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课程班5:医院感染与控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52443296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部课程班5:医院感染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基础部课程班5:医院感染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基础部课程班5:医院感染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医院感染与控制,流行病学教研室,聂 军,第一节:概述,一、医院感染的历史和现状,(一)古代萌芽期医院和医院感染,(二)近代医院和医院感染,(三)现代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现代医院感染的特点,耐药菌株,条件致病菌,侵入性诊疗器械的应用(诊疗过程),第一节:概述,二、医院感染的概念,也称院内感染、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等,指从医院获得的或在医院受到的感染,广义:,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受到病原体侵袭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性疾病,狭义:,凡是住院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非处于潜伏期而在住院期间受到病原体侵犯而引起的感染,(指临床病人),第一节:概述,概念说明(从广义说),1、感染时间:必须是在医院环境活动期间受染的,2、感染地点:凡是在医院环境获得的都是医院感染,3、感染对象:在医院活动的所有人员都可以成为医院感染的对象,第一节:概述,三、医院感染的判断标准:,1、超过平均潜伏期的,(有明确潜伏期的疾病),2、入院后48小时的,(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3、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部位或新病原体的,4、新生儿经产道发生的感染,潜伏期(判断感染的主要标准)是结合病原学和流行病学资料,第一节:概述,四、医院感染的危害,(一)感染率高。我国大约在10%左右,1987-1988年的调查为9.72%,按当时的就诊量估计每年有500万人次发生医院感染。,(二)延长住院诊治时间,造成额外经济损失,(三)增加病死率,(四)在医院内产生暴发或流行(造成恐慌),(五)播散:在社会中传播,第二节:医院感染的基本条件,一、病原体(多种病原体),感染病原体的特点:,1、,细菌感染中又以需氧菌占绝大多数,2、,耐药菌株多,3、,机会菌多,4、引起医院感染的细菌因年代不同而变化,5、某些菌种的感染部位相对集中,6、病毒的作用和角色被低估,第二节:医院感染的基本条件,二、感染来源,分为内源和外源两个方面,1、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来源就是患者自己,因抵抗力下降使平常不致病或致病力较弱的条件致病菌引起。或因为细菌定植的部位发生改变而产生,内源性感染多由“医院株”引起,由患者入院早期从医院环境或其它患者、工作人员等迁移至患者身上,取代原有的正常菌群并定植于适宜的部位而引发感染,第二节:医院感染的基本条件,2、外源性感染:是由于患者体外、医院内的病原体引起。主要是其他患者、病原携带者、动物和有利于病原微生物长期生长的潮湿的环境(湿化瓶、卫生间等处)和未彻底消毒灭菌和污染的医疗器械和血液制品等。,交叉感染:来自其它患者(人)的感染,环境感染;来自来自医院环境的感染,医源性感染:来自未彻底消毒灭菌或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污染的血液制品和药品,第二节:医院感染的基本条件,感染来源归纳如下:,1、患者,2、带菌者或自身感染者,3、环境储源,4、动物感染源,第二节:医院感染的基本条件,三、传播途径:,(一)接触传播:,1、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一些呼吸道的传染病,如流感、结核、白喉。多见的是通过手的相互触及,,2、间接接触传播:由某种(些)传播媒介参与而传播病原体,接触传播中医护人员的手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节:医院感染的基本条件,(二)空气传播:,1、飞沫传播,2、飞沫核传播,3、菌尘传播,4、医源性气溶胶感染,(1)气体湿化器,(2)空调系统的空气污染,(3)实验室气溶胶感染,第二节:医院感染的基本条件,(三)共同媒介物传播,水、食物,某些药剂、血液、血制品,某些医疗设备等是全院或某一专科病人共用或常用的,一旦受到病原体污染,可在短期内或同时引起多人感染。,(四)生物媒介传播:在特殊条件下有意义。,第二节:医院感染的基本条件,四、易感病人:,医院感染者主要是住院患者,他们都有轻重不同的原发疾病,身体营养和抵抗力都较健康人群为差,称为衰弱的宿主,所以对各类病原微生物易感性高、导致感染的剂量也低。,第三节: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一、流行强度:以散发为主,也常发生流行和爆发。散发多由自身感染所致。流行可能是医院感染中某种优势菌所致,称为医院株。爆发等由某种共同媒介物所引起。,二、时间分布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某些特殊途径所致爆发和个别疾病可能有明显的季节性。,三、医院及各科室的分布特征,四、感染部位: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多见,第三节:流行特征和危险因素,五、危险因素,1、年龄越大和越小的患者,2、患有各种慢性或消耗性疾患,营养不良,免疫机能受损者,3、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者,4、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扩菌素者,5、接受各种侵入性治疗和诊断者,6、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过长者,7、长期卧床和意识障碍者,第四节: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一、加强宣传教育,认识严重性和危害性,二、加强行政管理,成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控制科,三、建立设备完善的检验科,四、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正确使用消毒疗法,五、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的忠告,医院感染是病原微生物和医院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要将医院感染控制在最低限度,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医疗实践,活动。