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06年4月,*,福利经济学教程,第一讲 概论,2006年4月,1,一、什么是福利经济学,1.1定义1,福利经济学是一系列命题的研究,经济学家根据这些命题来比较不同经济状态的社会福利,并判断不同经济状态社会福利的上下。黄有光,1983,含义1:福利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判断社会福利的上下;,含义2:福利经济学提高判断福利上下的标准或命题;,含义3:福利经济学试图明确地表达出汾河比较福利的标准或命题。,2006年4月,2,一、什么是福利经济学,1.2定义2,福利经济学为某项政策的评价提供较为明确伦理标准框架,而不是提供个人标准。Boadway and Bruce,1984,含义1:福利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经济状态;,含义2:福利经济学对各种社会经济状态进行排序;,含义3:福利经济学提供评价的伦理标准框架。,2006年4月,3,一、什么是福利经济学,1.3定义3,福利经济学是关于政策建议的,包含三局部内容森,1970:,1.严密的逻辑推理;,2.经济、价值的判断标准;,3.经济和价值标准的统一。,2006年4月,4,二、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1福利的分类,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在社会福利中能够直接或间接用用货币来衡量的那局部福利叫做经济福利,2.2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福利,2006年4月,5,三、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开展过程,3.1旧福利经济学,代表:庇古?福利经济学?1920 ,根本命题: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社会福利越大;国民收入分配越平均,社会福利就越大。,主要特征:经济学是解决物质福利问题的;使用物质福利来表示效用的概念,效用根本上等同与经济效率,具有客观性;以功利主义为指导思想,认为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衡量、比较,边际效用是递减的。,2006年4月,6,三、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开展过程,3.219世纪30年代的争论,罗宾斯1932认为: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经济学不需要以价值判断为主的标准分析,防止使用技术效用。,帕累托把无差异曲线引进福利经济学的研究中,并由此开展起序数效用论,提出帕累托标准。,希克斯和艾伦根据帕累托标准开展了新福利经济学,在历史上被称为“希克斯-艾伦革命。,2006年4月,7,三、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开展过程,3.3新福利经济学,主要特征:经济学是解决稀缺性问题;用偏好来表示效用,趋向主观;采用序数效用论,不免人际间的比较;普遍使用帕累托标准和边际技术;补偿性检验;社会福利函数。,主要缺陷:帕累托标准只涉及到了效率,根本不能涉及分配问题,但福利问题不能避开对分配问题的研究;序数效用论不进行人际间效用的比较,这导致了新福利经济学的根本缺陷。,2006年4月,8,三、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和开展过程,3.4对新福利经济学的质疑和开展,20世纪50-60年代,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提出,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受到了严重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阿马蒂亚森对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指出:在缺乏其他信息情况下,只使用序数效用提供的信息进行社会排序是不可能的,因为序数效用无法提供相对充分的人际间效用比较的信息;而使用基数效用却可以获得人际间效用比较得宠分信息,可以得出社会排序。,森的研究结果,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向功利主义和基数效用理论回归的趋势。,2006年4月,9,四、福利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庇古,罗宾斯、帕累托、希克斯,卡尔多、希托夫斯基、李特尔,伯格森、萨缪尔森,阿罗,阿马蒂亚森、黄有光,2006年4月,10,福利经济学教程,第二讲帕累托标准,2006年4月,11,一、旧福利经济学,1.1旧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旧福利经济学也被称为物质福利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庇古,其代表作为?福利经济学?1920。