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腹针疗法(腹针总论、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配图、针刺手法、急症的治疗)ppt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52613430 上传时间:2024-11-1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薄氏腹针疗法(腹针总论、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配图、针刺手法、急症的治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薄氏腹针疗法(腹针总论、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配图、针刺手法、急症的治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薄氏腹针疗法(腹针总论、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配图、针刺手法、急症的治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病 例,患 者:韩,男,52岁,主 诉:反复头晕2年余,加重伴左侧上肢麻木1月,症 见:发作性头晕,转颈时明显,无视物旋转,伴左侧上,肢麻木,手指尤甚,颈部僵硬不适,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心慌胸闷,舌淡有瘀斑,苔白腻,脉弦细。,查体示:BP:130/85mmHg,心肺(),腹部(),,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生理反,射存在,转颈试验(),余病理反射未引出。,病 例患 者:韩,男,52岁,1,颈椎平片示:颈椎46椎体退行性变,4-5、5-6椎间隙狭窄。,诊 断:颈椎病混合型,中 医 辨 证:痰瘀阻络,以 往 治 疗:经过多次中西医常规治疗,及传统针灸、推拿治疗,现 状:患者病情时好时坏,仍有反复,其痛苦不堪。,椎动脉型,合并,神经根型,怎么办?,颈椎平片示:颈椎46椎体退行性变,4-5、5-6椎间隙狭窄,2,薄氏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薄氏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3,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4,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5,腹针疗法总论,一、腹针疗法的定义,二、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三、腹针疗法的特点,腹针疗法总论一、腹针疗法的定义,6,一、腹针疗法的定义,总论,腹针是一种以神阙系统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的特定穴位,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新针灸疗法,一、腹针疗法的定义 总论,7,二、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总论,1、什么是经络:,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2、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脐带是人体最早的运行气血的通道,在人体胚胎发育成人形之前就已经存在,随后演变为神阙穴。所以,,以脐带暨神阙为核心的经络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用中医理论称之为,先天经络系统,。,腹针是以人体先天经络系统,神阙系统,为核心,调控人体全身各种机能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神阙系统特点:,形成最早、部位表浅、功效强大、调节迅速。,二、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 总论1、什么是经络:,8,三、腹针疗法的特点,总论,无痛、安全、高效、快捷,三、腹针疗法的特点,9,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10,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二、腹针在急诊科的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三、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11,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穴位,比例寸、水平线取穴,任脉定位,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人体因高、矮、胖、痩而形成的个体差异,以达到取穴准确的目的。,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 穴位,12,8寸,5寸,6寸,8寸5寸6寸,13,1、腹部尺寸的标定:,比例寸取穴法,(1)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到中庭穴(胸剑结合部)分为8寸,(2)下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到曲骨穴(耻骨联合处)分为5寸,(3)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至腹侧的外缘定为6寸。