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1,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日益成为导致恶性血液病及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为了进一步规范IFI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特约国内有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参照国外相关的标准,制定出适合国人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5,44(7):554-556,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IPFI也日益成为导致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其他危重病患者死亡原因之一。IP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至今尚未统一。为了规范我国IPFI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美国家的相关诊断与治疗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制订出我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7-700,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2,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诊断标准,定义,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临床诊断IFI,拟诊IFI,治疗原则,预防治疗,经验治疗,临床诊断患者的治疗,确诊后的治疗,附录1-4,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3,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诊断标准,定义,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临床诊断IPFI,拟诊IPFI,临床处理程序与策略,IPFI的临床处理程序,IPFI防治策略,常见IPFI的抗真菌治疗,附录1-4,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诊断标准,4,讨论内容,真菌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概念,IFI的治疗药物简介,IPFI的诊断标准,IPFI的临床处理程序与策略,常见IPFI的抗真菌治疗,讨论内容真菌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概念,5,一、真菌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概念,真菌的分类:真菌按形态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主要为酵母和类酵母菌(如隐球菌、念珠菌),呈圆形或椭圆形,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菌丝分枝交织成团形成菌丝体,并长有各种孢子,这类真菌一般称为霉菌,有些真菌在不同寄生环境和培养条件下出现两种形态,称双相性真菌,即在机体内或含血培养基37孵育,呈现酵母型菌落,而在沙保氏培养基上室温孵育,则形成丝状菌落。如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等,一、真菌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概念真菌的分类:真菌按形态分单细胞和,6,啤酒酵母,黄曲霉,青霉菌,白 念,啤酒酵母黄曲霉青霉菌白 念,7,对人类致病的真菌分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浅部真菌侵犯皮肤、指甲等,为慢性,具有顽固性,但对身体影响较小,深部真菌可侵犯全身内脏,严重的可引起死亡,类酵母菌念珠菌属(白色念珠菌),酵母菌类隐球菌属(新型隐球菌),二相真菌球孢子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孢子丝菌属、芽生菌属、地丝菌属,霉菌类(丝状菌)曲霉菌属、毛霉菌属、青霉菌属,对人类致病的真菌分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8,致病性真菌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形式,原发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外源性感染,继发(条件)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内源性感染(如白色念珠菌),亦有外源性感染(如曲霉菌),常发生于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和放疗的患者,过敏性真菌病:系在各种过敏性或变态反性疾病中,由真菌性过敏原(如孢子抗原)引起过敏症,真菌毒素中毒症:可侵害肝、肾、脑、中枢神经系统及造血组织。如黄曲霉素可引起肝脏变性,肝细胞坏死及肝硬化,并致肝癌,致病性真菌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形式,9,二、IFI的治疗药物简介,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多烯类抗真菌剂,适应证:可用于曲霉菌、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感染,药代动力学:口服不吸收,需静脉给药。可通过胎盘屏障,脑脊液浓度低,血浆半衰期为24h,用法与用量:静脉给药,每天0.51.0mg/kg,开始先以15mg给药,视耐受情况每日或隔日增加5mg,避光缓慢静滴(不少于6小时)。总量1.53.0g,二、IFI的治疗药物简介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多烯类抗,10,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多烯类抗真菌剂,注意事项:传统两性霉素B 制剂具有严重的肾脏毒性,需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肾功能及血钾水平监测,在肾功能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应予以减量,并应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合用,应注意两性霉素B在输液中的反应,可于静滴前给予解热阵痛、抗组胺药和输液中加入小量糖皮质激素,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多烯类抗真菌剂,11,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目前有三种制剂: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ABLC)、两性霉素B胆固醇复合体(ABCC)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药物分布更集中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减少了在肾组织中的浓度,肾毒性显著降低,同时输液反应也大大减少,但仍需监测肾功能,适应证:IFI的经验及确诊治疗;无法耐受传统两性霉素B 制剂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不能使用传统两性霉素B 制剂的患者,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12,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药代动力学:易在肝、脾中浓集,肾蓄积少,清除半衰期为100150h,用法与用量:起始剂量为每天1mg/kg,逐渐增加到治疗剂量。推荐剂量ABLC为5mg/kg,ABCC为34mg/kg,L-AmB为35mg/kg。静脉输注的时间不应少于1h,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13,伊曲康唑:三唑类抗真菌剂,适应证:曲霉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确诊、拟诊IFI的治疗以及IFI经验治疗(静脉注射剂和口服液序贯使用),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的预防治疗(口服液),药代动力学:采用环糊精技术的口服液比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大幅提高。