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七章 化验室的环境与安全,食 品 化 工 系,方 秀 苇,主要内容,第一节 化验室的环境,第二节 化验室安全技术,第三节 化验室文明卫生,第一节 化验室的环境,一、化验室环境的管理,1,、化验室的位置,化验室的位置应远离生产车间、锅炉房和交通要道等地方,防止粉尘、振动、噪声、烟雾、电磁辐射等环境因素对分析检验工作的影响和干扰,。,2,、化验室的环境,常规配置,:通风、照明和能源等设备,其建筑结构、面积和排水、温湿度等应满足检验工作的要求。,特殊配置,:特殊的工作区域的各种辅助设施和环境要求,要按其特殊规定的要求配制设施。,3,、化验室的人员,为了确保检验质量,必须保证化验室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及高度的事业责任心。,具体表现为:检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更换工作服,,工作时严格,遵守岗位制度及操作规程,;,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物品放置做到,定置管理,,与检验无关的物品不准带入检验室。,二、维持与控制,1,、维持,主要作用,是使与检验工作相关的各种因素始终保持在一个优良的状态,它具有,经验性,的特征。一个检验室的各种设施的完好性和环境条件的符合性来自于日常维护与管理。,2,、控制,主要作用,是在依据标准的前提下,通过,监督与纠偏,的方法有效的完成检验工作的过程,它具有,监管性,的特性,对于检验工作,控制可以通过两种渠道达到目的,,其一是在检验过程中,若环境条件对测试结果和设备精度有影响,应按照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监控措施,即,设施监控,;其二是在质量监督人员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发现检验过程中环境条件或者辅助设施不符合要求,应提出纠正和整改意见,即,人员监控,。,三、质量工作区域的控制,质量工作区域,是指完成组织质量目标而进行实施作业的场所。,控制质量工作区域有,两个目的,:,一是,确保,分析检验,结论的准确率和有效性,,防止其他外来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对于特殊目的的研究、开发的最新成果或者实验室中的重要结论等需要保密,必须进行,控制,,以防,泄密,。,质量工作区域实施控制应该,有明显的标识,,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如禁止入内、非本室人员禁止入内、顾客止步、外来人员禁止入内等等标识。,第二节 化验室安全技术,一、化验室安全守则,1,、,意义,:了解化验室的自然环境及熟悉与试验过程相关的知识,做到事先有充足的准备,使工作脉络清晰,即知道自己去做什么?为什么做?采用何种途径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出现意外事故应如何处理。,2,、,安全守则,(,1,)分析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分析规程和有关的安全技术规程,(,2,)进行危险性的工作,应该有第二者陪伴,(,3,)玻璃管等拆装的时候,应先用水浇湿,手上垫棉布,(,4,)打开浓酸等,应带防护用具,在通风厨当中进行,(,5,)夏天打开易挥发的溶液,应该用冷水冷却,瓶口不要对着人,(,6,)稀释浓硫酸的容器,烧杯或锥形瓶要放在塑料盆中,只能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不能相反!必要时用水冷却。,(,7,)蒸馏易燃液体严禁用明火,蒸馏过程不得离人,以防温度过高或冷却水突然中断。,(,8,)标签要相符合,(,9,)操作中不得离开岗位,(,10,)禁止吸烟、进食,离室前要用肥皂洗手,(,11,)应穿工作服,长发要扎起,(,12,)工作完毕检查水电气窗等,二、化验室潜藏的危险因素,1,、潜藏危险的客观因素:,客观潜藏危险性:试剂或贮存的化学药品有的具有挥发性、有的具有易燃性、有的具有毒性及腐蚀性,甚至在试验中某些化学反应还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也有可能反应控制不当会造成燃烧或爆炸等。,2,、潜藏危险性的分类:,(,1,)爆炸危险性:发生燃烧的危险带有普遍性,(,2,)中毒危险性:大多数药品是有毒物质,(,3,)触电危险性:检验工作离不开电气设备,(,4,)割伤、烫伤、冻伤危险性:,(,5,)射线危险性:,三、化验室的防火、防爆和灭火,物质起火的三个条件:即物质,本身的可燃性,,,氧气存在,和已达到或高于该物质的,着火温度,(着火点),此时若遇到明火或加热,该物质就会燃烧。