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历史】2010届高考一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252559421 上传时间:2024-11-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历史】2010届高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历史】2010届高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历史】2010届高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基础知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主线),各派别的,思想主张,学造器物,(技术),学,欧美,:,仿行制度,提倡思想解放,学,苏联,:,思想、道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技术,制度,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民主与科学),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者:,1,、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学造器物:,时间:,鸦片战争后,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活动:,编译书籍,仿制战舰,具有启迪作用,学造器物:,2,、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时间:,主张:,奕、李鸿章、左宗棠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活动:,洋务运动,结局:,甲午战败,标志失败,仿行制度,1,、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时间:,主张:,活动:,康有为、梁启超等,甲午战后,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戊戌变法,结局:,失败,维新思想,仿行制度,2,、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时间:,主张:,活动:,孙中山,19C,末,20C,初,主张资阶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结局:,建立中华民国,但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双半状况依然,民主共和思想,提倡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资阶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前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重难点:,关于,维新变法,关于,新文化运动,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维新变法的背景、代表人物的思想、评价,背景:,政治:,经济:,阶级:,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早期维新思想,对维新变法思想的评价:,1,、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抨击封建思想,促进人民的觉醒,2,、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3,、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政的积极性,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评价,背景:,1,、北洋军阀统治黑暗,(政治),2,、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掌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经济),根本,3,、辛亥革命传播的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思想),4,、袁世凯为复辟帝位,实行尊孔复古思想(直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思想,革命,文学,革命,前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文化领域的一场反封建斗争,积极 作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3,、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局限性:,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片面,性,2,、忽视人民群众,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局限于知识分子圈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史实、必然性、意义,、,开始传入,:,20,世纪初,梁启超、朱执信等,、,广泛传播,: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成为,主流,思潮:五四运动后,传播过程:,第一阶段:开始传入,梁启超,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朱执信,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绍过,1,、,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十月革命。,2,、,1919,年,5,月李大钊为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较系统、完整的介绍,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在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论战的实质:,要不要马克思主义,影响:,通过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除此以外,还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展开了一场论战,、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基础),、,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活生生的现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必然性:,、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幻想破灭、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对苏俄的好感。,、马克思主义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