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平衡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52355820 上传时间:2024-11-1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4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平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七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平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七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平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七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平衡,.,第七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平衡.,1,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管理的生态系统,既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又有人工管理系统的属性。它一方面从自然界继承了自我调节能力,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各种技术手段的调节。充分认识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及调控途径,有助于建立高效、稳定、整体功能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助于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提高系统生产力。,.,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管理的生态系统,既有自,2,7.1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7.2生态平衡,.,7.1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3,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与其组成成分(种群或有机体)具有自我保持和自我调控,使自身内部保持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稳态,(homeostasis)。,稳态是控制论术语,在这里用来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各种干扰和维持内部的稳定状态的能力。,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多种稳态机制,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主要是各种正、负反馈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稳态机制的作用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良好的稳态控制决定于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能流物流途径的复杂性。,7.1.1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生态学原理,1.系统的整体效应,2.生物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平衡原理,3.生态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4.限制因素原理,.,生态系统的稳态 生态系统与其组成成分(种群或有机体,4,7.1.2农业生态系统自然调控机制,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机制是从自然生态系统中继承下来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反馈调控、多元重复补偿稳态调控机制。,如光温对作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昼夜节律对家畜家禽行为的调节作用;林木的自疏现象;功能组分冗余现象;反馈现象等多种自我调节机制。,.,7.1.2农业生态系统自然调控机制 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5,1.反馈机制,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正负反馈机制,能在不同的层次结构上行使功能控制。,1在个体水平上,,通过正负反馈,使得个体与环境、个体与群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协调关系。,2种群之间,,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数量调节也是一种反馈机制。,.,1.反馈机制 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正负反馈机制,能,6,猎物种群增长,捕食者种群增长,-,+,.,猎物种群增长捕食者种群增长-+.,7,3在群落水平上,,一方面生物种群间通过相互作用,调节彼此间种群数量和对比关系,同时又受到共同的最大环境容纳量的制约。,4在系统水平上,,交错的群落关系、生态位的分化、严格的食物链量比关系等等,都对系统的稳态机制起积极作用。,.,3在群落水平上,一方面生物种群间通过相互作用,调节彼此间种,8,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及其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系统在不降低和不破坏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前提下所能忍受的最大限度的外界压力(临界值),称为生态阈值。,外界压力包括自然灾害、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等自然力,也包括人力的获取、改造和破坏。,生态容量也是一类生态阈值,指的是某种物质(通常指有害物质)的最大容纳量,,即系统通过自净作用维持稳定状态的能力。生态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以及生态系统本身的抗毒自净能力。,.,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及其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系统在,9,(二)多元重复补偿,多元重复补偿,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有一个以上的组分具有完全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或者说在网络中处在相同或相近生态位上的多个组成成分,在外来干扰使其中一个或两个组分破坏的情况下,另外一个或两个组分可以在功能上给予补偿,从而相对地保持系统的输出稳定不变。,这种多元重复有时也理解为生态系统结构上的功能组分冗余现象。,生态系统中的反馈控制和多元重复往往同时存在,使系统的稳定性得以有效地保持下去。这些自然调控相对人为调控来说,往往更为经济、可靠和有效,对保护生态环境更为有利。,.,(二)多元重复补偿 多元重复补偿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有一个以上,10,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两种机制,1,2,反馈机制,1A,1B,1C,多元重复,.,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两种机制12反馈机制1A1B1C多元重复.,11,7.1.3农业生态系统人工调控机制,人工调控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调控的基础上,受人工的调节与控制,,人工调节遵循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利用一定的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加强系统输入,改变农业生态环境,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结构,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加强系统输出的目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途径可分为经营者的直接调控和社会间接调控两种。,.,7.1.3农业生态系统人工调控机制 人工调控是指农业生,12,(一)经营者的直接调控,1.生境调控,生境调控就是利用农业技术措施改善农业生物的生态环境,达到调控目的。,它包括对土壤、气候、水分、有利有害物种等因素的调节,其主要目的是改变不利的环境条件,或者削弱不良环境因子对生物种群的危害程度。,.,(一)经营者的直接调控 1.生境调控 生境调控就是利用农,13,调节土壤环境,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传统的犁、耙、耘、起畦,以至排灌、建造梯田等同于物理方法,它们改善耕层结构,协调水、肥、气、热的矛盾。