,控制可燃物的着火温度,是防止起火的关键,1,、常见易燃易爆物质都属于危险化学品,(,1,)爆炸品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易燃液体 (,4,)易燃固体,(,5,)自燃物品 (,6,)遇湿易燃物品,(,7,)强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2,、化验室防火和防爆措施,(,1,)预防加热过程起火:,在加热的热源附近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灼烧的物品不能直接放在木制的实验台上,应放在石棉板上;蒸馏、蒸发和回流易燃物的时候,决不允许明火直接加热;操作可燃液体时候,操作人员不能离开现场;加热用的仪器,用完应该立即关闭;禁止用火焰检查可燃气体;倾注可燃物的时候,附近不能有明火;点燃煤气灯时候,应先关闭风门;身上等有易燃物时候,应立即清洗干净;化验室不宜过多存放易燃易爆物质,(,2,)预防化学反应过程着火或者爆炸,:,检验人员必须熟悉所作试验的反应原理和所用化学试剂的特性;易发生爆炸的试验操作应在通风柜中进行;严禁可燃物与氧化物一起研磨;易燃液体的废液应该有专门的储器收集;在工作中不要使用不知其成分的物质;及时销毁残存的易燃易爆品,3,、化验室的灭火:,主导原则:,工作人员应该冷静沉着,快速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同时注意自身的安全保护,常用灭火方法,隔离法、,冷却法,(水、水蒸气、,CO2,)、,窒息法、,燃烧反应中断法,。,(2),灭火的紧急措施:,防止火势扩展,切断电源,关闭煤气阀门;根据起火的原因及性质,采取恰当的措施扑灭火焰;选择合适的灭火器,(,3,)灭火的注意事项,:一定根据火源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材。电器设备及电线着火时须关闭总电源,再用四氯化碳灭火器熄灭已燃烧的电线及设备。在回流加热时,应先切断热源,在进行扑救;,敞口器皿发生燃烧,要设法找一个适当的材料盖住器皿口;扑救有毒气体,要注意防毒;衣服着火,要立即用湿布等物品灭火,(,3,)灭火器的维护,灭火器应定期检查并按时更换药液。,临使用前必须检查喷嘴是否畅通,如有阻塞,应用铁丝疏通后再使用,以免造成爆炸。,使用后应彻底清洗,并及时更换已损坏的零件。,灭火器应安放在固定明显的地方,不得随意挪动。,四、常见化学毒物的中毒和急救方法,1,、中毒和毒物的分级,中毒,中毒是指某些侵入人体的少量物质引起局部刺激或整个机体功能障碍的任何疾病。把能够引起中毒的物质称为毒物。,根据毒物侵入的途径,中毒分为,呼吸中毒,、,接触中毒,和,摄入中毒,三种。,呼吸中毒,是毒物经呼吸道吸入后产生中毒。经呼吸道吸入的毒物多半是有毒的气体、烟雾或粉尘。,接触中毒,是当毒物接触到皮肤时,便穿透表皮而被吸收引起中毒。,摄入中毒,是毒物经口服后引起中毒。这是中毒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毒物分级,毒物的分级是依据毒物的毒性大小进行分级。所谓毒性是毒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半致死剂量,LD50,,,mg/kg,或,半致死浓度,LC50mg/m3,表示。其最高允许浓度越小毒性越大。根据毒物的,LD50,值或,LC50,值。急性与慢性中毒的状况与后果、致癌性、工作场所最高允许浓度等,6,项指标全面权衡,将我国常见的,56,种毒物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如表,7-4,。,2,、中毒的预防,化验室工作人员一定要熟知本岗位的检验项目以及所用药品的性质。,所用一切化学药品必须有标签,剧毒药品要有明显的标志。,严禁试剂入口,用移液管吸取试液时应用吸耳球操作不能用嘴。,严禁用鼻子贴近试剂瓶口鉴别试剂。正确做法是将试剂瓶远离鼻子,以手轻轻煽动稍闻其味即可。,对于能够产生有毒气体或蒸气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完成。,使用毒物实验的操作者,一定在实验过程中,严格地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实验结束后,必须用肥皂充分洗手。,采取有毒试样时,一定要事先做好预防工作。,装有煤气管道的化验室,应经常注意检查管道和开关的严密性,避免漏气。,尽量避免手与有毒物质直接接触。严禁在化验室内饮食。,实验过程中如出现头晕、四肢无力、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说明可能中毒,应立即离开化验室,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严重的送往医院救治。,3,、常见毒物的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1,),意义,:,检验人员应该了解毒物的性质,侵入途径、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这样在检验工作才能减少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事故,一旦发生中毒时可以争分夺秒的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使毒物对人体的损坏程度降至最低限,(,2,),毒物侵入途径、中毒症状和急救方法,汞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主要经呼吸道、皮肤和口服使人中毒。