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1)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52438340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得道多助_失道寡助(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得民心者得天下,演唱:,刘欢,数英雄 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轻生死 重兴衰,百年一梦多慷慨,九州方圆在民心,斩断情丝不萦怀,谁不想国家昌盛民安乐,也难料恨水东逝归大海,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学们,展现你的风采吧!,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2,、熟读成诵,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课文。,3,、理解“人和”的含义。,走进名人,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生活在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以天下为己任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即王道治国,提出国君应该爱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曾游说各国宣扬该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现存七篇。,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徒共同完成的,。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文学价值,孟子故事,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五 十 步 笑 百 步。,尽 信 书 不 如 无 书。,富 贵 不 能 淫,贫 贱 不 能 移,威 武 不 能 屈,,此 之 谓 大 丈 夫。,孟子名言名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坚信人性本善,后天教育至关重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真正的大丈夫,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指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的优势,人心所向,上下(内部)团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施行,仁政,少,这里指人少,这两句谈的是战争中的攻守问题,提出具备“人和”这个条件才最有利于攻守。揭示本篇的中心论点。,译文:,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内城,外城,包围,语气词,无义,武器装备,米,谷,泛指粮食,放弃,离开,护城河,这,译文:,方圆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利,粮食不是不多,(可是敌人一来却)弃城而逃,这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不胜,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攻,城:,守方,守城:,城高,池深,兵革利,粮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人和,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特点?讨论其作用?,运用了排比和双重否定句式。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限制,巩固,征服,通,叛,背叛,到,归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极点,译文:,所以说,限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阻;在天下树立威望,不靠武器装备的精良。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亲戚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让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他的人(必然所向无敌)。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1,、划出本段的排比句,说说其作用。,从反面推论,指出“域民”“固国”“威天,下”应当依靠“人和”,有很强的说服力,2,、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什么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人和”的实质是什么?,在于“得道”,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4,、本段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5,、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总结全文,深化论点,讨论,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段?,答,:,归纳了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第段的作用是在前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段绝非多余的闲笔。,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一,:,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论据二,:,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举例论证,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举例论证,环而,攻小城却不胜,城高兵利粮足却弃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推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顺,畔,对比,论证,人和之重要,结构:,总,分,总,战争,治国,拓展研究,1,)你知道历史上或生活中的哪些例子印证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古训,?,跟同学们介绍一下。,2,),“,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根据文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一、通假字:,畔,通“叛,背叛,二、古今异义:,郭、池、去、亲戚,委、域、是,三、一词多义:,兵、以、之,掌握重点词语,古义:外城,(,七里之郭,),今义:姓氏,郭,池,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今义:池塘,去,古义:离开,(,委而去之,),今义:从所在地到目的地,是,古义: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今义:判断动词,是,亲戚,古义:泛指内外亲属,(,亲戚畔之,),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委,古义:放弃,(,委而去之,),今义:委任,域,古义: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今义:地域,一词多义,利,之,以,地,利,不如人和:,有利,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三里,之,城:,的,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多助,之,至:,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以,天下之所顺:,用,理解背诵。,(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3),日本反华势力,公然宣布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闹剧,结果招致了国际社会有识之士的一 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哪句话,:,。,(,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5,)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极言防御一方地理条件优越的句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