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会计学,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会计学,1,脊髓解剖与功能,脊 髓,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二、脊髓的内部结构,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第1页/共43页,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的位置,下端的位置:,成人平第一腰椎椎体下缘,新生儿第,3,腰椎下缘平面,位于椎管内,第2页/共43页,脊髓的外形,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颈膨大,(C4-T1),腰骶膨大,(L,2,-S,3,),脊髓圆锥,马尾,终丝,第3页/共43页,颈膨大、腰膨大: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处,分别称为颈膨大和腰膨大。颈膨大自颈髓第四节到胸髓第一节。颈膨大的出现是由于该节段脊髓内的神经细胞和纤维较多所致,膨大的成因则与肢体的发达有关。由于人类的上肢动作灵巧,解剖结构精细,所以支配上肢的臂丛神经就比较发达,颈膨大正相当于臂丛神经发出的节段。腰膨大L2-S3。,第4页/共43页,脊髓的外形,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表面的沟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第5页/共43页,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前正中裂:脊髓腹侧正中线陷入脊髓实质,深约3mm,后正中沟:脊髓背侧正中线的线沟,深达灰质,约5mm,前外侧沟:左右各一,相当于前根丝传出处,后外侧沟:左右各一,相当于后根丝传出处,第6页/共43页,脊髓的节段,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节段,与同序数椎骨对应关系,C1-C4,与同序数椎骨同高,C5-T4,比同序数椎骨,高,1,个椎骨,T5-T8,比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骨,T9-T12,比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骨,L1-5,平对第,10,12,胸椎体,S1-Co,平对第,1,腰椎体,第7页/共43页,灰质(,H,形),中央管(终室),白质,第8页/共43页,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位于脊髓中央,由神经细胞体及树突及神经末梢构成,白质:经纤维构成,第9页/共43页,C5,L3,T8,S3,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前角,中间带,后角,侧角,(T1-L3),灰质前连合,灰质后连合,第10页/共43页,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1,、后角,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第11页/共43页,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3,、前角,前角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抑制神经元,第12页/共43页,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构成,左右侧对称,每侧各有三个索,前索、后索和侧索。,第13页/共43页,C5,L3,T8,S3,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后索,外侧索,前索,白质前联合,第14页/共43页,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主要由长的上行纤维束和下行纤维束以及短的固有束组成,第15页/共43页,二、脊髓的内部结构,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束居外侧。薄束和楔束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以T4为界,薄束传导下半身,楔束传导上半身。,第16页/共43页,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上行传导束),薄束,传递,T5,以下,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占据后索,为脊神经节神经元的中枢突,薄,束,楔,束,楔束,传递,T4,以上,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深感觉),第17页/共43页,T,4,T,5,T,6,T,3,薄束,楔束,传递同侧本体感觉精细触觉,损伤表现:感觉丧失在同侧(患侧),颈部由内向外:,S L T C,脊神经节,第18页/共43页,二、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浅感觉,外侧索前部,痛温觉,前索,粗触觉、压觉,为脊髓灰质,和,神经元的中枢突经,白质前连合,越边后的上行纤维,白质(上行传导束),第19页/共43页,脊神经节,脊髓丘脑侧束,传递对侧肢体,12,个节段以下的痛温觉,损伤表现:感觉丧失在对侧(健侧),12,个节段以下,第20页/共43页,二、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至小脑,主要与肢体姿势协调有关,白质(上行传导束),第21页/共43页,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下行传导束-椎体束):锥体束是下行传导束,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两种。因其神经纤维主要起源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故称为锥体束。锥体束在离开大脑皮质后,经内囊和大脑脚至延髓(大部分神经纤维在延髓下段交叉到对侧,而进入脊髓侧柱),终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病损时常出现上运动神经元麻痹及椎体束征等。,第22页/共43页,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下行传导束-椎体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交叉后的纤维,行于外侧索后部,主管随意运动,起自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皮质脊髓束,未交叉的纤维,行于前索,第23页/共43页,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侧束,:,止于同侧脊髓灰质前角外侧核,支配四肢肌,皮质脊髓前束,:,止于双侧脊髓灰质,前角内侧核,支配躯干肌,四肢肌,躯干肌,躯干肌,第24页/共43页,功能,:完成大脑皮质对脊髓运动功能的控制,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二、脊髓的内部结构,白质(下行传导束),皮质脊髓束,损伤表现,:一侧损伤,表现为同侧(患侧)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骨骼肌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及锥体束征。躯干肌不瘫痪。