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台灣原住民觀光發展模式之探討,薛瑛濃,台灣原住民觀光發展模式之探討薛瑛濃,1,目錄,第壹章 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方法,第四節,研究限制,第貳章 文獻回顧,第一節,原住民的族群及分布,第二節,原住民觀光,目錄第壹章 緒論,2,第一節 研究動機,90 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掀起了原住民族觀光熱潮,原住民族文化於是漸次的登上了電視的螢幕。手機、啤酒廣告甚至奧運會的主題歌,引用原住民族的文化藝術來呈現;原住民族祭典活動、原住民族地區的觀光旅遊亦成為電視節目爭相報導的對象;原住民族文化藝術儼然已成為橫掃全球的流行產物。這股風潮在聯合國將1993 年定為國際原住民年,並舉辦各種相關活動、會議之後更被推向至今方興未艾的高原期(紀駿傑,1998)。,第一節 研究動機90 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掀起了原住民族觀光熱,3,第二節 研究目的,(1)深入各原住民部落訪查,實地瞭解各原住民部落民宿、傳統工藝工作室、原住民風味餐、原住民解說導覽的旅遊行程等觀光產業的經營現況。,(2)瞭解官方、部落內部組織、觀光業者對發展原住民文化觀光與旅遊的規劃與策略,以及所面臨的問題或衝突。,(3)實地觀察原住民帶領觀光客從事原住民旅遊,以理論分析雙方互動關係。,(4)研究原住民如何成功經營觀光產業,從山胞觀光被消費的次等地位,提升到原住民觀光掌握觀光規劃與文化詮釋的原住民主體性。,(5)針對原住民觀光未來發展,提出階段性建議,供其他有意朝原住民觀光經營觀光產業的原住民部落,作為參考,第二節 研究目的(1)深入各原住民部落訪查,實地瞭解各原住,4,第三節 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用田野調查法、參與觀察法、訪談法、文獻蒐集等方式,廣泛蒐集研究素材,並相互交叉比對、研判。最後綜合歸納得出結論,並試圖對後續原住民觀光發展,建議階段性的可行策略。,第三節 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用田野調查法、參與觀察法、訪談法、文,5,第四節 研究限制,原住民部落經營旅遊業是一把雙面刃,觀光客倍增,雖讓利益明顯增加,卻也招來難以承受的外來壓力。,恐怕無法抽樣調查取得大量遊客訪問素材,作為遊客超越承載量,對社區造成觀光負面衝擊的議題分析資料。再者,遊客在不同類型的原住民地區從事觀光活動時,其對原住民的感受會有所不同。很值得分別取樣,僅取兩個案例作為研究對象,第四節 研究限制 原住民部落經營旅遊業是一把雙面刃,觀光客,6,第貳章 文獻回顧,第一節,原住民的族群及分布,一,、,原住民的族群,二、,原住民的分布,第二節原住民觀光,一、原住民觀光之內涵意義,二、台灣原住民觀光演變歷程,三、原住民觀光之分類,第貳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原住民的族群及分布,7,一、原住民的族群,台灣之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馬來人。南島語族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民族,分佈地區西起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越過印度洋直抵太平洋的復活節島,北起台灣,南到紐西蘭。台灣是南島語族分佈的最北端,原住民共有十九個部族,在文獻上由其漢化程度,分類成平埔族和高山族。平埔族居住在西部平原地區,與漢人接觸已久,大多已漢化,已失去其固有語言文化;而高山族居住在山區及其附近,與漢人接觸較晚,漢化較淺,大部分保有其固有文化特質、語言及傳統習俗,,一、原住民的族群台灣之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馬來人,8,二、原住民的分布,根據李亦園(1955)之文獻指出,平埔族可分為十族,人口約十餘萬,各族分布大致如下,凱達加蘭族(,Hetagalan),雷朗族(,Luilang),噶瑪蘭族(,Kavalan),道卡斯族(,Taokas),巴布拉族或稱拍瀑拉族(,Papora),貓霧揀族或巴布薩族(,Babuza),巴則海族(,Pazeh),和安雅族(,Hounya),拉雅族(,Siraya),邵族(,Shao),二、原住民的分布根據李亦園(1955)之文獻指出,平埔族可分,9,原住民观光发展模式ppt课件,10,原住民的族群及分布,高山族依其分布地區與文化差異分為九族,人口約三十餘萬,泰雅族(,Ataya),賽夏族(,Saisiat),布農族(,Bunun),鄒族或曹族(,Tsoa),排灣族(,Paiwan),魯凱族(,Rukai),卑南族(,Pnyuma),阿美族(,Ami),雅美族(,Yami),原住民的族群及分布高山族依其分布地區與文化差異分為九族,人口,11,原住民观光发展模式ppt课件,12,第二節 原住民觀光,本節將有關原住民觀光的研究,綜合歸納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界定原住民觀光之意義內涵,第二部分為現今台灣原住民觀光的演變歷程。