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章,向市场经济过渡与中国的改革模式,卫兴华 张宇 著,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卫兴华 张宇 著1社会,第三章,向市场经济过渡与中国的改革模式,内容提要,第一节,过渡问题的产生,第二节,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第三节,中国经济转型的性质,第四节,中国改革模式的实质和基本经验,第五节,经济改革的新阶段与新特点,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第三章 向市场经济过渡与中国的改革模式 内容提要2社会主,第一节,过渡问题的产生,过渡问题的产生的背景,过渡经济学:以研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规律为目标的经济学,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苏东,剧变,中国:,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渐进式改革,苏东:,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西方,市场经济,为蓝本的激进式改革,过渡问题:,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第一节 过渡问题的产生过渡问题的产生的背景社会主义国家苏,第二节,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以新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激进式改革理论,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苏东的激进式改革实践,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漫画:叶利钦的“休克疗法”,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第二节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以新自由主义为基础的激进式改,过渡国家的绩效比较,年份,捷克,波兰,俄罗斯,中国,1991,4.1,12.9,2.33,1993,3.84,18.7,163.39,2.74,1995,4.43,19.47,1933.01,3.07,1997,7.18,17.17,3272.84,3.13,1999,11.37,22.23,7750.54,3.09,表一:各国痛苦指数表,年份,捷克,波兰,俄罗斯,中国,1991,-11.5,-7,-13,7,1992,-3.3,2.6,-14.5,12.8,1993,0.6,3.8,-8.7,13.4,1994,3.2,5.2,-12.6,11.8,1995,6.4,7,4,10.2,1996,3.9,6.1,-4.9,9.7,1997,1,6.9,0.4,8.8,1998,1.4,6.5,-0.4,7.8,表二:各国GDP变化率表(%),注:痛苦指数=失业率+通胀率,5,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过渡国家的绩效比较年份捷克波兰俄罗斯中国19914.112.,学术争鸣,:对不同改革道路的比较研究,新古典主义: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一系列有利的初始条件,如落后的经济结构、传统体制的松散性等,因而不具有普遍意义;华盛顿共识(如萨克斯等),新凯恩斯主义:考虑到市场的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的竞争等现实,以完全竞争范式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在转型经济和制度选择中用处很小;后华盛顿共识(如斯蒂格利茨等),萨克斯(上),斯蒂格利茨(下),6,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学术争鸣:对不同改革道路的比较研究新古典主义:中国渐进式改革,学术争鸣,:对不同改革道路的比较研究(续),后凯恩斯主义:激进式改革理论对自由市场的崇拜是盲目的,过渡更多地需要的是看得见的手而不是新自由主义的看不见的手,演进主义:制度变迁过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全面大规模的社会变革难以成功。激进改革把社会看成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设计了一个理想的配置体制希望将其一步到位,但不可避免遇到信息不足的难题,7,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学术争鸣:对不同改革道路的比较研究(续)后凯恩斯主义:激进式,学术争鸣,:对不同改革道路的比较研究(续2),对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和经验的认识,双轨过渡论或增量改革论,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世界银行在中国经济考察报告90年代的改革和计划的作用中的概括,“北京共识”,8,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学术争鸣:对不同改革道路的比较研究(续2)对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学术争鸣,:对不同改革道路的比较研究(续3),评论:,第一,以上比较忽略了改革过程与改革的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二,对于改革方式的认识需要在社会结构的整体过程中全面深入的考察。,第三,上述的观点考察宪法制度与改革路径的相互关系。现实的改革过程既包括了宪法制度约束内的选择,也包括了对,宪法制度,的选择。,9,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学术争鸣:对不同改革道路的比较研究(续3)评论:9社会主义经,第三节 中国经济转型的性质,中国渐进式改革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差别是什么?,同样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为什么会出现渐进和激进两种不同的改革道路?,关键: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质和特征,10,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第三节 中国经济转型的性质 中国渐进式改革与前苏联、东欧国,基本问题: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质和特征,第一,中国的经济转型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的统一,经济转型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第二,中国的市场化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制度的创新相联系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基本问题: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质和特征第一,中国的经济转型,难点剖析:如何理解不同的宪法制度对于改革路径分化的作用,宪法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是制定规则的规则。,1、宪法制度的内容决定着制度安排的内容。,2、宪法制度变化方式决定着经济转型方式。,小结: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而苏东的激进式改革则是对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彻底否定,它们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转型的方式和速度,也不在于它们温和还是激烈,而在于是,彻底否定还是逐步改革社会主义的宪法制度。,1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难点剖析:如何理解不同的宪法制度对于改革路径分化的作用 宪法,第四节 中国改革模式的基本经验,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三、改革的理论与改革的实践,四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五初始条件的作用,1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第四节 中国改革模式的基本经验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1,基本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第一,政治结构是否合理最终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检验标准。,第二,在政治秩序相对集中和稳定的条件下推进改革,有利于党和政府从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出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统一的协调。,第三,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稳步推进民主化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1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基本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第一,政治结构是否,重点解析:改革的理论与改革的实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唯物史观的实践品格,“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自发性制度变迁”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演进”还是“建构”,小结: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实践、统一的领导与自发的变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就是实现这种统一的具体实践。,15,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重点解析:改革的理论与改革的实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唯,第五节 经济转型的新阶段与新特点,经济转型的新阶段,经济转型的新特点,1、新的改革形势。2新的发展阶段。3新的国际环境。,4新的矛盾与风险。5资源短缺和紧张问题日趋严重,6社会不公问题也更加突出。,初期:1978-1992,新旧体制并存,传统体制占主导,中期:1992-200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确立,后期:2001以来,中国加入WTO,改革进入新阶段,16,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第五节 经济转型的新阶段与新特点 经济转型的新阶段 ,基本问题:改革新阶段的新变化,改革初期,改革后期,改革目标,追求经济增长,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改革任务,发育市场,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方式,增量改革,改革存量,改革手段,行政推动,法制规范,改革氛围,以我为主,受国际规则的影响,改革战略,减少管制、开放市场,自主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17,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三章,基本问题:改革新阶段的新变化改革初期改革后期改革目标追求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