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 八章 企业所得税会计,第二节,所得税会计基础,第 八章 企业所得税会计第二节 所得税会计基础,1,一、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一)所得税性质,两种观点:,收益的分配观,费用观,现在的观点:费用观,一、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一)所得税性质,2,(二)所得税会计目标与处理方法,1,、所得税会计目标,(,1,)确认当年应缴所得税数额,(2,)对已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事项的未来纳税影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二)所得税会计目标与处理方法1、所得税会计目标,3,2.当期计列与跨期分摊法,(1)当期计列法:应付税款法,定义: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特点:按税法规定调整税前会计利润,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即均按本期应纳税所得与适用所得税率计算;本期发生的暂时性差异不单独核算,与本期发生的永久性差异同样处理。,会计跟着税法走,税前会计利润差异=应税所得,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费用=应税所得税率,2.当期计列与跨期分摊法(1)当期计列法:应付税款法,4,(2)跨期分摊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定义:将本期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特点:,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项费用,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既包括在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项目中,也包括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税款里;,本期所得税费用不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分类:递延法与债务法,(2)跨期分摊法:纳税影响会计法,5,纳税影响会计法与应付税款法比较,项 目,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付税款法,区,别,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应交所得税,时差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金额,确认,不确认,与永久性差异同样看待,时差的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处理,计入递延税款的借方或贷方。,确认或抵减本期所得税费用,共 同 点,对永久性差异均在产生的当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或抵减所得税费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与应付税款法比较项 目纳税影响会计法,6,三、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对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标准不同而形成的,这种差异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也不会在以后期间转回。所以,在核算中只能在本期确认永久性差异。,类型:有四种,两种结果:,一是税前会计利润应税所得,其差异不需交纳所得税(如),二是税前会计利润,应税所得,其差异需要交纳所得税(如),三、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对收益、费用,7,永久性差异类型,类型,会计,税法,举例,某项收益,确认收益,不确认应税所得,国债利息收入,某项费用、损失,确认费用,不确认费用,赞助费,某项收益,不确认收入,计入应税所得,工程用产品差价,某项费用、损失,不确认,确认,可加扣的研发费,永久性差异类型类型会计税法举例某项收益确认收益不确认应税所,8,四、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暂时性差异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同时使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以及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即时间性差异);,第二种:仅仅使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第三种:无法归属于资产负债表上某一资产或负债项目的差异。,所有的时间性差异都是暂时性差异。,四、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账,9,时间性差异,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发生于某一会计期间,但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能够转回。,时间性差异指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10,时间性差异类型,类型,会计,税法,某项收益,当期确认,以后确认,某项费用、损失,当期确认,以后确认,某项收益,以后确认,当期确认,某项费用、损失,以后确认,当期确认,项,会使税前会计利润应税所得,产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项,会使税前会计利润应税所得,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类型类型会计税法某项收益当期确认以后确认某项费,11,以下情况将产生暂时性差异而不产生时间性差异:,1、,资产和负债的初始确认价值与其初始计税基础存在差异。,2、资产的重估价值在会计上进行确认,但计税时却不作相应的调整。,3、购买式企业合并的成本,依据所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分配计入这些可辨认资产和负债,而计税时却不作相应的调整。,4、对子公司、分支机构和联营企业的投资或在联营企业中的权益的账面金额与投资或权益的计税基础不同。,以下情况将产生暂时性差异而不产生时间性差异:,12,第三节,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13,一、会计科目设置,(一)“所得税”科目,“所得税”科目属于损益类,核算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其借方核算实际发生的应计入当年损益的所得税费用,贷方核算转入本年利润的所得税费用。期末结转本年利润后,“所得税”账户无余额。,一、会计科目设置(一)“所得税”科目,14,(二)“递延税款”科目,“递延税款”科目,核算企业由于暂时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额所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销的数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应纳税所得额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借方数额;,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应纳税所得额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及本期转销已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对纳税影响的贷方数额;,期末贷方(或借方)余额,反映尚未转销的暂时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采用债务法时,“递延税款”账户的贷方或借方发生额,还反映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调整的递延税款数额。,(二)“递延税款”科目“递延税款”科目,核算企业由于暂时,15,二、应付税款法的会计处理,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无论是永久性差异还是暂时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方法。