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0,本 章,内 容,概述,杖类助行器,助行架,第1页/共78页,本 章 内 容 第1页/共78页,1,第一节 概述,概念,种类,作用,选用原则,第2页/共78页,第一节 概述概念第2页/共78页,2,一、概念,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器具称为助行器(,walking aids,),也可称为步行器、步行架或步行辅助器等。,第3页/共78页,一、概念 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3,二、种类,第4页/共78页,二、种类第4页/共78页,4,三、作用,保持身体平衡,支持体重,增加肌力,辅助行走,其它,第5页/共78页,三、作用保持身体平衡 第5页/共78页,5,四、选用原则,明确应用助行器的目的。,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应对患者平衡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符合患者所处环境要求。,患者需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考虑患者个人生活方式及个人爱好。,第6页/共78页,四、选用原则明确应用助行器的目的。第6页/共78页,6,第二节 杖类助行器,手杖,腋杖,肘杖,前臂支撑拐,第7页/共78页,第二节 杖类助行器手杖第7页/共78页,7,一、手杖,canes,第8页/共78页,一、手杖 canes 第8页/共78页,8,(一)种类与结构,标准可调杖,鹅颈型杖,钩形杖,长度不可调杖,第9页/共78页,(一)种类与结构标准可调杖鹅颈型杖钩形杖长度不可调杖第9页/,9,三足手杖,四足手杖,第10页/共78页,三足手杖四足手杖第10页/共78页,10,(二)适应证,偏瘫,下肢肌力减退(脊髓灰质炎或下肢神经损伤),平衡障碍(颅脑外伤或多发性硬化),下肢骨与关节病变(骨性关节炎、下肢骨折、骨质疏松或半月板切除),老年人,单侧下肢截肢或配戴假肢,偏盲或全盲等,第11页/共78页,(二)适应证偏瘫第11页/共78页,11,单足手杖,适用于握力好、上肢支撑力强的患者,如偏瘫患者、老年人等。,第12页/共78页,单足手杖适用于握力好、上肢支撑力强的患者,如偏瘫患者、老年人,12,三足手杖,适用于平衡能力稍欠佳、使用单足手杖不安全的患者。,第13页/共78页,三足手杖适用于平衡能力稍欠佳、使用单足手杖不安全的患者。第1,13,四足手杖,适用于平衡能力欠佳、臂力较弱或上肢患有震颤麻痹、用三足手杖不够安全的患者。,第14页/共78页,四足手杖适用于平衡能力欠佳、臂力较弱或上肢患有震颤麻痹、用三,14,(三)测量与使用,无直立困难患者,单足手杖长度测量,直立困难患者,四足手杖长度测量,第15页/共78页,(三)测量与使用第15页/共78页,15,单足手杖长度测量,:,无直立困难患者,站立,大转子的高度,手杖的长度及把手的位置,第16页/共78页,单足手杖长度测量:无直立困难患者站立第16页/共78页,16,直立困难患者,可,在,仰,卧,位,测,量,第17页/共78页,直立困难患者 可第17页/共78页,17,直立困难患者手杖高度测量,第18页/共78页,直立困难患者手杖高度测量第18页/共78页,18,使用方法,手杖两点步行,2,利用单只手杖和楼梯扶手上下楼梯,3,利用双手杖上、下楼梯,4,手杖三点步行,1,第19页/共78页,使用方法手杖两点步行 2利用单只手杖和楼梯扶手上下楼梯 3利,19,手杖三点步行,伸出手杖迈出患足迈出健足,手杖三点步行分三型:,后型、并列型及前型,第20页/共78页,手杖三点步行伸出手杖迈出患足迈出健足第20页/共78页,20,手杖三点步行分型,:,后型,健足迈出的步幅较小,健足落地后足尖在患足尖之后。