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上传人:功*** 文档编号:252763449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和处理原则,1,前言,目的和意义:通过了解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处理原则,使之在全面推行,DOTS,策略下,早期预防和处理肺结核病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发展,达到规律用药,完成疗程,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影响。,概念: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一个临床药理学的概念,其定义是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人体的机能恢复期,药物在常用剂量时发生的有害反应,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2,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一)毒性反应:指药物引起机体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和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急性中毒:用药后马上出现,慢性中毒:长时间积蓄后慢性发生,原因:药物剂量过大、病人耐受性差(积蓄中毒),严重性随药物的剂量加大而增强,主要防治措施:剂量控制、调节用药时间间隔和个体化用药,3,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二)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所引起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有害作用,大多数药物同时具有几种药理作用,但用于治疗作用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两种,副作用一般较毒性反应危害小,主要防治措施:调整剂量或合并用药,4,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三)继发性反应:是继发于治疗作用后的不良后果,也称为治疗矛盾,结核病治疗,赫氏反应(表现为发热、肺部阴影增多等),抗菌素治疗,菌群失调、霉菌感染,5,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四)过敏反应:有些药物有抗原或半抗原性,可引起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低,但可以致命:,SM,、,RFP,过敏反应因类型不同表现不一,过敏反应有共同特点,6,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过敏反应的共同特点:,有致敏过程,即再次接触时才能发生,血液内有抗体(致敏因子),皮试阳性,症状符合过敏反应的特点:发热、皮疹、过敏性休克等,与药物剂量无关或关系较小,7,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五)特异质反应:用药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无关的反应,是一种特异质反应,与个体生化机制有关,往往是由遗传性酶缺乏所致:肝内缺乏乙酰化酶(慢代谢型),使异烟肼在体内灭活延迟,易发生毒性反应。,8,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六)其他少见反应:,致畸作用:反应停可引起先天性畸形,利福平类药物被认为影响胎儿发育,致畸作用一般在,3,个月内易发生,致癌作用:氯酶素,依赖性、成瘾性:激素、吗啡等,9,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一)异烟肼(,INH,),肝损害,末梢神经炎、头晕、失眠、精神症状、抽搐,皮肤过敏、溶血性贫血、再障、粒细胞缺乏,内分泌失调,10,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二)利福平(,RFP,),肝损害:转氨酶升高、肝大、黄疸,胃肠反应:恶心、呕吐、厌食、腹痛,过敏反应:发热、皮疹、溶血性贫血、休克,11,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三)乙胺丁醇(,EMB,),球后神经炎、视力障碍、视野缩小、红绿色辨别力差,偶见皮疹、关节痛、肝损害,周围神经炎,消化道反应,12,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四)吡嗪酰胺(,PZA,),肝损害,胃肠反应:厌食、恶心、呕吐,高尿酸血症:痛风样关节炎,过敏:发热、皮疹、光过敏,13,主要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五)链霉素(,SM,),前庭毒性:眩晕、共济失调,耳毒性:耳鸣、耳聋,肾损害、再障、粒细胞缺乏,过敏:发热、皮疹、剥脱性皮炎,14,组合药物剂量、用法与副作用,50Kg,体重,50Kg,强化期,继续期 初治,复治,药名,每日疗法,间歇疗法,成人(克),儿童,50Kg,50Kg,(mg/kg,),成人(克),50Kg,50Kg,雷米封,INH,0.3 0.3 10,15,0.5,0.6,链霉素,SM,0.75 0.75 20,30,0.75,0.75,利福平,RFP,0.45 0.6 10,20,0.6,0.6,乙胺丁醇,EMB,0.75 1.0 -,1.0,1.25,吡嗪酰胺,PZA,1.5 1.5 30,40,1.5,2.0,15,组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使用统一的化疗方案和剂量,化疗方案中强化期药物种类多,继续期少,病人没有特殊的住院治疗和护理,没有常规的使用抗副作用的辅助用药,其他:休息、营养、个体差异等,16,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分类,按发生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按发生频率可分为常见、不常见、罕见,按反应性质和器官系统进行分类,17,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副作用,抗结核药物最多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一般为服药后恶心、呕吐,经休息或对症后减轻和消失。少数因反应严重而停药。停药率大约在,3.5%,。发生频率依次为:,PAS,、,PZA,、,RFP,,较少见为,EMB,、,INH,18,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肝损害,发生较多,表现为转氨酶增高,多为可逆行,经护肝治疗后可以恢复。一般病人仅在,2.4%,。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结核治疗肝损害发生率可达,50%,,发生中毒性肝炎、黄疸等肝功能损害者应停药和采取护肝措施。引起肝功能损害较多的药物有,RFP,、,INH,、,PZA,19,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关节不良反应,表现为关节肿、痛,并伴有血尿酸升高。一般为,PZA,引起,,EB,也可以发生,但程度较轻。轻者经对症治疗可缓解,重者须停药后方可恢复,20,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肾功能障碍:蛋白尿、腰痛。主要由氨基甙类引起。,过敏反应:多见的是药物疹、药物热、过敏性休克等。发生率依次为:,SM,、,RFP,、,PAS,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为药物的毒性方应。多由,INH,、,SM,、,EB,所致。,呼吸道不良反应:少见。,21,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现 和处理原则,早期预防和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良反应的早期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的诊断,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22,早期警惕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警惕,病人的一般情况:低体重(小于,50KG,)、高年龄(大于,60,岁)或儿童、弱体质等。,病人或有相关病史者:肝病肾病病人、药物过敏史、眼病、精神病病史等。,特殊疾病家族史。,23,早期警惕和预防不良 反应的发生,(二),预防,认真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用药史,用药前必要的脏器功能检查,必要的辅助用药,有过敏史病人慎用,SM,、,RFP,,肝肾功能障碍病人慎用,RFP,,老年人、儿童、孕妇不用,SM,。,24,不良反应的早期发现,早期发现的基本条件,熟悉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早期表现、性质、和处理方法,认真观察和记录用药情况和用药后表现,对特殊病人要特殊看待,25,药物的不良反应的诊断,要详细了解病史,特别是用药史,症状和用药的关系等,认真进行检查,包括物理检查、化验检查、功能检查等,确定不良反应的部位和性质,认真进行鉴别诊断:明确是不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那一种或几种的药物的不良反应?明确不良反应的性质,是过敏反应还是毒性反应?副反应等,26,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 处理原则,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种类、和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副作用轻微的病人在医务人员观察下继续治疗,同时采取对症处理:如消化道副反应可以改用服药方法,给以解痉、制酸等治疗,肝脏毒副反应给以保肝治疗,对老年病人、低体重病人适当减少药物剂量等,对中毒反应者应停药并迅速采取解毒措施,对过敏反应者应停药并采取各种抗敏措施,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