,1.2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观点,社会福利等于所有社会成员效用之和,个人效用可以使用物质福利或效用表示,经济学就是解决物质福利的;,满足人们的物品可以分为不同层次:物质层次满足生存和健康,如食品、衣服、住房等、含有局部物质的物品注重奢华、舒适、品牌等、精神或文化非物质,由此可知,庇古的效用是客观的;,2006年4月,12,一、旧福利经济学,客观的效用具有可度量性,能够进行人际比较,即基数效用论;,收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有利于穷人的分配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国家应使整体社会福利之和到达最大化。,1.3对旧福利经济学的批判,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数效用论受到许多西方经济学家的责难,其分配价值观也受到严重的批评。但无论如何,庇古的?福利经济学?具有里程碑意义。,2006年4月,13,二、序数效用论,2.1罗宾斯和新福利经济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经济学不能涉及伦理或价值的判断;,经济学中具有标准性质的结论都来自己数效用论的分析结果,经济学应该防止使用基数效用论。,以上观点来自罗宾斯?论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1932,这促进了新福经济学的产生。,2.2帕累托与序数效用论,希克斯认为,帕累托是序数效用论之父:帕累托第一次运用等级的观念来描述福利。,2006年4月,14,二、序数效用论,2.3序数主义革命,1934年,希克斯和埃伦运用序数效用论对消费理论重新构建,形成行为主义的消费者行为理论;,1939年,希克斯借用埃奇沃斯的无差异曲线,建立了以序数效用论为根底的一般均衡理论。,布劳格把序数效用取代基数效用的变革成为“希克斯-埃伦革命。,2.4序数效用论的内容,效用是主观的,不可计量,但具有等级。,2006年4月,15,三、帕累托标准,3.1帕累托标准,严格的帕累托标准:对于任意的两种社会状态x、y,如果对于所有的社会成员i都有xRiyx不差于y,并且,对于某些社会成员j有xPjyx优于y,那么对于整个社会就有xPyx优于y。,弱帕累托标准:对于任意的两种社会状态x、y,如果对于所有的社会成员i都有xPiyx优于y,那么对于整个社会就有xPyx优于y。,2006年4月,16,三、帕累托标准,3.2帕累托标准的图解,图1:严格帕累托标准,图2:弱帕累托标准,2006年4月,17,三、帕累托标准,3.3帕累托标准的特点,特点1:帕累托标准的“外部效应,例:一项政策使富人的钱更多而穷人的钱没变,按照帕累托标准,这项政策是可取的。实际上,穷人会都相对差距的增加而不满,会降低福利,这不符合帕累托标准。这被称为“外部效应。,特点2:帕累托标准忽略了分配问题,例:A和B的福利都增加了,但两人的福利相差极大,按照帕累托标准社会福利增加了,但却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平等。帕累托标准假定分配状态是给定的。,2006年4月,18,三、帕累托标准,特点3:帕累托标准不能获得完全排序,例:在帕累托标准的图解中,从S2S4或者从S2S5,按照帕累托标准无法排序,也就说,帕累托标准只能对局部社会状态排序。,特点4:帕累托标准所涉及的可以是“虚拟的变化,特点5:帕累托标准涉及的变动是较小的,例:帕累托原文强调“很小的变动、“微小的改变,所以,巨大的改变,帕累托认为他的标准是不适用的。,特点6:帕累托标准的自由悖论,2006年4月,19,四、森的帕累托自由悖论,4.1森的自由主义的含义,阿马迪亚森的自由主义含义较为细致,主要是说明,社会的选择并不能代表个人的选择,因为个人的自由在社会中被淹没。,4.2森的帕累托自由悖论,弱的帕累托标准和自由主义不相容,例:A和B对读?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们?,有三种选择:A读x;B读y;都不读z。,A的偏好:zPxPy,B的偏好:xPyPz,2006年4月,20,四、森的帕累托自由悖论,按照森的自由主义观点,A读书是A自己的事,B读书是B自己的事,可以自己决定偏好。对于A来说,社会偏好应该和A的偏好相同:zPx;对于B来说,也是如此:yPz。根据偏好的传递性,那么有:yPx。但是根据弱的帕累托标准,社会对x和y的偏好,应该是:xPy,因为A和B都偏好于xPy。,由此可知,弱的帕累托标准和森的自由主义是不相容的。,2006年4月,21,四、森的帕累托自由悖论,4.3帕累托自由悖论的内容,满足以下条件的集体决策规那么是不存在的:,1.排序的理性条件:排序具有自反性、相关性、偏好关系是不循环的。,1自反性:对于任意一个选择x都有xRx,即任何选择都至少和自身一样好。,2相关性:对于任意两种选择必须由xRy或者yRx或二者兼有。,2.弱的帕累托标准:对于任意两种选择x、y,如果对于所有人i都有xPiyx优于y,那么对于整个社会就有xPyx优于y。,2006年4月,22,四、森的帕累托自由悖论,3.最低限度的自由主义,假设存在两个小组G1和G2,两个小组是两个非空、不相交的子集。,两个小组有不同的选择a,b和c,d,两个小组各自独立决定自己的偏好。,任何人都有由自由作自己喜欢的事。,2006年4月,23,五、帕累托标准的特点,5.1帕累托标准以序数效用论为根底,以建立“价值中立的理论;,5.2帕累托标准是一个关于效率方面的标准,可以评价自边际革命以来的经济学问题;,5.3帕累托标准不能得出完全的社会排序;,5.4帕累托标准与自由等非效率标准相冲突。