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及预防

上传人:ra****d 文档编号:252580692 上传时间:2024-11-1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及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职业病危害及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职业病危害及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绥阳县博雅安全技术培训中心,绥阳县博雅安全技术培训中心,suiyangxianboyaanquanshengchanpeishunzhonhxin,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贵州省绥阳县博雅平安技术培训中心,专 用,职业病危害及其预防,职业卫生,是研究生产劳动中,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因素等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规律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及作业环境、防止职业危害的侵袭,预防职业病发生,以到达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者能力为目的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一、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一职业性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职业性有害因素。,能导致劳动者罹患职业病的有害因素,称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随分类标准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有毒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 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菌、森林脑炎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 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3、通风、照明不合理;,4防尘、防毒、防暑降温无或不能正常使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三职业病,定义:,指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法定职业病构成要件/要素,发生劳动用工关系;,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列入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职业病目录?将职业病分为十大类115种,1.尘肺 13,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1,3.职业中毒56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 汞及其化合物中毒、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砷化氢中毒、氯气中毒、二氧化硫中毒、苯中毒、甲醇中毒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5,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3,6.职业性皮肤病 8,7.职业性眼病 3,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3,9.职业性肿瘤 8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焦炉工人肺癌、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10.其他职业病 5金属烟热、哮喘、肺泡炎、棉尘病、井下工人滑囊炎,职业健康监护,指对作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作业人员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检查及其档案管理。,职业健康体检,上岗前、在岗间、离岗或转岗时,应急体检,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救治、体检、观察,特殊保护,未成年工保护,女工保护,二、职业病危害评价与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评价是职业卫生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国家先后公布了粉尘、毒物、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国家卫生部于2003年先后公布了?建设工程职业危害分类管理方法?、?职业病危害工程申报管理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与处理?等法规,规定了用人单位应该向主管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工程,根据职业病危害程度对用人单位实行分类管理,可见对职业危害因素危害程度评价,已成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内容。,评价主要包括: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监测与评价。,三、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原那么:,应遵循优先工程措施、后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的原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特点和工艺条件的限制等情况,依次考虑采用替代、隔离或封闭、局部通风、全面通风(稀释)、清洁生产、减少接触时间、培训、个体防护、医疗保健措施等。,1、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2、改变操作方法、生产工艺和设备,3、隔离或密闭,4、湿式作业,5、隔绝热源,6、通风,7、个体防护,8、职业卫生管理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如用人单位如实申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工程、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提交“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和“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发放职业卫生平安许可证方可从事生产、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四、作业环境的通风,通风是稀释、排出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余热和余湿,调节和改善作业场所的空气条件,给劳动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条件。,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1.全面通风,2.局部通风抽风和送风,第二节生产性毒物及其危害,一、生产性毒物的分类及毒性,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中对人体有害的毒物。,生产性毒物种类很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金属、类金属、非金属、高分子化合物等;按毒作用那么可分为刺激性、腐蚀性、窒息性、神经性、溶血性,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性等。,而通常分为以下几类:,1.,金属与类金属类:如铅、汞、锰、镉、铍、铬、镍、铝、砷、磷、硫、硒等。,每一种金属及类金属因其毒性和靶器官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许多金属及类金属均具有靶器官性,即在有选择性的器官和组织中蓄积和发挥生物学效应,并因此引起慢性毒性作用。,2.,刺激性气体类:如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等;,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3.窒息性气体类:如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甲烷等;窒息性气体是指经吸入使机体产生缺氧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按作用机理可分为两大类:,4.有机溶剂类:如苯、甲苯、汽油、正已烷等。,5.农药类: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灭鼠剂等。,6.高分子化合物类: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粘合剂、离子交换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性或毒性较小,但其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单体及助剂绝大多数具有一定毒性、变应原性或致癌性,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作业人员均有时机接触到各种化学毒物。故高分子化合物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危害主要取决于所用原料、单体及助剂的种类和量。,二、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一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呈气态、蒸气、气溶胶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呼吸道进入体内。进入呼吸道的毒物,可通过肺泡直接进入血循环,其毒性作用大,发生快。大多数毒物都是由此途径进入人体。,2、经皮肤吸收经表皮或经过汗腺、毛囊等吸收,吸收后直接进入血循环。,3、经消化道食入较少见,可为误食或吞入。由于个人卫生不良或食物受毒物污染时,毒物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有的毒物如氰化物可在口腔中经粘膜吸收。,二毒害形式直接和间接中毒,职业中毒,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由于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与所从事的作业密切相关。,1.,急性中毒:由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的职业中毒。多由于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2.,慢性中毒:是长期小剂量毒物进入肌体所致的职业中毒。绝大多数由于蓄积作用的毒物引起。,3.,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这间,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三影响毒害程度的因素,1.,毒物的毒性大小。,2.,空气中有毒物含量毒物的浓度的大小。,3.,有毒物与人体持续接触时间。,4.,取决于生产环境和生产者的劳动强度。,5.,取决于生产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年龄、性别。,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刺激,过敏,窒息,麻醉和昏迷,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三、常见的工业毒物,按?职业病目录?中职业中毒相应的毒物有:,铅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镉及其、铍、钡及其化合物、钒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砷化氢、二氧化硫、氨、氮氧化合物、二硫化碳、硫化氢、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氰及腈类化合物、四乙基、有机锡、二甲苯、汽油、四氯化碳、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甲醇、甲醛、硫酸二甲酯、有机磷农药等。,四、有毒有害物的平安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规定了工作场所339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适用于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及存在或产生化学有害因素的各类工作场所。适用于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条件、劳动者接触化学因素的程度、生产装置泄露、防护措施效果的监测、评价、管理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基于科学性和可行性制定的,所规定的限值不能理解为平安与危险程度的精确界限,也不能简单地用以判断化学物质毒性等级。,1.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3.最高容许浓度 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五、作业环境使用化学毒物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平安管理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作出了标准。如建立规章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作业人员培训(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平安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对作业场所的检测评价、对作业工人的建康监护、个体防护、警示标志、应急救援等。,高毒物质,1、高毒物质,国家卫生部2003年公布了?高毒物品目录?,列入?高毒物品目录?的依据:即MAC或PC-TWA1mg/m3的有毒物质及被IARC认定的人类致癌物,近十年列在职业中毒发病前十名的有毒物质。,?高毒物品目录?规定,高毒物质共有54种。,高毒物质的特点,毒性强;,危害大;,易发生急慢性中毒尤其是急性中毒或亚急性中毒;,易发生癌变;,易被利用于恐怖事件或战争。,六、生产性毒物中毒的防治措施,一工艺上的措施,1 采用新技术,改进落后生产工艺。,2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从生产工艺流程中消除有毒物质,可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如用硅整流器代替汞整流器,用无汞仪表代替有汞仪表,无锰焊条代替有锰焊条等。,3密闭化生产。,4隔离操作和自动化控制,二通风 与净化回收,1 通风排毒,自然通风,机械通风,2 净化回收,三综合防毒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执行法律、法规,“三同时,技术措施:改革工艺,通风净化,个人防护措施:防护服、手套、口罩、面罩、防护油膏、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等,卫生保健措施: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