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第课时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沧****B 文档编号:252448788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八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第课时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秋八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第课时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秋八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第课时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激趣导入,自小我们就读到唐代李绅的悯农作品之锄禾,大家还记得吗,?,好,大家一起背下来。很好,你们从这首诗中感受到农间耕作的辛劳吗,?,文题解说,观刈麦,:,诗题中的“刈”是割的意思。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题目交代了诗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首有名的叙事讽喻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创作背景,赤壁,:,赤壁,在今湖北赤壁,位于陆水入长江处,是著名的,古战场。诗人杜牧路过此地,有感于三国时代英雄的成败而,写下的。虽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过零丁洋,:“,过”,经过,;“,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位,于珠江口外。文天祥,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元,军俘虏,囚禁在船上,船过零丁洋时,写下此诗。,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其诗善于叙事,并且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相传老妪都能听懂。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很不得志。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小李杜”,人称“小杜”,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课文朗读,观刈麦,朗读,课文朗读,赤壁,朗读,课文朗读,过零丁洋,朗读,诵读诗歌,1.,听读。听诗歌朗诵录音,并仿照示例划分三首诗歌的朗读,节奏。,示例,:,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五言古诗常用“二三节奏”“二二一节奏”,七言古诗常用,“二二三节奏”。值得提醒的是,:,诗歌停顿的划分也常按意,义单位分或音节划分。,),诵读诗歌,2.,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举行朗读竞赛。,3.,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试着翻译诗歌。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解,并点出三首诗歌的重点字,词。,重点字词,:,妇姑,:,荷,:,箪,:,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背负,肩担。,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基础知识,饷田,:,丁壮,:,但,:,惜,:,秉遗穗,:,悬,:,敝筐,:,相顾言,:,曾,:,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青壮年男子。,只。,盼望。,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挎着。,破篮子,。,互相看着诉说。,一直、从来。,基础知识,事,:,农桑,:,岁晏,:,念此,:,尽日,:,折戟,:,销,:,将,:,认前朝,:,东风,:,遭逢,:,从事。,农耕和蚕桑。,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想到这些。,整天,终日。,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蚀。,拿起。,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指火烧赤壁事。,遭遇。,干戈,:,寥落,:,指抗元战争。,荒凉冷落。,基础知识,四周星,:,絮,:,萍,:,惶恐滩,:,零丁,:,丹心,:,汗青,:,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柳絮。,浮萍。,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孤苦无依的样子。,红心,比喻忠心。,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 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品味赏析,(,一,),研读品味,观刈麦,1.,本诗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分别在哪几句,?,由,此可见,本诗分几个部分,?,妇孺,饷田,;,丁壮,刈麦,;,贫妇,拾麦,;,诗人,观,刈麦。,第一层,(14,句,):,交代时间、环境气氛。,第二层,(512,句,):,全家出动刈麦。,第三层,(1320,句,):,贫妇,(,抱子挎篮,),拾麦诉苦。,第四层,(2126,句,):,诗人自疚自愧。,品味赏析,2.,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农人挥汗如雨割麦,贫妇抱子挎篮拾麦。,3.,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举例说明。,景物描写,:,夜来,黄,;,场面描写,:,足蒸,光,;,语言描写,:,家,田,肠,;,心理描写,:,力尽,长。,品味赏析,4.,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诗中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的景物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对农家同情、关,心的句子是,:“,闻者为悲伤”“今我何功德”“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5.,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惭愧、谴责自己,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品味赏析,(,二,),研读品味,赤壁,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品味赏析,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两句,这两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品味赏析,(,三,),研读品味,过零丁洋,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品味赏析,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精读感悟,三首诗歌中,有很多诗句写得极为精彩,其中,一定也有你觉,得特别喜欢的句子。请仿照下面示例,简要分析,赤壁,过零丁洋,两首诗的精彩诗句。,示例,:,我特别喜欢,观刈麦,里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两句。这两句诗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出劳动者,在特定环境下矛盾的心理。这种特定情景下的特定心理,更,能突出农民生活的艰辛。,精读感悟,1.,赤壁,我喜欢的诗句,:,理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精读感悟,2.,过零丁洋,我喜欢的诗句,:,理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突破难点,1.,举例说明,观刈麦,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白居易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表现出深刻的主题,显出本诗的思想高度。,突破难点,2.,赤壁,一诗借物起兴、以小见大。试体会其特点。,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突破难点,3.,过零丁洋,是如何综合交错、虚实结合的,?,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发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贞精神的自然流露。,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三首诗歌。,2.,找出三首诗中你喜欢的句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具体的画面。,板书设计,观刈麦,同情劳动人民,赤壁,借物咏怀,过零丁洋,抒发爱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开题报告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