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色谱分析法,概述 色谱有关术语 色谱法基本原理 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1,历史,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6年使用的色谱原型装置,分离对象,-,植物色素,色谱柱,-,玻璃管,固定相,-,碳酸钙,流动相,-,石油醚,色谱法起源,2,1931年,胡萝卜素植物色素分离,1936年,离子交换色谱建立,1940年,吸附色谱与电泳相结合,1941年,分配色谱创立,1952年,气相色谱法建立,1967年,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80年代后,离子色谱、超临界流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法发展历史,3,Tiselius,A.W.K.Martin,A.J.P.Synge,R.L.M.,1948,年,Nobel,化学奖,1952,年,Nobel,化学奖,吸附色谱与电泳 分配色谱,色谱法发展历史,4,色谱法概述,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收系数,渗透性等),当两相做相对运动时,这种物质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分配,从而使各物质得到完全的分离。,5,色谱法的分类,按流动相与固定相的分子聚集状态分类,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气固色谱法,气液色谱法,液固色谱法,液液色谱法,6,按操作形式分类,柱色谱法,平面色谱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按分离机制分类,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空间排阻色谱,法,7,色谱法简单分类,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LC),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柱色谱法,平面色谱法,经典液相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纸色谱法,(PC),8,分类,一般分类,分离方法,固定相,所用平衡,液相色谱LC,L-L分离,吸附在固定相表面的液体,不同溶液之间分配平衡,液相-固定相,固定相表面键合的有机相,在液体与固定相表面的分布,液固或吸附,固体,吸附,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尺寸排阻,聚合物中间隙,分布/筛分,气相色谱GC(流动相为气体),气、液,吸附在固定相表面的液体,气配/气-液,气-键相,固体表面键合的有机物,气配/气-液,气-固定体,固体,吸附,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流动相超临界流体),固体表面键合的有机物,超临界流体与键合表面的分配,色谱法分类,9,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填充柱气相色谱,(Packed column gas chromatography),毛细管气相色谱,(Capillary column gas chromatography),裂解气相色谱,(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顶空气相色谱,(Headspace gas chromatography),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超临界流体色谱,(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液相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色谱法分类,10,平面色谱法,(Planar chromatography),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薄层电泳色谱,(Thin layer electrophoresis),纸色谱,(Paper chromatography),色谱法分类,11,色谱法的特点,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具有的优点:,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缺点:对未知物的定性比较困难,解决方法:与其它分析方法联用(质谱、红外和,电化学等),12,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同时分离和测定极为复杂的混合物,如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析40,150汽油,168 种组分可以在110 min内一次进行分离测定。,可以分析微量或痕量组分,如在大气污染物分析中,甚至可测出ppt级的微量毒物。,13,分析速度快,一般分析一次样品的时间为几分至几十分钟,某些快速分析,1秒可以分析7个组分。,应用对象:气体和液体、有机物和无机物、,小分子和大分子等,应用领域:医药、化工、环保、食品、农药、,体育等,应用范围广,14,色谱流出曲线,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个数;,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可以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根据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可以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15,保留时间t,R,进样到出现色谱峰顶点的时间,保留体积V,R,进样到出现色谱峰最大时消耗,的流动相体积,死时间t,0,流动相流过色谱柱的时间,死体积V,0,色谱柱的空隙体积,校正保留时间,校正保留体积,保留值,16,基线:,无组分通过色谱柱时,检测器的噪音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峰宽W,b,:,色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的截距,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对应的峰宽,标准偏差,:,正常色谱峰的两个拐点间距离的一半,17,相对保留值,选择性因子(,),色谱法基本概念,-,固定相,对,两种组分,的选择性,18,色谱法基本理论,不能分离,不能完全分离,能完全分离,峰之间的距离,-,分配系数,(热力学),峰的宽窄,-,柱效率,(动力学),19,分配系数,K(热力学性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平衡时的浓度比。