,第25页/共43页,椎体束征:,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出现的原始反射。当锥体束病损时,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功能而释放出踝和拇指趾背伸的反射作用。1岁半以内婴幼儿由于锥体束尚未发育完善,可以出现上述反射现象,不属于病理。成年病人若出现则为病理反射。包括:1.巴宾斯基征 Babinski征;2.Rossolimmo征及Hoffmann征。3.Oppenheim征 用拇指及示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4.Gorden征 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5.Chaddock征 竹签在外踝下方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为止,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第26页/共43页,1.,薄束,2.,楔束,3.,脊髓小脑后束,4.,脊髓小脑前束,5.,脊髓丘脑后束,6.,脊髓丘脑前束,7.,皮质脊髓侧束,8.,皮质脊髓前束,1,2,3,4,5,6,7,8,9,10,11,12,13,14,第27页/共43页,脊髓,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脊髓的功能:,(,1,),传导,下行:,上行:,躯干四肢肌运动,大部分内脏运动,脊髓,脑,感受器,脑,第28页/共43页,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脊髓的功能:,(,2,),反射,躯体反射:牵张反射、屈曲反射,内脏反射:排尿反射、竖毛反射,病理反射,第29页/共43页,牵张反射,感受器:肌梭,腱反射,肌张力反射,牵张反射有两种类型,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脊髓的功能:,(,2,),反射,肌张力反射,指受牵拉的肌肉发生轻度、持续、交替和不易疲劳的紧张性收缩,使肌有一定张力。,是保持身体平衡和维持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也是进行各种复杂运动的基础。,第30页/共43页,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脊髓损伤类型,脊髓震荡(,concussion of the spinal cord),脊髓休克,(spinal cord shock),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完全性脊髓损伤,(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脊髓圆锥综合症(,conus medullaris syndrome),马尾神经损伤(,cauda equina injury),第31页/共43页,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不完全脊髓损伤类型:,前脊髓综合症(anterior cord syndrome),后脊髓综合症(posterior cord syndrome),中央脊髓综合症(central cord syndrome),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red syndrome),第32页/共43页,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脊髓震荡:与脑震荡相似,是脊髓暂时性功能丧失,无器质性损伤,脊髓功能可在短时间内恢复。,第33页/共43页,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脊髓休克:脊髓受到创伤或病理损害时出现的表现。在休克器内表现在运动、感觉、反射和自主神经系统的一系列变化。其障碍范围与脊髓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有关。高位和中位颈髓损伤有四肢瘫,低位损伤可表现为双下肢瘫。瘫痪以下肌张力低下或消失,损伤阶段以下深、浅感觉丧失,腱反射消失。休克期过后反射可恢复,恢复顺序一般由低位到高位,由远端向近端。提睾丸反射最早出现。脊髓休克后如反射已恢复,而感觉运动仍处于完全丧失状态,预示完全性脊髓损伤。,第34页/共43页,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圆锥综合征: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第35页/共43页,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马尾综合征:除圆锥综合征的表现外还有下肢感觉、运动障碍,第36页/共43页,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前脊髓损伤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出现四肢瘫,浅感觉如痛温觉丧失,而位置觉等深感觉存在。括约肌功能也有障碍。,第37页/共43页,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后脊髓损伤综合征:表现为感觉障碍和神经根刺激症状。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也可出现颈部及上肢对称性疼痛。,第38页/共43页,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中央脊髓损伤综合征:这种损伤比较多见,多由颈椎过伸造成。其临床特点为上下肢瘫痪程度不一样,上肢重于下肢,也可两下肢无瘫痪,上肢为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而下肢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手部功能障碍较明显,有的出现手内在肌萎缩,恢复困难。,第39页/共43页,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病损导致病损平面以下同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运动功能丧失,深感觉、精细触觉障碍,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双侧触觉保留。主要发生于颈椎。脊髓内分布有支配下肢和躯干感觉的上行传导束,及支配运动功能的下行传导束。分布于颈椎的下行传导束包括薄束楔束,位于后索,传导来自同侧躯体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脊髓丘脑侧束位于外侧索,因在脊髓内交叉,故上行传导对侧躯体的痛觉、温度觉;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部分交叉上行至对侧,传导双侧躯干 四肢的粗触觉。上行传导束主要包括皮质脊髓束,在同侧下行并支配同侧躯体的运动功能。故在脊髓半切损伤时,主要表现为同侧的运动、深感觉、精细触觉障碍,对侧的痛温觉障碍,而由于脊髓丘脑前束的部分交叉,故粗触觉保留。另外,由于后角细胞发出的纤维先在同侧上升2-3个节段后再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侧束,故对侧痛温觉感觉障碍平面较脊髓损害节段水平低。,第40页/共43页,Brown-Sequard,综合征,三、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第41页/共43页,谢谢!,第42页/共4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3页/共43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