,化肥、除草剂和土壤改良剂的使用,能够改善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平衡状况,属于化学方法。,而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放养红萍、繁殖蚯蚓等措施属于生物方法,它们既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又能改善士壤中营养元素的平衡状况,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环境,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传统,14,调节气候环境,,表现在区域气候环境的改善上,可通过大规模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人工降雨、人工驱雹、烟雾防霜等措施来得以实现。局部气候环境的改善,可通过建立人工气候室和温室、动物棚舍、薄膜覆盖、塑料大棚、地膜覆盖,施用地面增温剂等方法实现。,调节水分,的方法很多;如修水库,打机井,建水闸,田间灌排、喷灌、滴灌、施用叶面抗蒸腾剂等方法都可以直接改善水分供应状况。通过土壤耕作,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也可以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调节气候环境,表现在区域气候环境的改善上,可通过大规,15,2.输入输出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包括,肥料、饲料、农药、种子、机械、燃料、电力等农业生产资料;,输出包括,各种农业产品。,输入调控,包括输入的辅助能和物质的种类、数量和投入结构的比例。,输出调控,包括调控系统的贮备能力,使输出更有计划;或对系统内的产品加工,改变产品输出形式,使生产加工相结合,产品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并可提高产品的经济值;同时,控制非目标性输出,如防止因径流、下渗造成的营养元素的流失。,.,2.输入输出调控 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包括肥料、饲料、农,16,3.农业生物调控,农业生物调控,是在个体、种群和群落各水平上通过对生物种群遗传特性、栽培技术和饲养方法的改良,增强生物种群对环境资源的转化效率,达到调控目的。,个体水平,的调控,其主要手段包括品种的选用和改良,以及有关物种的栽培和饲养方法。如优良品种的选育,杂种优势的利用,遗传工程手段,生长期间整枝打顶、疏花疏果、激素喷施等措施调节生长。,.,3.农业生物调控农业生物调控是在个体、种群和群落各水平上通过,17,种群水平,的调控,主要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调节作物种植密度、牧畜放养密度、水域捕捞强度、森林砍伐强度等,从而协调种群内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种群之间的关系,控制种群的动态变化,保持种群的最大繁荣和持续利用。,群落水平,的调控,是调控农业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平面结构、时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以及作物复种方式、动物混养方式、林木混交方式等,建立合理的群落结构,以实现对资源的最佳利用。,.,种群水平的调控,主要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18,4.系统结构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调控,是利用综合技术与管理措施,协调农业内部各产业生产间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农、林、牧、渔比例和配置,用不同种群合理组装,建成新的复合群体,使系统各组成成分间的结构与机能更加协调,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更趋合理。在充分利用和积极保护资源的基础上,获得最高系统生产力,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从系统构成上讲,结构调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4.系统结构调控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调控是利,19,(1)确定系统组成在数量上的最优比例。,如用线性规划方法求农林牧用地的最佳比例。,(2)确定系统组成在空间上的最优联系方式。,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林牧生产,使生态位原理进行立体组合,按时空二维结构对农业进行多层配置。,(3)确定系统组成在时间上的最优联系方式。,要求因地制宜找出适合地区优先发展的突破口,统筹安排先后发展项目。,.,(1)确定系统组成在数量上的最优比例。如用线性规划方法求农林,20,(二)社会的间接调控,1财贸金融系统的间接调控2工交通讯系统的间接调控3科技文教系统的间接调控4政法管理系统的间接调控,是指农业生态系统的外部因素,包括财经金融、公交通讯、科技文献、政法管理等通过经营者对生态系统产生调节作用的有关社会机制。,.,(二)社会的间接调控 1财贸金融系统的间接调控2工交通讯,21,7.2 生态平衡,7.2.1生态平衡,(ecological equilibrium),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维持着某种协调状态。,表现为,生态系统中各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食物链营养结构的协调状态;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基本相等;物质贮存量恒定;信息传递畅通;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达到高度的相互适应和同步协调。这些因素作用的结果,使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或各对应力量之间,各自保持一定的状态,达到正负相当、协调吻合。,.,7.2 生态平衡7.2.1生态平衡(ecological,22,7.2.2生态平衡的基本特征,1一定时期内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2生态系统内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保持合理的比例与速度,3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4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7.2.2生态平衡的基本特征.,23,7.2.3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特点,1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经济系统,其平衡是相对的动态平衡,2人们可以通过投入而改变平衡的结构,不断建立新的平衡,3应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7.2.3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特点 1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24,7.2.4生态平衡失调,1.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1),结构失调 首先表现在一级结构受损。是指生态系统中缺损一个或几个组成成分,当外部干扰巨大时系统内部变化剧烈,从而引起营养关系的改变或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变或受阻,。如:森林的砍伐,(2),功能失调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生物的生产功能、生物对环境的调节功能和系统对外界压力的抵御功能。,如海藻,.,7.2.4生态平衡失调.,25,2.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一是自然的原因。自然界发生的灾害往往会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恐龙的灭绝,认为是陨石撞击地球而造成。主要的自然灾害有火山爆发、地震、雷电、火灾、流行病、海啸、台风等,这些因素可使生态系统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甚至崩溃。,二是人为的原因。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与生活活动对自然资源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产生大量的污染物质所造成的生态平衡失调与破坏。,.,2.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一是自然的原因。自,26,7.2.5 维持生态平衡的措施,从整体出发,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保护森林,增加植被覆盖率,3.保护草地,种植牧草,恢复植被,4.消除污染,保护环境,5.有计划的控制人口,6.调整农业生产结构,.,7.2.5 维持生态平衡的措施.,27,单元小结:,系统的调节-生态平衡,讨论:农村生态平衡存在问题与 对策?,作业:P119,.,单元小结:.,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