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2优化方案 优秀课件】历史选修四(配人教版)第一单元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教材研读学案,课堂探究讲义,课程标准,速效提能演练,第3课,课程标准,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教材研读学案,一、少年皇帝,1,幼年继位:,1661,年,_继位,年号康熙。,2,面临形势,(1),有利形势:满洲贵族逐渐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玄烨,(2),严峻形势,任务繁重:郑成功收复_后,仍然坚持抗清斗争。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游牧于漠西和_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统治的根基不稳:满洲贵族入关后强制实行圈占土地、_等政策造成的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辅政大臣专权:康熙帝亲政后,辅政大臣鳌拜骄横跋扈,欺君擅权。,台湾,漠北,剃发易服,3,总揽大权,康熙帝,14,岁亲政。智擒_,禁止株连,稳定了朝廷秩序,总揽朝政。,【特别提醒】,康熙初年,清朝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十分严峻:配合清军统一全国的三藩势力日益膨胀;郑成功及其子孙在台湾坚持抗清;游牧于漠西、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沙俄觊觎中国北部领土。,鳌拜,二、巩固统一国家,1,平定,“,三藩,”,之乱,(1),原因:平西王_、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占有广大地区,割据称雄,严重威胁清朝统治。在康熙下令撤藩后,,“,三藩,”,起兵反清。,(2)过程及结果:康熙帝亲自指挥平叛,并大胆起用汉将,重用绿营,历时八年,平定叛乱。,吴三桂,2,统一台湾,(1),收复台湾:,1681,年,任用_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兵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2),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3,镇压西北叛乱,(1),原因:噶尔丹分裂祖国,发动叛乱。,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征服南疆回部,笼络西藏,进兵青海、漠北喀尔喀蒙古,,施琅,甚至在_的支持下,引兵内犯。噶尔丹向康熙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完全暴露出分裂清朝疆土的政治野心。,(2),过程及结果:康熙帝三次亲征,先后取得_、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切断了噶尔丹去回部、青海及联络西藏的通道,最后取得平叛的胜利。,4,加强民族团结,(1),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沙俄,乌兰布通,他崇尚_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2),加强与蒙、藏两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通过_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在蒙藏地区特封_、班禅等四大活佛,既保护活佛,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儒家,多伦,达赖,【特别提醒】,统一台湾期间,康熙帝坚持台湾问题属于清政府内政,坚决反对郑氏集团提出的,“称臣纳贡”的要求,招抚失败后毅然决定武力收复台湾。,康熙帝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体现了其政治智慧和文治武功,属于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正义之举,进一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三、维护国家主权,1,背景:明末清初,沙俄不断侵扰我国,_流域,侵占尼布楚、雅克萨等据点,抢掠中国当地的少数民族。,2,概况,(1),军事上:在了解敌情,制定正确战略方针的基础上,康熙帝分别命令都统_、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_之战,并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黑龙江,彭春,雅克萨,(2),外交上:,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_,规定中俄两国以,_、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以东属中国。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_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尼布楚条约,格尔必齐河,库页岛,(3),意义: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特别提醒】,在平等基础上,以谈判方式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归纳综合,康熙帝为维护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抗外来侵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版图。,纵观康熙帝的一生,他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康熙盛世”局面。而面对西方社会的巨大变革,康熙帝却不断强化君主专制,未能顺应时代潮流,中国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于西方。,课堂探究讲义,【探究核心问题】,一、康熙帝为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主权采取的措施及作用,措施,作用,平定三藩叛乱,使国家避免了一次大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统一台湾,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平叛噶,尔丹,使清政府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了天山南北,措施,作用,加强宗教文化方面的控制,缓和了阶级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抗击沙俄入侵,在平等基础上,以谈判方式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二、康熙帝功与过,1历史贡献,(1)平定三藩叛乱;统一台湾;平定西北噶尔丹叛乱;确立中央对西藏的册封制度;两次反击沙俄侵略。康熙帝为维护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抗外来侵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版图。