠度定为,95%,,相对精度定为,5%,。,在工作抽样中,因抽样的不同而确定不同的绝对精度标准,见下表。,抽 样 目 的,绝对精度概略标准,3.6%4.5%,2.4%3.5%,1.2%1.4%,1.6%2.4%,调查停工中断时间等管理上的问题,工作改善,决定工作地布置等时间的比率,制定标准时间,观测次数是根据所规定的可靠度和精确度要求而定的,在可靠度取,95%,时,所需观测次数,可按下式计算:,用绝对精度,E,n=,4P(1-P),E,2,用相对精度,S,n=,4(1-P),S,2,P,利用以上两式时,每一式均有两个末知数,为此可先,进行,100,次左右的试测来求,P,。,例如,经过,100,次观察,某设备的开动率为,75%,,设绝,对精度取为,3%,,则,n=,4P(1-P),E,2,=,4X0.75(1-0.75),(0.03),2,=334(,次),2,、观测次数,设某作业组,有,10,名工人,规定可靠度为,95%,,,相对精度定为,5%,,根据原有资料,他们的工作,比率为,70%,,准备每日观察,20,次。则,n=,4(1-P),S2P,=,4x(1-0.7),(0.05)2x0.7,=686(,次,),实际观测次数,K=686/10=68.6=69,(次),观测日数,=68.6/20=3.43=4,(日),下面举例说明:,(三)工作抽样的步骤,第一步:确立调查目的与范围,调查目的不同,则项目分类、观测次数与方法均不同。如以设备开动情况为调查目的,则还需明确调查的范围,是一台设备、几台设备,还是车间、全厂的所有设备。,第二步:调查项目分类,根据所确定的调查目的与范围,就可以对调查对象的活动进行分类,分类的粗细根据抽样的目的而定。如只是单纯调查机器设备的开动率,则观测项目可分为“工作”、“停工”、“闲置”三项。如果进一步了解停工和闲置的原因,则应将可能发生的原因详细分类,以便进一步了解。,第三步:设计调查表格,以抽样项目分类为基础来设计工作抽样表格。如下表:,第四步:决定观测方法,在观测前,首先要绘制被观测的设备的操作者的分布平面图和巡回观测的路线图,并注明观测的位置。下图为某工厂的机器与操作者的配置平面图。图中圆圈为观测机器的位置,,X,为观测操作者的位置,带箭头的线条表示巡回路线。,机,人,1,机,人,2,机,人,3,4,机,人,机,人,机,人,5,6,2,3,4,6,5,1,第五步:向有关人员说明调查目的,为使工作抽样取得成功,必须将抽样的目的、意义与方法向被测对象讲解清楚,以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并要求操作者一定按平时的状态工作,避免紧张或做作。,第六步:试观测并决定观测次数,正式观测前,需进行一定次数的试观测,按照调查的项目分类、观测方法、调查表格等进行。通过试观测,得出观测事项的发生率,按以下任一式决定正式观测次数:,n=4P(1-P)/E,2,n=4(1-P)/S,2,P,第七步:正式观测,1,、决定每日的观测时刻。(,必须保证随机性,),随机起点、等时间间隔法,设在某厂的一个车间实施工作抽样,决定观测五日,,每日观测,20,次。该车间是上午,8,时上班,下午,5,时下班,,中间休息,1,小时(,12,时至,1,时),可按下法决定每日,观测时刻:,步骤,1,:作两位数的乱数排列,较简单的方法是:以黄色纸片代表个位,取,10,张,上,面分别写,0,,,1,,,2,,,3,,,-9,;以,10,张红色纸片代表十,位,上面分别写,0,,,1,,,2,,,3-9,。每次从不同颜色的纸,片中随机地各抽出一张,记下数字,将抽出的放回。,如此反复抽取,即得乱数排列。设共抽,15,次,其乱数,排列如下:,21,,,94,,,62,,,35,,,06,,,64,,,96,,,40,,,85,,,77,,,88,,,63,,,52,,,27,,,75,步骤,2,:将此数列中小于,50,的数保留,大于,50,的则减去,50,,保留余额,得出:,21,,,44,,,12,,,35,,,06,,,14,,,46,,,40,,,35,,,27,,,38,,,13,,,02,,,27,,,25,步骤,3,:去掉上述数中大于,30,的数,得出:,21,,,12,,,06,,,14,,,27,,,13,,,27,,,25,步骤,4,:决定第一日的观测时刻。,首先决定第一日第一次的观测时刻,取乱数,排列的最前面数字,21,,因为,8,时上班,所以第,一次的观测时刻为:,8,时,21,分,随后决定每次观测的时间间隔,以每日工作为,480,分,减去第一次的,21,分,再除以每日的观测,次数,得出时间间隔,即:,(,480-21,),/20=22.95=23,(分),第二次的观测时刻为:,8,时,21,分,+23,分,=8,时,44,分 如此类推。,步骤,5,:决定第二日的观测时刻,首先决定第二日第一次的观测时刻,,取乱数排列的第二位数字,12,,于是,第二日第一次的观测时刻为:,8,时,12,分,第二次的观测时刻为:,8,时,12,分,+23,分,=8,时,35,分 如此类推,得出,5,天的观测时刻。,2,、实地观测,观测人员按既定的观测时刻及预定的抽,样调查项目进行实地观测并记录。,第八步:整理数据,1,、剔除异常值,根据记录数据绘制管理图,确定管理界限,将超过,管理界限的异常值去掉。,管理界限,=P,3,P,(,1-P,),n,P-,观测事项发生率的平均数,n-,平均每日观察次数,现以下例说明如何作管理界限图。,设观测结果如下所示:,表,10-6 C,汽水生产线工作抽样结果,观测班次,工作比率(,%,),工作次数,每班观测次数,n,1,2,3,4,5,6,合计,160,160,160,160,160,160,960,129,142,124,125,119,120,759,80.63,88.75,77.50,78.13,74.38,75.00,79.06,现根据观测结果绘制管理界限图:,管理界限,=P,3,P,(,1-P,),n,=0.7906,3,0.7906(1-0.7906),160,=0.7906,0.0966,管理上限,=0.7906+0.0966=0.8872,管理下限,=0.7906-0.0966=0.6940,据此作出管理界限图如下:,0,70,80,90,工作比率,%,1,2,3,4,5,6,工作班次,管理上限,88.72%,P=79.06%,管理下限,69.4%,由图可以看出,第二班的工作比率为,88.76%,,越出,上管理界限,88.72,,应作为异常值剔除。