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会计学,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会计学,1,考前作文系列讲座,感受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是写作中三种重要的能力,其中对生活的感受力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感受不但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而且更是由积累生活到提炼主题的触发点,写作的激情就是感受的基础上萌发的,所谓“有感而发”。,大家的感受能力都很好,但由于不能自觉地培养对外部和内部世界的感受,所以缺乏感受意识,使生活的丰富性在你们的意识中大为减小了。缤纷多彩的世界在你们的笔下变得僵硬,死气沉沉。因此,必须重点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第1页/共29页,那么,什么是感受呢?,我们先来看初中学过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一段:,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打在“眼眶际眉梢”,“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上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馨儿、钹儿、铙儿一齐响”。,第2页/共29页,这段文字作者主要用来刻画郑屠捱打时的多种感受,三拳三个地方,一拳比一拳厉害。第一拳写是味觉感受,满嘴油酱味;第二拳写视觉感受,两眼冒彩;第三拳写听觉感受,耳朵嗡嗡叫。这种立体效果比直接写疼痛更疼痛。,而如果换成我们同学写,很有可能就写成:那个人冲上去打了卖猪肉的三拳,把他打晕了。,什么是感受?,第3页/共29页,因此,,写文章须认真观察,但仅靠视觉这一官能是不够的,要把眼、耳、鼻、舌、身的窗户统统打开,让五种官能一齐向世界开放,,使它们从生活中摄取各种形象汇集到大脑中,经过综合加工,笔下就会构成一幅形、声、色、味、触俱全的立体画面,使人读时感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观其色,如嗅其味,如知其温”。,第4页/共29页,感受训练,人们感受外部世界总是立体的,五官一齐开放。为什么下笔写作文时会总习惯从单一的感受来描写呢?就是缺少对感受生活的意识进行培养。所以,我们要对不同感官的感受能力作有意识的训练。,第5页/共29页,视觉感受训练,大家平时从外所获取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传入脑中,所以写作中对事物的色泽的再现最为常见最为普遍。,我国古代的诗人对色彩有着强烈的迷恋和敏锐的感受,他们十分长于对色彩词语进行恰到好处的运用。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下面的句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第6页/共29页,视觉训练之训练要点,要抓住几种主要的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不同色彩的明度、色度、饱和度等来进行描写。,第7页/共29页,借鉴实例,1,刘白羽,长江三峡,这时,远远前方,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崖,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钟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第8页/共29页,借鉴实例,1,刘白羽,长江三峡,进入峡口,红通通的阳光恰在此时射进玻璃厅中,照在我的脸上。峡中,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的云雾交织在一起,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山峡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峙,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而门外完全是白雾。,第9页/共29页,刘白羽,长江三峡,欣赏,这段“江上日出“作者调配了多种色彩来细细描绘,但红色是这个画面的主色调。作者重点描绘了红雾在不同时间内色彩、亮度等的变化以及从“红雾”到“白雾”的变幻过程。写得非常有层次感。,第10页/共29页,视觉训练之注意事项,注意,每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都有所不同,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独特的,如果你写出来的感受与千百人写出来的别无二致,那就等于没有写出感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写出作者对月下荷塘的独特感受。实际情景中,荷塘未必是宁静的,但到了作者的笔下,他仔细敏锐地感受到的是自己心灵中的“另一世界”,那微微的和风,缕缕的清香,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以及细微如丝的颤动都是因为作者内心那种“隐约感到孤寂的美妙”的独特感受和恬淡的忧郁心境而致的。