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二轮通史复习:宋元政治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52440694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通史复习:宋元政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通史复习:宋元政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通史复习:宋元政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单元 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10,世纪,-14,世纪,第五单元 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公元,1,一、北宋的政治和,改革,两宋历史,概述,1.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2,.,王安石,变法,一、北宋的政治和改革,2,(907年-979年),(907年-979年),3,政权,创建者,年代,都城,称帝前身份,后梁,朱温,907-923,开封,宣武军节度使,后唐,李存勖,923-937,洛阳,河东节度使之子,后晋,石敬瑭,936-947,开封,成德、天平军节度使,后汉,刘知远,947-951,开封,忠武军、河东节度使,后周,郭威,951-960,开封,天雄军节度使,枢密副使,政权创建者年代都城称帝前身份后梁朱温907-923开封宣武军,4,两宋历史概述,北宋,(9601127),定都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两宋历史概述北宋(9601127)定都开封府南宋(1127,5,高中历史高考二轮通史复习:宋元政治课件,6,北宋,(9601127),1,太祖武德帝,(960,,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治改革,2,太宗文武帝,(976,,赵匡义,赵匡胤弟,),统一中原,3,真宗元帝,(997,,赵恒,赵匡义子,),4,仁宗明帝,(1022,,赵祯,赵恒子,)5,英宗宣帝,(1063,,赵曙,赵匡义曾孙,)6,神宗圣帝,(1067,,赵顼,赵曙子,),王安石变法,7,哲宗昭帝,(1085,,赵煦,赵顼子,),元佑党争,8,徽宗显帝,(1100,,赵佶,赵煦弟,),金兵南下,9,钦宗仁帝,(1126,,赵桓,赵佶子,),北宋灭亡,10,世纪,统一,11,世纪,危机与变法,12,世纪,灭亡,二程,北宋(9601127)1太祖武德帝(960,赵匡胤),7,河南省,封丘县,陈桥乡,陈桥村,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河南省封丘县陈桥乡陈桥村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8,南宋,(11271279),10,高宗宪帝,(1127,,赵构,赵佶子,),建都临安,11,孝宗成帝,(1162,,赵昚,赵匡胤,8,世孙,)12,光宗慈帝,(1189,,赵敦,赵昚子,)13,宁宗恭帝,(1194,,赵扩,赵敦子,)14,理宗安帝,(1224,,赵昀,赵匡胤,11,世孙,),金灭亡,15,度宗景帝,(1264,,赵禥,赵昀侄,)16,恭宗懿帝,(1274,,赵显,赵禥子,)17,端宗愍帝,(1276,,赵昰,赵显兄,),南宋灭亡,18,末帝,(1278,,赵昺,赵显弟,),12,世纪,朱熹和陆九渊,南宋(11271279)10高宗宪帝(1127,赵构,,9,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这样介绍宋朝:一个骁勇军人开创的国家,偏偏在武功上不及任何一个主要朝代;它的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却不能掌握这种优势率先转型,.,在学界,宋代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两宋】,960-1276,陈寅恪认为“华夏文明历数千载演进,盛极于赵宋之世,其后势衰,终必复振。”,邓广铭认为“无论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宋朝取得的成就都是空前绝后的。”,国际上的汉学界则对宋朝的评价更是超越了汉唐:“东方的文艺复兴”、“最伟大的时代”、“最令人激动时代”。,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这样介绍宋朝:一个骁,10,四、北宋的政治和,改革,两宋历史概述,(一)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1.,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措施及其影响,目的:,措施:,四、北宋的政治和改革,11,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朝代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问题:依据史料分析,北宋君臣为了稳固政权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一)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1.,中央集权,的加强及其影响,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12,削实,权(行政权),:,文官任地方行政,长官(知州),“三年一易”,使州郡长官频频,调动。,置,通,判,监察,知州,。,利用通判与知州之间的相互制约,使一州之政不致为知州把持,防止偏离中央政府的统治轨道。,制,其,钱谷(财政权),:,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宋初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全部,运输至宋统治中心,开封或指定地点。,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收,精兵(军权),: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地方行政制度变革,(一)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1.,中央集权,的加强及其影响,重文轻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削实权(行政权):文官任地方行政长官(知州)“三年一易”,13,州、府,县,路,州、府县路,14,四、北宋的政治和,改革,两宋历史概述,(一)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1.,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措施及其,影响,目的:,措施:军权,:收兵权,建禁军,行政权,:文官知州、通判,财,政权:转运,使,影响,:,四、北宋的政治和改革,15,材料,一,自,宋以文臣知州事,历代因之。,宋太祖及赵普之计虑深矣,而议者徒谓宋之弱由此。是但知御侮力薄,不足以自强,而不知苟非外有强敌,内有流寇,则民得安耕牧,不至常罹兵革之苦。其隐然之功,何可轻议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宋代是政策相对务实、注重制约的时期;也使士大夫政治之下,致力于建设恒久典范的时代。其疆域面积远不及汉唐,而其统治所达到的纵深层面,却是前朝难以比拟的;此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过严重分裂割据的局面。