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自我和人格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252743776 上传时间:2024-11-1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9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自我和人格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十一章-自我和人格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十一章-自我和人格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一章 自我和人格,“直到最近,我仍试图通过向我的交往着学习来建立自己的身份(确立自己的同一性)。当我与对一个大声音乐痴迷的人交往时我欣赏重金属音乐;如果我和一个吸烟的人交往,我也吸烟;最终在同一性上,我的安全感越来越强。我感觉不再需要通过向他们学习来使关系稳定或延长。”,一、自我概念,通常,人格是指个体独有的特征、,动机、价值和行为有组织的组合体。,当你描述你自己的时候,与其说你是在描述实际的人格,还不如说你揭示了你的自我概念,人们对自己独有的特质和特征的积极或消极的知觉和看法。,二、人格发展的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关注的是人格的发展,和人格内部的三个动力学成分:,自我的本我、理性的自我和道,德的超我。,他坚信存在于本我的驱力在一,般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推动,所有儿童的发展。,人格在幼年或童年早期,本质上说在生命的最初,5,年,就已经形成,并且在以后的岁月里都有相当大的持续性。,人格的心理社会理论是由埃里克森提出的。,埃里克森关心人格的内部动力学结构并且认为人格按照系统的发展阶段而发展。,他更强调社会如同辈、老师、,学校和教堂等对人格的影响,,强调理性的自我及其适应性的,力量,强调超越早期不良经验,影响的可能性以及生命全程中,发展的潜力。,(二)心理测量关于人格特质的理论,人格特质是一系列的特质维度,在这些特质上人们彼此不同。,特质理论家认为人格特质是相对持久的;期望能在岁月里看到人格的遗留,但不承认人格发展的阶段性。,对于有多少种人格特质也存在,争论。正在形成的一致看法是,五个主要的维度:开放性、责,任感、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即“大五人格”。,(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社会认知)理论家如班杜拉不仅反对人格发展的一般阶段论,并且对人格特质的跨情境性和生命全程的不变性提出了质疑。,相反的,他们强调如果环境改,变了人就会发生改变。人格是,一系列的行为倾向,这种倾向,是在特殊的社会情境下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过程,发展方向有赖于社会经历和社会环境。,三、婴儿期,(一)自我的出现,许多发展科学家认为婴儿出生时并没有自我意识。在生命的头两三个月里,当婴儿发现自己能导致某些事情发生时,他们将自己从世界中区分的能力开始出现。,1,岁半时,婴儿真实地意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个体,能将自己同别的婴儿分开。即,自我识别,:在镜子或者照片上识别自己的能力。,当婴儿学会认识他们自己时,他们同样形成了,类别自我,:按照年龄、性别和其他显著的特征将自己分到不同的社会类别中,能判断什么“像我”,什么“不像我”。,婴儿的这些自我觉察归因于:,认知的发展;,社会经验。,研究者也意识到社会的相互影响。,Cooley,使用,镜像自我,这个术语,强调我们对自我的理解是对他人如何回应自己的一种反映。即自我概念是被社会这面镜子透射出的形象。,自我意识为很多重要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做好了准备。一旦婴儿能意识到自我,他们就更容易将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协调一致。,(二)气质,1.,情绪性、活动性和社会性,基因、遗传素质、天分和个体的独特经验都对气质的这三方面有部分影响。,2.,行为抑制,行为抑制,即对陌生的人和,环境的极度害羞、抵制和痛苦,,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抑制型的婴儿更易扭动、,焦虑和烦恼。抑制型的儿童,更易害羞、害怕尝试。抑制,型的青少年更好说笑。,3.,容易型,/,困难型,研究者收集婴儿典型的情绪、生理功能的规律性把婴儿分成三类:,容易型。脾气温和,易满足或愉快,很开放也很容易适应新的体验。吃睡有规律。,困难型。好动,烦躁易怒,生活没有规律。经常消极(并且精神旺盛地)面对变化,接受慢。经常哭闹、爱发脾气。,迟缓型。相对不活跃,活动,水平很低,有点忧郁,日常,生活具有适中的规律性。,4.,适合度,孩子和环境之间的适合度,孩子的气质与社会要求和期望的协调程度。,父母本身的人格可能决定婴儿的家庭环境是否与其个性相适应。,总之,在两岁末时,婴儿意识到他们是独自的个体。并且,每个学步儿童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气质,如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行为抑制型、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气质,这些都是由遗传密码来描绘的,并且从生命的最初,几天开始就表现出来。,四、儿童期,(一)详细地阐明自我,一旦学步儿童开始说话了,他们就能够并且会向我们描述他们刚出现的自我概念。,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非常具体的,仅限于身体的可见特征,身体特征、所有物、活动和能力、爱好等。,很少提到心理特征和内部特点。,8,岁左右,孩子开始将自己定义为社会团体的一部分,即形成社会身份。,年幼儿童常忘记自己是如何与他人比较的,即使真实的情况是同伴远远超过自己,他们也倾向于相信自己是最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比较变得越来越普遍和敏感。但是,儿童进行社会比较的程度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重要影响。,(二)自尊,学期儿童仅能区分自尊的两个主要方面:,能力,及,个人和社会适应性,。,小学中年级儿童能区分自我价值的五个方面:学术能力、社会接受性、行为举止、运动能力和外表。