,铬酸、重铬酸钾等铬(,VI,)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主要经皮肤和口服使人中毒。,苯及其同系物、石油烃类(饱和烃和不饱和烃)、芳胺、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使人中毒。,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煤气主要经呼吸道使人中毒,五、化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化验室的废弃物主要指实验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简称三废)。,1,、废气处理,废气处理,主要是对那些实验中产生的有危害健康和环境气体的处理,如一氧化碳、甲醇、氨、汞、酚、氧化氮、氯化氢、氟化物气体或蒸气等。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危害气体或蒸气,直接通过排风设备排到室外。但对于大量的高浓度的废气,在排放之前,必须进行预处理,使,排放的废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最常用预处理方法是,吸收法,。即根据被吸收气体组分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吸收剂(液)。除吸收法外,还有,吸附法,、,氧化法,、,分解法,等。,2,、废液处理,废液处理依据,在废液排放之前,首先了解废液的成分及浓度,再依据,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第一类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见表,75,和第二类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见表,76,的规定,决定是否需要对废液进行处置。,第一类污染物:,指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影响的污染物。,第二类污染物:,指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物质。,废液处理方法,化验室废液可以分别收集进行处理。下面介绍几种废液处理方法,:,无机酸类:无机碱类,:,含六价铬的废液,:先还原后沉淀的方法,在,pH3,条件下,向废液中加入固体亚硫酸钠至溶液由黄色变成绿色为止,再向溶液中加入,5%,的,NaOH,溶液,调,pH,值至,7.5,8.5,,使,Cr3,完全以,Cr,(,OH,),3,形式存在,分离沉淀,上层液再用二苯基碳酰二肼试剂检查是否有铬,确证不含铬后才能排放。,含砷废液,: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在,pH7,10,条件下,向废液中加入,FeCl3,使其生成沉淀,放置过夜。分离沉淀,检查上层液不含砷后,废液再经中和后即可排放。,含氰化物废液,:采用分解法,在,pH10,条件,加入过量的,3%KMnO4,溶液,使氰基分解为,N2,和,CO2,;如,CN-,含量高,可加入过量的次氯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检查废液中不含氰离子,然后排放。,含铅、镉的废液,: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即向废液中加氢氧化钙使,pH,调至,8,10,,再加入硫酸亚铁,再充分搅拌后放置,此时,Pb2+,和,Cd2+,与,Fe(OH)3,共同生成沉淀,检查 上层液中不含有,Pb2+,和,Cd2+,离子时,把废液中和后即可排放。,含重金属的废液,: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将废液用,Ca(OH)2,调节,pH9,10,,再加入,FeCl3,,充分搅拌,放置后,过滤沉淀。检查滤液不含重金属离子后,再将废液中和排放。,含酚废液:,高浓度的酚可用乙酸丁酯萃取,蒸馏回收。低浓度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使酚氧化为,CO2,和,H2O,。,混合废液,:调节废液(不含氰化物)的,pH,为,3,4,,加入铁粉,搅拌半小时,再用碱调节,pH9,,继续搅拌,加入高分子絮凝剂,清液可排放,沉淀物按废渣处理。,汞及含汞盐废液,:不慎将汞散落或打破压力计、温度计,必须立即用吸管、毛刷或在酸性硝酸汞溶液中浸过的铜片收集起来,并用水覆盖。在散落过汞的地面、试验台上应撒上硫磺粉或喷上,20%FeCl3,水溶液,干后再清扫干净。含汞盐的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