,6寸,8寸,5寸,1、腹部尺寸的标定:比例寸取穴法6寸8寸5寸,14,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1)中庭神阙 8寸:,病人平卧时,中庭到神阙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距离为8寸。,(2)神阙曲骨穴(耻骨联合)5寸:,病人平卧时,神阙到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距离为5寸。,(3)神阙腹侧的外缘 6寸:,神阙到腹部外侧止点之间的水平线上 的距离为6寸。,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15,3、,任脉的定位,任脉位于腹白线的下面,是否能准确定位任脉,对于腹部取穴的精确度有着重要意义。,定位方法:,(1)观察毛孔的走向,(2)分辨任脉的色素沉着,3、任脉的定位,16,色素沉着,汗毛走向,色素沉着汗毛走向,17,二、腹针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功能,穴位,(常用20穴位),1、,中 脘,定位:神阙上4寸,任脉上(中庭神阙中点),功效:中、深刺消化: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疾病,咳嗽、气喘,浅 刺口、鼻、牙、头面部疾病,二、腹针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功能 穴位,18,2、,建 里,定位:神阙上3寸,任脉上(中脘下1寸),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统疾病,浅 刺第一颈椎及其周围相应部位疾病,3、,下 脘,定位:神阙上2寸,任脉上(中脘神阙中点),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浅 刺第七颈椎及其周围相应部位疾病,2、建 里,19,4、,水 分,定位:神阙上1寸,任脉上,(下脘下1寸),。,功效:中、深刺呕吐、腹泻、痢疾、肾炎,其他慢性炎症,浅 刺第七胸椎及其周围相应部位疾病,5、,神 阙,定位:脐之正中,功效:主治肠炎、痢疾、腹泻、腹痛、中暑、妇科疾病,(绝对不可针,但可灸),4、水 分,20,6、,气 海,定位:神阙下1.5寸,任脉上(神阙关元中点)。,功效:中、深刺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大补元气,7、,关 元,定位:神阙下3寸,任脉上。,功效:中、深刺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益肾回阳,气海、关元无浅刺,6、气 海,21,8 、,阴 都,定位:中脘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胃肠疾病、失眠、头痛,浅 刺耳前部位疾病,9、,石 关,定位:建里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胃肠疾病,浅 刺颈部相应部位疾病,10、,商 曲,定位:下脘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胃肠疾病,浅 刺颈肩结合部相应部位疾病,8 、 阴 都,22,11、,气 旁,定位:气海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腰肌劳损、腰背酸困、下肢无力,浅 刺第二、三腰椎周围相应部位疾病,12、,气 穴,定位:关元旁开0.5寸。,功效:中、深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浅 刺第四、五腰椎周围相应部位疾病,11、气 旁,23,13、,滑肉门,定位:水分旁开2寸。,功效:中、深刺上消化系统疾病,浅 刺肩及肩关节周围相应部位疾病,14、,天 枢,定位:神阙穴旁开2寸。,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统:便秘、腹泻,生殖系统疾病,浅 刺侧腰部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13、滑肉门,24,15、,外 陵,定位:阴交穴旁开2寸(天枢穴下1寸)。,功效:中、深刺下消化系统:,便秘、腹泻,生殖系统疾病,浅 刺髋部及髋关节周围相关部位疾病,16、,大 横,定位:神阙旁开3.5寸,功效:中、深刺益胃健脾、调理中焦,15、外 陵,25,17、,上 风 湿 点,定位:滑肉门上0.5寸,外0.5寸。,功效:中刺清热、解毒、化湿,治疗上半身炎症,浅刺肘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18、,上风湿外点,定位:滑肉门外1寸。,功效:中刺调节上肢经络,浅刺腕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17、上 风 湿 点,26,19、,下 风 湿 点,定位:外陵下0.5寸,外0.5寸。,功效:中刺清热、解毒、化湿,下半身之炎症,浅刺膝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20、,下风湿下点,定位:下风湿点下0.5寸,外0.5寸。