,2006年4月,24,福利经济学,第三讲补偿检验理论,2006年4月,25,一、对帕累托标准的回忆,1.1帕累托标准以序数效用论为根底,以建立“价值中立的理论;,1.2帕累托标准是一个关于效率方面的标准,可以评价自边际革命以来的经济学问题;,1.3帕累托标准不能得出完全的社会排序;,1.4帕累托标准与自由等非效率标准相冲突。,2006年4月,26,二、经济学家对帕累托标准的弥补,2.1帕累托标准的重要缺陷,帕累托标准的重要缺陷是不能完全排序,尤其是对于一局部人福利增加而另一局部人减少的情况无法判断。,2.2对帕累托标准的弥补,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希托夫斯基标准,李特尔标准,黄有光分组检验标准,2006年4月,27,三、卡尔多-希克斯标准,3.1标准的提出,卡尔多?经济学的福利命题和人际间的效用比较?1939,卡尔多标准的内容:当一项政策实施,使社会中一局部人的福利受到损失,但如果这局部损失能够得到补偿,而且社会上其他人福利增加,这项政策是可以实施的。,希克斯?消费者剩余的复兴?1941,希克斯标准的内容:一次改革,如果A获得的好处在补偿了B的损失之后还有剩余,这种改革就是有效率的。,2006年4月,28,三、卡尔多-希克斯标准,3.2卡尔多-希克斯标准的定义,对于任意两种社会状态x、y:,即:x优于y等价于另外一种状态z,它表示从x状态出发,通过一项政策的实施,到达另外一个状态z zS(x) ,任何人都认为z不比y差zRiy,并且至少有一个人认为z好于y zPiy 。,2006年4月,29,三、卡尔多-希克斯标准,3.3卡尔多-希克斯标准的缺陷,例:假设有两个人A和B,A的偏好为:1牛奶,1面包2面包1面包,A的偏好为:1牛奶,1面包2牛奶1牛奶,假设有两种状态S和T:,A先生,B先生,状态S,2面包,1牛奶,状态T,1面包,2牛奶,2006年4月,30,三、卡尔多-希克斯标准,B的效用,A的效用,T,S,按照标准,S,T,会出现:,A损失(从2面包变为1面包),B得利(从1牛奶变为2牛奶),如果B把1牛奶补偿给A,这样A的状态就会变好(2面包1面包1牛奶),B的状态没有变化(1牛奶),同理,按照标准,,T,S,,也会出现改进的结果。,2006年4月,31,三、卡尔多-希克斯标准,以上例子说明:卡尔多-希克斯标准对两种状态的变化判断不具备一致性。,2006年4月,32,四、西托夫斯标准,4.1标准的提出,西托夫斯?关于经济学福利命题的一个注解?1941,标准的内容:第一,在新的状态下是否可以通过重新分配收入而得到每一个人都比自己原来更好的状态;第二,从原来的状态出发,仅采用收入再分配的方法,是否不可能到达一种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比新状态更好的状态。如果第一个检验结果是可能而第二个检验结果是不可能的,这说明新状态优于旧状态;如果第一个检验结果不可能而第二个检验结果是可能的,那么新状态就较差;如果两个检验结果都可能活都不可能,那么就得不到有关福利的命题。,2006年4月,33,四、西托夫斯标准,4.2西托夫斯标准的定义,对于任意两种社会状态x和y,xPy当前仅当根据卡尔多-希克斯标准有xPy,但排除yPx。,由此可知,对于前面的例子,如果ST满足西托夫斯标准,那么T S 就不满足西托夫斯标准。,4.3西托夫斯标准的缺陷,2006年4月,34,四、西托夫斯标准,A的效用,B的效用,S,1,S,2,S,3,S,4,根据西托夫斯标准,,S1,S2,,,S2,S3,,,S3,S4,,,S4,S1,均符合改进标准,但连续改进的结果却回到了起点。这说明,,西托夫斯标准存在缺陷。,2006年4月,35,五、李特尔标准,5.1李特尔标准的提出,李特尔1949,1957反对以往经济学家把效率和平等分开考虑的思路,认为卡尔多-希克斯标准、西托夫斯标准市福利增加的充分条件,但并非必要条件。,5.2李特尔标准,1.如果能够通过卡尔多和希克斯检验中的某一个,而且再分配优于以往,这种改变是一种改进;,2.没有通过两个检验的某一个,而且再分配不优于以往,这种改变不是一种改进;,3.其他情况,无法判断。,2006年4月,36,五、李特尔标准,5.3李特尔标准图解,S,1,S,2,T,1,状态T1,在分配上好于S1,同时,T1,S2符合帕累托改进,S1,S2就是一种改进。,A的效用,B的效用,2006年4月,37,五、李特尔标准,5.4李特尔标准的两个步骤,1.是否符合帕累托标准,2.如果符合帕累托标准,继续判断分配是否是好的,5.5李特尔标准的特点,1.结合了效率标准与分配标准,2.帕累托标准更为重要,3.帕累托标准和分配标准在使用时是相对独立的,4.没有考虑效率与分配平等之间的关系,2006年4月,38,六、黄有光的分组补偿检验,6.1黄有光的分组补偿检验的内容,该检验通常按照收入对人群分组,划分标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只要补偿检验能在组内和组间通过即可。,6.2与以前标准的联系,1.如果同一组内的人福利都下降了,分组检验就等价于原来的卡尔多-希克斯-西托夫斯标准检验,2.