,步行稳定性好,恢复早期患者常用此种步行方式。,第21页/共78页,手杖三点步行分型:后型 健足迈出的步幅较小,健足落地后足,21,手杖三点步行分型,:,并列型,健足落地后足尖,与患足尖在一条横线,上。,第22页/共78页,手杖三点步行分型:并列型 健足落地后足尖第22页/共7,22,手杖三点步行分型,:,前型,健足迈出的,步幅较大,健足,落地后足尖超过,患足尖。,此种步行稳,定性最差。,第23页/共78页,手杖三点步行分型:前型 健足迈出的第23页/共78页,23,手杖两点步行,同时伸出手杖和患足并支撑体重,再迈出健足,手杖与患足作为一点,健侧足作为一点,交替支撑体重的步行方式。,第24页/共78页,手杖两点步行 同时伸出手杖和患足并支撑体重,再迈出健足,手杖,24,手杖两点步行,手杖和患足健足,第25页/共78页,手杖两点步行手杖和患足健足第25页/共78页,25,利用单只手杖和楼梯扶手上下楼梯,开始时健手扶楼梯扶手(,S,),手杖放患侧下肢。,利用单只手杖和楼梯扶手上楼梯。,第26页/共78页,利用单只手杖和楼梯扶手上下楼梯 开始时健手扶楼梯扶手(S),,26,利用单只手杖和楼梯扶手上楼梯,开始时健手扶楼梯扶手(,S,),手杖放患侧下肢。,健手先向前向上移动,健侧下肢迈上一级楼梯,将手杖上移,最后迈上患侧下肢,第27页/共78页,利用单只手杖和楼梯扶手上楼梯开始时健手扶楼梯扶手(S),手杖,27,利用单只手杖和楼梯扶手下楼梯,健手先向前向下移,手杖下移,患侧下肢下移,健侧下肢下移,第28页/共78页,利用单只手杖和楼梯扶手下楼梯健手先向前向下移手杖下移患侧下肢,28,二、 腋杖,axillary crutches,第29页/共78页,二、 腋杖 axillary crutches 第29页/,29,(一)种类与结构,第30页/共78页,(一)种类与结构第30页/共78页,30,(二)适应证,1.,单侧下肢无力而不能部分或完全负重的情况,如小儿麻痹后遗症、胫腓骨骨折,或骨折后因骨不连而植骨后。,2.,双下肢功能不全、不能用左、右腿交替迈步的情况,如截瘫、双髋用石膏固定或用其他方法制动时。,第31页/共78页,(二)适应证1.单侧下肢无力而不能部分或完全负重的情况,如,31,(三)测量与使用,1.,测量,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身长减去,41cm,即为腋杖的长度。,站立时大转子的高度为把手的位置,也是手杖的长度及把手的位置。,测量时患者应着常穿的鞋站立。,第32页/共78页,(三)测量与使用1.测量 第32页/共78页,32,如果患者下肢或上肢有短缩畸形:,穿上鞋或配戴下肢矫形器仰卧位测量。,第33页/共78页,如果患者下肢或上肢有短缩畸形:穿上鞋或配戴下肢矫形器仰卧位测,33,使用,摆至步,摆过步,四点步行,三点步行,两点步行,部分负重步态,免负荷步态,第34页/共78页,使用 摆至步第34页/共78页,34,摆至步,swing to gait,同时伸出两支腋杖(,1,,,1,),支撑并向前摆身体使双足同时拖地向前,到达腋杖落地点附近(,2,,,2,)。,第35页/共78页,摆至步 swing to gait 第35页/共78页,35,摆过步,swing through gait,双侧腋杖同时向前方伸出(,1,,,1,),再将双侧腋杖向前,伸出取得平衡(,3,,,3,),患者支撑把手,使身体重心前移,利用上肢支撑力使双足离地,下肢向前摆动,双足在,腋杖,着地点前方位置着地(,2,,,2,),第36页/共78页,摆过步 swing through gait双侧腋杖同时向前,36,四点步行(,four point gait,),先伸出左侧腋杖,迈出右足,再伸出右侧腋杖,最后迈出左足,第37页/共78页,四点步行(four point gait)先伸出左侧腋杖迈出,37,三点步行(,three point gait,),先将两侧腋杖同时伸出,双侧腋杖先落地。