,功效:中刺调节下肢经络,浅刺踝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19、下 风 湿 点,27,腹针常用穴位图,腹针常用穴位图,28,腹,针,神,龟,图,腹,29,三、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穴位,1、,天 地 针,组成: 中脘、关元,(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阙为中,关元为地),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2、,引气归元,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此方寓“养后天以补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三、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 穴位1、天,30,3、,腹 四 关,组成: 滑肉门(双)、外陵(双),功效: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精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故名“腹四关”,4、,调 脾 气,组成: 大横(双),功效:具有调理脏腑,益胃、健脾、化湿之功,3、腹 四 关,31,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32,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一、针具的选择,二、针刺的手法,三、腹针的操作规范,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一、针具的选择,33,一、针具的选择,操作,原则:,根据病人的体质及疾病选择针具,,同一病人只能选用同一规格的针具,1、肥胖型病人长针;消瘦型病人短针,2、,消瘦型病人可以用长针,但要注意进针深度,3、体质好患者粗针;体质差患者细针,4、急性病患者粗针;慢性病患者细针,粗针为泻法,细针为补法,一、针具的选择 操作,34,二、针刺的手法,操作,1、进针深度,分为:,浅刺,S,、中刺,M,、深刺,D,(1)浅刺:刺入皮下,以病人无针感为度,对症治疗,(2)中刺:介于浅刺与深刺之间,调节经络,(3)深刺:刺入较深皮下组织,以病人有轻微的酸麻胀、,痛等针感为度,调节脏腑,进针深浅,原则:,根据疾病病位的深浅来确定,进针的深浅,要求“,刺至病所,”,二、针刺的手法,35,2、针刺方法:,(1)按照处方要求确定针刺穴位顺序,(2)局部常规消毒,避开毛孔、血管进针,(3)穴位定点准确,快速刺穿表皮,(4)进针时,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5)留针时间2030分钟,体质好和病程短的病人,时间稍短,体质差和病程长的病人时间稍长,(6),出针顺序,与,进针顺序,相同,2、针刺方法:,36,三、腹针的操作规范,操作,1、治疗前准备,(1)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并确定疗效的参照标准,(2)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最佳的腹针处方,并作书面记录,(3)选择适当的针具,2、治疗程序,(1)嘱病人仰卧体位,并全身放松,按照处方要求,及正确方法度量腹针穴位,(2)按照正确的针刺方法施术,完成后以适当器具,保护腹部针具,并对患者腹部进行保温,三、腹针的操作规范 ,37,3、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并详细书写,腹针病历,基本处方穴位用 标记,补充增加穴位用 标记,必须标注针刺穴位的序号,及深浅,4、治疗疗程:,常规针刺,610次,为一疗程,一般疾病6次为一疗程,慢性疾病10次为一疗程,其中第一个疗程前三次为每日一次,后三次为隔日一次,其后则隔日一次,3、治疗结束后对患者,38,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39,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一、上呼吸道感染,基本处方并进针顺序:,1.中脘S、,2.下脘S、,3.上风湿点M(双),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一、上呼吸道感染,40,辨证加减:,咽部疼痛,加下脘下S,高热不退 ,加气海D、关元D,辨证加减:,41,中脘、下脘,两穴浅刺有清利咽喉的作用。,上风湿点,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气海、关元,以培正补虚,驱邪外出,以利退热。,留针30分钟。,针毕按进针顺序起针,观察即时效应。,中脘、下脘两穴浅刺有清利咽喉的作用。,42,一般资料,表1,三组年龄、病程、初诊时体温比较表(xs),例数,年龄(岁),发热时间(小时),初诊时体温(),腹针组,36,37.28,21.540,55.611,42.0131,39.194,0.6616,中药组,36,42.83,22.419,43.111,42.9929,39.017士0.3542,西药组,36,39.64,19.861,59.1111,48.7734,39.194士0.4757,三组病人年龄、发热时间、初诊时体温,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一般资料表1三组年龄、病程、初诊时体温比较表(xs),43,治疗方法,腹针组,中药组,西药组,针刺,柴胡针4ml,(肌注),蒙落英2ml,(肌注),临床研究路径,治疗方法腹针组中药组西药组针刺柴胡针4ml蒙落英2ml临床研,44,表3三组退热时间比较(xS),开始退热时间,(min),首次降至正常时间 (min),完全退热时间(min),热退反复时间(H),腹针组,24.68士13.288,87.08士50.496,114.38士89.978,24.79士12.665,中药组,43.70士8.819*,154.44士53.355,125.00士35.071,21.13士5.632,西药组,22.36士8.408,77.50士30.050,62.50士,8.864,23.25士,7.362,与中药组相比P0.05,与西药组相比P0.05,表3三组退热时间比较(xS) 开始退热时间首次降至正常,45,表4 三组分型治疗有效率比较,组别,总例数,中医证型*,卫分证*,卫气同病证*,例数,有效数,有效率,例数,有效数,有效率,腹针组,36,16,14,87.6,20,16,80.0,中药组,36,16,13,81.3,20,10,50.0,西药组,36,11,11,100,25,25,100,*,两个证型之间疗效比较P0.05;,*腹针组与两个对照组比较P0.05;,*腹针组与中药组比较P0.05,与西药组比较P0.05。