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52757277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科部原理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安徽理工大学,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2,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讲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系统,分析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生产力、科学技术等因素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本章重点与难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核心概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讲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3,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过程,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和过程,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如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过程,包括地理环境、人口,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决定,唯物史观,唯心史观,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 会 存 在,决 定,反 作 用,社 会 意 识,反 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 会 存 在决 定反 作,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7,(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含义:,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基本要素,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基,本,要,素,实体性因素,非实体性因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8,2,.生产关系,含义:,指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利益关系。,构成情况,构,成,情,况,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2.生产关系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9,(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10,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原始工具,原始社会,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会,大机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原始工具原始社会青铜器奴隶社会铁,11,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原始工具,青铜器,铁器,大机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原始工具青铜器铁器大机器原始社,12,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13,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当,14,(1)基本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与要求,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1)基本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15,(2)客观要求:,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变革适应,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保持稳定,不适合,(2)客观要求: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变革适应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16,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17,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为经济基础服务,(1)服务的方向上:保护自己,排斥异己。,(2)服务的方式上:强制与非强制。,(3)服务的效果上:促进作用,阻碍作用。,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8,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促进作用,适合,适合,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不适合,适合,不适合,阻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力促进作用适合,19,(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基本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基本内容:,20,(2)客观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要求,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适合,变革适应,保持稳定,不适合,(2)客观要求: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21,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生产关系,生产 力,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22,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23,(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社会中的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24,(二)社会基本矛盾怎样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变化,生产关系变化,上层建筑变化,生产力既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起点,又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归宿,生产力的发展,(二)社会基本矛盾怎样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变化生产关系变化上层,25,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一)阶级斗争的概念,阶级斗争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争取和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实质内容。,(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一)阶级斗争的概念,26,(一)社会革命,1.社会革命的含义:,是革命阶级为改变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进行的政治斗争,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2.社会革命的作用:,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形态变革的的决定性环节。,3.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4、社会革命的实质:,它是社会形态的变革。,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革命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7,1、改革的含义:,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某些方面进行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2、改革的作用:,它是推动同一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3、改革的根源:,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社会规律的客观要求。,4、改革的实质:,它是同一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二)社会改革,1、改革的含义: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28,1.科学:,科学是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体系。,2.技术:,广义:,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利用、改造世界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狭义:,专指生产技术,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操作手段、程序与方法。,(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学:科学是正确反映事物本质及规律的知识体,29,(,二)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强大杠杆,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促进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二)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强大杠杆,30,(一) 英雄史观,1、含义:,它是指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 英雄史观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三节 人民群众,31,2、英雄史观的两种基本形式,唯意志论或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意志可以决定历史进程。,宿命论或客观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由某种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的。,2、英雄史观的两种基本形式唯意志论或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认,32,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切的力量”;人民群众 “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唯意志论,尼采,黑格尔,宇宙精神是历史必然性的基础,历史人物不过是“宇宙精神”的受托人。,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超人”具有“决定一切,33,(二)群众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由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得出的,因为生产方式从动态上看,就是物质生产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不是英雄,而是人民群众。,(二)群众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34,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从事物质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35,(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36,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丰收图,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丰收图,37,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编钟,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编钟,38,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秋收起义,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秋收起义,39,(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制约条件,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政治条件。主要指政治和法律制度。,精神条件。主要指传统、既存的各种思想观念、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的制约条件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指生产,40,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个人,进步的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反动的历史人物,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个人进步的历史人物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反动,41,个人与历史人物,个人:是指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分为历史人物和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上起过显著作用,在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中打上明显个人印记的人物。其中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个人是杰出人物。,个人与历史人物个人:是指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独特个性,42,2.作用:,(1)进步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发起者,(2)实现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3)真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一)杰出人物及其作用,1.定义:,是指那些反映时代要求、推动历史进步,并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正面人物,包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2.作用: (一)杰出人物及其作用,43,(二)普通个人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参与者,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在现代普通个人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二)普通个人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参,44,三、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党的群众观点的内容,1、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观点。,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3、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三、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45,(二)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46,一切为了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孔繁森在阿里,一切为了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孔繁,47,一切依靠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开国大典,一切依靠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开国大典,48,“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与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49,思 考 题,怎样理解实践的特点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实践观念?,思 考 题怎样理解实践的特点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