如果每一个组被定义为只有一个人,分组检验就等价于,帕累托标准,2006年4月,39,七、小结,7.1福利标准理论都不能对不同社会状态作出判断,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在逻辑一致的前提下获得完全的社会排序,7.2各种标准都最为重视效率,虽然李特尔标准兼顾分配,却不能够说明效率与分配的关系,7.3福利标准理论的开展需要价值判断,以往的福利经济学家反对价值判断,2006年4月,40,福利经济学,第四讲,社会福利函数和不可能定理,2006年4月,41,一、回忆上一讲的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福利经济学家们提出的各种补偿检验标准都没有解决帕累托标准的重要缺陷,即不能获得完全社会排序。,在本讲内容中,我们将讨论,社会福利状况能否有可能进行排序,如果可以,怎么排序?,2006年4月,42,二、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2.1社会福利函数的提出,由于补偿检验标准不能得出完全的社会排序,福利经济学家试图采用社会福利函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社会福利函数有伯格森1938最早提出,并由萨缪尔森1947补充。,社会福利函数:是把影响社会福利的因素,以自变量的形式是一些不同排序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来对社会福利施加影响,来说明社会福利状况的一种重要福利经济学理论。,2006年4月,43,二、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2.2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1.函数的形式,2.函数的特点,函数关系没有具体的形式,自变量可以随便减少或扩充,抛开了价值判断问题,函数只是用来说明一种关系或理论,没有实质的数学意义,如变量性质、约束条件、数学关系等,2006年4月,44,二、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2.3福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1.福利主义认为,社会排序仅取决于社会成员的个人排序,根据这一价值标准,社会福利函数就可以用来订个人福利函数,而且个人福利函数在效用空间上相互独立,可以用社会福利的无差异曲线表示,2.强帕累托标准:是指社会福利曲线如果要符合社会福利函数的要求,必须具备严格和弱帕累托标准,3.严格准凹性:是指社会福利曲线如果符合前面的要求,必须具备的特性。,2006年4月,45,二、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A的效用,B的效用,W,2,W,1,W,3,a,b,c,严格的帕累托标准,弱的帕累托标准,严格准凹性的数学说明:,这凸显了平均主义的价值标准:效用不平等的靠近坐标轴的状态是社会所不希望的;比较平等的中间状态是可取的。,2006年4月,46,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3.1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提出,伯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理论提出后,许多福利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函数的具体形式,其中阿罗最为著名。,经过研究,阿罗1951指出,寻找函数的具体形式是徒劳的。,2006年4月,47,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3.2个人和社会排序的合理化条件,1.社会有一个以上的人组成,社会排序必须给予个人对各种选择的排序,2.个人和社会的排序需要满足两个公理:,公理1:对于所有选择x和y,只有两种情况供选:xRy或yRx。,公理2:对于任意的x,y和z,假设满足:xRy、yRz,必然有:xRz。,2006年4月,48,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3.3制度的五个合理化条件,制度:指一项规那么,对于任意个人关于社会状态的排序集合R1,Ri,这一规那么对应的社会排序状态为R。阿罗,1963,制度的五个合理化条件:,1.排序集合的非单一性:假定有三个社会状态可供选择排序,所有逻辑上可能的个人对社会状态的排序都可以存在,那么至少有三种排序情况。个人的排序集合不是单一的,2.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正相关关系:社会排序随个人价值判断的变化而变化,至少不是反方向变化。如果个人的排序中某个社会状态的排序是上升的或保持不变,该社会状态在社会排序中的牌许也上升或至少没有下降。,2006年4月,49,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3.非相关选择的独立性:对于给定的社会状态的排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在任何排序集合最为选择区间时,个人在每一个区间内作出的选择都是一样的,4.公民的自主性:社会排序不是强加的,社会排序必须根据个人排序得出。,5.非专制性:如果对于每一组选择,某个人的偏好就是社会偏好,而不考虑其他人的排序情况,这就是专制。制度不能专制。