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栏目导引,生态原图,自主填绘,课堂互动,考点突破,试做真题,感悟高考,课时,作业,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栏目导引,生态原图,自主填绘,课堂互动,考点突破,试做真题,感悟高考,课时,作业,第一部分地球和地图,第二单元地图,第,1,课时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第一局部地球和地图,第一局部地球和地图,学习目标1.知道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会比较大小及利用比,例尺进行相关的计算。2.掌握不同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和常用,图例的识记。3.理解等高线的主要特点,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提示:,图例,注记,比例尺,1,地图分类,(1),自然地图:包括,_,图、气候图、,_,图、植被图等。,(2),社会经济地图:包括,_,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_,图等。,考点一地图,地形,水文,工业,人口分布,2地图根本要素,(1),比例尺,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_,。,表现方式:,A,:,_,,,B,:,_,,,C,:,_1,。,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2)方向,经纬线(网)定向:经线指示_方向,纬线指,示_方向。,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向_。,一般方法定向:无任何方向信息时那么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般规律确定方向。,(3)图例和注记,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例如,D为首都,E为国界。,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等。例如,图中的“北,京。,南北,东西,北方,D,B,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特征及判读,1海拔与相对高度,(1)海拔:某地高出_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_距离。,如以以下图中甲点海拔为_ m,乙点海拔为,_m。甲点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_ m。,海平面,垂直,1500,500,1000,2,等高线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在地图上,,_,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2),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反映地面的上下起伏状况,图示地区:地势_,高,_低。,反映地表形态分布状况,如图:A处为_,B,处为_,C处为_,D处为_,,E处为_。,(3)等高线地形图的根本特征,同线等高,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又,称高程)_,且都以海平面作为0米。,西北,东南,山顶,陡崖,鞍部,山谷,山脊,相同,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绝对高度之差(即相对高,度)。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那么等,高距为_米。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的等高距_。,等高线为闭合曲线,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状态。,100,相同,两条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只有在垂直耸立的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在图上才显示为,_,状态。,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_,,密集表示坡度,_,,,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坡度均匀。,重合,缓,陡,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的关系,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_,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或分水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_,弯,曲,成反,V,字形。,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垂直,上游,3,判读地形部位,地形,地形特征,等高线图,判断方法,山峰山丘,盆地洼地,山脊,四周低中部高,数值内高外低,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四周高中部低,数值内低外高,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从山顶向外伸出的凸起局部,等高线凸向低值处,脊线高于两侧,地形,地形特征,等高线图,判断方法,山谷,鞍部,陡崖,山脊之间的低洼局部,等高线凸向高值处,谷线低于两侧,位于两个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位于两山峰之间,近于垂直的山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符号判断,C,AB,C D,(2)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解析:(1)由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西北和东南局部,别有一个高于500米的小山顶,并由西北东南沿线向两侧,逐渐降低,比较和缓。东北、西南大局部地区在200米以下,起伏小。由此可以判断西北、东南为丘陵,西南、东北为,平原。中部高,西南、东北低。(2)甲、乙两处等高线都向,高处凸出,为山谷。,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