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价值、态度、挫折与承诺,第七章,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人的个性,品质倾向:,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个性的结构,第一节 价值观,一、价值观概述,1,、,什么是价值观?,(,1,),心理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价值观,是对个人有用性大小作为标准的观念体系。,价值观,属于认知的范畴,但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2,)管理心理学的价值观定义,价值观,是指人们在活动中基本价值的立场、取向、态度、观念等,(1)从内容方面看,是,关于价值的观念,(2)从形式方面看,是指,人们头脑中的信念、信仰、理想系统。,(3)从功能方面看,是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评价标准系统。,(,3,)组织行为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团队,它存在或者具有凝聚力的一个基础的元素。,价值观,是一个团队生存的基础,是一个我们大家都认为,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价值观,是我们要做什么事情,我们不做什么事情。,价值观,是一个团队共同认为的这一件事情是非评判的一个标准。,2,、价值观的主要特征,(,1,)主观性。,人们区分好与坏的标准,都是根据个人自己内心的尺度来进行评价的。虽然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但对其好坏的评价却决取于主体自身的需要。,(,2,)选择性。,人随着自我意识的成熟,人才开始主观地、有意识地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形成个人特有的价值观。,(,3,)稳定性。,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之后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往往不易改变,并在人的兴趣、愿望、目标、理想、信念和行为上表现出来。,(,4,)社会历史性。,处于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里的人们的价值观是不同的。,3,、价值观的分类,价值观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倾向系统。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标准对价值观进行分类。,根据,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经济价值观、理论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和宗教价值观,。,施普兰格(,E,Spranger,,,1963,),根据,自我,他人维度,把价值观区分为,自我取向价值观,和,他人取向价值观,;,雷塞尔(,Rescher,,,1969,),根据,工具,目标维度,把价值观区分为,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罗克奇(,Rokeach,,,1973,),(二),价值取向与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存在,实质上就是一个关于人的,价值判断,、,价值理想,和,价值实现,的问题。因此,“人的价值”在人类生活中的存在也集中在人类社会活动的价值取向上。,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知道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他还知道做什么、要什么和选择什么对自己更有意义;不仅知道现在要做什么,而且还知道今后要做什么。,这些都是由每个人的价值观所支配的。,1、人的价值本性,人的价值本性,就是说人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性存在,。,而“价值性存在”的实质是价值追求,。,“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关于费巴哈的提纲,“一个种的全部特殊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搞,2、价值取向,理性(自私)、正确性,(,1,),“效益最大化”的价值选择。,人人都会尽量,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即具有谋取自身,“,效益最大化,”,的本性,。,(,2,),“理性”的正确价值选择。,人们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根据自己的信息理性地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因此人的价值取向理性,(,3,)“非高效”的价值选择。,由于信息总是不完备的,所以任何的决策从长远来说都不是最高效的。,第二节、态度与管理,态度决定一切。,要改变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改变他的态度。,(一)态度的含义,哲学上,态度是主体对客体反映的一种具有内在结构的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管理心理学认为,,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1)态度是一种后激励因素。,(2)态度是个体内部的表现。,(3)态度的心理结构:认知、情感和意志。,(二,),态度的机能和特征,(教材125),1、,态度的机能,(1)态度决定人对外界影响的判断和选择。,(2)态度对人的反映模式有直接规定性。,(3)态度对人际交往有较大影响,(4)态度影响个体的行为效率。,2、态度的特征,(,教材125-126),(1)社会性。,是后天受社会影响形成的。,(2)相对性。,人与人态度的对应关系。,(3)协调性。,态度内在因素的协调。,(4)稳定性。,不容易改变。,(5)内隐性。,受动机影响可以被隐藏。,(三)态度的形成,(,教材127-128),1、模仿与服从。,一是出于自愿和不自觉的模仿;二是为,了,获取物质,、,精神上的报酬,,为了,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行为。,2、同化。,建立,在服从的基础上,,体现为,一种服从的自觉性,。但是,还未达到一种更高的水平,3、内化。