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知识网络构建,专题归纳整合,章末整合提升,章末整合提升,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整合提升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专题一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思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地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解决区域农业发展问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自然地理条件的分析,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针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生产所必需的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2),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3),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求。劣势条件表现在:,(1),水资源短缺;,(2),盐碱地、涝洼地占较大比例;,(3),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专题一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思路,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等方面分析。,3,.,农业布局特点的分析,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而言,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牧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4.,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农业发展方向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应该把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找准重点发展的方向。,4.农业发展方向的分析,【对点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始于,1947,年,经过三代北大荒人,60,多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人迹罕至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材料二,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对点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写下表。,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丙,旱涝灾害频繁,(1)结合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_,,社会原因是,_,。,(3),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的积极意义。,(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2)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甲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乙地位于西北内陆,水资源不足;丙地位于江河的中下游,光、热、水资源充足,但旱涝灾害频繁。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态环境,应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故需要从东、中部地区运进粮食。第,(4),题,从加大科技投入、保护农业生态、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答案,(1),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乙,水资源不足,丙,光、热、水充足,(2),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密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答案(1)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甲人,(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4),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提高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专题二城市化和工业化,不同区域城市化模式,(1),珠江三角洲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的特征:政府主导;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的快速市场化;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联动。,珠江三角洲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的突出特点: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以深圳为龙头的区域极化效应和扩展效应,以出口导向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基本战略。,(2),苏南模式。,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推动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和主体。,“,苏南模式,”,中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从大中城市的工业配套和拾遗补缺起步,逐步推动这一区域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专题二城市化和工业化,(3),温州模式。,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主体。,不贪大求洋,从日常小商品起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把小商品做大做强,以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是,“,温州模式,”,的突出特点。,(4),东北地区城市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东北地区煤炭、铁矿资源的开发,铁路和港口的建设,出现了一批以重化工工业为主的城市。如沈阳,(,机械,),、鞍山,(,钢铁,),、齐齐哈尔,(,重型机械,),。,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重要工业基地,一些城市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如长春、吉林、哈尔滨等。随着国家工业项目的布局,东北地区又出现了一些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石油开发,(,大庆、辽河,),、化工,(,辽阳,),、建材,(,吉林、本溪,),、森林工业,(,伊春、大兴安岭,),等。,(3)温州模式。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核心和,(5),云南德宏的边境贸易模式。边境贸易拉动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德宏成为云南乃至整个大西南对外贸易的前沿。,(5)云南德宏的边境贸易模式。边境贸易拉动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点训练,2,】,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据图完成,(1),(3),题。,【对点训练2】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1),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A.,B.,C.,D.,(2),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关键条件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是著名的侨乡,D.,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3),如上图所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城市数目迅猛增长,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1)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故曲线,代表的是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数量变化。第,(2),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著名的侨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均具有的条件,不属于关键条件;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国外寻求出路,若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那么这些产业也难以进入。可见,这一时期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其关键条件。第,(3),题,由图示可以得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城市数目迅猛增长。,答案,(1)B,(2)B,(3)C,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专题三如何分析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条件,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等产业部门。区域,(,国家,),经济发展条件包含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下面给出了六个方面的经济发展条件分析。,(1),自然资源条件: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品质、分布状况以及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显然,优质而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资源配套条件和地域组合条件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如美国东北部、印度德干高原东北部既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对钢铁工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从而形成重要的钢铁工业区。,专题三如何分析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条件,(2),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英国、日本便利的海运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从而使它们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使这里成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3),人力资源状况:人力资源成为决定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决定因素,分析时一般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分析。,(2)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发达的交通,(4),科技条件: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越发达,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5),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优越的自然条件,如温暖湿润的气候、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对农业的发展十分有利,反之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则不利于农业的发展。,(6),其他因素:如国家政策、市场、国际环境等方面。,(4)科技条件: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动力,一,【对点训练,3,】,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部六省位置图。,【对点训练3】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材料二中部六省面积、人口、耕地及主要农产品占全国比重图。,材料二中部六省面积、人口、耕地及主要农产品占全国比重图。,材料三三大地区,GDP,比重增幅图。,材料三三大地区GDP比重增幅图。,(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材料分析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C.,劳动力丰富,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材料分析可以体现这种说,(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多选,),(,),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3)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多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面准确获取图中信息及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中部六省人口密集,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有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存在气候、土壤方面的优势,也存在旱涝、寒潮和水土流失等问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面准确获取图中信息及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答案,(1),依据:,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2000,2003,年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2)B,(3)ABD,(4),有利因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不利因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初春、冬季多寒潮;,水土流失严重。,答案(1)依据: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