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医经典精选,论“体质学说”,中医经典精选,1,教学内容,1.概说,2.影响人的体质的因素,3.体质与发病,4.体质与辨证,5.体质与治疗,6.近代研究进展,7.小结,教学内容1.概说,2,教学要求:,1.掌握体质学说的含义,2.熟悉体质学说的近代研究进展,3.了解人的体质与发病、辨证、治疗的关系,教学要求:1.掌握体质学说的含义,3,一.概 述,体质学说是医学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二千多年来医学家们一直在探讨着体质的奥秘,在世界医学史上从公元前古希腊医希波克拉底的体质学说开始到1935年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神经类型学说为止。有关体质的论述已有30余种。,一.概 述 体质,4,(一)体质的含义,体质是常态下机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人来说,体质包括身体和心理素质两方面。,(一)体质的含义 体质是常态下机体,5,(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伴随着科学的进步,生命科学已成为当前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门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于八十年代初,颇具卓识地提出:“人类很有必要对人体本身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建立起人体科学体系,将诸如中医理论、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等列入这个体系之中,以便使这一研究工作,遂步向更系统的方向发展”。中医体质学说,即是这一人体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深化对人体自身的认识,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质量,而且可以提高人口质量,遂步提高人口的智力、体力,减少各类疾病的发生。,(二)研究目的和意义,6,二.影响人的体质的因素,(一)先天因素:,先天因素又谓“禀赋”。俗语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说明物种遗传的谚语。现代医学对核酸的研究发展,形成了分子遗传学这门新兴的科学。现代分子遗传发现,父母通过生殖细胞把带有遗传信息的DNA传给子女,有了一定结构的DNA,便产生了一定结构的蛋白质,由一定结构的蛋白质便带来一定的形态结构,二.影响人的体质的因素(一)先天因素:,7,和生理特性。可见生物遗传特性是可以肯定的。灵枢寿夭则柔篇说:“人之生也,有则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说明遗传因素决定了禀赋的重要内容。中医学认为某些疾病的发生与个体的禀赋或遗传密切相关。素问 奇病论篇对先天性癫痫的发病的论述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它说:“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诸病源候论 漆疮候对漆的过敏作了论述:“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和生理特性。可见生物遗传特性是可以肯定的。灵枢,8,见漆便中其毒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也。”又说:“人无问男女大小,有禀不耐漆者,见漆及新漆器,便著漆毒。”理虚元鉴认为形成虚劳的原因,是每由父母体弱年衰,精血不旺,根蒂首先有亏,气质怯弱,故生后多病。类经提出:“禀赋为胎元之本,精气受于父母者是也。”揭示了体质的遗传性。可见,先天因素对体质和发病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见漆便中其毒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也。,9,(二)后天因素,1.年龄因素:,人体的结构,机能与代谢随着年齿龄而变化,所以体质亦随着年龄而变异。故不同年龄的人的体质生理特点是不一样的。灵枢 营卫生会说:“老壮不同气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 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灵枢 天年说:,(二)后天因素 1.