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了解庄子其人及庄子在中国文学和哲学史上的地位。,2、掌握山木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反映庄子学派顺应自然、虚己免害的思想。,1、了解庄子其人及庄子在中国文学和哲学史上的地位。,1,1、庄子简介,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一说安徽蒙城县)人。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前286年,生活年代大体与孟子同时而稍后。,1、庄子简介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一,2,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附庄子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3,何为寓言?,“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虚构的情节或荒诞的故事来揭示严肃而深刻的道理。用寓言来阐发抽象的道理,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共同特点,但庄子在这方面最突出。司马迁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散文中的人物和故事基本都是为形象化的说理而出现的,创造出寓深刻哲理于生动形象的叙事之中的独特散文意境。,何为寓言?“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虚构的情节或荒诞的故事,4,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他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重要的思想家,著有庄子10余万言,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他继承和发挥了,5,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行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附庄子传),“漆园傲吏”的典故,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6,“太牢”、“少牢”,【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少牢】旧时祭礼的牺牲,牛、羊、豕俱用叫太牢,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太牢”、“少牢”【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7,“漆园”成为庄子的代称,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子永叹天伦之伟,,漆园悲被绣之牺,。”,唐李德裕重忆山居漏潭石诗:“,常疑六合外,,未信漆园书,。”,清朱锡幽梦续影:“,漆园梦蝶,,不过中材。,”,“漆园”成为庄子的代称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子永叹天伦之,8,辋川集漆园,王维,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枝树。,晋郭璞游仙诗:“漆园有傲吏。”,辋川集漆园晋郭璞游仙诗:“漆园有傲吏。”,9,庄子钓于濮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y)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节选),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10,译文,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想把国内政事委托给您。”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留下骨骸显示尊贵而死去呢,还是宁愿在泥水里拖着尾巴活着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译文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11,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庄子一书,今存33篇。,内篇7篇一般认为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或庄子学派的学者所写(即所谓“庄门后学”),但也常被用来分析庄子的文学和思想。,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庄子一书,今存33篇。,12,庄子内篇七章,研究者一般认为庄子内篇七章基本上是庄子本人的作品,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研究庄子本人的思想应以内篇为基本依据。,庄子内篇七章研究者一般认为庄子内篇七章基本上是庄子本,13,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著作,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语言灵活变化,能把微妙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鲁迅在中国文学史纲中说庄子:“,著书十万馀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著作,文笔汪洋,14,庄子一书中广泛地探讨了人生、社会、自然的各种基本问题,奇思妙想,采用神奇瑰丽的神话故事作为自己说理的依据,令人体会到目驰心荡的阅读快乐。,庄子一书中广泛地探讨了人生、社会、自然的各种基本问题,奇,15,闻一多读庄子,体验到这种阅读的快乐:,读庄子的人,定知道那是多层的愉快。你正在惊异那思想的奇警,在那踌躇的当儿,忽然又发觉一件事,你问那精微奥妙的思想何以竟有那样凑巧的,曲达圆妙的辞句来表现它,你更惊异;再定神一看,又不知道那是思想那是文字了,也许甚么也不是,而是经过化合作用的第三种东西,于是你尤其惊异。,这应接不暇的惊异,便使你加倍的愉快,乐不可支,。这境界,无论如何,在庄子以前,绝对找不到,以后,遇着的机会确实也不多。(古典新义庄子),闻一多读庄子,体验到这种阅读的快乐:,16,闻一多还认为,魏晋时代,庄子成了“整个文明的核心”,“是清谈家的灵感的泉源”,“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闻一多还认为,魏晋时代,庄子成了“整个文明的核心”,“是清谈,17,庄子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和哲学家,在中国文化史和哲学史、美学史和思想史诸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我国道家学派的一个重要人物,后世并称“老庄”,他们的学说并称为“老庄哲学”。老庄思想对中国历代文学的创作有极大的影响。,庄子的后世影响,庄子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和哲学家,在中国文化,18,老庄学说对李白的影响,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老庄学说对李白的影响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19,庄子与山木改定课件,20,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2),。”夫子出于山(,3,),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4,)。,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21,(1)大木:大树。,(2)不材:不成材。天年:自然寿命。,(3)夫子:指庄子。,(4),竖子,:童仆。雁:鹅。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烹:应作享,通“飨”,招待、款待之意。,(1)大木:大树。,22,竖子成名,晋书阮籍传:“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涧,即“鸿沟”。,竖子成名晋书阮籍传:“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23,译文,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砍伐它。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这棵树没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而能够享尽自然的寿命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很高兴,叫童仆杀只鹅款待他。,译文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24,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5,)?”,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25,(5)何处:如何自处。指在材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5)何处:如何自处。指在材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26,译文,童仆问主人:“一只鹅会叫,另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学生问庄子:“昨天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享尽自然的寿命,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请问先生你将怎样自处呢?”,译文童仆问主人:“一只鹅会叫,另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一只呢,27,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6,)。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7,),无誉无訾(,8,),一龙一蛇(,9,),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10,)。一上一下,以和为量(,11,),浮游乎万物之祖(,12,)。,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28,(6)未免乎累:不能免于受牵累。因为处材与不材间,既受材累又受不材累。,(7)若夫:至于。乘道德:顺自然。浮游:茫然无心的漫游。,(8)訾(z):毁谤,非议。,(9),一龙一蛇,: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而变化。,(6)未免乎累:不能免于受牵累。因为处材与不材间,既受材累又,29,(10)专为:不主于一端。,(11)和:中和,与外物相和谐。量:度量。,(12)万物之祖:指万物初始的虚无状态。,(10)专为:不主于一端。,30,成语“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出于庄子山木:“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后汉书冯衍传:“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成语“一龙一蛇”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31,译文,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妥当的位置,其实不然,这样还是不能免于累患。弱视顺其自然而处世,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赞誉也没有毁辱,时而像龙一样显现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隐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不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应自然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译文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32,物物而不物于物(,13,),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14,),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15,),廉则挫,尊则议(,16,),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17,),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18,)!”,物物而不物于物(13),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33,(13)物物:支配、役使外物。不物于物:不被外物所支配役使。,(14)人伦之传:人世伦理之传习。,(15)成则毁:有成就有毁,成必转为毁。,(16)廉:刚正、有棱角。,议:非议指责。,(13)物物:支配、役使外物。不物于物:不被外物所支配役使。,34,(17)谋:算计、暗算。,欺:戏弄、欺侮。,(18)志:记住。,乡:同“向”,趋向、归向。,(17)谋:算计、暗算。,35,译文,“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这样怎么会受到外物的累患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若是万物的私情,人间伦理的传习,就不是这样了。有聚合也就有分离,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非议,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偏执于某一方面呢!可叹啊!弟子们记住了,一切大概只能顺应自然吧!”,译文“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这样怎么会受到外物的累患呢!,36,总结全文,本篇体现了庄子学派“虚己处世”的人生哲学,虚构了逃避现实的理想境界,指出虚己免害的处世方法是顺应自然之道,达到天与人同一的境界。,总结全文 本篇体现了庄子学派“虚己处世”的人生哲学,虚构,37,文中假托一个寓言,写庄子入山,见不成材之木得终天年,无用却能保全;宿于故人家,见鹅不能鸣因而被杀,学生问难,庄子得出要在材与不材间自处的设想,进而指出,这样也不能免累。,文中假托一个寓言,写庄子入山,见不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