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血液,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第三章 血液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1,血液的基本功能,O,2,、CO,2,、激素、,营养物质、代谢终产物,缓冲:PH、体热,防御保护:生理止血、抵御微生物、免疫,运输,血液的基本功能O2、CO2、激素、缓冲:PH、体热防御保护:,2,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3,血液的组成,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99%),血浆,血液,血细胞,水,电解质,血浆蛋白,有机物,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血液的组成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占血细胞总数的99%),4,血 浆,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区别,:组织液极少含蛋白,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与血液中多种激素结合延长其半衰期,作为转运物质的载体,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营养功能,血 浆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区别:组织液极少含蛋白形成血浆胶,5,血细胞,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反映红细胞在血液中的相对浓度。,正常值:,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血细胞血细胞比容:,6,血量 Blood volume,血量:人体血液的总量(循环血量储存血量)。,正常成人血量L体重Kg7-8%,循环血量:在心血管中循环流动,储存血量:滞留于肝、脾、肺、腹腔静脉等处,流动缓慢,运动时被动员补充循环血量。,血量 Blood volume血量:人体血液的总量(循环血量,7,血量,Blood volume,滞留于肝、脾、肺、腹腔静脉等处,流动缓慢,储存血量,正常成人血量L体重Kg7-8%,循环血量,在心血管中循环流动,运动时,血量 Blood volume滞留于肝、脾、肺、腹腔静脉等处,8,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血液的粘度,血浆pH值,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H,2,0,糖,半透膜,渗透压:,溶质所具有的,保留,和,吸,引水分子,的能力,单位:,渗透克分子Osm、mOsm,1Osm6.0210,23,个颗粒/L,渗透压的大小只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有关,与颗粒大小,性质,种类无关,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的比重 H20 糖半透膜渗透压:溶质,9,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plasma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由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数值大,影响细胞内外的水平衡,胶体渗透压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由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形成,数值小,影响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晶渗,胶渗,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plasma crystal osmot,10,高渗溶液,低渗溶液,等渗溶液,0.85%NaCl,5%GS,1.9%尿素,等张溶液,0.85%NaCl,5%GS,等张必定等渗,等渗未必等张,高渗溶液,11,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卵黄囊胚胎早期,肝,脾胚胎第二个月,骨 髓,胚胎第四个月以后,血细胞生成的部位,血细胞生成的一般过程,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卵黄囊胚胎早期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12,第三章 血液 课件,13,红细胞(RBC)生理,红细胞的数量,:(,贫血),男性,女性,红细胞数量,4.55.510,12,/L,3.84.610,12,/L,血红蛋白含量,120150g/L,110140g/L,红细胞比容,40%50%(L/L),38%47%(L/L),红细胞的形态,双凹圆碟形,平均直径约为8m,周边稍厚。,成熟红细胞是体内唯一的无核也无细胞器的细胞,通过糖酵解获能,红细胞(RBC)生理 红细胞的数量:(贫血)男性 女性红细,14,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指红细胞能较稳定的分散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原因是表面积/体积较大,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抗凝血在血沉管静置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ESR,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凹面相贴连成一叠的现象。,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 加速叠联,ESR,白蛋白、卵磷脂 抑制叠联,ESR,红细胞(RBC)生理,红细胞的功能,生理特性 可塑变形性 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指红细胞能较稳定的分,15,红细胞的生成,红细胞(RBC)生理,主要原料:,成熟因子:,蛋白质,铁,内源性铁95%,外源性铁,缺Fe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VB,12,:,叶酸:是合成DNA必须的辅酶,巨幼细胞性贫血(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促进叶酸的作用,与内因子结合吸收,红细胞的生成 红细胞(RBC)生理 主要原料:成熟因子:,16,红细胞(RBC)生理,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爆式促进活性因子(BPA),:作用于早期红系祖细胞(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使细胞从静息状态(G,0,期)进入DNA合成期(S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由,肾脏合成,,严重肾脏疾病时,EPO产生减少,造成的贫血称为,肾性贫血,。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增殖,分化抑制其凋亡;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促进网织红细胞成熟,释放。,EPO的生成主要受缺氧的刺激,雄激素,:主要促进EPO生成,还可直接刺激红骨髓,使红细胞生成增多,。,红细胞(RBC)生理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爆式促进活性因子(BP,17,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衰老或破损的红细胞,在肝、脾被巨噬细胞吞噬,经消化后,铁、氨基酸可再利用,脱铁血红素转变为胆色素随粪或尿排出体外。,红细胞(RBC)生理,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衰老或破损,18,白细胞生理,白细胞的分类,白细胞生理白细胞的分类,19,成人血液白细胞正常值及主要功能,名称,均值,百分比(%),主要功能,粒细胞,中性粒细胞,4.510,9,/L,5070,吞噬细菌与坏死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110,9,/L,14,抑制组胺释放,嗜碱性粒细胞,0.02510,9,/L,01,释放组胺与肝素,无粒细胞,淋巴细胞,1.810,9,/L,2040,参与特异性免疫,单核细胞,0.4510,9,/L,17,吞噬细菌与衰老的红细胞,总数,4.010.010,9,/L,-,-,白细胞生理,白细胞计数和功能,成人血液白细胞正常值及主要功能名称均值百分比(%)主要功能粒,20,血小板生理,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形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体积小,无核,呈梭形或椭圆形。