,K只与固定相和被分离物质的性质有关,K值的差别是分离的先决条件,差别越大,分离的可能性越大,K值大的组分后出峰,20,分配比(容量因子):,一定温度与压力下两相达平衡后,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量的比值,固定相重量,流动相重量,K与k的关系:,容量因子k与保留值的关系:,21,塔板理论-,柱效能指标,塔板理论,是色谱学中的热力学平衡理论。它是把样品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离过程,视为组分在分馏塔里的分馏过程,把色谱柱看成一个分馏塔。,分馏塔,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在塔板上经过多次气-液平衡后,最终低沸点组分在塔顶流液的含量高,高沸点组分在塔低层含量高,而达到分离目的。,石油裂解产物,22,塔板理论的基本假设,(1),色谱中也存在类似分馏装置的塔板。样品中的某组分在色谱柱“H”的高度区间内可以很快达到分配平衡。H称为理论塔板高度,且组分在H高度内服从分配定律。,(2),样品各组分开始时存在于第0号塔板上,且试样沿色谱柱轴(纵)向的扩散可以忽略不计。,(3),流动相进入色谱柱(洗脱过程)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歇进入,每次进入为一个塔板体积。,(4),分配系数在所有塔板上都相同,与组分在塔板上的量无关。,23,塔板理论-,柱效能指标,色谱柱长:,L,虚拟的塔板间距离:,H,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则三者的关系为:,24,塔板理论-,柱效能指标,理论塔板数与色谱参数之间的关系,(重点),t,R,:保留时间;W,1/2,:半峰宽;W,b,:峰底宽;,H:理论塔板高度;L:色谱柱长度;n:理论塔板数;,n,有效,:有效理论塔板数;H,有效,:有效塔板高度,25,塔板数 n是色谱柱的特征参数。当色谱柱长度一定时,塔板数,n,越大(塔板高度,H,越小),柱效能则越高,所得色谱峰越窄。,不同物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用有效塔板数和有效塔板高度作为衡量柱效能的指标时,应指明测定物质。,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塔板理论无法解释同一色谱柱在不同的载气流速下柱效不同的实验结果,也无法指出影响柱效的因素及提高柱效的途径(实际用用受到限制)。,塔板理论-,几点说明,26,塔板理论的不足,塔板理论虽然指出了理论板数n或理论板高度H对色谱柱效率的影响,但是没有指出影响塔板高度的因素,因此无法在理论指导下从实验上提高色谱柱的效率。,27,速率理论,-,影响柱效能的因素,速率方程(也称范.弟姆特方程式):,H,=,A,+,B,/,u,+,C,u,H,:理论塔板高度,,u,:载气的线速度(cm/s),A:,涡流扩散,系数;B:,分子扩散,系数;C:,传质阻力,系数,28,A,=2,d,p,指,dp,:,固定相的平均颗粒直径,:,固定相的填充不均匀因子,细而均匀的颗粒,填充的越均匀,,A,,,H,,,柱效,n,A,涡流扩散项,由于组分分子在色谱柱填充不均匀的固定相中移动途径不同所造成的色谱峰展宽。,29,B,=2,D,g,:,弯曲因子,指填充柱内流动相扩散路径弯曲的因素。,D,g,:,试样组分分子在流动相的扩散系数(,cm,2,s,-1,),流速,,滞留时间,扩散,B/u,分子扩散项(纵向扩散项),由于组分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只有气体中的1/10,5,,因此在液相色谱中B可以忽略。,由于组分在色谱柱中沿着柱长方向的扩散所致的浓度差而引起的色谱峰展宽。,30,传质阻力包括气相传质阻力,C,g,和液相传质阻力,C,L,C,=(,C,g,+,C,L,),扩散系数D,,C,分配平衡时间长,峰变宽,C u,传质阻力项,指组分在色谱柱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传递过程(溶解或吸附等)存在不同的阻力而形成的色谱峰展宽。,31,固定相传质阻力流动相传质阻力,q 和,为与两相的构型和性质有关的常数,d,p,和 d,f,为固定相颗粒直径和固定液膜的厚度,D,s,为试样分子在固定液的扩散系数,D,m,为试样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32,影,响谱带展宽柱外效应,进样器死体积大、进样量大,进样速度慢;,柱前后连接管道死体积大;,检测器死体积大。,33,分离度,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都难以描述难分离物质对的实际分离程度。即柱效为多大时,相邻两组份能够被完全分离。,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保留值之差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区域宽度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柱效较高,,K,(分配系数)较大,完全分离;,K,不是很大,柱效较高,峰较窄,基本上完全分离;,柱效较低,,K,较大,但分离的不好;,K,小,柱效低,分离效果更差。,34,分离度的表达式,R,=0.8:两峰的分离程度可达89%;,R,=1:分离程度98%;,R,=1.5,:达99.7%(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准)。,定义:相邻两组分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组分色谱峰底宽总和之半的比值。,35,分离度与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分离度,R,的定义并没有反映影响分离度的各种因素。实际上,分离度是受柱效(,n,)、选择因子(,)和容量因子(,k,)三个参数的控制。,上式即为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也可表示为:,36,同理,可得:,也可表示为:,分离度与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37,提高分离度的途径(1),1.提高柱效,(1)增加柱长:n增加2倍时R只增大1.4倍,(2)降低塔板高度H:是提高分离度的最好方法,38,分离度与柱效的关系,当固定相确定,被分离物质对的确定后,分离度将取决于n。这时,对于一定理论板高的柱子,分离度的平方与柱长成正比,即,为了提高柱效,可采用的途径:(1)采用直径较小、粒度均匀的固定相;(2)控制较薄的液膜厚度;(3)选择适宜的流动相、流速和温度等。,39,提高分离度的途径(2),增大容量因子,k,R 随,k,增大而增大,但是分析时间也随之延长。为了增大,k,值,可采用的方法:(1)GC:增加固定液的用量,适当降低柱温;(2)LC:适当采用极性较小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