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诗三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请说说你的童年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的童年是怎样的?,2,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读古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读古诗,3,品古诗,同学们根据课文注释理清古诗大意,写成一个小故事,分组比赛哪个小组的故事写得好,讲得好。,品古诗同学们根据课文注释理清古诗大意,写成一个小故事,分组比,4,品古诗,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品古诗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5,介绍背景,(,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介绍背景(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6,品古诗,村庄男女,耘田、绩麻,童孙,学种瓜,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品古诗村庄男女耘田、绩麻童孙学种瓜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7,品古诗,村庄儿女和童孙分别有什么特点?,品古诗村庄儿女和童孙分别有什么特点?,8,品古诗,从哪里看出来村庄儿女农务繁忙?,品古诗从哪里看出来村庄儿女农务繁忙?,9,品古诗,昼出 夜绩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品古诗昼出 夜绩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10,品古诗,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从哪里看出来小孩懂事 天真的特点?,品古诗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11,总结全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总结全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12,稚子弄冰,稚子弄冰,13,读古诗,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读古诗稚子/金盆/脱晓冰,14,知大意,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铮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知大意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15,学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1,、从一、二句你觉得这两句写了什么,做乐器,学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1、从一、二句你觉,16,学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乐器的?,彩丝穿取,:,用彩丝穿起来,学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小孩子是怎么把冰做成,17,学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你觉得这个小孩子怎样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学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你觉得这个小孩子怎样,18,学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这两句诗中小孩是怎样玩冰的,?,小孩子敲打“银钲”,学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这两句诗中小孩是怎样,19,学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诗中小孩子敲打“银钲”的声音怎样呢?,声音悠远动听,穿林响,学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诗中小孩子敲打“银钲,20,学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这时候小孩子的情绪是怎样的?,喜笑颜开,学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这时候小孩子的情绪是,21,学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忽作玻璃碎地声”,?,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学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为什么最后一句诗说“,22,学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你觉得这个小孩子怎样的感情变化,?,喜笑颜开,失望无比,学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你觉得这个小孩子怎样,23,学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小孩儿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因为一不小心冰碎了,学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小孩儿的情绪为什么会,24,总结全诗,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总结全诗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25,村晚,村晚,26,读古诗,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读古诗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27,品古诗,从课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地点:乡村 时间:傍晚,古诗写得是乡村的傍晚,品古诗从课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地点:乡村 时间:傍晚,,28,知作者,雷震,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知作者雷震,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29,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草、池塘、水、陂、山、落日、寒漪,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说说前两句诗写了哪些,30,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水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青山衔着红彤彤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粼粼水波中。,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怎,31,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用一个小标题概括这幅画面?,乡村落日美景,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用一个小标题概括这幅,32,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在做什么?,骑着牛,吹着短笛,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在做什么?骑着牛,33,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从哪里看出来随意,?,无腔,:,没有曲调,;,信口,:,随口。,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从哪里看出来随意?无,34,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怎么样,?,无忧无虑,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你觉得牧童的童年生活,35,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闲适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36,总结升华,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总结升华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37,总结升华,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总结升华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38,总结升华,思考:,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总结升华思考: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39,总结升华,思考:,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总结升华思考:相同之处:,4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