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课件章呼吸幻灯片,(优选)本科护理专业生理学课件章呼吸,3,、呼吸的生理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氧和二氧化碳含量及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保证组织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第二节肺通气,定义: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内压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一)呼吸运动,呼吸运动:由呼吸肌舒缩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的活动。包括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呼吸运动分类如下:,1,、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1,)平静呼吸:人在安静时平稳、均匀的呼吸。由膈肌和肋间外肌舒缩引起。,特点:吸气为主动过程,呼气为被动过程。,2,)用力呼吸:人在劳动或运动时用力而加深的呼吸。除膈肌和肋间外肌外,还有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辅助吸气和肋间内肌、腹肌辅助呼气。,特点:用力呼吸的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过程。,2,、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1,)胸式呼吸:由肋间外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胸壁起伏明显,称为胸式呼吸。,2,)腹式呼吸:由膈肌舒缩为主的呼吸运动,腹壁起伏明显,称为腹式呼吸。,女性和青年人胸式呼吸占优势,男性和儿童腹式呼吸占优势。,3,、人工呼吸:用人工方法使胸廓扩大和缩小相交替运动。,4,、呼吸周期和呼吸频率:,一次呼吸运动称为一个呼吸周期。,每分钟呼吸运动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呼吸频率:,12,18,次,/,分,新生儿,40,45,次,/,分,以后随年龄而减少。,(二)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1,、胸内负压的形成,胸内负压由作用于胸膜脏层的肺内压和肺回缩力共同作用形成的。,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在吸气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为,所以,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可见,胸膜腔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造成的。,2,、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不致因肺回缩力而萎缩;,降低中心静脉压和胸导管内压,有利于静脉血、淋巴液的回流。,二、肺通气的阻力,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占,70,非弹性阻力占,30,(一)弹性阻力,1,、定义:指外力使弹性组织变形时,弹性组织产生对抗变形的回位力,。,2,、顺应性:表示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的可扩张性。,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3,、肺回缩力,肺回缩力,肺泡壁弹性回位力(占,1/3,),肺泡表面张力(占,2/3,),1,)肺泡表面张力:指肺泡内液气界面使肺泡表面积缩小的力。,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型细胞能合成分泌一种脂蛋白。,作用:使肺回缩力减小,有利于肺扩张,防止肺不张。,降低表面张力,防止毛细血管内液体滤出,避免肺水肿。,(二)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主要是指气流通过呼吸道的摩擦力,即呼吸道阻力。,呼吸道阻力受呼吸道口径、气流速度及气流形式影响。,呼吸道阻力,1/,气道半径,4,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一)肺容积:肺容纳的气量。,1,、潮气量,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呼吸时为:,400,600ml,。,2,、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增加的吸入气量。正常成人为,1500,2000ml,。,3,、深吸气量: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4,、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增加的呼出气量。正常成人为,900,1 200m1,。,5,、残气量:最大呼气末肺内残余的气量,也称为余气量。正常成人为,l 000,1 500ml,。,6,、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量。它是补呼气量和残气量之和。,7,、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作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它等于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之和。正常男性为,3500ml,,正常女性为,2500ml,。,肺活量反映一次呼吸所能达到的最大通气量,可作为了解肺功能的指标。,8,、用力呼气量,FEV,:也称为时间肺活量,它是指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用力呼气,记录第,1,、,2,、,3,秒末呼 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正常成人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分别占肺活量的,83,、,96,、,99,。其中第,1,秒末的用力呼气量意义最大,低于,60,为不正常。,9,、肺总量,TLC,: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它等于肺活量与残气量之和。正常男性为,5000,6000ml,,正常女性为,3500,4500ml,。,(二)肺通气量,1,、每分肺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简称每分通气量。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正常为,6,8L,。,2,、最大通气量: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最大气量。它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潜力大小。,男性为:,104L,,女性为:,82L,。,3,、每分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泡或出肺泡的有效通气量,简称肺泡通气量。,4,、无效腔气量:呼吸道内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体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一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正常成人安静时每分肺泡通气量约为,4.2L,,不同呼吸深度、频率对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影响不同:,第三节呼吸气体的交换,一、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它们都是以扩散方式实现的,气体扩散方向是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移动,直到平衡。,因此生物膜两侧的各气体分压差是气体交换的动力,。,1,、气体分压,1,)概念:在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中,某种气体所占有的压力,称为该气体的分压。等于总压力乘以该气体所占的容积百分比。,2,)人体内肺泡气与静脉血之间及动脉血与组织之间存在着,O,2,和,CO,2,的分压差:,2,、气体扩散速度,1,)定义:单位时间内气体扩散的容积,称为气体扩散速度。,2,)影响因素:与气体分压差和溶解度成正比,与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二)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换气必须通过呼吸膜,组织换气必须通过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这些生物膜都很薄,对,O,2,和,CO,2,的通透性都很大。,(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1,、气体分压差、溶解度、气体分子量,2,、呼吸膜的厚度和扩散面积,3,、通气,/,血流比值,正常值为,0.84,,此比值时肺换气效率最高,比值减少或增大,都表示肺内气体交换效率下降。,肺换气的气体扩散速度受以下因素影响:,第四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两种:,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物理溶解的气体量很少,但却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实现化学结合和释放的必要形式。,(一)氧的运输,1,、,物理溶解:,100ml,动脉血中仅溶解,0.3ml,的,O,2,,约占血液运输氧总量的,1.5,。,2,、化学结合,:,O,2,能够和红细胞内血红蛋白,(Hb),分子中的,Fe,2+,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约占血液运输氧总量的,98.5,O,2,和,Hb,分子中的,Fe,2+,的结合是可逆的,解离或结合主要取决于氧分压,其过程可,用下式表示:,3,、紫绀和,CO,中毒,:,(,1,),HbO,2,颜色呈鲜红色,,Hb,的颜色呈暗蓝色。当毛细血管血液中,Hb,含量达到或超过,50g/L,时,粘膜、甲床、口唇等部位将呈紫蓝色,称为紫绀。紫绀通常是缺氧的指征。,(二)二氧化碳,(,2,),Hb,还能与,CO,结合成,HbCO,,而且结合力比与,O,2,的结合力大,210,倍。,HbCO,呈樱桃红色,。,Hb,一旦与,CO,结合,就失去与,O,2,结合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这便是煤气中毒的原因。,1,、物理溶解:,100ml,混合静脉血液中可溶解,CO,2,3ml,,约占静脉血中二氧化碳运输总量的,6,。,2,、化学结合,:,CO,2,化学结合有两种形式,(,1,)碳酸氢盐形式:,碳酸氢盐是二氧化碳运输的主要形式,占,87,。其反应式如下:,决定反应方向的是二氧化碳分压。当二氧化碳分压高时,(,组织内,),,反应向右进行,二氧化碳分压低时,(,肺内,),,反应向左进行。,(,2,)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O2,能直接与,Hb,上的自由氨基结合,反应如下:,反应方向取决于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的高低。,第五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称为呼吸中枢。,它们分布于大脑皮层、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延髓是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破坏了延髓,呼吸运动就将消失。,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吸气,促进吸气向呼气转化,加快呼吸频率。,大脑皮层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高级中枢,它使人们能在一定限度内有意识的控制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二、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也叫肺迷走反射),2、基本过程,:,吸气时肺扩张牵张感受器(+)沿迷走神经传入 延髓呼吸中枢使吸气神经元(,)吸气停止,转入呼气肺缩小牵张感受器(,)吸气神经元抑制解除吸气神经元再次(+)吸气,1,、定义:由肺的扩大或缩小而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