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制度与分配观念课件

上传人:58****5 文档编号:252805312 上传时间:2024-11-2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4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配制度与分配观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分配制度与分配观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分配制度与分配观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五课 分配制度与分配观念,第五课 分配制度与分配观念,1,1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2,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就是把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使劳动者获得的个人消费品同他的劳动指出成正比,以此决定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实行按劳分配,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除了还不具备或已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社会一时无法安排就业的人之外,不劳动者不得食,按劳分配的含义 按劳分配,就是把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3,3 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依据,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3 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依据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4,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其次,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最后,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劳动差别的存在,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5,4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要原因,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劳动是他们获得个人收入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手段,人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动。这是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从而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4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要原因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6,5 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要求,正确认识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须澄清两种错误的认识,一种认识是把按劳分配理解为“按酬付劳”,另一种认识是把按劳分配与“积极奉献”对立起来,5 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要求正确认识和实行按劳分,7,“按酬付劳”,认为应当根据所得的报酬多少来决定自己该付出多少劳动。实行按劳分配,同时提倡各尽所能,提倡全社会的劳动者尽自己的能力向社会提供劳动,以主人翁的态度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按酬付劳”观念容易导致劳动态度的消极,它与按劳分配所内含的积极劳动的要求是相背离的。,“按酬付劳”,认为应当根据所得的报酬多少来决定自己该付出多少,8,另一种认识是把按劳分配与“积极奉献”对立起来。这是一种把道德理想与经济政策混淆起来的观点。积极奉献是我们社会所提倡的道德原则,他并不反对人们正当的物质利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尊重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和正当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有权以自己出色的工作成果来获得相应的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积极奉献反对的是斤斤计较、“做事就是为了拿钱”的态度对待劳动,它没有也绝不否定劳动者以诚实劳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另一种认识是把按劳分配与“积极奉献”对立起来。这是一种把道德,9,以上两种错误的认识尽管出发点不同,可是共同出都是把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和提倡奉献精神对立起来。,必须把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既保障劳动者获得正当报酬的权利,又提倡积极奉献的劳动态度,这是保证按劳分配原则正确贯彻的客观要求,以上两种错误的认识尽管出发点不同,可是共同出都是把贯彻物质,10,6 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按经营成果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一种原则和方式,6 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 按经营成果分配是我国,11,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具体的生产劳动一样要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也是一种劳动,但与一般劳动相比,其复杂程度要高得多,承担的风险也大得多;此外经营成果的好坏,还取决于影响经营成果的各种客观条件和机会。因此,经营成果好的商品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所获得较多收入显然不能完全归结为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有按劳分配原则以外的原则在起作用,这个原则就是按经营成果分配 这种分配方式主要是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一般职工的个人收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具体的生产劳动一样要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也,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另一个原则和方式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另一个原则和方式是按生产,13,资本要素收入的形式很多,如储蓄利息收入、债券利息收入、股票分红收入、财产出租所得租金收入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些收入都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而受到国家保护,技术要素收入的形式也很多,主要有专利或专有技术的转让和技术入股,以及出售利用先进技术制造的生产设备中超出成本正常利润部分的收入,土地也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要素,又有特殊的稀缺性。土地要素的收入称为地租。在我国现阶段,它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得到实现,资本要素收入的形式很多,如储蓄利息收入、债券利息收入、股票分,14,总之,除了劳动要素之外,其他各种投入生产过程中并在其中作出贡献的生产要素,也理所当然的要参与收益分配,这就构成了我国现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总之,除了劳动要素之外,其他各种投入生产过程中并在其中作出贡,15,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的并存其反映出来的实质是劳动、管理、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都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确立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原则,是由,市场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存在等诸多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16,(1)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同样的生产条件在不同的经营者手中会生产很不相同的经营成果。如果不允许按经营成果分配的存在,就不肯能改变公有制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企业也将失去搞好经营管理和技术进步的动力和压力,必然使市场经济的竞争和活力无法存在,也不利于经济资源向优秀经营者集中。,(1)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同样的生产条件在不同的经营者手中,17,(2)我国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如果不允许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那么公有制以外的其它经济成分将根本不肯能存在和发展,社会上大量的私人资金将不能主动地间接的投资与生产事业。这不但对经济建设不利,对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也不利,(2)我国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18,(3)我国现在还是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技术的开发和转化为生产力的重任如果全部由国家承担,显然力不从心。允许和鼓励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发明创造、钻研技术,有利于开辟科研经费的来源,还可以加速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3)我国现在还是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技术的开发和转化为生产,19,(4)允许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的存在,还可以吸引国外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入我国,也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的经验,从而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4)允许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的存在,还可以吸引国外的资本,20,8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并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就既能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能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动;还能体现包括资本、土地、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这样,才会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8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21,9,社会分配中的效率和公平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效率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提高经济效益。在经济领域中,经济学家们通常把公平与平等作为同义词使用,用来表示社会成员财产的均等化,含义,9 社会分配中的效率和公平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效率作为经济学,22,相互关系,;,(1)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着对立于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所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中,效率的发挥是建立在社会不平衡或不平等的基础上,不平等或者说差别是竞争存在的条件。没有竞争就不可能有效率,劳动生产率在竞争中不断提高,不平等的存在对效率起着重要的经济作用。如果不恰当的强调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就会削落竞争,从而损害效率。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关系。,相互关系;(1)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着对立于统一的关系 效率,23,效率与公平之间又是相互依赖的,首先,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是这个社会获得持久效率的必要条件;只有推动相对公平,才有人心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也才会有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经济效率的持久保证。,其次,,不断增长的效率又为相对公平提供物质基础。只有效率提高了,经济发展了,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才会更加雄厚从而才有条件实现更高水平下的相对公平。,效率与公平之间又是相互依赖的 首先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是,24,10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中,不能不讲效率,也不能不讲公平,,效率与公平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能不处于优先的地位,。社会主义需要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首先要讲效率。同时,社会主义又必须兼顾公平,而不能搞两极分化。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不仅有利于持久的效率,而且它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所要求的。,10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中,不能不讲,25,11 反对平均主义和收入差别过分悬殊等社会分配不公现象,(1)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主张在社会成员中按人头分配劳动产品,而不考虑其它因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个人消费品实行平均分配,不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实际是让那些为社会所作贡献少的人占贡献多的人的便宜,必然会挫伤懂经营、会管理的经营者的经营积极性,会挫伤社会成员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危害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因而绝不应当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实行。,11 反对平均主义和收入差别过分悬殊等社会分配不公现象(1,26,(2)个人收入差别过分悬殊,个人收入差别过分悬殊主要是指有些人的收入食品明显超出了他们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并且因而获得了远远高于一般社会成员的个人收入。个人收入差别过分悬殊,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它会挫伤人们进行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积极性,导致效率下降;扰乱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2)个人收入差别过分悬殊 个人收入差别过分悬殊主要是指,27,平均主义和收入差别过分悬殊都是不合理的,都是一部分人侵占他人应得的份额,都是社会分配不公的表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克服这两种错误倾向,根本出路在于不断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实现竞争机会的平等,并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念。同时,也有赖于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平均主义和收入差别过分悬殊都是不合理的,都是一部分人侵占,28,12 解决分配领域中收入差别过分悬殊问题,首先要分清合法收入还是非法收入的界限,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其次要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特殊条件下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对于过高收入大还要通过税收等手段进行必要的调节,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对于过高收入大还要通过税收等手段进行必要的调节,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12 解决分配领域中收入差别过分悬殊问题首先要分清合法收入还,29,13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同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的关系,13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30,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同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并不矛盾。这是因为:(1)实现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要使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