年龄因素:,10,“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足,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11,神气皆去,形骸独具而终矣。”说明人体气血及内脏盛衰与年龄有关,从生长发育,壮盛以至衰老、死亡的过程中,五脏精气由盛至衰,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决定人的体质。,神气皆去,形骸独具而终矣。”说明人体气血及内脏盛衰与,12,2.饮食因素:,饮食对体质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营养成份的改变可导致体质的改变。,饮食偏嗜引起体质改变而致病。,3.情志:,情志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在正常的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一般不会使人致病。中有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遭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可引起机体阴阳失调,而影响体质,导致疾病的发生。,2.饮食因素:,13,4.外环境:,外环境主要指生活,工作环境,包括气候变化,地理特点,环境卫生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因此各个地区的外环境就有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体质。如徐大椿在其医学源流论中说:“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深而厚,东南之人,气浮而薄。”说明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受着不同的水土、气候等生活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体质。,4.外环境:,14,5.疾病:,疾病可以影响人的体质是常见的,大病久病以后,常使体质变弱。明代绮石在理虚元鉴中对虚劳的病因的论述中指出痘疹及病后伤阴或伤阳致使体质变化而进一步形成虚劳。他说:“因痘疹及病后者,痘乃先天阳毒;疹乃先天阴毒。故痘宜益气补中,则阳毒之发也净,而终身少脾病;疹宜清散养荣,则阴毒之发也彻,而终身少肺病。苟致失宜,多贻后患。故凡后此脾胃弱,腹痛气短,神瘁精亏,色白足痿,不耐劳动,不禁风寒,种种气弱阳虚之症,皆由痘失于补也;凡肺风哮喘,音哑声嘶,5.疾病:,15,乃至伤风咳嗽等类,种种阴亏血枯之症,皆由疹失于清也。至于病后之气尚亏,更或不自重命,以劳动伤其气,以纵欲竭其精,顷间五脏齐损,恒致不救,尤宜慎之!”,6.其他:,坚持合理的身体锻炼可促进气血流畅,脏腑经络的机能旺盛,从而使体质由弱变强,如古代医家创立了各种健身的气功,以期保持健康。,药物的治疗作用是以体质为基础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恢复协调平衡。,乃至伤风咳嗽等类,种种阴亏血枯之症,皆由疹失于清也,16,三.体质与发病,1.体质决定发病与否:,中医学认为体质强壮与否是发病的条件。,2.体质决定发病类型:,具体的体质又决定着容易感受何种外邪,感邪后又将发生什么类型和性质的病。,3.体质决定疾病的传变情况:,在外感热病中,病邪传变也经常受体质所左右。,三.体质与发病 1.体质决定发病与否:,17,四.体质与辨证,体质与临床辨证关系很大。,四.体质与辨证体质与临床辨证关系很大。,18,五.体质与治疗,1.中医临床治疗疾病,常把患者的体质情况作为立法处方的依据。,2.体质与治疗的关系,还体现在“治病求本”的方面。所谓“本”,有多种含义,其中也包含了体质因素。,3.历代医家对体质与用药宜忌亦有阐述。,五.体质与治疗 1.中医临床治疗疾病,常把患者的体质情,19,六.近代研究进展,近代对体质的研究,除继承、挖掘整理古代医家的著作外,有人对体质进行了实验研究,有人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特征对体质进行了分类设计。,六.近代研究进展 近代对体质的研究,20,(一)对中医古文献中体质学说的整理研究:,1.对内经体质学说的整理研究:,1)内经的体质分类:,A.阴阳五行分类(二十五人及五态人),a.阴阳二十五人:,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人之肤色、体形、禀性、态度以及对自然界时令变化的适应能力等特征,归纳出木、火、土、金、水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然后又根据五音太少、阴阳属性以及手足三阳经的左右上下,,(一)对中医古文献中体质学说的整理研究:,21,气血多少之差异,将上述每一类型再推演为五类,即五五二十五种体质类型。