,以上表明,自尊是多维度的而不是单维度的。实际上,自尊是按等级排列的;儿童逐渐将他们不同领域的自我知觉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抽象的自我价值感。,图 自尊多重维度和水平,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自我评价的正确性越来越稳定。,儿童逐渐认识到他们“应该”是什么样子,并且形成了不断完善的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年长的孩,子更可能认为他们达不到自,己能够或应该能够做到的。,(三)影响自尊的因素,首先,基因可能是一部分原因;除了实际能力之外,从父母、老师、同伴和其他重要他人那里得到的社会反馈也起关键作用。,大体上,个人能力和从温和民主的父母处得到的积极的社会反馈决定儿童具有高的自尊水平,。,(四)人格(个性)固着,我们称之为气质的东西是建立在生物基础上的一种反应倾向,在儿童期,它通过个体的社会经验形成成熟的人格。,研究证明,在儿童,3,岁时对其个性的评估对该儿童今后的人格和适应有预见性。,人格的很多方面并不完全是“固着的”,直到小学阶段才变得稳定。,人和环境的适合度有助于决定哪些特质会保留到今后的生活,哪些特质不会。,五、青少年期,(一)自我概念,青少年和儿童的自我描述有几个显著不同:,个体对自我的描述中身体特征越来越少,心理特征越来越多;,自我描述越来越抽象;,有更好的自我觉察,会反映他们想什么,具有与儿童更加不同的自我概念。,具有了自我知觉组合后更整合更协调的自画像。,(二)自尊,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斯坦利,霍尔将青少年期定义为情感骚动的心理风暴与压力并存的一个时期。,研究证实,这对于,20%,的青少年来说是正确的。而大部分青少年在自尊上并没有显著下降。,(三)同一性的形成,埃里克森将青少年期定义为一个人形成同一性的关键期,认为青少年经历了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心理冲突。,同一性的概念比较含糊,它是指有关你是谁,你去哪里和你在社会中的适当位置是什么的一致的定义。,青少年具有不清楚自己是谁的那种不适感。,也就是同一性危机。其产生原因很多:,首先,青少年的身体发生了改变,因此,他们必须修正他们的身体形象(其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并适应其性别特征。,其次,认知发展使青少年能够系统地考虑假设的可能性,包括可能的未来自我。,再次,社会要求他们“长大”,决定此生要做什么并继续为之努力。,1.,发展趋势,James Marcia,(,1966,)扩充了埃里克森的理论,青少年被划分到四种同一性身份中。,2.,影响同一性形成的因素,青少年的同一性形成过程至少受四个因素影响:,(,1,)认知发展。,(,2,)与父母之间的关系。,(,3,)家庭外的经验。,(,4,)更大的文化背景。,(四)职业同一性和选择,根据,Eli,Ginzberg,(,1972,,,1984,)提出的职业选择的早期理论,职业选择有以下三个阶段:,幻想阶段,儿童的选择基本建立在愿望和幻想之上,相当的不现实,并且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去达到他们的目标。,尝试阶段,青少年除了考虑他们的愿望,还考虑了兴趣、能力和价值。,现实阶段,他们开始考虑就业市场的现实情况和不同职业的体力和智力要求。,当青少年根据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缩小他们的职业选择时,他们选择那些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经过三阶段后,社会影响使那些低收入年轻人不能认真地考虑那些可能与他们的兴趣、能力和价值更合适的选择。,六、成年期,(一)自我概念和文化,在成年期,自我概念不仅仅受到个体的经验影响,也受到更宽广的文化的一下影响。,两种典型文化下,美国人(个人主义文化)和日本人(集体主义文化)关于自我的文化差异。,文化不仅影响到人们如何定义和描述自我,同时也影响到他们是否觉得应该这样去做。,(二)自我概念和衰老,成年人通常在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转变中获得自尊。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具有相同水平的自尊和健康,并以相同的方式来描述自我。,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老的人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他们仍能保持积极的自我形象。,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第一,老人把其理想自我调整到和现实自我更一致。,第二,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改变了目标和标准,很多“失败的”经验就不能称其为失败。,第三,年长一些的成年人之所以能够保持自尊,是因为那些与之相比较的人改变了。,(三)人格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1.,人格是稳定的吗?,对人格大五维度的研究发现,在个体差异上有很大的稳定性。不同年龄阶段在同一特质上的分数相关很高。,这个相关系数表明了人格的持续性,同时,也为变化留下了空间。,总之,研究证实了理论家关于特质的观点:存在相对持久的人格特质,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也会发生变化。,2.,人格是系统变化的吗?,很多证据表明:,在“大五人格”特质比如外向性和神经质性上,人们在不同的年龄上保持了相当大的一致性,但同样也有一些变化;,群体影响表明人们成长的历史背景影响人格的发展;,从青少年期到成年中期,存在适度的人格成长;,从成年中期以后,除了活动水平的适度降低和内向性的增加外,人格上没有变化。,3.,人们为什么变化或者保持不变?,是什么使人格保持稳定呢?首先,是遗传的影响。其次,童年经验的持续作用。再次,是因为环境的稳定性。,可能是什么导致人格上的重大变化呢?,第一,生物因素如疾病能够起作用。,第二,由于社会环境改变,包括重大生活事件的发生,成人也会做出相应改变。第三,当人与环境间的适合度很差时,变化发生的可能性会更大。,(四)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成长,(五)中年危机,(六)职业发展和适应,1.,职业确立,2.,老年工作者,3.,退休,(七)个性和成功老龄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