第三部分則是將原住民觀光加以分類,,第二節 原住民觀光本節將有關原住民觀光的研究,綜合歸納為三部,13,原住民觀光之內涵意義,謝世忠(1994)指出所謂的異族觀光(,ethnic tourism),就是指到一個與自己文化、種族、言語、或風俗習慣相異的社區或展示定點去參觀他們,除了看物看地方,更把”看人”視為主要的目的,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1997)將發展原住民地區的觀光,定義為將可供觀光之自然、人文資源由原住民本身來從事觀光所須之接待、交通、財物、資訊、休閒遊憩等軟、硬體設施來吸引觀光客的一種服務事業。,原住民觀光之內涵意義 謝世忠(1994)指出所謂的異族觀光,14,原住民觀光之內涵意義,Hinch and Bule(1996),指出原住民觀光(,Aboriginal tourism),是一種以資源為基礎的觀光形式,原住民文化為主要的觀光吸引力。在研究上常被稱為異族觀光(,ethnic tourism)(,詹怡泓,2003)。,原住民觀光意涵,界定為:原住民部落自主運用其周邊生態環境與民族文化作為觀光遊憩資源,觀光客透過部落文化巡禮、參觀文物、歌舞展演、生活體驗、導覽解說等經營行銷方式,觀察並瞭解原住民文化特質。,原住民觀光之內涵意義,15,台灣原住民觀光演變歷程,根據陳永龍在第四世界全球虛擬網路圖書館網站所論述觀光發展與台灣原住民一文中指出,台灣的觀光事業發展源於1950 年代末的美援時期,提供駐台美軍渡假勝地,開啟了國際觀光的大門。直到1970 年代後,國內休閒需求增加,觀光業從提供以日、美為主的國際觀光市場,轉為提供以國民休閒為主的國內旅遊市場。陳永龍並將台灣原住民社會空間被納入旅遊市場,發展觀光的演變歷程,自1914 年1990 年,詳細區分為五個時期,橫跨了日據時期、台灣光復初期到1990 年代,台灣原住民觀光演變歷程 根據陳永龍在第四世界全球虛擬網路圖書,16,台灣原住民觀光演變歷程,至於1990 年代後,原住民部落為了爭取自己的土地空間,透過傳播媒體與輿論等公共領域的擴張向國家取得較多的權力,例如:達娜依谷、布農文教基金會園區採取封園、護溪、收取清潔費、入門票、收費擔任嚮導解說,還有新開發的原住民部落如司馬庫斯、阿里山鄉茶山村,則是以容量管制、強調部落自主、排斥財團介入、要求經濟利益留在當地等措施(詹怡泓,2003)。,台灣原住民觀光的演變歷程,台灣原住民觀光演變歷程至於1990 年代後,原住民部落為了爭,17,原住民觀光之分類,台灣原住民各族居住區域相當遼闊,依據原住民族委員會資料,台灣原住民主要分佈於全省12 個縣市、55 個鄉鎮,範圍含括全省山區、東海岸、花東縱谷、離島蘭嶼。台灣原住民觀光旅遊市場,有以自然景觀為主要訴求,亦有凸顯異族文化風情為賣點。而原住民觀光的市場型態、遊憩資源、行銷經營手法、參與者互動關係均不相同,原住民觀光之分類 台灣原住民各族居住區域相當遼闊,依據原住民,18,原住民觀光之分類,謝世忠(1994)利用質化與量化研究方法,觀察遊客在不同類型的原住民觀光情境中的體驗,並依照台灣山胞觀光地點的特性,將之分為四種類型:1.都市情境的山胞觀光。2.生活區的山胞觀光。3.社區動員的山胞觀光。4.集中展現的山胞觀光,其各類型的特性、互動關係及代表案例整理如下,原住民觀光之分類謝世忠(1994)利用質化與量化研究方法,觀,19,類型,都市情境的模式,生活區的模式,社區動員的模式,集中展現的模式,案例,1、阿美文化村,2、紅葉山地文化,村,3、東方夏威夷,1、蘭嶼,1、日月潭德化村,2、烏來,1、屏東瑪家台灣,山地文化園區,2、九族文化村,觀光特性,可在都市中看山,胞或山地人,直接接觸當地人,自然的生活領域,全體住民總動員,經營觀光的社區型態,將原住民各族群,之顯形文化,透過設計和規劃集中展現的觀光地點,觀光客與原住民互動關係,原住民婦女等待,與遊客照相、表演歌曲舞蹈,觀光客透過此表演而認識原住民文化。,觀光客以觀看達,悟人族生活,為主要瞭解原住民的管道。,觀光客在德化社,是以購買物品或,走在街上來瞭解,原住民。而在烏來也是在原住民舞蹈表演、生活觀察、購物閒逛等機會才接觸原住民。,虛構的完整原住,民生活圖像,屋舍建築在潔淨環境的背景下所呈現出的商業性質園區。遊客對原住民的瞭解是透過經營者規劃而成的。,(資料來源:謝世忠,1994。),類型都市情境的模式生活區的模式社區動員的模式集中展現的模式案,20,原住民觀光之分類,李素馨、侯錦雄則指出,原住民觀光地區兼具有自然觀光及文化觀光,而原住民文化亦包含傳統、宗教、地方歷史、產業型態等,皆屬觀光資源的範疇,在觀光市場的表現形式上,形成大眾旅遊、深度旅遊、自然旅遊、及文化旅遊的產品定位,而與休閒旅遊相關的節目規劃與空間規劃,亦因而在此結構中呈現不同的面貌形式,不同的觀光場所各蘊含不同的情境意義。,原住民觀光之分類李素馨、侯錦雄則指出,原住民觀光地區兼具有自,21,原住民观光发展模式ppt课件,22,原住民觀光之分類,張琬菁、方志鵬(2002)在花東地區原住民觀光發展之現況與策略研究中指出,原住民觀光型態中,謝世忠(1994)曾分類為都市情境、生活區、社區動員、集中展現等四種觀光型態,其中花東地區分別為都市情境與生活區的觀光型態。在此以花東地區的特性,以及原住民觀光發展的脈絡、各方面的投入、經營管理的方式等作為分類的依據,藉此將花東地區原住民觀光模式分類為基金會發展模式、企業發展模式、節慶發展模式、社區營造模式、民宿發展模式、其他等各類型。,原住民觀光之分類張琬菁、方志鵬(2002)在花東地區原住民觀,23,謝謝聆聽,謝謝聆聽,2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