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8/10/19,#,预防登革热从我做起,01,02,03,04,登革热概述,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预防与控制,主,要,内,容,登革热概述,定义:,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由于目前尚无可以应用的登革热疫苗,预防控制登革热的唯一有效措施是控制蚊媒,切断传播途径,今年雨量较往年多,蚊子孳生密度增高较往年来得早,且伊蚊孳生密度比往年,高等,所以呼吁,人们生活中注意蚊虫的妨害,做好个人,保护。,1,登,革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登革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4555nm。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DENV-1、DENV-2 DENV-3和DENV-4),4种血清型均可感染人,。,登革病毒对热敏感,,耐,低温,在人血清中保存,-20,可存活,5,年,,-70,可存好,8,年以上。但不耐热,,5030,分或,1002,分中即可灭活,不耐酸,用洗涤剂、乙醚、紫外线和,0.65%,甲醛溶液可以灭活,。,病原学,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复制,再次释放入血,形成第二次毒血症。登革病毒与机体产生的抗登革病毒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病毒可抑制骨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人免疫力,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由于对不同型别毒株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感染一种病毒型产生的免疫对同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4,年,而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则短,。,易感人群,人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在新疫区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者多为儿童。,流行,特征,1.,地方性,2.,季节性,3.,突然性,4.,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病与布雷图指数有关。,目前,,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个别地方还引发了当地病例的发生,甚至造成局部暴发。,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在我国多发生于,6,11,月份。,流行特点,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是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指标,也就是平均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孑孓,),孳生的容器数。“布雷图指数”在,5,以下,则属于安全范围;如果该指数高于,20,,则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在该地区造成登革热的流行。,临床表现,2,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平均,5,8,天,。,主要,症状和体征:,突然起病,畏寒、迅速发热,三痛:头、眼眶、肌肉关节,三红:眼结膜、颜面部、胸背部,出血倾向,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临床表现,急性发热期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h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日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急性发热期,极期 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极期通常出现在疾病的第38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极期,恢复期 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个别患者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恢复期,已知,12,种伊蚊是传播本病的媒介,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传播,途径,3,传播途径,当,人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如果,患,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內(大,约,6,7,日)被蚊叮,咬,,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埃及伊蚊,埃及,伊蚊是具银白斑纹、跗节有白环的深褐或暗黑蚊虫,。,中胸,盾片两侧是,1,对长柄镰刀形白斑,其间有,1,对金黄色纵条,形成一弦琴状花纹。,白纹伊蚊,黑色,中等大小,头部沿眼边有白色鳞片,喙黑色,触须末端白色,中胸盾片呈黑色,胸背正中有一条银白色纵纹,后足,14,跗节有基白环,末节全白,腹部背板黑色,但,26,节基部有狭窄的白色横带。,实际完成数目:,300,万,VS,飞行特点:,伊蚊还很善飞。一般蚊子飞程仅有数十至数百米,最远不过,10002000,米。而花斑蚊却能连续飞行,50006000,米,而且十分敏捷,可随心所欲地进行俯冲、急转弯、前后滚翻、突然加速或减速等高难度动作。有一种花斑蚊在雨中飞行时,竟然能躲开所有雨点,待抵达目的地时,身上居然没有一点儿水珠。这种高超的飞行本领实在令人类望尘莫及,!,成蚊多在孳生场所附近栖息:,居民区,多栖息在草丛、灌木丛、空房内等;,建筑工地,多栖息在工地内部积水和阴暗杂物堆放处;,白纹伊蚊生活在房屋内及周围(半家栖),主要在白天叮咬吸血,尤其是日出后两小时及日落前数小时。,伊蚊栖息,习性,在小型、干净的积水中产卵和孵,幼虫,白纹伊蚊对,人攻击性,强,多次吸血。有光照比无光照对吸血有利。,室内,容器积水孳生的成蚊,有在室内栖息的倾向,并多栖息在悬挂的衣服上,及墙面阴暗处,。,预防与,控制,4,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预防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措施。,环境治理,是预防和控制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爆发流行的一个有效手段,需要持之以恒。,灭蚊主要在于消灭蚊虫孳生地,伊蚊常在小积水中产卵孳生。如对盆缸、罐、岩洞等进行翻盆、倒缺罐,填平洼地、疏通沟渠等。喷洒各种有机磷杀虫剂,把蚊虫的密度降到最低水平。,花盆及水生植物,每星期,至少换水一次,,切勿让花盆底盆,积水,;,预防登革热健康提醒:,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如果出现发热、头痛等登革热类似症状要马上到医院就诊,;,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