,表4 三组分型治疗有效率比较组别总例数,46,表5 三组治疗有效率比较,组别,例数,无效,有效,显效,痊愈,治愈率*,总有效率*,腹针组,36,6,12,10,8,22.2,83.3,中药组,36,13,11,6,6,16.7,63.9,西药组,36,1,13,14,8,22.2,97.2,* P0.05,* P0.05,表5 三组治疗有效率比较组别例数无效有效显效痊愈治愈率*总,47,腹针疗法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退热作用平稳而缓和。,结论,腹针疗法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退热,48,二、颈椎病,基本处方及进针顺序:,1.中脘M、2.关元D、,3.商曲S(双)、,4.滑肉门M(双),二、颈椎病,49,分型加减:,颈 型:加建里S,神经根型:加石关S(双),或商曲上S(双),及麻木区对映点S,椎动脉型:加下脘S,头晕加重时加下脘上S,分型加减:,50,混 合 型:上几方相合,混 合 型:上几方相合,51,辨证加减,(1)伴有心悸时,加气旁S(左),(2)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加气穴(双),(3)耳鸣、眼花加气旁(双)。,辨证加减,52,总计,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颈椎病,39,0,36,3,92.3,临床总有效率为:92.3,总计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颈椎病39036392.3临床总有,53,三、急性胃肠炎,基本处方并进针顺序:,1.中脘D、2.下脘D、,3.气海D、4.关元D,5.天枢M(双),薄氏腹针疗法(腹针总论、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配图、针刺手法、急症的治疗)ppt课件,54,辨证加减:,消化不良,加天枢下M(右),便秘,加天枢下M(左),腹泻,加腹泻穴M(神阙下0.5寸任脉上),水泻,加水道M(双),虚寒型,加大横M(双)、神阙温灸,辨证加减:,55,总计,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腹泻,8,0,8,0,100,最短起效时间10分钟,最长起效时间40分钟,平均起效时间19.6分钟。,总计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腹泻8080100最短起效时间10,56,典型病例:,罗,男性,20岁,因“反复腹痛伴腹泻、发热3天”就诊,患者于3日前晚餐后两小时开始出现腹痛,并连续腹泻10余次,泻下水样便,同时出现发热,最高为38.4度,到大学城急诊室输液治疗,腹痛无明显好转,腹泻次数减少,仍为水样便量很少。随来我处就诊,症见:反复腹痛,腹泻褐色水样便2次,并时有便意,暂无发热,舌红苔干,脉弦细。查体:腹部弥漫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见板状腹,余未见异常。血常规见:WBC1.2109/L,NE:86.8。诊断:中医诊断:腹痛(湿热蕴结)西医诊断:急性胃肠炎。,腹针处方:中脘(M)、下脘(M)、水分(M)、气海(D)、关元(D)、腹泻穴(脐下0.5寸,M)、天枢(双、M)。,疗效:针刺后10分钟患者腹痛缓解,便意消失。随访患者3小时后出现轻微腹痛,无腹泻,休息3日后痊愈。,典型病例:,57,首页病例回顾,韩,男,52岁,因 “ 反复头晕2年余,加重伴左侧上肢麻木1月 ” 就诊,症见:发作性头晕,转颈时明显,无视物旋转,伴左侧上,肢麻木,手指尤甚,颈部僵硬不适,舌淡有瘀斑,,苔白腻,脉弦细。,查体:转颈试验()。,颈椎平片示:颈椎46椎体退行性变,4-5、5-6椎间隙狭窄。,诊 断:颈椎病混合型,中 医 辨 证:痰瘀阻络,首页病例回顾韩,男,52岁,58,通过学习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中医特色疗法:,腹 针 疗 法,腹 针 处 方:,天地针(中脘M、关元D),商曲S(双)、滑肉门M(双),石关S(左)、上风湿点(左),风湿外点S(左)、中脘上S、,通过学习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中医特色疗法: 腹 针 疗,59,疗 效:,针刺5分钟后颈部肌肉开始松弛,局部有温感;,10分钟后头晕明显减轻,转颈无加重;,12分钟左上肢麻木开始缓解。,第二日复诊时,前述症状缓解明显。,现在患者治疗1个疗程,症状几乎完全消失,疗 效:,60,小 结,1、腹针是一种以神阙系统为核心的新针灸疗法。,2、其特点是:无痛、安全、高效、快捷。,3、腹针常用穴位20个;取穴定位准确、规范:,以神阙到中庭穴分为8寸;,以神阙到曲骨穴分为5寸;,以神阙至腹侧的外缘定为6寸。,4、腹针操作标准、规范、具有可重复性。,小 结1、腹针是一种以神阙系统为核心的新针灸,61,5、记住常用临床基本处方,随症加减:,上呼吸道感染 颈椎病 急性胃肠炎,5、记住常用临床基本处方,随症加减: 上呼吸道感染,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