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0,清平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黄庭坚一生以“孝友忠信”为根本,抒写亲情和友情,且十分重情重谊。在他大量的诗赋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得到了体现,尤其是对母亲的情感十分深挚。宋元祐二年,刚刚提拔为起居舍人的黄庭坚,却接到了母亲病重的消息。至情至孝的黄庭坚将母亲接到了自己家中,尽心尽力的照顾着病重的母亲。常常衣不解带,甚至是亲自刷洗母亲的便桶。其母晚年病重,黄庭坚亲自熬药喂药,通宵达旦服侍。母亲病故后,他曾服丧三年不仕。,黄庭坚,孝顺,课前导入,黄庭坚一生以“孝友忠信”为根本,抒写亲情和友情,且十,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诗歌和书法上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其诗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与苏轼合称“苏黄”,。书法上独树一帜,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篇,三卷。,课前预习,作者简介,1,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徽宗崇宁二年(1103),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党人稗,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有诗题为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诸,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这“十二月”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写作背景,2,徽宗崇宁二年(1103),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党人稗,清平乐,宋 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zhun,)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初读课文,清平乐初读课文,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清净,寂静。,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叫来,喊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互换,询问。,鸟婉转地鸣叫。,懂得,理解。,借着风势。因,凭借。,古诗详解,清平乐清净,寂静。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叫来,喊来。有谁知道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思考:,“,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句析:作者把春天拟人化,赋予春天以生命。表达此人强烈的留春之意,希望春天能够一直陪伴自己,以解人生之仇。因此千呼万唤地呼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往,”,。,句析:作者把春天拟人化,赋予春天以生命。表达此人强烈的留春之,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句析:向黄鹂询问,但鸟语更难懂,且随风而去。一个童话般的联想,却有问无答。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永恒的烦恼。,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句析,思考:词人的思想感情变化经历了哪几个变化?,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思考:词人的思想感情变化经历了哪几个变化?春归无行路(寂寞伤,词意:,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叫它仍旧回来与我同住。,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晓?除非你问一问黄鹂。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一阵风起,黄鹂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词意:,诗意,:,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诗意:,层次梳理,层次梳理,清平乐为,惜春,之作。词人以,清新细腻,的语言,感叹,时光去而不返,,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表现了,对美好春光的珍惜和热爱,。,主旨感悟,清平乐为惜春之作。词人以清新细腻的语言,感叹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