,后迈出患足或不能负重的足。,最后再将对侧足伸出。,第38页/共78页,三点步行(three point gait) 先将两侧,38,两点步行,(two point gait),一侧腋杖和对侧足同时伸出作为第一着地点,另一侧腋杖和另一侧足再向前伸出作为第二着地点,第39页/共78页,两点步行(two point gait) 一侧腋杖和,39,部分负重步态,将腋杖与部分负重下肢同时向前移动,健侧下肢迈越腋杖的足,第40页/共78页,部分负重步态 将腋杖与部分负重下肢同时向前移动,40,免负荷步态,先将腋杖向前,负重下肢向前,第41页/共78页,免负荷步态先将腋杖向前负重下肢向前第41页/共78页,41,三、 肘杖,elbow crutch,第42页/共78页,三、 肘杖 elbow crutch 第42页/共78页,42,(一)种类与结构,第43页/共78页,(一)种类与结构第43页/共78页,43,(二)适应证,双侧下肢无力或不协调,如脊髓损伤、小儿麻痹、某些脊柱裂;,单侧下肢无力且不允许该侧肢体负重时,如踝骨折或半月板切除的早期;,累及全身的双侧严重无力或不协调,或双上肢无使用手杖的足够力量的情况,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颅外伤后。,第44页/共78页,(二)适应证双侧下肢无力或不协调,如脊髓损伤、小儿麻痹、某些,44,(三)使用,恢复早期使用肘杖步态模式,(四点步),恢复后期使用肘杖步态模式,(四点步),部分负重步态,第45页/共78页,(三)使用恢复早期使用肘杖步态模式 第45页/共78页,45,恢复早期使用肘杖步态模式(四点步),将一侧肘杖向前移,迈对侧下肢,移对侧肘杖,移另一侧下肢,第46页/共78页,恢复早期使用肘杖步态模式(四点步)将一侧肘杖向前移迈对侧下肢,46,恢复后期使用肘杖步态模式(四点步),一侧肘杖及其对侧下肢向前移动,另一侧肘杖及其对侧下肢向前移动,第47页/共78页,恢复后期使用肘杖步态模式(四点步)一侧肘杖及其对侧下肢向前移,47,部分负重步态,将肘杖与部分负重下肢同时向前移动,健侧下肢迈越腋杖的足,第48页/共78页,部分负重步态将肘杖与部分负重下肢同时向前移动健侧下肢迈越腋杖,48,四、 前臂支撑拐,forearm support crutch,第49页/共78页,四、 前臂支撑拐forearm support crutc,49,(一)种类与结构,第50页/共78页,(一)种类与结构第50页/共78页,50,(二)适应证,常用于单侧或双侧下肢无力而腕、手又不能负重的患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上下肢均有损伤等。,第51页/共78页,(二)适应证常用于单侧或双侧下肢无力而腕、手又不能负重的患者,51,(三)测量与使用,测量 测量方法有两种,:,立位测量,卧位测量,第52页/共78页,(三)测量与使用测量 测量方法有两种:第52页/共78页,52,立位测量,患者站直,肩与上肢放松,目视正前方,体重均匀分布于双足,测量自地面到尺骨鹰嘴的距离。,第53页/共78页,立位测量第53页/共78页,53,卧位测量,足底到尺骨鹰嘴的距离再加,2.5cm,。,第54页/共78页,卧位测量足底到尺骨鹰嘴的距离再加2.5cm。第54页/共78,54,使用,患者将手从托槽上方穿过,握住把手,前臂水平支撑在托槽上,此时的承重点为前臂。