,血小板生理 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形成的具有生物活,21,血小板生理,血小板的功能:,维持血管内皮完整促进受损血管修复,释放VEGF、PDGF,促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受损血管修复,参与生理止血,(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的数量,(100300)10,9,/L正常,1000*10,9,/L血栓,50*10,9,/L出血倾向,血小板生理 血小板的功能:维持血管内皮完整促进受损血管修复,22,(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血小板-vWF 内膜下胶原,聚集:,血小板与血小板间的相互粘着。,以纤维蛋白原为桥梁,释放:,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释出的现象。,如:ADP,5HT,儿茶酚胺等,收缩:,与血小板内收缩蛋白有关,吸附:,血小板的磷脂表面,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使局部凝血因子的浓度增加。,(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23,(三)血小板的生成、调节和破坏,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的碎片,生成受血小板生成素TPO的调节。,平均寿命714天但只在最初两天有生理功能。在发挥作用时消耗或衰老后由脾,肝,肺组织吞噬破坏,(三)血小板的生成、调节和破坏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的碎片,24,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会自行停止的现象,出血时间:,小针刺耳垂或指尖,血液自然流出,测定出血延续时间。正常13min,出血时间的长短反映生理止血功能是否正常。,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25,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受损血管收缩,损伤性刺激反射性使血管收缩(持续仅几十秒,主,要是交感神经活动),损伤引起局部血管肌源性收缩,损伤处内皮,血小板释放5-HT,TXA2等缩血管物质,(收缩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血小板发生粘附,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血栓堵孔,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最终形成血凝快,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受损血管收缩损伤性刺激反射性使血管收,26,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血小板参与生理性止血的全过程,在生理止血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降低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血小板参与生理性止血的全过程,在生,27,二、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血液由流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循序发生的,正反馈,酶促反应,凝血因子:血液或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二、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血液由流体状态,28,凝血因子的特点,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14种,X(无)、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等。,除,因子存在于组织细胞外,其他均在血浆中,除因子外,其他为蛋白质,因子、的合成需要Vit K的参与,(Vit K依赖的凝血因子),在凝血中起酶促作用的凝血因子有:因子、,凝血因子的特点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14种,X(无)、前,29,凝血过程,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生成,凝血酶原激活,纤维蛋白的生成,凝血过程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生成,30,缺乏F,血友病A,缺乏F,血友病B,缺乏F,血友病A,31,内源性凝血途径:,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在凝血过程的维持和巩固中起重要作用。,外源性凝血途径:,始动凝血的组织因子来自组织。,在凝血过程的启动中起重要作用。,两途径相互促进,比较: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血清和血浆,内源性凝血途径:,32,血液凝固的调控,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完整内皮的屏障作用,内皮释放一些抗凝物质,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稀释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血液凝固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严格控制,生理性抗凝物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如:抗凝血酶),蛋白质C系统(如:蛋白质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血液凝固的调控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完整内皮的屏障作用纤维蛋,33,纤维蛋白的溶解,纤维蛋白的溶解,34,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红细胞凝集:,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混合后,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原:,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特异蛋白质、糖蛋白或糖脂起抗原作用,称为凝集原。,凝集素:,血浆中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则称为凝集素。,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35,二、红细胞血型,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的分型(,A,2,O;A,2,B,B,),血型,红细胞上抗原,血清凝集素,A型 A,1,A,2,A+A1,A,抗B,抗B抗A,1,B型,B,抗A,O型,抗A抗B,AB型 A,1,B,A,2,B,A+A,1,+B,A+B,抗A,1,ABO血型的分布,汉族:A型31.31%;B型28.06%;,O型30.86%;AB型9.77%,二、红细胞血型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的分型(A2,36,ABO血型系统的抗体,ABO血型系统的抗体为天然抗体(出生后28个月开始产生)为IgM类型,分子量大不通过胎盘。,ABO血型的遗传,ABO血型系统由A,B,O三个等位基因控制。A,B为显性基因,基因型,表现型,OO,O,AA,AO,A,BB,BO,B,AB,AB,ABO血型系统的基因型和表现型,ABO血型系统的抗体 基因型表现型OOOAA,AOABB,B,37,ABO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