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ppt课件,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3,1,、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上,:,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军队驻防地,将,杯酒释兵权,1、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解除禁军将领,4,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不止一人),并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我真心不愿意!,我们一起帮你分担哦!,副宰相们,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不止一人),并设副宰相若干,5,派,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三年一换、频繁调动;,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1,、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在地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派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1、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一、宋,6,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值周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7,分派,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并实行轮换制。,三年一换、频繁调动;,设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利;,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1,、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在地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某通判 某知州 某转运使,你来监督我,他来收财赋,我能干点啥呢?,分派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并实行轮换制。1、强化中央集,8,目的,措施,影响,军事,在中央,在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了机构臃肿,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3,、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加强了皇权,但造成了机构臃肿,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削弱宰相的权力,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目的措施影响在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1、解除禁军,9,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皇权的加强,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皇权的加强,10,积极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官员的权力比以往收到制衡和约束;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普遍尊重。,北宋中央集权的影响,难点解析,积极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官员的权力比,11,增设,官僚机构,扩充军队,养兵养官,战争赔款,分散军权,冗官,冗兵,冗费,军队战,斗力弱,中央集权消极影响,难点解析,增设扩充军队养兵养官分散军权冗官冗兵冗费军队战中央集权消极影,12,时空隧道,如果回到宋朝,你会选择过何种生活?(文人?军人?还是其他?)结合教材第二个标题,说说你的理由。,时空隧道 如果回到宋朝,你会选择过何种生活?(文人?军人?还,13,1.,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二、重文轻武的政,14,2.,表现:,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表现: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宗一朝,文臣,15,唐朝河西节席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北宋文官出行图,唐朝河西节席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北宋文官出行图,16,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权,行政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17,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18,材料:,宋朝太祖时进士科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到太宗时的,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真宗时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材料:宋朝太祖时进士科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到,19,誊录、糊名,誊录、糊名,20,科技文化方面:,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3.,重文轻武的影响,科技文化方面:3.重文轻武的影响,21,励学篇,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神童诗,汪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励学篇神童诗汪洙,22,宋代士人迷恋科举,有谚语道:“做官做不到宰相,考试考不中状元,白做了。”,图左:正在假寐的考生做了一个考取状元的白日梦;,图右:考场有人看守,每位考生被隔开。,宋代士人迷恋科举,有谚语道:“做官做不到宰相,23,材料一,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政治方面:,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材料一 政治方面: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24,材料 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军事方面:对武将和军队的发展不利。,材料 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25,宋朝政治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特点。,(,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拓展延伸,宋朝政治的特点:(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宋朝政治制度最,26,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宋,汪洙,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从历史影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27,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而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慨。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2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