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课题2 燃 料 与 热 量,一、三大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气然,煤,天然气,石 油,三大化石燃料自我介绍!,1、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及组成元素,植物或植物枯萎后,植物等被埋于土中经长期,复杂的变化变为煤,煤的形成,生物的遗骸经复杂的变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气,油钻,天然气,石油,水,海洋生物死亡,动植物的遗骸被,层层沙泥掩埋,石油天然气的形成,1、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活动二:根据你所了解的情况讨论,以下生活和生产活动所用的燃料分别是什么?,煤,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油,柴油,煤油,其它燃料,做饭,洗浴,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炼钢厂,热电厂,化石,燃料,状态,所含元素,综合利用,主要元素,其它元素,原 理,产 物,煤,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焦炭、煤焦油、煤气氢气H2 ,甲烷CH4 ,一氧化碳CO,其他气体等,H,、,N,、,S,、,O,等,C,固态,化学变化),2、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石,油,的,炼,制,利用沸点的不同进行的别离,变化,物理,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化石,燃料,状态,所含元素,综合利用,主要元素,其它元素,原 理,产 物,煤,石油,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焦炭,、,煤焦油,、,煤气等,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别离,柴油,、,汽油,、,煤油,、,润滑油,、,溶剂油,、,航空煤油等,H,、,N,、,S,、,O,等,O,、,N,、,S等,C,、,H,C,固态,液态,总结:,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可充分利用资源,更好的保护环境。,粉尘,在三大化石燃料中,谁比较适宜直接用作燃料?请从燃烧产物角度说明理由。,NO,X,SO,2,CO,CO,2,煤燃烧,原油燃烧,天然气燃烧,活动三:将一根牙签直接燃烧,另一根牙签沾少许石油,在酒精灯上燃烧,注意观察燃烧时的现象。,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气态化合物,其中主要,成份是甲烷CH4)。,3、天然气,1甲烷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气味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轻,实 验 步 骤,实 验 现 象,结 论,1.点燃甲烷,2.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3.向罩过甲烷燃烧火焰的小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点燃,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甲烷具有可燃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烷燃烧有水生成,甲烷中含有氢元素,甲烷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甲烷中含有碳元素,2)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注意,在,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纯度,甲烷的爆炸极限为:4-15%之间。,思考题:,煤矿的矿井里常有甲烷气体逸出,你认识煤矿应采取什么平安措施?,天然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甲烷,我国各油气田,商品天然气中甲烷的含量一般为85%,98%。另外天然气中还含有其它的一些物质,如一些烷烃、烯烃、氮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氢气、水蒸气等。,根据甲烷性质,在天然气的管道输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危险情况?,天然气泄漏,造成火灾或爆炸,天然气泄漏,加剧温室效应,天然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结合,形成碳酸,腐蚀管道,活动四:,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代烷等气体,能像温室中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沼气,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沼 气,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不仅可以解决生活燃料问题;还能综合治理环境卫生问题。,化石燃料的用途,2004年我国化石燃料储量及年产量,探明储量,年产量,开采年限,石 油,23亿吨,1.74亿吨,天然气,22300亿立方米,408亿立方米,煤,1145亿吨,9.9亿吨,13年,55年,116年,活动五,根据你估算的开采年限,谈谈你对化石燃料使用与开发的看法。,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的水合物,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可燃冰燃烧图,1立方米这种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其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假设有不慎,让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气逃逸到大气中去,将产生灾难性后果。,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天然气,主要组成元素C,其它元素N、S、H、O,煤,状态:固体,煤的综合利用,焦炭、煤焦油、煤气等,化石,燃料,石油,其它元素N、S、O,状态:液体,石油的综合利用,主要组成元素C、H,柴油、汽油、煤油、润滑油、溶剂油、,航空煤油等,主要组成元素C、H,主要成分CH,4,状态:气体,CH,4,+2O,2,=CO,2,+2H,2,O,点燃,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