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人类认识的宇宙及对宇宙的新探索,人类认识的宇宙及对宇宙的新探索,1,高考考点的分析,1、考核内容上:八大行星、太阳活动、太阳辐射能,及宇宙环境探测是命题的重点。,2、考核形式上: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且大多与时,事背景相结合。,3、命题趋势:,A、以时事背景为切入点,考查宇宙资源、人类对宇宙现象的认识,B、直接以区域太阳辐射能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等知识。,高考考点的分析1、考核内容上:八大行星、太阳活动、太阳辐射能,2,主要 内容:,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二、宇宙中的地球,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五、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主要 内容:,3,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1、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卫星和星际物质,。,注意: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石之间的关系,又可分为:,人造天体:,冲出地球大气层之外的人造物质,自然天体,2、天体系统,总星系,河外星系,(星系),银河系,恒星世界,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八大行星及卫星系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地月系,其他七大行星,中心天体:地球,卫星:月球,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1、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流星,4,二、宇宙中的地球,1、特点,普通性: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特殊性:是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析行星公转轨道图:,a、公转轨道从北天极看呈逆时针,b、,哈雷彗星轨道从北天极看呈顺时针,d、火星与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e、木星的质量和体积最大,f、土星的卫星最多,c、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二、宇宙中的地球1、特点普通性: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特殊,5,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原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外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内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当,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了海洋的形成,适宜的温度,原始大气,液态水,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原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外因,6,(2007上海)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A、行星上有岩石与土壤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B,(2004上海)2004年3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主要是在火星表面发现(),A、显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化石 B、大量被流行体撞击的坑穴,C、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 D、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C,(2005广东)在20世纪末,多国天文学家通过国际性的合作研究,观测并测量出一遥远的旋涡星系,该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为(),A、140多亿个天文单位 B、140多亿年 C、140多亿千米 D、140多亿光年,D,(2005江苏)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A、地球 B、水星 C、金星 D、火,星,B,(2007上海)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7,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发射能量,2、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3、太阳常数:8.24J/cmin,4、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大气、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5、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分布,:a最丰富区青藏高原,?,b最贫乏区四川盆地,?,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A、太阳高度角(最主要因素):纬度越低,越丰富,B、大气厚度、密度:地势越高,大气越稀薄,密度越小,C、大气的透明度:晴天,透明度高;污染少的地区,透明度高,三、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8,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三层,2、太阳活动的类型:,(1)黑子:出现在光球层,周期为11年,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2)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日珥:出现在色球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电离层,引起电离层的扰动。,(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极地地区可能会出现“极光”现象。,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9,(2007上海)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象。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A,(2004上海春季)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珥 D、日冕层,2、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C、意大利、西班牙 D、印度、巴基斯坦,D,B,(2007上海)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10,1957年,原苏联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开创了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五、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1、宇宙探索的发展,古代幻想阶段,开创新时代,-,原苏联,1957年10月,发射卫星,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太空时代,1957年,原苏联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开创了观,11,加加林,1961年,苏联发射第一颗载人飞船,将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地球轨道,从而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航天器从无人到有人的发展,加加林 1961年,苏联发射第一颗载人飞船,将,12,1970年4月14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从此,我国跻身于世界航空科技的大国行列。,1970年4月14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从此,我国跻,13,1971年,苏联发射第一个,空间站,。,1981年,美国第一次发射可以再次使用的,航天飞机,。,从1957年到1981年的24年中:,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了,空间开发利用的新阶段,。,1971年,苏联发射第一个空间站。1981年,美国第一次发射,14,利用空间资源,辽阔,高真空环境,强辐射环境,失重环境,2、开发宇宙,特点,利用空间资源 辽阔2、开发宇宙特点,15,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遥感和通信太空育种新材料的加工“天药”研制,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16,风云一号,国际通讯卫星,风云一号国际通讯卫星,17,预警卫星(美),东方红三号,预警卫星(美)东方红三号,18,欧洲地球资源卫星,欧洲地球资源卫星,19,生物试验卫星(苏),月面上的试验(美),生物试验卫星(苏)月面上的试验(美),20,艺术家绘出的太阳能飞船在星际间飞行时情景,利用太阳能资源,艺术家绘出的太阳能飞船在星际间飞行时情景利用太阳能资源,21,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a发展太空采矿业;,b设想将小行星牵引到月球或陨落在地球上的指定地点进行冶炼。,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22,空间开发日趋国际合作,美苏言和,空间开发日趋国际合作美苏言和,23,所谓“太空垃圾”,是指那些,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卫星,;,意外或有意爆炸的航天器产生的碎片,;,宇航员扔出舱外的垃圾,等。,太空垃圾击穿美国航天器太阳帆板,3、宇宙环境的保护,清除办法:,1.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他轨道上,2.用航天飞机将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3.对碎片进行低空处理,使其在大气层中燃烧,4.研究新型航天用品,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所谓“太空垃圾”太空垃圾击穿美国航天器太阳帆板,24,课堂练习:,1、开发宇宙能源资源,主要开发的是 (),A重力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天体引力能,2、关于宇宙中太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间垃圾就是指宇航员遗弃的生活垃圾,B由于空间垃圾与航天器之间的相对速度较小,不会对航天器构成威胁,C目前太空垃圾数目在增加,而体积在减小,D为了保持太空清洁,人们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他轨道 上,或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B,D,课堂练习:BD,25,3、有关人类宇宙探测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A虽然人类随着载人航天器进入宇宙,但还是无法对月球、大,行星进行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B宇宙探测使人类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而且还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C空间资源的开发无需走国际化道路,D人们利用卫星除军事侦察、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外,其他,活动暂时还不行,4、人们幻想建立“空间城”,不是因为 (),A宇宙空间极其辽阔 B地球上人口越来越多,C宇宙空气清新 D宇宙中有丰富的资源,B,C,3、有关人类宇宙探测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26,5、下列不属于宇宙空间的垃圾的是(),A寿命终止的航天器 B人造卫星爆炸产生的碎片,C陨石 D航天员仍出的垃圾,6、宇宙开发,需要国际合作,不是因为(),A宇宙开发的规模大 B宇宙开发活动的投资多,C宇宙开发活动占地面积大 D宇宙开发活动技术要求高,C,C,5、下列不属于宇宙空间的垃圾的是()CC,2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