并在分型的基础上,论述了不同类型的体质在生理、病理上的特异性。如木性之人,象东方地区的人民。其体型特征:肤色为苍色;体形为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灵活);禀性是有才能劳心,少力(体力不强)、多忧、劳于事(勤劳);时令适应能力是能耐春夏,不能耐秋冬(感受秋冬寒冷之气的侵袭,就容易生病)。这一类型在称为上角的人,属于足厥阴肝经,其态度佗佗然(即雍容自得)。,气血多少之差异,将上述每一类型再推演为五类,即五五二,22,意义:,阴阳二十五人体质分类,有助于疾病的辨证。因为从这个分类中,可见人的生理活动,病理现象,甚至心理活动,神经类型,对自然界的耐受力和发病规律,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故视之外,可知其内。,中医经典研究生-体质学说-文档资料课件,23,b阴阳五态人:,灵枢 通天把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类型,并记述了每一类型人的气质、性格、心理形态等。同时也记述了对每一类型人的治疗原则。认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故“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如对“太阴之人”指出“不之疾泻,不能移之”(这种体质发生病变,应当急泻其阴,才能转移其病气。)这种因人制宜的辨治思想是值得借鉴的。,b阴阳五态人:,24,B.体型肥瘦及年龄壮幼分类:,灵枢 逆顺肥瘦把人分为肥壮人、瘦人、肥瘦适中、壮士、婴儿五种,论述了这五种不同体质和不同刺法的针刺原则。,中医经典研究生-体质学说-文档资料课件,25,C.形志苦乐分类:,素问 血气形志篇按形志苦乐把人分为五种类型。所谓“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是谓五形志也。”本篇主要是指出形志苦乐不同与发病的关系,并具体提出了不同的治疗原则。这种分类法是从整体出发,认为形和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形与神统一协调,人的生命活动就能正常进行,身体健康无病。破坏了二者的统一协调关系,就会发生各种病变。,C.形志苦乐分类:,26,D.性格则柔,勇怯分类:,灵枢 论勇对勇与怯两种体质类型的精神面貌,外部特征与内在脏腑功能的关系等,进行了论述。勇士的外部特征为:目深以固、长冲直扬、三焦理横。与内在脏腑功能的关系是: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怒则气盛而胸张,肝举而胆横,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性格怯弱的外部特征为:目大而不减,阴阳相失,其焦理纵,短而小。其与内脏功能的关系是: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肠胃挺,胁下空,虽方大怒,气不能满其胸,肝肺虽举,气衰复下,故不能久怒。可见体质与内脏功能以及人格的心理特征关系密切。,D.性格则柔,勇怯分类:,27,2)内经体质分类的理论基础:,有的认为是整体观、阴阳五行及脏象学说。有的认为是人对自然的适应性、阴阳运动形成的特殊性、气血活动的个性及五脏功能系统的差异性。,3)内经中体质与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关系:,有人认为在病因病理上,内经强调“因体而受邪、因形而生病、因质而从化”,在诊断上,有“视五态、分四方、明形志、察少壮、度肥瘦、别贵贱”等方面。在治疗上,则强调“因体而异治”。,2)内经体质分类的理论基础:,28,4)内经体质分类方法的特点及其局限:,内经体质分类是在对体质、性格差异的实际观察中总结出来的。,承认体质的物质性。,认为体质是可变的。,内经的体质分类反映了“形神合一”的;思想。,但是,内经的体质分类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如其分类带有很大的直觉性,对体质的描述较笼统、晦涩等。,4)内经体质分类方法的特点及其局限:,29,2.对伤寒论体质学说的整理研究:,1)体质与疾病的发生、性质、演变、治疗的关系:,A.发病:在病因作用下,发病与否及发病方式(如合病、直中等)皆取决于体质。,B.病性:“阳人”体质偏实热,受邪后邪从阳化,其病多在三阳;“阴人”体质偏虚实,病后邪从阴化,其病多在三阴,故六经证型可认为是不同体质对同种病邪的不同反应类型。,2.对伤寒论体质学说的整理研究:,30,C.病传:伤寒论所反映的自然传变及误治传变都是在体质基础上出现的疾病运动趋向。体质对伤寒病发展的自然趋势有加剧性影响及阻断性影响两种。,D.治疗:病在三阳,邪正俱盛,多以祛邪为;病在三阴,邪正俱衰,多以扶正为主。具体到六经病证,每个方证如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柴胡桂枝汤证等都代表了不同的体质类型。