血浆半衰期为2030h。在肺、肝、肾脏等组织中的浓度比血药浓度高23倍,脑脊液中含量很低,伊曲康唑:三唑类抗真菌剂,14,伊曲康唑:三唑类抗真菌剂,用法与用量:IFI的确诊、拟诊和经验治疗:第12天:200mg,静脉注射,每天2次;第314天:200mg,静脉注射,每天1次;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h;之后序贯使用口服液,200mg,每天2次,直至具有临床意义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消除。IFI的预防治疗:每天5mg/kg,疗程一般为24周,注意事项:长期治疗时应注意对肝功能的监护,静脉给药不得与其他药物采用同一通道,伊曲康唑:三唑类抗真菌剂,15,氟康唑:三唑类抗真菌剂,适应证:非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深部念珠菌病;艾兹病患者的急性隐球菌性脑膜炎;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预防,药代动力学:口服迅速吸收,进食对药物吸收无影响。易透过血脑屏障。血浆半衰期为2030h,用法与用量:侵袭性念珠菌病:200400mg/d,若氟康唑治疗5d后,患者仍不能退热,或出现其他症状,则应换用伊曲康唑等其他药物。念珠菌病的预防:50400 mg/d,疗程不宜超过23周,注意事项: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来自胃肠道,长期治疗者亦需监测肝功能,氟康唑:三唑类抗真菌剂,16,伏立康唑:三唑类抗真菌剂,适应证:免疫抑制患者的严重真菌感染、急性侵袭性曲霉菌病、由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镰刀霉引起的感染等,药代动力学:静脉给予3mg/kg,清除半衰期为69h,用法与用量:负荷剂量:静脉给予6mg/kg,每12小时1次,连用2次。输注速率不得超过每小时3mg/kg。维持剂量:静脉给予4mg/kg,每12小时 1次。治疗不耐受者:将维持剂量降至3mg/kg,每12小时1次,注意事项:中至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不得经静脉给药。患者在用药后发生短暂视觉障碍的比例可达到30%以上,伏立康唑:三唑类抗真菌剂,17,卡泊芬净:棘白菌素类抗真菌剂,适应证:侵袭性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及侵袭性曲霉菌病,药代动力学:血药浓度与剂量呈等比例增长,经肝脏及肾脏排泄,脑脊液中几乎不能检出,清除半衰期为4050h,用法与用量:第1天70mg/d,之后50 mg/d,输注时间不得少于1h,疗程依患者病情而定,注意事项:对严重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应避免用药,卡泊芬净:棘白菌素类抗真菌剂,18,氟胞嘧啶:属抑菌剂,适应证:敏感念珠菌和隐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单独应用易导致耐药,多与两性霉素B联合使用,药代动力学:口服生物利用度78%90%,达峰时间2h。药物广泛分布于各器官组织,脑脊液浓度达血液浓度的50%100%。清除半衰期为2.44.8h,90%以上以原形自尿液排出,用法与用量:每天100150mg/kg,口服分4次;静滴分24次,成人一般每次2.5g,滴速410ml/min。肾功能不全者需减量,注意事项:检测血液和肝脏不良反应。严重肾功能不全及过敏者禁用,孕妇慎用,哺乳妇女不宜使用。不宜与骨髓抑制药物共同使用,氟胞嘧啶:属抑菌剂,19,三、IPFI的诊断标准,IPFI是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分为原发和继发2种类型。,引起IPFI常见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属、曲霉属、隐球菌属、接合菌(主要是毛霉)和肺孢子菌,IPFI的诊断要通过,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微生物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四部分综合判断,三、IPFI的诊断标准IPFI是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致的支,20,宿主因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38或36,并有以下情况之一:,之前60d内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d以上),之前30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患有艾滋病,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和体征,持续使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有慢基础疾病,或外伤、手术后长期住ICU,长期使用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全胃肠外营养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宿主因素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21,临床特征,主要特征:,侵袭性肺曲菌感染的胸部X线和CT影像学特征为:早期出现胸膜下密度增高的结节实变影,数天后病灶周围可出现晕轮征,约1015d后肺实变区液化、坏死、出现空腔阴影或新月征,肺孢子虫肺炎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为:两肺出现毛玻璃样肺间质病变征象,伴有低氧血症,次要特征:,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出现新的肺部浸润影,持续发热超过96h,经积极的抗菌治疗无效,临床特征 主要特征:,22,微生物学检查,合格痰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包括曲霉菌属、镰刀霉属、接合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真菌培养阳性,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或培养新生隐球菌阳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血液标本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ELISA)检测2次阳性,血液标本真菌细胞壁成分1,3-D葡聚糖抗原(G试验)连续2次阳性,血液、胸液标本隐球菌抗原阳性,微生物学检查合格痰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23,微生物学检查的几点说明,血液标本真菌抗体测定作为疾病动态监测指标有临床意义,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血液标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各种真菌PCR测定方法,虽然灵敏度高,但容易污染,其临床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血液标本GM和G试验是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依据之一,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80%以上,已获美国FDA欧洲许多国家批准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GM检测可在临床和影像学尚未出现前数天表达阳性,对高危患者连续动态检测(每周2次)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微生物学检查的几点说明血液标本真菌抗体测定作为疾病动态监测指,24,微生物学检查的几点说明,GM检测在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假阳性,如使用半合成青霉素、使用牛奶制品等;新生隐球菌的荚膜含有与GM呈交叉反应的表位,隐球菌感染时可出现GM检测假阳性,其他体液如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尿液、脑脊液等也可检测GM,但由于阳性判定和敏感性、特异性等问题尚未得到美国F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