,2,、核算观测次数和精度,上例中,因为第二班的工作比率超过上管理界限,剔,除之后,须重新计算平均工作比率:,P=,总观测时间,工作时间,=,129+124+125+119+120,160X5,=77.13%,核算精度:,E=2,P,(,1-P,),n,=2,0.7713X(1-0.7713),160X5,S=2,1-P,n,=2,1-0.7713,160X5,=0.02973%,=0.03885%,故观测有效,第九步:做出结论改进工作,经过上述步骤,并确认结果可信之后,就可得出结论。如观测对象的工作比率是否合适?负荷是否充分?人员多余还是不足等。作出结论之后,应分析研究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方案。达到工作抽样能充分发掘人员与设备的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工作抽样应用实例,:,某饮料厂主要生产瓶装汽水、汽酒等饮料,采用流,水线集体作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其生产流程如下图:,一个工序或工位只有一人看管。现用工作抽样对上,空瓶、洗瓶、出瓶、灯检、灌糖、灌水与扎盖、成,品检验、装箱等,8,个工位作为观测对象。,空瓶来自楼下,上空瓶,洗瓶,出瓶,灯检,灌糖,灌水,扎盖,成品检验,贴商标,装箱,搬运入库,入库,糖,底料检查,配料,水,CO,2,瓶盖,空箱来自楼下,处理,混合,1,2,3,1,2,4,5,6,6,7,8,3,9,10,11,12,4,C,汽水流程程序图,结论:,工作抽样结束后,再应用抽样所得平均工作比率来制定流水线的产量定额,为此应用秒表测时法去测定各工序的每分钟产量,结果发现各工序的能力不平衡,而流水线的产量决定于薄弱工序的能力,通过平整流水线,使产量达到,81.1,瓶,/,分。于是,C,汽水生产线的轮班产量定额,=480 X 77.13%X 81.1=30,025,瓶,经过适当放宽,将流水线产量定额规定为,30,,,000,瓶,/,班,班产量提高,36.36%(,原来为,22,,,000,瓶,/,班,),。,最后进行合理定员,配备,43,人,与原配备(,44,人)比较,减少了,2.27%,。,工作研究(,Work Study,),方法研究(,Method Study,),工作衡量(,Work Measurement,),程序分析(,Process Analysis,),流程图(,Process Chart,),装配表(,Assembly Chart,),作业分析(,Operation Analysis,),人机配合图(,Man-Machine Chart,),双手作业图(,Two Handed,Operation Chart,),动作分析(,Motion Analysis,),细微动作分析(,Therblig,),动作经济原则(,Principles of Motion Economy,),时间研究(,Time Study,),马表测时法(,Stop Watch,),速度评比(,Tempo Rating,),宽放时间(,Allowances,),工作抽样(,Work Sampling,),预定动作时间标准(,Predetermined,Time Standard,),模特排时法(,MOD,),方法时间衡量(,MTM,),工作因素(,WF,),预定动作时间标准(,Predetermined,Time Standard,),3.,预定时间标准法,3.1,预定时间标准法的概念与发展过程,预定时间系统(,Predetermine Time System,)简称,PTS,法,在我国通常称作预定时间标准(法),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而不是通过直接观察和测定。,F.B.,吉尔布莱斯用来细分成手眼动作的“动素”,是进行动作研究的基本概念。,把时间用量加到动作研究上是由美国人西格(,A.B.Segnr,)在,1924,年提出的,在他发表的第一个预定时间标准,-,动作时间分析(,Motion Time Analysis,),的论文中论述到:“在实际条件的范围内,所有熟练人员完成真正基本动作所需要的时间是常量”。他的动作时间分析(简称,MTA,)引起了产业界的极大注意,推动人们开始研究各种预定时间标准法。,1934,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奎克创立了,工作因素体系(,Work Factor System,),,简称,WF,。,1948,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梅纳德、斯坦门丁和斯克互布公开了他们研制的,方法时间衡量(,Methods Time Measurement,),简称,MTM,。,WF,法和,MTM,法是建立在对动作的性质与条件力求详细及极高精度的基础上,但这样的要求无疑给测定者对技术的掌握和使用带来困难。在这样的前提下,又发展了容易掌握、又可较迅速分析简化了的,PTS,法,如,MTM-,、,MTM-,及,WF,简易法等。,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趋向于周期短、批量小时,以上方法仍存在诸多不便,往往出现了生产批量已完成,而标准作业时间尚未来得及修订好的情况。因此必须寻求更为简单、便于使用的,PTS,法。,1966,年澳大利亚的海特博士,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所创立的,模特排时法(,Modular Arra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