因此,伤寒论方剂主要是纠正体质。,C.病传:伤寒论所反映的自然传变及误治传变都是在,31,2)伤寒六经人假设的提出:,为了从体质的角度研究伤寒论的证治规律,有人提出了“伤寒六经人”的假设。认为:“六经”是在脏腑学说的基础上,从外感疾病的角度对人体功能活动进行的另一层次的概括,是六个相互联系的功能单元。“六经人”则是依据六经所概括的脏腑功能在常态下偏盛、偏衰以及由此造成的整体阴阳之气的多少来划分的,而“六经病”则属病态。此外,还根据伤寒论提供的材料,对六经人的体质情况及其在发病、传变和治疗上的规律进行了系统整理。,2)伤寒六经人假设的提出:,32,3.对临证指南医案中体质学说的整理研究:,有人把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体质的指征归纳起来,大致整理成六个主要类型:木火质、湿热质、肝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脾弱质。这六个类型,并无截然界限,而是互相渗透,存在许多中间类型。,3.对临证指南医案中体质学说的整理研究:,33,4.对小儿的体质特点“纯阳”与“稚阴稚阳”论源流的探讨:,一般认为“稚阴稚阳”观点能比较全面地解释小儿生理 病理特点,既能体现出小儿的不断生长发育之特点,又能表明小儿各方面发育还未成熟的幼稚状态的特点。“纯阳”的名词,其初本为道家术语,后来引用到医学方面,既不能完满地阐明小儿体质的特点,也不可能恰当地指导临床实践。它所指出的“初生”和“生机旺盛”的意义及其对热性病的指导作用,可以归并到 “稚阴稚阳”观点中去,这样使人们对小儿的体质有一个明晰完整的概念,从而避免以往畏用热药的偏差。,4.对小儿的体质特点“纯阳”与“稚阴稚阳”论源流的探讨:,34,(二)中医体质分型的临床研究:,匡调元将体质分为六类:正常质、晦涩质、腻滞质、燥红质、迟冷质、倦 质。并对各体质类型的用药宜忌进行了分析论述。王琦、盛增秀则将体质分为七种: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瘀血质。对各体质类型均从体形、头面、肤色、目、鼻、口咽、肢体、舌、脉、性格、饮食、二便、成因、病理特点、用药忌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庞万敏将眼病体质总结为七类:正常质、实热质、气滞血瘀质、痰湿质、虚寒质、气血两虚质、阴虚质,认为临床应以眼病局部辨证与辨体质相结合。,(二)中医体质分型的临床研究:,35,(三)对现代中国人的体质普查:,此项工作以何裕民和周国雄为代表。何裕民的普查证明了肥胖人群中阳虚和痰湿体比例偏高,而瘦削人群中阴血虚或阴虚火热者偏高。周国雄的工作论证了体质类型的遗传学基础。获得了不同体质类型的综合性关键指标,反映了传统中医体质类型的基本特征,证实中医体质类型的客观性。,(三)对现代中国人的体质普查:,36,(四)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科学性的理论分析:,近些年来,不少学者从人类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理代免疫学等角度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科学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如田存爱、迟华基认为 体质的形成与免疫状态的形成有共同因素。,(四)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科学性的理论分析:,37,(五)体质食疗方面的研究:,匡调元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结合体质理论,著体质食疗学,较全面地论述了辨质论食的理、法、方、食,提出了“治质六法”,即燥红质用滋阴清热润质法,迟冷质用壮阳祛寒温质法,倦 质用益气生血健质法,腻滞质用除湿化滞利质法,晦涩质用行血消瘀活质法,正常质用平补阴阳强质法。在各法之下列出代表性食谱及其功效、主治,且按中药方剂君臣佐使的模式作出食谱配伍与释义。,(五)体质食疗方面的研究:,38,七.小结,综上所述,体质与疾病的发生、性质、辨证及治疗等均有密切的关系,掌握不同个的差异性,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体质的研究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开展实验研究,复制实验动物的体质模型;开展对体质的定量指标的研究等,这些均为深入研究体质学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七.小结 综上所述,体质与疾病的发生,3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