,(2)康熙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组织编撰康熙字典等要著,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3)康熙帝统治时的中国,政局稳定,领土广阔,生产力有所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也趋于繁荣,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2不足之处,康熙帝统治时期,世界历史逐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独裁达到了历史的顶峰,闭关政策开始推行,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局面,这就为中国在19世纪遭受西方的侵略埋下了可怕的伏笔。,【探究热点考向】,例1,以全新角度考查康熙帝时期的国家状况,下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2 488 492(,两白银,),康熙十一年,18 096 850,康熙十二年,21 358 006,康熙二十六年,28 964 499,康熙三十年,31 849 719,康熙三十三年,41 007 790,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解析】,本题属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理解以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解题的能力。本题材料为表格形式。学生必须充分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包括题干部分的提示信息。由题干部分的清朝康熙王朝,“,国库储备统计,”,这一提示,我们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答案】,A,针对训练,在右面这部书中,作者王龙深情记述:,“,康熙继承的是儒家文化,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古老真理,完全回归到传统的轨道,把儒家设计的政治道德蓝图当做完美的理想去追求。,”,下面与这一治国理论无直接关系的是,(,),A,崇尚并提倡儒家文化,B,恢复科举取士制度,C,延揽和重用汉族文士,D,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解析:,选,D,。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右图,“,天朝向左,世界向右,”,反映了康熙时代的治国理论落后于世界潮流,其中无直接关系的是平定三藩,收复台湾。,(2011,年盐城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康熙,),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清史稿,例2,以史料的形式考查对康熙帝的评价,材料,2,: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思想中消极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材料,3,:,康熙帝至江宁府城。遣内阁学士席尔达祭明太祖陵,并亲自往明太祖陵拜奠。诏谕江南、江西总督、江苏巡抚说:,“,明太祖天资英武,敷政仁明,芟刈群雄,混一区宇,肇造基业,功德并隆,”,,令地方各,官对明陵不时巡查,守陵人用心防护,不准附近旗丁居民践踏。,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4:康熙帝自江宁回銮,归途在曲阜停留,祭孔子庙,行三跪九叩礼,自制祝文说:,“仰惟先师,德侔元化,圣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树百王之仪范,永言光烈,莫不钦崇。”又亲书“万世师表”匾额,悬挂于大成殿上。,范文澜中国通史,请回答:,(1),材料,1,、,2,对康熙的评价有何不同?,(2),请以材料,3,、,4,分别说明材料,1,的观点。,(3),依据材料,2,的观点,分别对材料,3,、,4,作出合理解释。,(4),参考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人物评价结果的因素有哪些?,【解析】,本题以记述康熙史实为切入点,考查对康熙帝的评价。第,(1),题主要结合材料分析其态度评价。第,(2),题由材料,3,可知,康熙尊重汉族皇帝推崇孔子表明其尊重汉文化,具有广阔胸怀和雄才大略。第,(3),题主要从康熙帝为巩固统治,笼络民心等方面组织答案。第,(4),题应客观、辩证的综合考虑政治环境、时代背景等各方面因素。,【答案】,(1),材料,1,:崇儒重道,开创盛世局面。,材料,2,:利用儒学作为封建统治思想,文化专制,政治局面沉闷。,(2),材料,3,:祭拜前朝汉族皇陵,说明康熙帝雄才大略、胸怀宽广、至仁至善。,材料,4,:祭拜儒家至圣孔子,说明对汉文化的尊重、崇儒重道、重视儒学。,(3),材料,3,:祭祀明太祖陵,显示尊重前朝,消除明遗民敌对情绪,笼络民心,维护统治。,材料,4,:祭祀孔子,争取汉族民众拥戴,缓和满汉矛盾。利用儒学加强对人民控制。,(4),政治环境、阶级立场、史料占有、时代背景等。,【探究史料研习】,清朝对台湾的管理措施及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弃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地原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若以此既得数千里之膏腴复付依泊,必合党伙,窃窥边场,迫近门庭,此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虞。至时复勤师远征,两涉大洋,波涛不测,恐未易再建成效。,勿断断乎不可弃。,”,圣祖览,(,施,),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天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议上,奉旨:,“,依议。,”,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江日升台湾外传卷,10,【思考探究】,(1),台湾,“,弃留,”,之争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2),施琅,“,决意主留,”,的理由有哪些?,(3),清朝最高统治者对施琅的意见持什么态度?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4),应怎样评价施琅的政策建议和清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决策?,【探究思路】,本题以台湾问题组织材料,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认真阅读材料,结合问题提取有效信息;第,(2),问组织答案要详细全面,尽量变换角度;第,(3),问依据材料中的,“,依议,”,回答;第,(4),问评价政策可从长远的眼光和爱国、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方面分析入手。,【答案提示】,(1),争论发生在清军占领台湾后。,(2),施琅的理由是:台湾位置重要;物产丰富,红毛,(,荷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