,以下几点需特别关注,1、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养成,2、医护人员经常洗手,3、合理谨慎的使用抗生素,4、医疗器械严密消毒,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一、医院感染的监测,是对一定人群中医院感染的发生、分布以及影响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有计划、系统、主动的连续观察、检验分析,以便对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医院所有病人、工作人员及与感染有关的因素和环境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观察和检验,目标性监测:部门监测、轮转式监测和从优监测。,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一)医院感染现况调查,现况调查又称为现患调查或横断面调查。在一较短的时间内对一定范围的病人医院感染状况及其有关因素进行调查。,现况调查可用于了解医院目前医院感染的感染率、分布特征,是一种本底资料调查,是医院感染监测的基础。,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二)病原体与耐药状况的监测,病原体监测包括对引起医院感染的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进行监测,尤其是对病毒的监测。通过长期监测,可发现病原体变迁的趋势,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人体及环境细菌贮所进行耐药监测,对流行菌株及非流行株进行耐药质粒分析,发现不同细菌耐药质粒传递状况,采取控制措施,防止耐药性继续传递。,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三)医院环境微生物污染的监测,1、医院空气细菌含量的监测,2、物体表面污染的微生学监测,采取样时注意样品的无菌操作和样品的代表,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二、医院感染病因研究,(一)病例对照研究:,以现况调查发现的感染者为病例组,同一病房选择入院时间基本相同,年龄相差5岁以内,同性别的非医院感染者为对照组,可以是成组对照,也可按1:1或1:2配对,按统一调查表调查病例组与非病例组有关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分析暴露因素的比例,计算比数比(,OR,值),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二)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由因到果的前瞻性研究,主要用于验证病因和防治效果评价,医院感染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应为尚未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按是否具有某种特征或是否接受某致病因素的暴露或不同暴露量分组。然后观察和比较各组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判断研究因素的作用。,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当某病医院感染率超过常年一般水平被称为流行。当某医院或某病区在较短时间内,尤其在某病的一个潜伏期之内出现了较多医院感染病例时称为暴发。,一旦出现流行或暴发应迅速查明流行或暴发的过程及其原因,采取控制措施,以便尽早阻断感染的继续蔓延。,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1、调查方法,(1)初步调查:调查人员应尽快赶赴现场,初步了解是否有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波及范围多大,主要影响因素和原因是什么,提出初步控制措施,然后尽快组织深入调查,(2)深入调查:制定详细调查计划,制定统一调查表。对感染者及对照进行个案调查,如怀疑食物、饮水引起的暴发,还应对食堂、供水系统进行调查;采集必要的标本,供病原学检查,包括病人的血液、排泄物与分泌物,可疑细菌贮源,可疑传播媒介的标本,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2、资料的整理与描述,对调查资料进行核实、补充,然后进行分组、划记、汇总及计算罹患率等,绘制必要的图表,对暴发或流行的时间、空间(地区、单位)及人间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在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对传播途径,流行因素,传染源进行分析,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3、资料分析,(1)流行特征描述与分析:医院感染流行的临床特点,病原特点,感染的人间分布、单位分布,部位分布,时间分布特点,(2)传播途径分析与判断:在对流行特征对比与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把可能性小的传播途径逐个排除的方法来判断传播途径。,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3)传染来源的分析与判断。在肠道传染病流行或暴发时,应当找出引起该次流行的传染来源。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明确判定传染来源,仅能推断其可能性或可疑传染源,在医院环境中,应注意发现细菌贮源。,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4)防疫措施效果分析:主要根据流行曲线特点进行分析,如果采取防疫措施后,经一个平均潜伏期,虽仍有发病,但明显下降,可能是防疫措施的效果;如果措施刚实施,发病立即下降,或已开始下降才采取措施,这不一定是防疫措施的效果。,(5)结论与报告:是一篇好的论文,也是一份法律文件。,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四、医院消毒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医院感染者中部分是因消毒不当引起的,1、物理学指标与物理学监测方法,物理学指标有温度、压力及强度(剂量)等。物理学指标通过物理学方法测试而获得,如高压蒸汽灭菌器上的压力表及温度表,紫外线强度仪、留点温度计、热电偶仪等。物理学测试方法能较准确表示消毒状况,高压灭菌与紫外线消毒时,主要靠物理测试进行监测。,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2、化学指标与化学监测方法,化学方法监测消毒的浓度或有效成份含量,例如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含碘消毒剂有效碘的测量等。还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在热、光、辐射等作用下发生形态、颜色的改变而判断消毒的效果,将这些化学物质制成标签型、纸型、卡片型、管型等各种化学指示剂,使用时随同消毒物品一起放置,观察这些指示剂的形态、颜色的变化,以作出判断与评价。化学指示剂使用简便,但准确性较差,可以作为灭菌效果评价的辅助性手段。,第五节:医院感染的研究方法,3、微生物学指标与微生物学测试法,选择相应的指示菌、指示病毒、芽胞等进行灭活试验。这些指标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抵抗力较强的微生物或指示物,能较准确地反应消毒的效果。,微生物学方法是鉴定消毒剂、监测消毒效果最客观的最可靠的方法,但操作较复杂,不能立即显示消毒的效果。,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