,2006年4月,50,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3.4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简单举例,社会成员:a、b、c,可供选择的社会状态:才能、容貌、财富,不同成员对社会状态的排序:,a:才能、容貌、财富,b:容貌、财富、才能,c:财富、才能、容貌,根据a和c的偏好:“才能胜于“容貌;,根据a和b的偏好:“容貌胜于“财富;,根据b和c的偏好:“财富胜于“才能。,2006年4月,51,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3.5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证明,1.决定性组的概念:,对于选择:x和y,如果存在这样一个组,这组人一直认为x胜于y,不管所有其他人的排序如何,社会的排序都是x胜于y,那么这个组就称为决定性组。即:决定性组的人关于x、y的一致排序能够推导和决定社会对x和y的排序,证明1:如果对于三种自由选择的排序,如果一个人的选择是决定性的,这个人就是专制者。所以单个人不能成为决定性组。,2006年4月,52,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证明2:对于三种选择的自由排序,至少存在一个决定性组,选择一个人数最少的决定性组D,将其分为D1和D2,D1由一个人组成,D2由本组的其他人组成,决定性组D以外的人组成E。假定排序如下:,D1:x胜于y,y胜于z,D2:z胜于x,x胜于y,E: y胜于z ,z胜于x,D为决定性组,所以社会排序应为x胜于y。由于D1只有一个人,不能成为决定组;那么D2应该成为决定性组,与E相比应该是z胜于x,这与DD2D是最小决定组的前题不合;排除以上情况后,社会排序应该是y胜于z 。,2006年4月,53,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根据传递性,最后的结论应该为x胜于z。,这与前题相矛盾。,由此证明,同时满足公理1和公理2以及五个合理化条件的制度是不存在的。这就是阿罗不可能性定理。,2006年4月,54,四、其他不可能性定理,4.1肯普-黄和帕克斯的不可能性定理,不能仅仅根据个人偏好得出合理化的社会排序,4.2吉伯德寡头定理,不存在寡头的集体决策规那么是不存在的。,4.3森关于帕累托-自由的不可能性定理,帕累托标准与自由相违背。,2006年4月,55,五、“不可能争论,5.1福利主义与序数主义不相容,福利主义:社会福利的上下社会排序仅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个人排序。因此,也被称为个人主义。,序数主义:个人偏好只能用序数表示。,但在阿罗不可能定理里面实际上包含有福利主义和序数主义的矛盾。,2006年4月,56,五、“不可能争论,5.2森-黄之争,1.森的观点:指根据个人福利无法排序,A的福利,B的福利,状态x,30,100,状态y,60,90,状态z(A对B进行折磨),60,90,2006年4月,57,五、“不可能争论,2.黄的观点:社会福利受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是肯定的,值得争论的是是否只受到个人福利的影响。,3.争论:森认为,面对伦理原那么冲突时,会放弃福利主义第一位的观点;黄认为,非福利主义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快乐和痛苦,应该坚持福利主义。,2006年4月,58,五、“不可能争论,5.3收入与福利,1.福利主义的观点:产品和劳务的可获得性及价格是由竞争性市场决定的,具有任意性,所以可能出现任意的福利分配状况。,据此观点:1中国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不应是收入或财富的简单增长,而是所有公民可获得产品和劳务的可选择范围、选择权利、选择能力等的增长;2对个人而言,收入和财富应转化为自己所希望消费的产品和劳务;3要考虑共产品的分配。,2.非福利主义的观点在后面讲,2006年4月,59,五、“不可能争论,5.4个人生活水平的度量,1.基于资源的方法:从决定人们生活水平必须拥有的物品、资源和投入来看待。森主张用获得的产品组合来衡量生活水平。,2.基于结果的方法:个人生活水平的上下取决于获得效用的上下。这好似福利主义的观点。不同的客观环境会影响效用水平。,3.基于生活条件和能力的方法:森主张用生活条件来定义生活水平,个人可以获得生活条件的集合称为能力。,2006年4月,60,五、“不可能争论,5.5经济增长的幻觉,1.GDP就是全部,2.经济增长就是单纯的GDP的增加,3.经济增长是没有代价的,4.经济增长就会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2006年4月,61,六、结论,6.1社会福利函数无法解决帕累托标准的根本缺陷,6.2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结论对福利经济学都是否认的,6.3肯普-黄和森的不可能性定理指出了解决不可能性定理的途径,6.4福利主义或个人主义与序数主义不能兼容,6.5黄主张放弃序数主义而采用福利主义,6.6森主张放弃福主义而采用序数主义,6.7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根源在于假设中同时包含了福利主义与序数主义,6.8阿罗推动了福利经济学后几轮的开展:社会选择理论、非福利主义等,2006年4月,6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