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理论部分,1,),四川教育学院中文系 李德树,1,一、阅读的本质,1,、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认知活动,(一)阅读是特殊的,2,、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心理过程,3,、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1,、阅读是一种披文得意的建构与创造,2,、阅读是一种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二)阅读是复杂的,3,、阅读是一种精神文化的消费活动,社会活动,4,、阅读是主体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的活动,2,二、阅读的基本类型,1,、消遣性阅读,2,、理解性阅读,阅读的目的学分类,3,、借鉴性阅读,4,、评价性阅读,5,、创造性阅读,1,、章句式阅读,阅读方式方法学分类,2,、信息式阅读,3,三、阅读与阅读教学区别,阅读是常态阅读,(社会阅读),阅读与阅读教学,区别,阅读教学是异态阅读,(“为阅读而阅读”),4,四、阅读教学的性质与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5,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6,五、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1,、个人兴趣,(一)激发阅读兴趣,2,、情景兴趣,朗读、默读,1,、正确选择和运用阅读 精读、略读、速读,方法能力,认读能力(识字、正音、释义。,2,、阅读的认知能力 阅读预测能力),(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鉴赏能力(体悟、鉴别、评说能力),(二)培养阅读能力,迁移能力(从阅读到阅读的迁移,,3,、阅读的迁移与创新能力 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阅读的创新能力(知识方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思维方面有所提高),1,、有效利用工具书、参考资料的习惯,2,、勤于下批加注、提要钩玄的习惯,(三)养成阅读习惯,3,、善于做摘录、编索引的习惯,4,、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习惯,7,六、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最优化原则,(,1,、教学目标设计最优化。,2,、教学方法与教材内容结合的最优化。,3,、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师生语文实际结合的最优化。,4,、教学评价体系的最优化。),(二)整体系原则,(,1,、各阶段教学过程通盘考虑。,2,、课文的整体性),(三)学以致用原则,(,1,、读书千万法,自读始为宗。,2,、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3,、将“披文得意”的“半程阅读”转化为“运思及物”的“全程阅读”),8,七、语文阅读心理过程,(一),自下而上模式,(高夫提出阅读由低到高五阶段:肖像表征、字母辨认、理解词义、句子中词的加工和短时记中忆。按照这种模式,必然要采用逐字、逐句、逐段直至整篇精读的阅读方法。显然这种模式对阅读心理过程揭示有困难),(二)自上而下模式,(古德曼提出:阅读是一个选择过程。是利用语言知识和有关经验,对文章进行加工。有效的阅读并非精确地知觉与辨认所有的文字,而是选择那些对于产生有效的猜测来说必要的而且最少的、最有效的线索的技能。新问题:强调过去经验和理解的作用,忽视基本知识的作用,致使阅读技能下降。),(三)交互作用模式,(,1977,年鲁墨哈特提出。阅读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相互作用的过程。),9,八、语文阅读障碍,(一),认读障碍,(,1,、生字生词的辨认和辨读障碍,词义的理解与辨析障碍。,2,、阅读技法不当。,3,、文言文基础知识差。),(二)理解障碍,(,1,、不理解词义造成对文意理解的障碍。,2,、概括能力差影响对要点的把握。,3,、读物枯燥,阅读兴趣不大,理解动机很弱。,4,、外围的知识欠缺。),(三)鉴赏评价障碍,(,1,、对赏评的内容、方法不了解。,2,、没有产生赏评的欲望。,3,、欣赏缺乏现像力,评价缺乏批判性。),(四)应用迁移障碍,(,1,、迁移意识不强。,2,、教师没有明确的迁移要求。,3,、难以把握哪些内容能够实现迁移。),10,九、语文阅读障碍的排除与阅读能力培养,(一),认读障碍的排除与能力培养,加强识字、释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认读能力。,下大力气培养阅读技能,提高学生认读水平。,加强文言文词汇教学,关注语言的继承与发展,提高学生认读的准确性。,11,(二),理解障碍的排除与能力培养,强化思维训练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调整阅读要求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精读”与“泛读”结合,“读透”与“不求甚解”统一。,(不可能把知识准备齐了再来阅读。在阅读中领悟,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前进。),12,(三),赏评障碍的排除与能力培养,结合阅读教学实践介绍赏评知识。,(赏评方法:语言品味法、形象再现法、情感熏陶法,内容评价法、形式评价法。),明确赏评目的,领略赏评愉悦,激发赏评欲望,(阅读具有审美功能,不能以“讲评”代“赏评”,在美的体验中萌发评价的欲望,在尽情评说之后获得成长的幸福感。),通过培养想像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培养赏评能力。,(想像力与联想力是鉴赏的基础,以语言描写为依据进行再创造。辩证思维能力是批判性阅读的基础,发扬民主,多角度想问题),13,(四)迁移障碍的排除与能力培养,从培养概括能力入手,加速应用迁移的速度。,(应用与迁移,是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概括的知识结构为新的问题的嵌入提供了一个本框架。通过抽象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归纳概括,使知识系统化、类型化、整体化;通过总结概括,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从培养联想能力入手,促进应用迁移的发生。,(联想可以使最初映像激活,适时点拨,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分析类化,完成应用迁移。,(分析类化包括同化和顺应。同化将已有知识经验应用迁移到同类事物中去。顺应是将已有知识经验应用迁移到异类事物中去。),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