,第11页/共29页,视觉训练之课外练笔,一、,有意识地感受一下月亮光、色、影的种种变化,以其为对象,写一段“感受手记”,二、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比较一下其中的阳光,的不同之处,然后写一段,“感受手记”,第12页/共29页,第13页/共29页,第14页/共29页,听觉感受训练,在写作上,听觉感受在数量上公仅次于视觉感受。优美的歌声,琅琅的书声,机器单调的轰鸣声,集市嘈杂的叫卖声,以及大自然的种种声响,都可以形成听觉感受并进入写作。明代顾宪成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激起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关心。清代的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最出色还数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人“忽闻水上琵琶声”,激情难抑,以声入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全诗充满了婉转而悲凉的琵琶声。,第15页/共29页,听觉训练之训练要点,对于比较难以捉摸的声音,要把它转化为人们比较熟悉的传达某种特定事物、微妙境界的声音,诱发读者的想象,让读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在心灵深处再次鸣起那种种音响。要注意抓住声音的旋律、节奏、音韵等来描写,尽量使不同的声音分出层次。,第16页/共29页,借鉴实例,1,鲁彦,听潮,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欣赏,:这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互用。“沉呤”“情人的蜜语”“微风拂过琴弦”等是听觉,“落花飘在水上”“朦胧的月光”“玫瑰的晨雾”是视觉,“微风拂过琴弦”还兼有触觉,“落花飘在水上”兼有听觉,“玫瑰的晨雾”兼有嗅觉。,第17页/共29页,借鉴实例,1,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都清脆可听。尤其是铿锵敲在屋瓦上,那古老的音乐,属于中国。王禹偁在黄仞冈,破如椽的大竹为屋瓦。据说住在竹楼上面,急雨声如瀑布,密雪声比碎玉,而无论鼓琴,咏诗,下棋,投壶,共鸣的效果都特别好。这样岂不像住在竹筒里面,任何细脆的声响,怕都会加倍夸大,反而令人耳朵过敏吧?,第18页/共29页,借鉴实例,1,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水,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暗,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漕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第19页/共29页,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欣赏,作者在“听”者字上用了很多的心力、笔力。那清脆声、铿铿声、潺潺声,轻轻重重,重重轻轻,借一个凄清楚恻的“冷”字,把二十多年的思乡之情,用各种“敲击音与滑音”谱成了一曲淅淅沥沥的断肠曲。,第20页/共29页,借鉴实例,2,雨韵,泰山的雨,下得突然、干脆、利索。峨嵋山的雨不是这个样子。峨嵋山的雨很有些韵味。云先在天空布满、布厚,锁住了山头,沉沉的,寂寂的,就像在慢慢酿造雨水似的,等它酝酿成熟了,就丝丝地抽下细丝来,下着雾状的雨,雨如果愿意变大一点,它也是渐渐加大的。这进,起了小风,将雨丝扯弯了,扯斜了。雨洒在竹子身上,沙沙沙,竹子就欢乐起来。雨落在人身上,没有声响,凉凉的,痒痒的,带几分诱惑,就像被一只软软的手抚摸似的。如果说雨是手,那么峨嵋山的雨是温柔的女性的手,泰山的雨是带着些粗野的男性的手。如果说雨是诗,那么峨嵋山的雨属于婉约派,泰山的雨则属于豪放派。,第21页/共29页,雨韵,欣赏,作者用“干脆利索”这形容人动作的词来形容泰山的雨,用“韵味”这形容音乐的词来形容峨嵋山的雨,以及“酿造”“抽下”等词语,都是人们熟悉的,但这种独特的用法给人一种新鲜感。正如汪曾祺所说:“语言写到生时,才会有味,语言要流畅,但不能熟。”,第22页/共29页,听觉训练之课外练笔,先仔细欣赏钢琴曲,命运,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或者,二泉映月,),写一段“感受手记”,。,第23页/共29页,其他感受训练,古人说:“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之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所谓“绘声绘色”正是文章奥妙所在,因此视觉与听觉是主要的。其他的三种感觉:嗅觉、味觉、触觉,在写作中占的比例就很小,但在文章中也要注意。,荷塘月色,中作者写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运用通感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了荷花那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清香。对于这三种感受,大家平时在阅读时注意自己积累,这里不作专门的训练。,第24页/共29页,同学们再见!,第25页/共29页,第26页/共29页,第27页/共29页,第28页/共2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9页/共29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