在应付税款法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企业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账户,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实际缴纳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期末应将“所得税”账户的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所得税”账户无余额。,二、应付税款法的会计处理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16,三、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暂时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方法。,在税率变动和开征新税的情况下,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时,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在所得税率不变情况下,无论是采用递延法还是债务法核算,其结果相同;但在所得税率变动的情况下,则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三、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17,(一)递延法,递延法是将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的方法。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调整由于税率的变动或新税的开征对“递延税款”余额的影响。发生在本期的暂时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用现行税率计算,以前各期发生的而在本期转销的各项暂时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按照原发生时的税率计算转销。,(一)递延法 递延法是将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18,(二)债务法,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额发生相反变化时转销的方法。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的余额要按照税率的变动或新征税款进行调整。,采用债务法时,本期的时间性差异预计对所得税的影响额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将来应付税款的债务,或者作为代表预付未来税款的资产。采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时,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按现行税率计算,因此,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的余额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按照债务法计算的递延税款账面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为一项资产或负债,所以在理论上比递延法更科学一些。,(二)债务法 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19,举 例,某公司某设备依照税法规定使用年限为10年,公司自定的折旧年限为5年,即从第六年起,该项固定资产不再提取折旧,该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0万元(不考虑净残值因素)。,假设该公司前5年每年实现利润4000万元,后5年每年实现利润4500万元。,前四年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3%,从第5年起,所得税税率改为30%。,要求:分别用递延法和债务法对公司所得税作会计处理。,举 例某公司某设备依照税法规定使用年限为10年,公司自定的,20,按,递延法处理:,第一年:,按税法折旧年限计算每年应提折旧额=200,10=20,(万元),按公司折旧年限计算每年应提折旧额=200,5=40,(万元),时间性差异=40-20=20(万元),按税前会计利润计算的应交所得税=4000,33%=1320,(万元),按纳税所得计算的应交所得税=(4000+20),33%=1326.6,(万元),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1326.6-1320=6.6(万元),按递延法处理:第一年:,21,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 13200000,递延税款 66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3266000,第二、三、四年的帐务处理同上。,会计分录为:,22,第五年:,按照税前会计利润计算的应交所得税=400030%=1200(万元),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交所得税=(4000+20)30%=1206(万元),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1206-1200=6(万元),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 12000000,递延税款 6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2060000,第五年:,23,第六年:,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4500-20)30%=1344(万元),在转销时间性差异时,仍然按照33%的税率计算,即应转销的时间性差异为:2033%=6.6(万元),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 13506000,贷:递延税款 66000,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3440000,第七年、八、九年的帐务处理同上。,第六年:,24,第十年:,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交所得税仍为1344万元。,但转销的时间性差异,要按原发生时的30%的所得税率计算,即应转销的时间性差异为2030%=6(万元),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 13500000,贷:递延税款 60000,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3440000,第十年:,25,按,债务法处理,第一、二、三、四年的帐务处理不变。,第五年的帐务处理如下:,按照税前会计利润计算的应交所得税=4000,30%=1200,(万元),按照纳税所得计算的应交所得税=(4000+20)30%=1206(万元),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1206-1200=6(万元),调整由于前四年按33%的所得税率计算对纳税的影响=80,(33%-30%)=2.4(万元),按债务法处理第一、二、三、四年的帐务处理不变。,26,会计分录如下:,借:所得税 12000000,递延税款 6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2060000,同时调整前四年按33%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对纳税的影响:,借:所得税 24000,贷:递延税款 24000,会计分录如下:,27,第六年:,按税前会计利润计算的应交所得税=4500,30%=1350,(万元),按纳税所得计算的应交所得税=(4500-20),30%=1344,(万元),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1350-1344=6(万元),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 13500000,贷:递延税款 60000,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3440000,第七、八、九、十年的帐务处理同上。,第六年:,28,递延法与债务法区别,项 目,递 延 法,债 务 法,目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