,经过同化,人们慢慢的,从内心上接受了外界给予他的观点,并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中,成为了自己的价值观中的一个部分,1、态度转变的途径,:,(1)宣传,(,2,),活动,(四)态度的转变,2、影响态度转变因素,(1)宣传者的、说服者的威信。,(,2,),被宣传者的情形,态度改变的过程模式,劝导者,环境,传递的信息,被劝导者,可靠性,权威性,原有态度,人格特征,社会背景,信息内容,组织方法,(,1,)掌握态度转变的基本过程。,(,2,)提高劝导者的可信度。,(,3,)有效组织、加工和传递信息。,(,4,)了解和把握被劝导者的特点。,3,、改变态度的方法,(,教材1,33-134,),(五)态度形成和转变的理论,(,教材128-132,1、学习理论,1953,年荷夫兰德、佳尼斯、凯利:,S R,刺激 反应,了解,“,接受,”,注意,信息的传播,态度的形成或转变,2、平衡理论,心理学家海德,“,POX,”,态度改变模式,(1)四种平衡结构模式,O O O O,P,X,P,X,P,X,P,X,(2)四种不平衡结构模式,O O O O,P,X,P,X,P,X,P,X,3、和谐理论,和谐理论是对平衡理论的发展和丰富。,(1)态度转变的三种成份:,其他人的态度;这个人的态度;自己的情感和意见,(2)每一种成份之间存在,强弱程度差别,。,(3)每一种成份,改变量的大小与其相对强度成反比,。即成份的强度越强其改变量越小。,(4)意义:,通过,降低强度,易于改变态度。,1、态度影响认知与判断。,2、态度影响行为结果。,3、态度影响忍耐力。,4、态度影响相容性。,5、态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六)态度和行为的关系,(七)态度的测量方法,1、量表测验法,(1)瑟斯顿量表测验,(2)里克特量表测验,(3)博格达斯量表测验,(4)语义差异量表测验,2、自由反映法,也叫问答法,3、行为观察法,4、投射法,5、生理反应法,第三节、挫折与管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哲学家培根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一个案例,案例:,蝴蝶,为什么会死呢?,1、挫折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挫折,是指事情进行得不顺利、失败、失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心理学认为挫折,是,一个人在实现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受到阻碍,使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引起内心剧烈冲突时的情绪状态。,管理心理学认为挫折,是由于个人实际或,想象中,的愿望、目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状态。,(一)挫折概述,2、挫折的利与弊,以利而言,,,它能够,:,磨练意志;,丰富经验;,增强性格的坚韧性;,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一个人产生创造性变迁,寻找到更好的人生道路。,以弊而言,,,造成人心理上的伤痕,导致行为上的缺陷,甚至会导致人格分裂,形成行为失常或心理疾病,(二),挫折的适应与防卫,1,、,适应概说,心理学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适应周围现实以追求理想实现的过程。但却存在差异,有的适应良好,有的适应不良。,良好的适应,是指主体采取有效的、被社会认可的行为,达,到,了主体与环境,的,调和。,不良的适应,是指主体采取无效的、不被社会认可的行为,达不到与环境间的成功的调和。,(1),挫折的适应方式,适应方式,:,为从痛苦和紧张不安中解脱,个人均会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会许多相应的行为方式,这就叫挫折的适应方式。,防卫方式,:,由于这些行为方式在性质上都是防卫自身免遭挫折伤害的,所以也称防卫方式。,(2)人们主要的,防卫方式,1发泄,2自慰,3、代偿,4升华,5推倭,6退化,7冷漠 8幻想,9、反向,10投射,2、遇到挫折后的反应,(1)反抗、攻击,(2)回避、退缩,(3)固执、坚持,(4)认同、屈服,(,教材1,40-142,),(三)挫折的产生的原因,1,、,挫折产生的社会原因,1竞争与合作的矛盾。,2激发需要与压抑欲望的矛盾。,3自由与限制的矛盾。,2,、,挫折产生的组织原因,(1)工作本身的矛盾。,(2)人际关系尤其是上下级关系的矛盾,(3)工资制度与人事管理制度上的矛盾,3,、,挫折产生的个人原因,(1),成长,环境,及经历等,因素。,(2)个人,个性、知识素质等,因素,。,(,四,)人的挫折容忍力,影响容忍力的因素:,1身体条件。,2生活磨练。,3对挫折情境的认识与判断。,4是否预见到。,人对挫折忍耐程度叫忍耐度,人对挫折容忍能力叫容忍力。不同的人其容忍力不同。,(五),挫折与管理,(,教材,142-143,),1,、正确认识,保持良好的心态。,2、,了解并排除造成挫折的根源,3、振作精神,采取行动,积极化解。,人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又应如何进行调试呢?以下十种方法,不妨一试,面对挫折的十种方法,第一,沉着冷静,不慌不怒。,第二,增强自信,提高勇气。,第三,审时度势,迂回取胜。,第四,再接再厉,锲而不舍。,第五,移花接木,灵活机动,第六,寻找原因,理清思路。,第七,情绪转移,寻求升华。,第八,学会宣泄,摆脱压力。,第九,学会幽默,自我解嘲。,第十,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咨询。,(,六,)正确对待受挫折的人,1.宽容相待。,2.提高认识,分清是非。,3.改变环境。,4.,建议接受,进行“心理咨询”,5.采用“精神宣泄疗法”。,6.,帮助其加强,心理修养,。,(七),挫折心理测试,挫折心理测试,(八)挫折训练,挫折训练,四、组织承诺,案例:,雾都夜话(贺岁版),做个点灯匠,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也有译为“,组织归属感”、“组织忠诚,”,等。,Becker(1960),最早将承诺定义为由单方投入,(,side,bet),产生的维持“活动一致性”的倾向。,他认为,组织承诺是员工随着其对组织的“单方投入”的增加而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的一种心理现象,。,归宿感和依恋,。,1、,组织承诺概念,加拿大学者,Meyer,与,Allen,的,三因素模型,(1991),感情承诺,:,员工对组织的感情依赖、认同和投入,继续承诺,:,员工对离开组织所带来的损失的认知,规范承诺,:,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三因素模型,(1991),2,、中国企业员工的组织承诺,(1)与西方不同的特点,第一、中国的传统文化,第二、中国的社会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