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资料课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251993108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20世纪70年代及其以前,发展中国家(包括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对跨国公司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弱小国家掠夺的工具,甚至给跨国公司戴上垄断的帽子。,直到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态度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始从否定转向肯定。,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一改传统对外直接投资(FDI)理论中发达国家为投资国,而发展中国家为东道国的常态,转变成为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对象为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的投资国。,1,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2,第十章 发展中国家跨国经营,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实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的FDI就有了初步的发展,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的迅速成长期,发展中国家的FDI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竞争力。,3,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4,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 发展历程和特点,(一)发展历程,(二)特点,5,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 发展历程和特点,(一)发展历程,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较为复杂,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在跨国公司发展的初期,囿于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跨国经营活动中一直扮演着被动的角色,充当纯粹的资本输入国,这时的发展中国家仅仅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施展“才艺”的舞台。,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印度、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和中国台湾,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始对外直接投资。,70年代后期开始,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一些成员国也加入了跨国直接投资的行列。但直到70年代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仍非常小。,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国内和区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直接投资有了很大的发展,占世界直接投资的比重也日益上升。,6,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 发展历程和特点,(二)特点,1.投资规模较小,2.投资流向集中,3.在产权结构上以合资方式为主,4.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5.以低价策略开发市场,7,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一)对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二)对外投资结构不断升级,(三)投资主体以中小型企业为主,8,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一)对外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水平。随着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具备了进行跨国经营的能力,也就是说具备了包括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以及内部化优势在内的相对竞争优势。,为了培育产品的竞争力,对教育、技术和生产进行的投资就易受比较优势的刺激。,尽管整体来说,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数量少、力量弱,但发展速度却在不断加快。,9,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二)对外投资结构不断升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最初以采掘、纺织和制造业等自身较具相对优势的行业为主。随着产业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结构不断升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增长较快,对金融、服务业的投资也有明显的增长。,10,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三)投资主体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从事跨国投资活动的中小企业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跨国公司成本低、进入门坎低、灵活性强、技术适应性强,十分符合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情和国力。除少数企业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绝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11,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主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从海默-金德尔伯格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直到邓宁的OIL范式,均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整体来说,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规模、技术、营销网络等各个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并不具备主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所强调的垄断优势,因此主流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此难以做出令人信服的阐释。,一些学者试图对此加以解释,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观点。,12,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一、小规模技术理论,二、投资发展阶段论,三、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四、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五、技术地方化理论,13,一、小规模技术理论,威尔斯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特征:,1.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2.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具有优势,3.低价格优势,14,二、投资发展阶段论,投资发展阶段论又叫投资发展周期论,是英国学者邓宁(J.H.Dunning)教授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意在从动态的角度解释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按照西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只有一个国家的资本积累及其经济增长达到一定水平时,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发生。,邓宁提出了“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即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与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之差,并根据人均GNP,将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发展过程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5,二、投资发展阶段论,根据人均GNP,将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GNP在400美元以下。对外资的吸引力很小,并且没有对外直接投资能力,净对外直接投资为负数,第二阶段,人均GNP在400至2000美元之间。引进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但对外直接投资额仍较小,净对外直接投资仍为负数,第三阶段,人均GNP为2000至4750美元之间。本国对外投资的速度明显快于吸收外资的速度,因此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缩小,第四阶段,人均GNP为4750美元以上。该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为正,16,三、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1.理论提出:,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又称技术累积优势理论,是由英国里丁大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问题著名专家约翰坎特威尔(J.A.Cantwell)与其弟子托兰惕诺(P.E.Tolentino)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后于1991年共同提出的,该理论试图从动态化与阶段化的角度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2.主要内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要受到其母国产业结构和内生技术能力的影响。而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是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稳定提高和扩大的过程,这种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累积的结果,是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的。即技术能力的存在和累积不仅是国内生产活动模式和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也是国际生产活动的重要结果。,17,四、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这一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学者提出的,主要指任何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都是由投资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产生的。,所谓直接诱发要素,主要是指各类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及信息等。,间接诱发要素是指除直接诱发要素之外的其他非要素因素。,18,五、技术地方化理论,1983年,英国经济学家拉奥(Sanjaya.Lall)在出版的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一书中,从技术变动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印度的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投资动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拉奥认为,即使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特征表现为规模小、标准化和劳动密集的性质,但技术变动性本身能够使其同样拥有竞争优势。拉奥指出,尽管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市场的开拓和科技知识的新突破,但技术变动性使企业又能够在适当范围内对国外技术进行消化、改造和创新,即进行所谓的“二次创新”,使之适合于当地条件,从而使技术本身得到发展和提高,最终拥有技术比较优势。,19,案例资料:1、海尔战略,Vs,TCL思维(2003),关于多元化。,中国家电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单项业务发展上已经相对成熟,其成长和扩张弹性已经非常小,成长环境也随着市场的相对饱和而越发艰难,这个时候企业转向多元化发展似乎是水道渠成的必然选择,一可以规避单业竞争带来的风险;二可以使网络和产品形成互补,使效用发挥到最大。海尔和TCL应该说是单一产业向多元化转型中相对成功的企业,其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张瑞敏曾经谈到海尔的发展战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年1991年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做冰箱一种产品,7年时间通过做,20,冰箱,逐渐,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第二阶段是1991年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产品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色电视机,每一到两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产品线已接近完整;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如今海尔已涉足几乎所有的家电制造行业,并进入了相对陌生的手机制造业和金融、保险甚至医药行业。海尔2002宣称总销售收入723亿元。,TCL的多元化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1,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原始积,累,最初做电话机并成功地通过资本重组并购杀入彩电业,初步塑造出其品牌形象;第二阶段从1996年2000年的多元化扩张阶段,利用其在彩电行业的品牌积累,从彩电切入刚刚兴起的手机、通讯、电工、PC领域;第三阶段,抓住国内产业的整合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利用OEM等形式进军白色家电,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TCL2001年宣称实现销售额200亿元。,国际化。,海尔是国内最早开始国际化的企业之一,也是在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家电企业。海尔一开始即把目标对准了美国、意,22,意大利等欧美发达国家,试图以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来锻炼自己并得到成长,并希冀这些高难度市场的成功能够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的成功。海尔的国际化策略对它的品牌形象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海尔模式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创新力,因为只有品牌和产品才是支撑市场的最锐利武器。另外,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往往是品牌意识非常强的群体,新品牌进入之初很难被消费者认可与接受,这就决定了发达国家市场开发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要能承受得起暂时的挫折乃至一定时间内的亏损。,23,TCL模式与海尔模式恰恰相反,是典型的“先易后难”模式。TCL先从与中国文化背景比较相近的东南亚国家着手,比如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一步一步向发达国家扩张和渗透。TCL彩电经过3年的拼搏,在越南市场已经做到第二位,仅次于索尼。在菲律宾市场,TCL彩电成长也很快。联系最近TCL收购德国彩电企业施耐德一事,表明TCL向更大范围扩张已经初显端倪。,仔细研究这两种国际化之路,结合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战略特点可以看出:像索尼、松下、惠而浦等企业跟海尔的国际化模式很类似,都是先入主发达国家市场,而一些处于成长性的企业则跟TCL的模式很类似。,24,2、TCL受困国际化,相对于之前大踏步的国际并购,此番主动选择产业退出对TCL来说还是第一次。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在12月9日与TCL国际电工和智能楼宇的员工见面会上,数度坦承“心情很复杂”。,业内人士认为,TCL的窘境究其原因来自于2004年的那两次跨国大并购。自从相继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法国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后,TCL集团为消化国际化并购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截至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