,第55页/共78页,使用第55页/共78页,55,恢复早期使用前臂支撑拐步态模式(四点步),将一侧前臂支撑拐向前移,迈对侧下肢,移对侧前臂支撑拐,移另一侧下肢,第56页/共78页,恢复早期使用前臂支撑拐步态模式(四点步)将一侧前臂支撑拐向前,56,1.,标准型助行架,2.,轮式助行架,3.,助行椅,4.,助行台,第三节 助行架,walking frame,第57页/共78页,1.标准型助行架第三节 助行架 walking frame,57,一、标准型助行架,又称讲坛架(,pulpit frame,)或,Zimmer,架,是一种三边形(前面或后面和左右两侧)的金属框架,没有轮子,手柄和支脚提供支撑的步行辅助用具。,第58页/共78页,一、标准型助行架又称讲坛架(pulpit frame)或Zi,58,(,一,),种类与结构,第59页/共78页,(一) 种类与结构第59页/共78页,59,(,二,),适应证,单侧下肢无力或截肢,需要比单臂操作助行器更大支持,如老年性骨关节炎或股骨骨折愈合后。,全身或双下肢肌力降低或协调性差,需要独立、稳定站立者,如多发性硬化症或帕金森病。,需要广泛支持,以帮助活动和建立自信心,如用于长期卧床或患病的老年人。,第60页/共78页,(二) 适应证单侧下肢无力或截肢,需要比单臂操作助行器更大支,60,(,三,),测量与使用,与测量手杖高度的方法相同。,第61页/共78页,(三) 测量与使用与测量手杖高度的方法相同。第61页/共78,61,助行架基本步态模式,提起助行架放在前方,上肢远方,向前迈一步,落在助行架两后足连线水平附近,如一侧下肢较弱则先迈弱侧下肢,迈另一侧下肢,第62页/共78页,助行架基本步态模式 提起助行架放在前方上肢远方,62,助行架免负荷步态,行走时先将助行架向前,然后负重下肢向前,第63页/共78页,助行架免负荷步态行走时先将助行架向前,然后负重下肢向前第63,63,助行架部分负重步态,将助行架与部分负重下肢同时向前移动,健侧下肢迈至助行架两后足的连线上,第64页/共78页,助行架部分负重步态将助行架与部分负重下肢同时向前移动健侧下肢,64,助行架摆至步,将助行架的两侧同时前移,将双足同时迈至前移后的助行架双足连线处,第65页/共78页,助行架摆至步将助行架的两侧同时前移将双足同时迈至前移后的助行,65,恢复早期使用交互式助行架步态模式(四点步),将一侧助行架向前移,迈对侧下肢,移对侧助行架,移另一侧下肢,第66页/共78页,恢复早期使用交互式助行架步态模式(四点步)将一侧助行架向前移,66,恢复后期交互式助行架步态模式(四点步),一侧助行架及其对侧下肢向前移动,另一侧助行架及其对侧下肢向前移动,第67页/共78页,恢复后期交互式助行架步态模式(四点步)一侧助行架及其对侧下肢,67,二、轮式助行架,wheeled frame,有轮子、手柄和支脚提供支撑的双臂操作助行器。,第68页/共78页,二、轮式助行架 wheeled frame 有轮子、手柄和,68,(一)种类与结构,第69页/共78页,(一)种类与结构第69页/共78页,69,第70页/共78页,第70页/共78页,70,(二)适应证,适用于下肢功能障碍,且不能抬起助行架步行的患者。,前轮轮式型助行架,三轮型轮式助行架,第71页/共78页,(二)适应证 适用于下肢功能障碍,且不能抬起助行架,71,(三)测量与使用,测量,与手杖测量方法相同。,第72页/共78页,(三)测量与使用测量 第72页/共78页,72,第73页/共78页,第73页/共78页,73,四、助行台,walking tables,第74页/共78页,四、助行台walking tables 第74页/共78页,74,助行台基本步态,第75页/共78页,助行台基本步态第75页/共78页,75,本章重点,掌握,:,掌握助行器的概念、种类、作用,及使用方法 。,熟悉:,熟悉助行器的适应证、选用原则,及结构 。,第76页/共78页,本章重点掌握: 第76页/共78页,76,第77页/共78页,第77页/共78页,77,感谢观看!,第78页/共78页,感谢观看!第78页/共78页,78,
展开阅读全文