,邓小南,思考: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北宋初年集权政策的影响?,材料一 自宋以文臣知州事,历代因之。宋太祖及赵,1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从利弊两个角度),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为北宋,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即三冗两积的局面),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从利弊两个角度)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17,四、北宋的政治和,改革,两宋历史概述,(一)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1.,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措施及其,影响,目的:,措施:军权,:收兵权,建禁军,行政权,:文官知州、通判,财,政权:转运,使,影响,2.,宰相权力的,分化和削弱,参知政事(行政权),中,书门下同平章,事,枢密院(枢密使,军权),(,宰相),三司(三司使,财权),3.,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四、北宋的政治和改革,18,“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宋史,职官志,“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19,赵,宋建立后,,中书门下、枢密院是中枢机构的核心,。,中,书门下,简称,中书,,是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行政机构,;,其办公处,设在禁中,亦称,政事堂,。北宋前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亦有侍中为宰相者,),,,太祖乾德年间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既是宰相之辅佐,又起着牵制相权之作用。,枢密院,统理军务机要,,是国家的最高,军政机构,,长官称作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是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与枢密使,副合称“执政”;宰相、执政,(“,宰执”,),共同构成为,当时,政府的决策与运作首脑。,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赵宋建立后,中书门下、枢密院是中枢机构,20,二府三司,机构名称,中书门下,枢密院,三 司,职权范围,行政,军事,财政,长,官,同平章事,枢密使,三司使,副,长,官,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三司副使,通 称,二府,计相,二府三司机构名称中书门下枢密院三 司职权范围行政军事财,21,枢密院,(,调兵权,),枢密使,文臣,以,文,制,武,枢密副使,三 衙,(,统兵权,),殿前度指挥使司,武将,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前敌指挥权,),遇有战事临时委任统帅,武将,分散军权的措施,核心思想:,1.,分散军权,2.,以文制武,枢密院的基本职权:,1.,对,军队进行编制与管理;,2.,保证,境内治安与国防安全,;,3.,军备,军需的措置,;,4.,武臣,的铨选与除罢。,枢密院枢密使枢密副使三 衙殿前度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22,表现,宋初最高统治者将兵权、政权、财权集于中央,各路监司、各州长官,大多重用,文人,,并以文人掌兵权,根除藩镇跋扈之祸,宋初统治者又提倡,文教,,复兴儒学,扭转五代颓风,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养好士风,“,兴文教,抑武事,”,,崇尚文治,,奖励儒术,是宋代基本国策,评价,积极,宋代文官制度使传统的,贵族政治、武人政治,基本上退出了封建中国的历史舞台;宋代文官制度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文官制度使书院兴起,学者辈出,经学、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等均甚发达,局限,政出多门,效率低下;冗费增多,财政拮据;容易形成党争;,头重尾轻,地方凋敝,拓展延伸:,文官政治的形成,表现宋初最高统治者将兵权、政权、财权集于中央,各路监司、各州,23,皇权,和相权:削弱宰相权力,二府三司制,二府: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三司:户部、盐铁、度支(财政),皇权和相权:削弱宰相权力二府三司制二府:中书门下(行政),24,“,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宋史食货志,1055,年,谏官范镇已上疏,三,省六部,制和二府,三司,制,唐朝宰相群实行程序性分权;宋朝宰相群依然程序性分权,但再加事务性分权,把中书门下的财权和军权分走了。宰相的权利不断被削弱,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增强。,“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三省六部,25,朝代,东汉,晋,隋,唐,北宋,官员总数,7576,6836,12576,18805,24000,十万分比,13,42,27,35,51,北宋时期官员人数之庞大,3.,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朝代东汉晋隋唐北宋官员总数75766836125761880,26,年代,宋太祖,960,宋太宗,976,宋真宗,998,宋仁宗,1023,禁军,人数,19.3,万,35.8,万,43.2,万,82.6,万,北宋前中期禁军人数的变化,年代宋太祖960宋太宗976宋真宗998宋仁宗1023,27,年 代,收 入,(,万贯,),支 出,(,万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15085,12677,仁宗皇祐元年,(1049),12625,“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11613,13186,北宋前中期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年 代收 入支 出真宗天禧五年(1021)1508,28,评价,:,形成,行政、军事、财政三大权分立的局面,宰相的权力大大,削弱,,加强,皇权。,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官僚机构膨胀,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评价: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官僚机构膨胀,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29,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张帆中国古代简史,30,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分割权力,相互制约,皇权高度集中,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31,一,.,相权薄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